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2017年版高中英语课标提出的最新要求,但现代教育的功利性、狭隘性与长期存在的浅学习问题导致了中学英语教学中一些重要内容被长期忽视。尝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重视无灵句和修辞手法学习,强化逻辑思维训练,培养语用意识等,能产生良好效果,不仅为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有拔尖创新类人才潜质学生学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无灵句;修辞手法;语用意识;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B-0056-05
阅读是高中英语最重要的课程内容,以阅读教学为抓手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理性且可行的选项,因为阅读能力的发展能够带动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同步发展[1]。目前,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但是,许多教师关注的依然主要是“阅读理解”,即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主要注重细节理解、线索梳理、主旨提炼、主题概括、长难句解读、词义猜测、语法分析等,其他诸如无灵句、修辞、语用、逻辑等需要深度学习的内容几乎一概视而不见。这种一味地“浅学”的状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应当尽快得到改观。英语阅读的目的和意义不能僅限于文本的理解。学生阅读的文本中语言文化知识往往十分丰富,可借以培养能力的方面也很多。一般来说,上述问题基本都可以在文本阅读中得以解决,只是在教学实际中被教师忽视太久。
2019年12月2日,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对全省高中英语教研员和部分教师进行了普通高中英语新课标新教材培训,活动中笔者开设的一节研究课在一些方面做了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授课内容为即将于2021年春学期投入使用的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Extended reading部分The Last Days of Pompeii (Excerpt)。现就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方面欠缺,结合课文素材和笔者的一些尝试,探讨一下问题解决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一、无灵句的学习运用
平时教学中,由于教师的忽视,中学生对无灵句(inanimate sentence)这种英语中普遍使用的句法往往视而不见,因而无灵句成了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盲点。这就容易给深度阅读与文学欣赏造成一定困难,也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学生书面表达质量,甚至可能影响学生语言能力向高层次提升。无灵句是一种将概念意义抽象化的手法,具有隐喻性特征,是英语中一种相当典型的概念隐喻形式。无灵句具备含蓄幽默、生动活泼、客观公正、简洁凝练、句型多样等特点;使用无灵句可以使句子更加紧凑简洁,学术文章中无灵句会使语句显得更加庄重、客观[2]。可见,无灵句的掌握和运用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形成是有益和必不可少的,而英语语言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3]。
本研究课所选课文内容不长,但无灵句运用却相当多。全文共22个句子,无灵句多达12个。无灵句主语常常被赋予生命特征,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意义含蓄,表达生动,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例如:
1. The boats of the fishermen moved rapidly in all directions.
2.The awful night rolled slowly away, and the dawn greyly broke on THE LAST DAY OF POMPEII!
3.Over the empty streets—over the forum—far and wide—with many a noisy crash in the stormy sea—fell that awful shower!
句1描述了庞贝渔港的热闹繁华,透出幸福祥和气息;句2表现了庞贝末日的悲凉死寂;句3描绘出场景的凄惨恐怖,暗示出人们的惊惧恐慌。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但仍意犹未尽。此时,教师提醒学生重点关注一下无灵句,研究作者如何通过一系列无灵句抓住读者的心。从课堂表现看,学生理解无灵句难度不大,也相当欣赏这种句法运用。只有熟悉这类句子,才有助于正确理解文本,才能逐渐写出地道的英语[4]。所以说,无灵句的学习、运用对高中生来说意义重大。学生掌握无灵句知识并养成运用无灵句习惯至少有四点好处:一是有助于准确并深刻理解文本深层含义,二是有助于欣赏文学作品语言之美,三是有助于在阅读中拓展思维空间,四是有助于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说,无灵句的掌握、运用对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有益的。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掌握无灵句呢?首先得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提醒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用心关注、理解并体会无灵句的意义和作用;其次要经常在语篇中将无灵句和有灵句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语用差异;再次要在自己语言实践中积极尝试运用无灵句,培养无灵句运用意识和习惯。
二、修辞手法的学习运用
据调查,修辞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又一弱项。究其缘由,不外乎四个方面:一是升学考试通常不直接考查,二是许多教师觉得教学难度太大(尤其是所涉及的词汇),三是难以引导学生欣赏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四是让学生在自己写作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有难度。修辞学是一门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手法则是一种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英语作品在传递思想、加强语气、强调语义时都需要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针对英语语言的可读性以及趣味性进行有效增强是使用修辞现象的主要目标。”[5]
课标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与修辞手法,探讨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6]。与无灵句运用一样,修辞手法运用也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所以,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逐步在教学中渗透有关修辞知识及其用法,其次要设法让学生对修辞产生兴趣,然后要让学生认识到修辞在语言表达和文本解读中的重要性。教师要逐步让学生体会到修辞手法运用不仅能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简洁、明了,还能增强语气,赋予美感,增强表达效果,有助于促进英语语言能力提升,同时,修辞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提升深度解读文本的能力。 筆者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修辞手法妙用使学生对文本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学有成效。例如:
