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iahong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关注学生主体,注重将数学教学回归生活,使教学具有实践性、开放性,以此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本文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作用及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活情境;数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因此,将生活情境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和生活的关联性,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转换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生活情境的创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运用生动的语言所构建的真实、生动的生活化情境,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能够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兴趣,提高内在的学习动力,以此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并且在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还能够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中,学生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弱,而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因此如果直接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学生在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及新內容时需要将已有的经验及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作为支撑来进行理解。生活情境的创设是以学生生活为主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生经常接触或已有的生活认知来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实现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从而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学会转换思维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抽象知识,因此将生活情境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思维转换能力[1]。
  (3)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的内容较为基础,多数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如加减乘除,因此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授学生数学计算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此发挥数学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思维能力。将生活情境运用在小学数学中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了解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散发思维,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因此运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运用生活情境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开展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感,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合理运用现代教学辅助工具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真实、生动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情感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平移”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进行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平移为主,属于空间与几何的知识范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以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空间与几何图形,对此教师可挖掘生活中的相关实例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动车行驶、缆车等,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动车吗?它是怎样行驶的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运用生活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针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运用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实施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要注意情境的创设不仅要立足于教材内容,更主要的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作为教学背景进行创设,以此提高生活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有效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转换思维,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观察图形(二)”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使用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及实例创设生活情境,如使用多媒体展示小汽车的图片,利用学生习惯的玩具车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这辆小汽车吗?为什么这辆玩具车的宣传图中展示了同一辆玩具车的多张照片?”初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想全面了解一个物体,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之后教师可分别展示小汽车不同角度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照片所对应的分别是小汽车的那个部位,引导学生从具象的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以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
  (3)运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为真正发挥生活情境的作用,教师应注重将其运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使学生在情境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形成数学思维。在运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以生活为切入点创设生活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讲台作为文具商店,构建真实的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活动。将学生合理分组后,让学生充当老板和顾客,使学生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不仅有利于实现将教学回归生活,拉近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及数学的魅力,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洲.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3):1.
  [2]赵玉红.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06):162.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在初中议论文写作起步阶段,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构建形成系统合理的协作思路,以此提高议论文写作教学有效性,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如今,教学改革工作不断落实,语文教学工作进入全新的阶段,对议论文写作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尤其是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基于此,本文从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活动发展现状入手,全面分析如何在起步阶段展开高效率、高质量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工
摘要:在当前“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直播短视频平台出现,并开始成为青年大学生的社交媒介,如抖音、快手、映画等, 这类新型的社交媒体以其受众广、内容新、反馈及时、跨空间、时间等的优势,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新依赖媒介,本文旨在从媒介系统依赖角度分析这一依赖现象的成因,以便相关机构、社会、学校、家庭等辩证地看待这些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为之后的相关政策、办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关爱学生,是一名教师贯穿职业生涯的最基本素养。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会了解学生,亲近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会得到学生的尊敬。  一、把爱传递给每一个孩子  一位教育家曾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有早开的,有迟开的,哪怕是开花再晚,只要精心护理,也照样结出果实。”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待每一名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学习能力不够而嫌弃
期刊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效率的保障。拥有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能够花费更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够让学习更加轻松,更加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这四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学习习惯的养成一直是教师所关注的重点,但是在学生身上所表现出的成果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死记硬背一知半解的教学方式,针对这一现象,小学教师更应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在小学时期,更是学生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及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更应该挖掘教材,渗透教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核心素养的视角,去对小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思维能
期刊
摘要:写作能力作为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学科素养能力之一,在该项学科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影响到学生如何有效进行英语作文的写作。在农村地区的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较差,基础也相对薄弱。词汇学习属于英语课程基础性的学习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奠定学生学科素养基础的重要环节,在英语写作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当前的教学情况与词汇教学法的合理应用,使学生可以在当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以来,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国近代史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最为关键的部分,如果安排得当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2019年初中历史课标中提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要让学生了解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为,从这些侵略行为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显得尤为必要。我在参考了很多现场授课以及教案,将自己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重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正在不断更新创造,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化,这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上,教师以填鸭式教学进行“教”,导致学生的“学”处于被动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打造高效物理课堂。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有
内容摘要:许多教师没有把阅读课作为语言技能培养的一部分,而是上成了语法课。教学过程不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句子结构、语法等,就是逐字逐句翻译。这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关键词:Befo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理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