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与上海大学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急需加速培养党的优秀人才。中共总书记陈独秀曾与李大钊等人多次酝酿筹划,决定创办一所干部高等院校。
  上海大学的前身是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校址设在闸北西宝兴路青云路一条叫青云里的里弄中,1922年改校名为上海大学。李大钊推荐邓中夏担任总务长。学校逐渐变成革命的摇篮。
  上海大学是在中国共产党人主导下,由国共两党领导人共同主办的一所大学。一大批国共两党领袖、著名学者和社会精英曾在这所大学任职任教。曾在该校任教的有: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沈雁冰、任弼时、萧楚女、田汉、郑振铎、俞平伯、朱光潜、朱自清、丰子恺、章太炎、胡适、郭沫若、吴玉章、叶圣陶……等。
  1923年期间,孙中山、李大钊、廖仲恺等都曾来校演讲。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在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本次大会的决议中写入了对上海大学办学经费的资助,此时,上海大学的学生很快从160人增加到400人。
  上海大学培养了大量的国民革命者和共产党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是上海发动师生进行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活动中心,吸引了数千名追求社会进步的热血青年,我的父亲秦邦宪就是其中的一个。
  秦邦宪,字则民,乳名长林,参加革命后取名博古。他1907年6月24日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是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人。秦邦宪家学渊博,对古文有一种特别的兴趣 。从他懂事起,就常常爱翻阅家里堆放的旧书,后来他逐渐读起了《左传》、《史记》等古典作品。这为他以后能够写得一手好文章打下了很好的国文基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了振兴中华,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宣布成立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帝王专制制度,开启了近代中国历史进步的大门。毛泽东曾经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转变为新三民主义。
  1915年秦邦宪考进了无锡第二高等小学(即今日的东林小学)。后来转入无锡省立第三师范附小(即今日的无锡师范附小)。
  1921年,他考取了苏州省立第二工业专科学校(简称“二工”)。9月秦邦宪离开了无锡,到苏州上学。在苏州“二工”四年学习期间,他开始迈上了革命道路启蒙阶段。
  1921年以后的无锡和苏州如同上海一样,革命的气氛十分浓厚。《向导》、《中国青年》、《觉悟》、《妇女评论》等进步报刊最受欢迎。秦邦宪进入“二工”后,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进步报刊,一个崭新的世界呈现在他的眼前。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恽代英、肖楚女曾来到江苏师范学堂进行讲演,秦邦宪是当时最热情的与会者,而且是逢讲必到,并且一丝不苟地记下笔记。他们热情洋溢的报告,在少年时代秦邦宪的心灵深处激荡,把自己的命运和中华民族劳苦大众的命运结合起来的革命火种开始萌发。
  1923年上海大学的无锡学生安剑平、糜文浩发起组织上海大学孤星社(后改名为中国孤星社)。孤星社是青年学生自发组成的进步组织,安剑平担任社长,孤星社聘请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为名誉社长,邵力子、邓中夏、瞿秋白、叶楚伧①、何世桢②等为顾问。其宗旨为“研究学术,讨论问题 ,彻底了解人生,根本改造社会”,提出要“救急地宣传三民主义,热情地走入民间 ,彻底地鼓吹世界革命,勇敢地身先向导”的口号,提倡“大侠魂”的精神。上海大学孤星社还创办出版《孤星》旬刊。
  孙中山应旬刊主编安剑平的函请,亲自为《孤星》题写刊名,《孤星》从第5期起改换为孙中山题写的刊名。孙中山并致电安剑平,嘉许《孤星》“深切时弊”,并勉励他们广为宣传“吾党之主张,而尽言论之职责”。孙中山能为上海大学一个学生创办的刊物题字和嘉勉,足见他对上大进步青年学生活动的关切和支持程度。
  1924年6月,孙中山亲手创办的黄埔军校开学,他启用了上大师生担任要职。上大教员恽代英、萧楚女、安体诚③、高语罕④等先后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邓中夏、施存统等到黄埔军校作讲演;上海大学还输送了很多学生投考黄埔军校。“武有黄埔,文有上大”,名不虚传,并逐渐成为世人的共认。
  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上大孤星社称颂列宁是全人类的革命导师和救星,颂扬十月革命的道路,要求入社社员 “化小我为大我,除有我为真我”,并在无锡成立孤星社支部。
  在“二工”上学期间,秦邦宪认识了安剑平等进步青年,不久他参加了中国孤星社。
  1924年1月29日,由上海大学的无锡学生成立了锡社。锡社是一个革命知识分子的团体。秦邦宪加入了锡社。并被推选为苏州委员会(又称支部)负责人。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与世长辞。孙中山的逝世引起全国人民的无限悲痛。全国上下都纷纷举行悼念孙中山先生的大会,无锡市的进步团体都在筹备举行追悼大会,秦邦宪和锡社成员是大会筹备工作的骨干力量。秦邦宪承担了筹备大会的联络接洽工作,并做得十分周密圆满。
  4月5日, 秦邦宪得知恽代英要来无锡参加孙中山追悼会后,立即亲自赶往车站迎接。秦邦宪紧紧地握住恽代英的手,两人一见如故。恽代英在会上回顾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历史,号召大家为实现孙中山的遗嘱而继续战斗。这次悼念活动在秦邦宪思想上引起了重大反响。他想,必须要参加革命组织,就这样,他参加了中国国民党,开始踏上了直接投入改造社会现实的国民革命中。
  1925年7月(暑假), 中共党员侯绍裘⑤经组织同意,应聘从上海来苏州任私立乐益女中校务主任。8月,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成立,侯绍裘被选为省党部常委。从此,侯绍裘就秘密地以双重身份领导和发展苏州的革命活动。