1. Its walls were fresh as if painted yesterday; not a single color changed on the rich pattern of its floors.
2. The crowd looked upwards, and saw, with unspeakable fear, a huge cloud shooting from the top of the volcano.
3. A moment later, the mountain-cloud seemed to roll towards them, dark and rapid, like a river; at the same time, it threw out a shower of ashes and huge pieces of burning stone!
句1运用了夸张和排比等手法,句2用了借喻、转喻和暗喻,句3用了明喻、暗喻、平行和借喻等多种手法。课文中还有重复、倒装、提喻等许多修辞手法运用,不一而足。
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一是课前提供材料,让学生预习有关修辞知识;二是课上让学生反复阅读有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意图;三是教师适当提示、点拨,说明修辞手法对促进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从课堂实际操作看,教学过程相当流畅,学生也没有什么困惑或疑难。尽管修辞方面的词汇超出课标范围,但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几种最常用的修辞词汇没有多大难度,况且课标在拓展类和提高类选修部分明确提出了修辞的教学要求。从语言学习需要角度看,基本修辞手法的掌握对学生深入学习英语,深度理解文本,培养语感,感受语言文字魅力,增强自我语言表达能力,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乃至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等都有好处。因此,中学生基本的英语修辞知识学习运用不可或缺。
三、语用意识的培养
语用与修辞两者密切相关,有许多共性特点,但不是一回事。语用概念在基础教育阶段刚刚在课标中才被提及。中学英语教师自己在大学学得也不深入,对这一概念不甚了了,往往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因而语用对中学生来说则更是一个难点。语用在口语交际中相对较多,而高中英语教学以语篇为中心,口语教学不多,语用关注自然就很少。许多人认为语篇中需要关注的语用方面内容不多,因而往往会忽视利用语篇对学生的语用意识进行培养。这其实有一定程度误解。语篇中的语用往往不像口语交际中那么显而易见,语用层次较高。绝大多数情况下语用层次上的语言语境或情景语境对语篇主题具有深化作用,而这却常常被教师淡化或忽略。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的英语语用知识匮乏,语用能力不足,严重制约其语言能力发展[7]。语用意识不强是目前中学生英语理解力不强,表达不准确,甚至产生交流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语用学是从语言学分化而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的是语言使用和理解,研究对象是动态的语言,与语境关系密切,关心的是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进行交际[8]。课标指出,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语用知识有利于提升高中学生有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教师要增强语用意识[9]。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语用知识教学和学生语用意识培养应该成为广大英语教师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在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任务数次阅读课文后,笔者又利用多模态文本阅读(穿插播放短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加深对情景语境理解。为引导学生关注语用,培养语用意识,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两个任务:
1. Discuss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t emotional attitude of “hurry on” in different contexts.
① Each turned to fly—each running, pressing, pushing against the other. If, in the darkness, wife was separated from husband, or parent from child, there was no hope of their meeting again. Each hurried blindly and fearfully on. So came the earthquake... and so ended life in Pompeii. (Adapted from The Last Days of Pompeii)
② We reached the first tall tree, but it was the wrong one. So was the second. The third was tall enough to be seen from the sea, both east and west of the island. My companions hurried on, desperate to get their hands on the seven hundred thousand pounds in gold which lay somewhere under the tree’s shadows. (Adapted from Treasure Island)
③ So the journey home was really very easy ... Then he hurried on after the others, happy to be back in the open fields, 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bright firelight of home. (Adapted from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2. Read and taste the use of pragmatics in the dialogue.
