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职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敏感期,而且心理发展不够完善,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容易产生思想冲突,造成心理困惑,严重时将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中职思想政治课中,要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中职学生顺利的走进社会。本文将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201-02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生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实际教育过程中,中职院校,要深入了解中职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聚焦中职院校学生的成长需求,审时度势,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提高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解决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难题。
一、目前中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中职教育担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实际教育过程中,中职院校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愿望,存在以管理压倒教育等问题,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首先,中职学生存在浮躁心理,其“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在学习与就业之间徘徊,一些中职学生一心想要摆脱教育的束缚,想着追求名利,干大事、赚大钱。其次,中职院校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中职院校的学生经历了中考的失利,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厌恶学习,面对不理想成绩,心理压力巨大,进而引发自卑心理,同时,在上学期间,由于同龄人的消费水平存在差异化,部分中职学生受家庭条件以及自身条件等影响,觉得自己不如他人,进而产生自卑感。
此外,中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心理失落问题,许多中职学生从小受到家人的关爱与呵护,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较强,缺乏相应的独立能力,当其离开家庭,独自面对生活时,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进而引发心理失落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职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的解决中职学生的思想健康问题,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化思想政治教学的意义,对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把握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为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的构建
(一)中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要素构建分析
活动主体、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以及活动评价,是构成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的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是首要要素,也是基本要素。构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过程中,要明确活动主体的特质,深入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预测中职学生的发展可能,对中职学生的初始状态进行有效评定,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等方式,对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具体了解,并以此作为设计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逻辑起点。
其次,要确立活动目标。明确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心理调节技能,并对目标进行阶段性划分。同时,要以活动目标为引向,设计活动内容,并对活动内容进行有效编排,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要加入一些趣味性强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是活动评价。活动评价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综合评定,是对活动安排的必要检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评定方式要更多样化,评定过程中要强调阶段性结果评价。
(二)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构建两位一体化的育人模式
为了全面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中职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推进,中职院校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性与主体性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构建两位一体化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把握心理育人新常态,促进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首先,中职院校要落实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强化中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向中职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其的自助能力,使其正视自我并接纳自我,当心理困惑或心理冲突发生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救助,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
其次,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活动体验,根据中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亲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更好的满足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完善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模式,提高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落实心理育人教育,努力开创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的学生通常都是在中考中受挫,未能顺利升入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缺乏学习信心,极易衍生出自卑心理,中职教育过程中,要普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塑造中职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单珊.试论如何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9(06):35.
[2]张洁.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2):77-78.
[3]吴姝璇.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与改进方式研究[J].华夏教师,2018(35):87-88.
【关键词】中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201-02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生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实际教育过程中,中职院校,要深入了解中职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聚焦中职院校学生的成长需求,审时度势,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提高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解决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难题。
一、目前中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中职教育担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实际教育过程中,中职院校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愿望,存在以管理压倒教育等问题,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首先,中职学生存在浮躁心理,其“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在学习与就业之间徘徊,一些中职学生一心想要摆脱教育的束缚,想着追求名利,干大事、赚大钱。其次,中职院校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中职院校的学生经历了中考的失利,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厌恶学习,面对不理想成绩,心理压力巨大,进而引发自卑心理,同时,在上学期间,由于同龄人的消费水平存在差异化,部分中职学生受家庭条件以及自身条件等影响,觉得自己不如他人,进而产生自卑感。
此外,中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心理失落问题,许多中职学生从小受到家人的关爱与呵护,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较强,缺乏相应的独立能力,当其离开家庭,独自面对生活时,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进而引发心理失落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职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的解决中职学生的思想健康问题,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化思想政治教学的意义,对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把握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为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的构建
(一)中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要素构建分析
活动主体、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以及活动评价,是构成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的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是首要要素,也是基本要素。构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过程中,要明确活动主体的特质,深入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预测中职学生的发展可能,对中职学生的初始状态进行有效评定,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等方式,对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具体了解,并以此作为设计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逻辑起点。
其次,要确立活动目标。明确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心理调节技能,并对目标进行阶段性划分。同时,要以活动目标为引向,设计活动内容,并对活动内容进行有效编排,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要加入一些趣味性强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是活动评价。活动评价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综合评定,是对活动安排的必要检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评定方式要更多样化,评定过程中要强调阶段性结果评价。
(二)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构建两位一体化的育人模式
为了全面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中职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推进,中职院校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性与主体性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构建两位一体化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把握心理育人新常态,促进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首先,中职院校要落实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强化中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向中职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其的自助能力,使其正视自我并接纳自我,当心理困惑或心理冲突发生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救助,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
其次,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活动体验,根据中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亲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更好的满足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完善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模式,提高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落实心理育人教育,努力开创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的学生通常都是在中考中受挫,未能顺利升入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缺乏学习信心,极易衍生出自卑心理,中职教育过程中,要普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塑造中职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单珊.试论如何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9(06):35.
[2]张洁.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2):77-78.
[3]吴姝璇.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与改进方式研究[J].华夏教师,2018(3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