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致的感伤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5333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特洛伊》(2004)是德国著名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继《U潜艇96》(1981)、《空军一号》(1997)和《惊涛骇浪》(2000)之后的又一经典力作,这是一部以一段历史久远的古代希腊神话传说为背景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悲剧战争影片。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场由爱情而“掀起”的关于权力和荣誉的民族讨伐战争。关系错综复杂的人物命运向观众展示了古希腊神话所特有的悲剧之美。表面看来,似乎是女人毁灭了一切。然而纵观整部电影,国家出现之前,在部落联盟形成的整个过程中,战争的根本目的一直在于贵族为了满足自己一个人在权力上的私欲而疯狂地掠夺俘虏为奴、瓜分战利品。这也便成为了电影一条暗含的叙事线索。正是通过这条线索,电影成功地将故事情节“和谐”而又合理地“缝合”了起来,深入地塑造了典型而又鲜活的人物形象,并在一种悲剧的感伤氛围中有意“敞亮”和“凸显”了“英雄”这一神圣的主题内涵,让观众真切地明白了真正的英雄应当具有一种独特的人性之美。正是基于对此主题内涵的把握,使得电影中透露出来的悲剧感伤意蕴带有些许别致的“气质”。
  
  一、英雄形象的塑造
  
  电影《特洛伊》中成功地塑造了很多典型的英雄形象,阿喀琉斯便是其中之一,他是古代英雄战士的理想形象。曾有人预言,或许没有阿喀琉斯,希腊联军就攻不下特洛伊。这种假设无法在历史中实践检验,但从电影中呈现出的阿喀琉斯人物形象来看,至少可以让观众不对此产生过多的怀疑。桀骜不驯的阿喀琉斯慷慨大方,骁勇善战,是神与人之子,注重个人荣誉,为自己的名誉而战。英雄主义背后体现更多的是鲜明的民族意识。正如他自己说的:“我不是为某一个人而战,我是为了全希腊,我是为了希腊的战士和他们的妻儿而战。”他的母亲早就明白了他的这一性格宿命,因此预测这场战争他将回不来。可在这样一个武功盖世的英雄身上,有着传统“武夫”所不具备的内在人性光辉——人性的正直。即便是对待敌人,仍然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正是因为懂得互相尊重,阿喀琉斯才把赫克托尔的尸体完整地还给了特洛伊国王,并对着赫克托尔的躯体叫着“兄弟”。人性的正直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
  说到《特洛伊》中成功塑造的英雄人物,特洛伊年轻的王子赫克托尔也须提及。当特洛伊城被希腊联军层层逼近、民族危机千钧一发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放下了自己的家庭,代替年迈的父王指挥特洛伊军队抗击希腊敌军,担起了保卫家园的神圣职责和历史重任。在他安排好唯一挂念的妻儿以后,又勇敢无畏地接受了阿喀琉斯提出的决斗要求,淡然地走向了生命的边缘。这也为电影高潮的到来作了情节上的铺垫。这是一场英雄和英雄之间的悲壮决斗。尽管赫克托尔在这场决斗中不幸死去,可是他作战勇猛、指挥英明的英雄气魄和那种舍小家而顾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值得所有人尊敬。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把民族利益视为己任、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悲剧英雄形象,看到了他身上特有的人性美。
  电影《特洛伊》在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两个英雄形象上的成功塑造,为观众很好地诠释出了“英雄主义”的价值内涵,使观众在“阅读”这样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史诗性巨著的过程中不仅不会感觉到视觉审美疲劳,反而受到了心灵上的洗礼和净化。在电影美丽的悲剧艺术感染力中,让观众产生了对于人生的有限和有限的人生中人对生命和存在价值的思考和探索。这部电影中表现出的古希腊人积极乐观、奋发有为的人生观念,折射出的唯物历史观的“现世”精神,让所有观众为之动容。在那样一个崇尚武力的年代,民族之间的杀戮侵略司空见惯,战场上的所谓英雄似乎都只重视打斗的能力,而内在人性的魅力却往往被忽视掉。正是对于英雄形象内在层面的独特诠释,才使得我们在感受悲剧感伤艺术的同时,温暖地享受着电影中流露出的些许别致的“气质”。
  