其他文献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撤离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在这支长征队伍里,有一个骑着淡红色骡子的特殊人物,他叫张振汉,是国民党纵队司令兼四十一师师长,中将军衔。  从1931年起,张振汉就带着“王牌”四十一师“包打红军”,从洪湖一直追到湘鄂边,赌咒发誓“要活捉贺龙”。然而,历史却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他非但没有活捉到贺龙,反倒被贺龙、王震、萧克等指挥的红二、六军团活捉。于是,红军将领与被俘国民党中
期刊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中阐发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领会“不忘初心”的思想有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特别是中国1840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近代史中最伟大最重要的开天辟地的事件。所谓党的“初心”实质就是党的“一大精神”、“建党精神”,2005年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也曾
期刊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大多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他们十分机敏和风趣,但却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会停下来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停顿片刻后继续前行。对此,游客们十分不解。土著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走得太快,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身躯,他们得唤回自己。这个答案让全世界探险者都为之敬佩。  试想一下,在人生旅途中,一个人如果只顾埋头赶路,不顾及精神层面的需求,不注重倾听内心的声音,
期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最早向世人公开表示“马克思主义观”、介绍十月革命,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第一人,是接洽共产国际为帮助组建中国共产党来华代表的第一人,是孙中山指定进入国民黨一大主席团的唯一的共产党人,虽没有进入中共一大中央,但李大钊是精神领袖。毛泽东称李大钊为“真正的老师”,连年长李大钊10岁,“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陈独秀也说:“‘南陈’徒有虚名,‘北李’确如北斗。”从介绍十月革
期刊
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也是党组织交付的,因此,权力带有鲜明而完全的人民性,以及与之高度契合统一的党性特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权力是崇高的、神圣的。而一个时期以来,在相当广的范围内,权力被一股世俗化浪潮所吞没,成为私欲和资本寻租的对象。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严于用权,他说:“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
期刊
新华报业网消息,南京化工园区有一座新建的7层办公大楼,建好4年无人搬进办公,院内堆满废品,办公楼成了“废品楼”。知情人说,该大楼不是“孤儿”,由化工园区大厂街道办事处所建。之所以“被遗弃”,是因为原打算建好后即搬进去办公,谁知遇到中央八项规定出台,所以该大楼直接被“打入冷宫”,一直闲置,无人敢用。  《中国青年报》据此发表文章,大厂街道办不敢搬进大楼办公,是因为中央下发了“厉行勤俭节约”的明确规定
期刊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称,最近,为迅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考上理想大学,首尔江南一带的家长流行起给孩子注射一次要1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72元)的“大脑活性化针”,这种针也被称为“聪明针”。除为孩子定期打“聪明针”外,一些家长还精心准备了“聪明汤”和“高考丸”等。  其实,这也不算多奇怪,追求聪明一直是世人的梦想。理由很简单,聪明的人学习轻松,成绩拔尖;聪明的人做事快捷,事半功倍;聪明的人受人称赞,
期刊
不时听到一些居民议论街道或小区冠名,说不知从哪里鼓捣来一堆谁也看不懂的名称,叫什么"香榭丽舍""曼哈顿""威尼斯""塞纳X岸""阿尔X迪亚""康桥漫步""海德""加州""高尔夫"等等。放着挺好的彰显中华文化的好名不叫,光弄点子"洋名字"忽悠人。群众的议论,还真是反映出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
期刊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向前推进,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新媒体渐变成各种思潮交锋的主战场,也成为党的舆论工作的新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
期刊
来 信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宿舍的同学都很关心我国思想理论界近来发生的有关宗教和无神论问题的争论。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过各种观点,其中有的来自报刊文章,也有一些出自网络文章和帖子。我们注意到,有的文章主张中国共产党应该允许党员信仰宗教,吸收宗教界人士入党,认为这样有利于加强党对信教群众的领导;也有文章反对这样的主张。有些文章宣传无神论,批评有神论;也有文章认为这样的宣传违背了宗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