Tom: Kate, do you want something to eat?
Kate: Thanks. I’ve just had two big hamburgers.
Question: What does Kate intend to tell Tom?
对于任务1,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启发,学生基本准确地把握不同语境下的语用意义。有学生说,三个不同语境中的hurry on表面看意思都是“急切、匆忙”,但所包含的意义大不相同。语段①中hurry on表达的是人们在悲观绝望及对家人的无限牵挂等复杂情感和求生本能的驱使下表现出的“慌乱”;在语段②中表达的是人们在贪婪的本性驱使下表现出对攫取财富的急不可待;在语段③中表达的是一种即将到家,急于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任务2较简单,学生异口同声:“凯特刚吃了两个大汉堡,不饿。”教师提醒学生,大家对任务1中三个情境下hurry on的不同理解就是在用语用知识进行文本解读;在任务2的对话情景中,凯特的言外之意是“不要食物”。这种间接表达意思的方式也是一种语用。“理解语境中的意义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10]可见,从语用学角度引导学生领悟主题情景,准确解读文本或理解话语含义,以语用知识运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进行思维训练可行而且必要。语用手法运用在英语中相当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关注、品味各种传情达意的语用功能。
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多年来,大学教师总是有一个共同疑问,为什么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了6~10年英语,最后连一篇简单短文都写不好。除了语句不通、表达不准、语言简单、语用不当等多种问题外,一个深层次问题是语言表达逻辑混乱。我们从多年高考阅读理解题和书面表达题答题情况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英汉逻辑思维有着巨大差异,学生常常以汉语逻辑思维代替英语逻辑思维,以致造成英语阅读困难,语言表达混乱,读写能力形成迟缓,语言交流勉强,高阶思维欠缺等不良后果。究其缘由,主要在于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普遍轻视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训练,尤其在语篇读写教学中很少重视语篇的逻辑梳理和学生的逻辑意识培养。一些教师认为对中学生来说逻辑意识无关紧要;另一些教师觉得逻辑思维属于非语言因素,而且太过高大上;还有一些教师则认定逻辑知识超纲了,不应该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其实,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我们当然不能过高地要求学生掌握多少逻辑知识,具备多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也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要知道,逻辑思维属于高阶思维,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张献臣指出,思维层次肤浅,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11],当然也不利于思维品质形成。课标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而且要在语篇阅读中引导学生学会理清语篇成分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12]。近几年的热门高考题型“读后续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明显较高。所以,中学生掌握一点英语逻辑知识,具备初步的逻辑意识,培养逻辑梳理能力并形成一定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力十分必要。
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链设计和课堂追问,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逻辑梳理,较为有效地对学生逻辑思维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训练。例如:
教师在指导学生梳理课文第一个语段内不同层次间逻辑关系时,要求学生用一些关键词对第一小段进行归纳。
T:What was Pompeii like before the eruption?
Ss:Prosperous, civilized, peaceful, ...
T:Can you figure out the function of 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first paragraph?
Ss:...