  二、艺术创新与不足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永远是艺术价值的最高标准。电影《特洛伊》大胆扬弃了传统好莱坞战争大片一味追求悲苦到乏味的单一情节套路,巧妙地汲取了神话故事的艺术养分,并将两者“和谐”地融会贯通,有意隐匿了神的痕迹,彰显出人的内在魅力,创造了大气悲壮的古代英雄主义人物形象群,成功走出了一条带有“别致感伤”意蕴的创新道路。也在这场原本应是惨烈苦涩的民族侵略战争中,让观众认识到了英雄的真正价值内涵,体味到了英雄身上所应具有的独特人性之美。
  古代希腊民族战争一直以来都是好莱坞电影导演热衷的故事和电影艺术中较为常见的叙事题材。尤其是随着神话元素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使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好莱坞优秀电影创作者钟情于对古希腊民族史诗由尘封的文学史到新时期影像消费时代的改造。神话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自身具有的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重构出一个崭新的具有独特价值体系的艺术世界的神奇魔力。在这样一个颠覆传统的人神合一的精神世界里,“神话”美化了人心灵深处的美好品质,并将其大胆“敞亮”出来,从而推出了英雄的真正内涵。电影《特洛伊》契合了当下时代对英雄主义精神内涵的深层解构和社会心理层面的挖掘,有意在残酷的民族战争中取舍人物,并借助于希腊神话艺术成功地“置换”出了人性之美这一主题。影片借助于神话战争成功地谱写了一首关于人性的生命畅想曲,拨动着人心灵最敏感的神经。观众在这美妙音符的侵蚀中,欣然体味着别致的感伤意蕴。
  另外,这部电影有不足的地方。据说这场民族战争持续了十年之久,电影只是重点的表现了其中十天的生活和战争。这就给电影在艺术概括与表达上制造了对于时间跨度合理概括的难度,也给电影艺术带来了难以“坚固”的软肋。事实上正是如此,在时间跨度的叙事表现上,电影没有从根本上“呈示”出这场战争的旷日持久性,也洞悉不到特洛伊城墙历史上形容的难攻。电影《特洛伊》在艺术表达上缺乏对时间跨度表现上的完善表现,造成了电影艺术情节结构上的失语,使观众体会不到这场战争的艰辛和持久、战士的疲惫与辛苦。这是这部电影一处无法疗治的内伤,因此电影在叙事表达方面显得有些不完美。史诗的成分也因此而降低得很多。再则,在战争中插入的爱情元素,没有实现更大意义上的升华,与《勇敢的心》相比明显少了“刻骨铭心”的元素。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其他文献
那是一段破败的残垣,外面有广阔的世界。我在里面的高楼里,学着中国古老的文字和外国古老的雕塑。但有时,我更愿意称外面为西方,称里面为东方,可是却割舍不下其中的任何一个,又一心想逃避一切,向外面的外面去寻找生命的起点。  可能这就是我这个故事开始的原因吧。    人们都说,“酒逢知己饮,诗当会人吟”,在庞大的中文系里,我却找不到一个知己,看着冷若冰霜的老师们不食人间烟火似的为我们传授华夏民族博大的文化
期刊
摘要:作为文化霸权的典型表征之一,文化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渗透已是客观现状。对此,我们应该从容应对。“山寨文化”的出现,可以看作是文化霸权下文化反弹的一种表现。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科学审视“山寨文化”,正确引导其向优质文化方向发展,更好地将优质“山寨文化”的集体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内在优势发挥出来,才是应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有效之计。  关键词:文化帝国主义;“山寨文化”;从容应对  随着经
期刊
山崩地裂滑坡塌方  双耳失聪两眼失明  黑夜盖住情绪的领地  没有更多的言辞可以克制  死亡多么令人恐惧    桌头的饭菜还在眼底  母亲的唠叨还在耳边  给爱人的邮件还没发出  一场裂变如同一个巨大的涡流    把生活、平静吞噬  这世界太过莫测    不甘啊自由、生命  还有万点霓虹  人生没走到尽头    断裂的预制板漆黑漆黑  身子皱折遗弃在流动的夜色  血液尝试着与星光沟通  尝试着抚摩
