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长兴县和平镇中心小学
【摘 要】学生活动的效率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体现,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体育课堂中,学生活动的效率与活动时间、学生的学习动机、师生关系、学生注意力等有着密切关系。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安排合理教学内容,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活动的效率。
【关键词】学生活动 活动时间 学习动机 师生关系 注意力
一、保证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
时间与效率在生产中是一对反比例的量。要想让学生活动达到高效率,必须要有时间的保障。
(一)保证学生每天的活动量
要保证每一节体育课都能让学生参与,而不被其他课霸占。目前很多教师包括家长,因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认为体育课是“副课”,上与不上意义不大。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参与体育锻炼是符合人类正常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参与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体格发育和思维强化。学生的体质变化将影响未来整个国民的体质变化,影响到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所以说,体育活动是尤为重要的,保证学生每天的活动量不容忽视。
(二)保证时间利用效率化
时间的合理利用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有时候教师稍作变通,便能大大提高学生活动的效率。如今的学生学习竞争压力较大,只有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参与每一次活动,才能满足学生对运动量的需求。
(三)保证师生说练两不误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充分掌握某一项运动技能,往往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队伍调整和讲解示范上,而忽視了学生的实践锻炼。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将新知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教师如果一味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那么学生的能力将得不到任何的提升。没有体育运动实践能力的人,就会成为“弱势群体”,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练,动作示范要到位,同时做到说练两不误。
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一个人达到目的的心理原因,对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动机被激发出来了,学生学习自然会更积极,活动效率自然就高。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形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会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对爱玩、自我约束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生的动机更多地表现为对某件事情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参加活动的直接动力,拥有兴趣,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要让学生专心听课,积极参与各类练习,就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体育活动中,直接的学习动机是不会持久的,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就会消失。例如:在体育课上学生看到有人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觉得很感兴趣,但是玩了几次后,可能就没有新鲜感,就不喜欢再玩。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间接动机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直接动机有更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直接动机引导到间接动机上来。当然,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段与心理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学生才会听教师的话,才不会产生抵触心理和逆反行为。由于体育学科比其他学科更具有活泼性、趣味性、开放性,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触频繁,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活动效率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广大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拥有爱心与童心,用言行去感召学生,给予学生巧妙的激励与适当的评价,做学生喜爱的、尊重的好教师,让学生接受自己。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四、注意力的养成和习惯
注意属心理学的范畴,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和集中是注意的基本特点。注意力主要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主动地为一定任务服务的注意,它是自觉的,并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被动的、自然而然发生的注意,它不需要做出任何努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运用无意注意规律和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消除易分散注意力的因素,要创造条件使学生上好体育课。教师的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工具,因此教师语言要严谨,生动,形象,前后连贯,合乎逻辑,突出重点,强调难点,牵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注意力的培养和运用同样重要。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学生就不会认真听教师讲解,到活动时学生就不知所措,浪费时间。
综上所述,学校要提高体育课中学生活动的效率,就要保证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尹艳广.浅谈体育兴趣教学[J].中华少年,2012(14):144.
[2]孙文强.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体育课积极性[J].中国人民教师,2006(04):55.
[3]吕游.活跃体育课堂气氛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0(22):22.
[4]马会.关于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07):111-112.
[5]田国秀.1980年以来我国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研究的评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0(07):12-17.
【摘 要】学生活动的效率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体现,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体育课堂中,学生活动的效率与活动时间、学生的学习动机、师生关系、学生注意力等有着密切关系。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安排合理教学内容,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活动的效率。
【关键词】学生活动 活动时间 学习动机 师生关系 注意力
一、保证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
时间与效率在生产中是一对反比例的量。要想让学生活动达到高效率,必须要有时间的保障。
(一)保证学生每天的活动量
要保证每一节体育课都能让学生参与,而不被其他课霸占。目前很多教师包括家长,因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认为体育课是“副课”,上与不上意义不大。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参与体育锻炼是符合人类正常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参与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体格发育和思维强化。学生的体质变化将影响未来整个国民的体质变化,影响到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所以说,体育活动是尤为重要的,保证学生每天的活动量不容忽视。
(二)保证时间利用效率化
时间的合理利用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有时候教师稍作变通,便能大大提高学生活动的效率。如今的学生学习竞争压力较大,只有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参与每一次活动,才能满足学生对运动量的需求。
(三)保证师生说练两不误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充分掌握某一项运动技能,往往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队伍调整和讲解示范上,而忽視了学生的实践锻炼。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将新知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教师如果一味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那么学生的能力将得不到任何的提升。没有体育运动实践能力的人,就会成为“弱势群体”,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练,动作示范要到位,同时做到说练两不误。
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一个人达到目的的心理原因,对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动机被激发出来了,学生学习自然会更积极,活动效率自然就高。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形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会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对爱玩、自我约束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生的动机更多地表现为对某件事情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参加活动的直接动力,拥有兴趣,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要让学生专心听课,积极参与各类练习,就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体育活动中,直接的学习动机是不会持久的,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就会消失。例如:在体育课上学生看到有人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觉得很感兴趣,但是玩了几次后,可能就没有新鲜感,就不喜欢再玩。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间接动机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直接动机有更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直接动机引导到间接动机上来。当然,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段与心理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学生才会听教师的话,才不会产生抵触心理和逆反行为。由于体育学科比其他学科更具有活泼性、趣味性、开放性,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触频繁,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活动效率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广大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拥有爱心与童心,用言行去感召学生,给予学生巧妙的激励与适当的评价,做学生喜爱的、尊重的好教师,让学生接受自己。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四、注意力的养成和习惯
注意属心理学的范畴,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和集中是注意的基本特点。注意力主要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主动地为一定任务服务的注意,它是自觉的,并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被动的、自然而然发生的注意,它不需要做出任何努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运用无意注意规律和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消除易分散注意力的因素,要创造条件使学生上好体育课。教师的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工具,因此教师语言要严谨,生动,形象,前后连贯,合乎逻辑,突出重点,强调难点,牵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注意力的培养和运用同样重要。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学生就不会认真听教师讲解,到活动时学生就不知所措,浪费时间。
综上所述,学校要提高体育课中学生活动的效率,就要保证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尹艳广.浅谈体育兴趣教学[J].中华少年,2012(14):144.
[2]孙文强.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体育课积极性[J].中国人民教师,2006(04):55.
[3]吕游.活跃体育课堂气氛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0(22):22.
[4]马会.关于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07):111-112.
[5]田国秀.1980年以来我国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研究的评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0(0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