学生不仅提炼出关键信息,同时也将段内几个层次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紧接着,教师又通过What’s the author’s intention to describe the prosperity of Pompeii?等问题引导学生厘清第一段与其他段落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最后进一步鼓励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对文脉进行逻辑梳理(eruption → turned to fly → hurried blindly and fearfully on → earthquake → ended),并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火山喷发、惊恐混乱等情景描绘使读者一步步感受紧张、恐惧的氛围的。学生通过判断、推理等多种逻辑思维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堂观察显示,学生对语篇阅读中的推理、论证、判断、归纳等这些逻辑思维训练活动很感兴趣。学生感到了一些挑战,但没有畏惧,因而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良好。可见,对中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有可行性。恩格斯指出,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13]。语言是思維的工具,语言的逻辑性是思维逻辑性的一个具体表现,思维的逻辑性又是思维品质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14]如果广大英语教师能坚持利用语篇教学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会得到加强,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会得到提高。
根据平时教学调研,对照课标要求,我们发现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除了以上几方面疏漏或欠缺外,还有另外一些不足,如学科育人功能发挥不力,学生美学意识培养不够,开放性思训练不足等。希望大家能给予足够重视,以便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参考文献:
[1]康美华,黄远振.高中英语阅读“读解·内化·表现”教学活动探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12):43.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无灵句;修辞手法;语用意识;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B-0056-05
阅读是高中英语最重要的课程内容,以阅读教学为抓手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理性且可行的选项,因为阅读能力的发展能够带动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同步发展[1]。目前,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但是,许多教师关注的依然主要是“阅读理解”,即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主要注重细节理解、线索梳理、主旨提炼、主题概括、长难句解读、词义猜测、语法分析等,其他诸如无灵句、修辞、语用、逻辑等需要深度学习的内容几乎一概视而不见。这种一味地“浅学”的状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应当尽快得到改观。英语阅读的目的和意义不能僅限于文本的理解。学生阅读的文本中语言文化知识往往十分丰富,可借以培养能力的方面也很多。一般来说,上述问题基本都可以在文本阅读中得以解决,只是在教学实际中被教师忽视太久。
2019年12月2日,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对全省高中英语教研员和部分教师进行了普通高中英语新课标新教材培训,活动中笔者开设的一节研究课在一些方面做了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授课内容为即将于2021年春学期投入使用的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Extended reading部分The Last Days of Pompeii (Excerpt)。现就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方面欠缺,结合课文素材和笔者的一些尝试,探讨一下问题解决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一、无灵句的学习运用
平时教学中,由于教师的忽视,中学生对无灵句(inanimate sentence)这种英语中普遍使用的句法往往视而不见,因而无灵句成了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盲点。这就容易给深度阅读与文学欣赏造成一定困难,也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学生书面表达质量,甚至可能影响学生语言能力向高层次提升。无灵句是一种将概念意义抽象化的手法,具有隐喻性特征,是英语中一种相当典型的概念隐喻形式。无灵句具备含蓄幽默、生动活泼、客观公正、简洁凝练、句型多样等特点;使用无灵句可以使句子更加紧凑简洁,学术文章中无灵句会使语句显得更加庄重、客观[2]。可见,无灵句的掌握和运用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形成是有益和必不可少的,而英语语言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3]。
本研究课所选课文内容不长,但无灵句运用却相当多。全文共22个句子,无灵句多达12个。无灵句主语常常被赋予生命特征,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意义含蓄,表达生动,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例如:
1. The boats of the fishermen moved rapidly in all directions.
2.The awful night rolled slowly away, and the dawn greyly broke on THE LAST DAY OF POMPEII!
3.Over the empty streets—over the forum—far and wide—with many a noisy crash in the stormy sea—fell that awful shower!
句1描述了庞贝渔港的热闹繁华,透出幸福祥和气息;句2表现了庞贝末日的悲凉死寂;句3描绘出场景的凄惨恐怖,暗示出人们的惊惧恐慌。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但仍意犹未尽。此时,教师提醒学生重点关注一下无灵句,研究作者如何通过一系列无灵句抓住读者的心。从课堂表现看,学生理解无灵句难度不大,也相当欣赏这种句法运用。只有熟悉这类句子,才有助于正确理解文本,才能逐渐写出地道的英语[4]。所以说,无灵句的学习、运用对高中生来说意义重大。学生掌握无灵句知识并养成运用无灵句习惯至少有四点好处:一是有助于准确并深刻理解文本深层含义,二是有助于欣赏文学作品语言之美,三是有助于在阅读中拓展思维空间,四是有助于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说,无灵句的掌握、运用对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有益的。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掌握无灵句呢?首先得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提醒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用心关注、理解并体会无灵句的意义和作用;其次要经常在语篇中将无灵句和有灵句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语用差异;再次要在自己语言实践中积极尝试运用无灵句,培养无灵句运用意识和习惯。
二、修辞手法的学习运用
据调查,修辞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又一弱项。究其缘由,不外乎四个方面:一是升学考试通常不直接考查,二是许多教师觉得教学难度太大(尤其是所涉及的词汇),三是难以引导学生欣赏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四是让学生在自己写作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有难度。修辞学是一门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手法则是一种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英语作品在传递思想、加强语气、强调语义时都需要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针对英语语言的可读性以及趣味性进行有效增强是使用修辞现象的主要目标。”[5]
课标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与修辞手法,探讨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6]。与无灵句运用一样,修辞手法运用也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所以,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逐步在教学中渗透有关修辞知识及其用法,其次要设法让学生对修辞产生兴趣,然后要让学生认识到修辞在语言表达和文本解读中的重要性。教师要逐步让学生体会到修辞手法运用不仅能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简洁、明了,还能增强语气,赋予美感,增强表达效果,有助于促进英语语言能力提升,同时,修辞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提升深度解读文本的能力。 筆者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修辞手法妙用使学生对文本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学有成效。例如:
1. Its walls were fresh as if painted yesterday; not a single color changed on the rich pattern of its floors.
2. The crowd looked upwards, and saw, with unspeakable fear, a huge cloud shooting from the top of the volcano.
3. A moment later, the mountain-cloud seemed to roll towards them, dark and rapid, like a river; at the same time, it threw out a shower of ashes and huge pieces of burning stone!
句1运用了夸张和排比等手法,句2用了借喻、转喻和暗喻,句3用了明喻、暗喻、平行和借喻等多种手法。课文中还有重复、倒装、提喻等许多修辞手法运用,不一而足。
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一是课前提供材料,让学生预习有关修辞知识;二是课上让学生反复阅读有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意图;三是教师适当提示、点拨,说明修辞手法对促进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从课堂实际操作看,教学过程相当流畅,学生也没有什么困惑或疑难。尽管修辞方面的词汇超出课标范围,但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几种最常用的修辞词汇没有多大难度,况且课标在拓展类和提高类选修部分明确提出了修辞的教学要求。从语言学习需要角度看,基本修辞手法的掌握对学生深入学习英语,深度理解文本,培养语感,感受语言文字魅力,增强自我语言表达能力,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乃至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等都有好处。因此,中学生基本的英语修辞知识学习运用不可或缺。
三、语用意识的培养
语用与修辞两者密切相关,有许多共性特点,但不是一回事。语用概念在基础教育阶段刚刚在课标中才被提及。中学英语教师自己在大学学得也不深入,对这一概念不甚了了,往往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因而语用对中学生来说则更是一个难点。语用在口语交际中相对较多,而高中英语教学以语篇为中心,口语教学不多,语用关注自然就很少。许多人认为语篇中需要关注的语用方面内容不多,因而往往会忽视利用语篇对学生的语用意识进行培养。这其实有一定程度误解。语篇中的语用往往不像口语交际中那么显而易见,语用层次较高。绝大多数情况下语用层次上的语言语境或情景语境对语篇主题具有深化作用,而这却常常被教师淡化或忽略。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的英语语用知识匮乏,语用能力不足,严重制约其语言能力发展[7]。语用意识不强是目前中学生英语理解力不强,表达不准确,甚至产生交流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语用学是从语言学分化而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的是语言使用和理解,研究对象是动态的语言,与语境关系密切,关心的是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进行交际[8]。课标指出,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语用知识有利于提升高中学生有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教师要增强语用意识[9]。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语用知识教学和学生语用意识培养应该成为广大英语教师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在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任务数次阅读课文后,笔者又利用多模态文本阅读(穿插播放短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加深对情景语境理解。为引导学生关注语用,培养语用意识,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两个任务:
1. Discuss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t emotional attitude of “hurry on” in different contexts.
① Each turned to fly—each running, pressing, pushing against the other. If, in the darkness, wife was separated from husband, or parent from child, there was no hope of their meeting again. Each hurried blindly and fearfully on. So came the earthquake... and so ended life in Pompeii. (Adapted from The Last Days of Pompeii)
② We reached the first tall tree, but it was the wrong one. So was the second. The third was tall enough to be seen from the sea, both east and west of the island. My companions hurried on, desperate to get their hands on the seven hundred thousand pounds in gold which lay somewhere under the tree’s shadows. (Adapted from Treasure Island)
③ So the journey home was really very easy ... Then he hurried on after the others, happy to be back in the open fields, 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bright firelight of home. (Adapted from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2. Read and taste the use of pragmatics in the dialogue.
Tom: Kate, do you want something to eat?
Kate: Thanks. I’ve just had two big hamburgers.