期刊
应广大文学艺术创作者、评论者和爱好者的要求,西部青年作家俱乐部特邀知名作家、学者授课,  举办第二期青年作家培训班。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安排  培训对象:文学艺术创作者、评论者和爱好者;大专院校师生。  培训时间:5月下旬(周五至周日三天)  培训内容:诗歌创作、散文创作、剧本创作、小说创作、评论写作。  课程安排:周五上午至周日上午统一安排课程,集中培训,晚上举行联谊会,学员可自由活动。周
期刊
摘要:中国目前有近4亿儿童,而中国的少儿电视节目市场并不景气,节目既不能吸引少儿,又不能取悦大众。虽然有“寓教于乐”的原则、“娱乐大军”的冲击、市场规律的约束等制约着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但节目的革新终归还是要从制作节目的电视人的理念改观出发。遥控器掌握在孩子手中,只有优良的少儿节目才能让他们的注意力在此停留。  关键词:少儿节目;寓教于乐;娱乐化  1958年5月1日是中国电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
期刊
摘要:任何时代的文化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强调文化本身的运作。演唱会就是当代流行音乐的典型运作模式。作为高额消费和豪华娱乐,现实的演唱会往往使人望而却步。这为电视介入演唱会的运作留下了空间。电视镜头里的演唱会就是这种介入的现实化和具体化。电视镜头呈现的演唱会有利于我们从镜头里的观看和电视观众的观看等层面揭示其隐藏的文化权力关系,剖析电视镜头生产主体和主体性的文化实质,揭示电视媒介和电视观众的生产性特征及
期刊
摘要:《变形记》里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在自我异化中感受到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卡夫卡在这篇小说中把现实荒诞化,把所描写的事物虚妄化,他从自身艰难的处境来审视人和现实。本文立足于异化,通过对格里高尔变形前后现实状况的比较分析,展现出人与人、人与环境、人自身的艰难处境,从而揭示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变形;异化;生存困境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品,其中卡夫卡揭示了现代人自我价值与个性的
期刊
摘要:自汉语语法学建立以来,汉语词类划分一直争议不断。随着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功能说”被广泛接受并在学界日益形成共识。在郭锐的《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一书中,作者亦主张语法功能标准,但也多次提及分布标准。分布和语法功能有何区别?能否并存同现?本文将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分布;语法功能;汉语;词类    汉语词类的划分问题自《马氏文通》问世时被提出,迄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这期间汉
期刊
摘要:日本导演寺山修司通过对时间和记忆的追寻,凭借独特的声像配合和色彩运用,以及对哲学命题与人性关怀的思考,使其魔幻超现实主义电影作品呈现出绮丽而苍凉的风格,让人体会到人世及时间记忆的变幻。  关键词:寺山修司;日本电影;超现实主义    日本导演寺山修司是一位极度风格化的电影作者,其作品往往追求一种独特的“符号美学”。这些承载着哲学思考和影像意义的符号,配合其习惯性的情节解构,总能将影片抽象成为
期刊
摘要:在电影理论的发展史上,围绕蒙太奇与长镜头关系的争论颇多,电影理论家探讨的也多是电影与真实的关系。人们在提到长镜头时总是将其与“真实”相联系,认为长镜头是对真实的客观记录,可以给观众更多的自主选择性。而蒙太奇是要求观众被动地去接受,因而探讨蒙太奇与“真实”的关系的论述较少。但蒙太奇是否就意味着“不真实”?本文将对此进行集中探讨。  关键词:蒙太奇;真实;苏联蒙太奇学派    电影从1895年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