Question: What does Kate intend to tell Tom?
对于任务1,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启发,学生基本准确地把握不同语境下的语用意义。有学生说,三个不同语境中的hurry on表面看意思都是“急切、匆忙”,但所包含的意义大不相同。语段①中hurry on表达的是人们在悲观绝望及对家人的无限牵挂等复杂情感和求生本能的驱使下表现出的“慌乱”;在语段②中表达的是人们在贪婪的本性驱使下表现出对攫取财富的急不可待;在语段③中表达的是一种即将到家,急于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任务2较简单,学生异口同声:“凯特刚吃了两个大汉堡,不饿。”教师提醒学生,大家对任务1中三个情境下hurry on的不同理解就是在用语用知识进行文本解读;在任务2的对话情景中,凯特的言外之意是“不要食物”。这种间接表达意思的方式也是一种语用。“理解语境中的意义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10]可见,从语用学角度引导学生领悟主题情景,准确解读文本或理解话语含义,以语用知识运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进行思维训练可行而且必要。语用手法运用在英语中相当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关注、品味各种传情达意的语用功能。
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多年来,大学教师总是有一个共同疑问,为什么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了6~10年英语,最后连一篇简单短文都写不好。除了语句不通、表达不准、语言简单、语用不当等多种问题外,一个深层次问题是语言表达逻辑混乱。我们从多年高考阅读理解题和书面表达题答题情况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英汉逻辑思维有着巨大差异,学生常常以汉语逻辑思维代替英语逻辑思维,以致造成英语阅读困难,语言表达混乱,读写能力形成迟缓,语言交流勉强,高阶思维欠缺等不良后果。究其缘由,主要在于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普遍轻视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训练,尤其在语篇读写教学中很少重视语篇的逻辑梳理和学生的逻辑意识培养。一些教师认为对中学生来说逻辑意识无关紧要;另一些教师觉得逻辑思维属于非语言因素,而且太过高大上;还有一些教师则认定逻辑知识超纲了,不应该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其实,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我们当然不能过高地要求学生掌握多少逻辑知识,具备多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也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要知道,逻辑思维属于高阶思维,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张献臣指出,思维层次肤浅,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11],当然也不利于思维品质形成。课标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而且要在语篇阅读中引导学生学会理清语篇成分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12]。近几年的热门高考题型“读后续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明显较高。所以,中学生掌握一点英语逻辑知识,具备初步的逻辑意识,培养逻辑梳理能力并形成一定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力十分必要。
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链设计和课堂追问,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逻辑梳理,较为有效地对学生逻辑思维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训练。例如:
教师在指导学生梳理课文第一个语段内不同层次间逻辑关系时,要求学生用一些关键词对第一小段进行归纳。
T:What was Pompeii like before the eruption?
Ss:Prosperous, civilized, peaceful, ...
T:Can you figure out the function of 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first paragraph?
Ss:...
学生不仅提炼出关键信息,同时也将段内几个层次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紧接着,教师又通过What’s the author’s intention to describe the prosperity of Pompeii?等问题引导学生厘清第一段与其他段落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最后进一步鼓励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对文脉进行逻辑梳理(eruption → turned to fly → hurried blindly and fearfully on → earthquake → ended),并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火山喷发、惊恐混乱等情景描绘使读者一步步感受紧张、恐惧的氛围的。学生通过判断、推理等多种逻辑思维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堂观察显示,学生对语篇阅读中的推理、论证、判断、归纳等这些逻辑思维训练活动很感兴趣。学生感到了一些挑战,但没有畏惧,因而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良好。可见,对中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有可行性。恩格斯指出,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13]。语言是思維的工具,语言的逻辑性是思维逻辑性的一个具体表现,思维的逻辑性又是思维品质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14]如果广大英语教师能坚持利用语篇教学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会得到加强,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会得到提高。
根据平时教学调研,对照课标要求,我们发现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除了以上几方面疏漏或欠缺外,还有另外一些不足,如学科育人功能发挥不力,学生美学意识培养不够,开放性思训练不足等。希望大家能给予足够重视,以便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参考文献:
[1]康美华,黄远振.高中英语阅读“读解·内化·表现”教学活动探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