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道清淤及垃圾清理作为河道治理的基础工程,将有效增强河网蓄水能力,改善河水水质,但彻底解决须完善城市排污系统及垃圾系统,以解决垃圾和污水直接入河。本文结合乐清市龙岐河支7实例对河道清淤工程进行了阐述,以供大家互相学习探究。
关键词:河道处理 清淤工程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乐清市柳市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状城市生活污水、垃圾收集系统不完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建筑垃圾直接倒入河道现象非常普遍,另外由于土建项目水保措施不到位,扰动土在暴雨侵蚀下,随雨水带入河道,目前该河道淤积严重,柳市龙岐河支长1.4公里,河面平均宽度8至9米,流经柳市后后西垟村、垟心村、东风村。河两岸遍布着老房子,基础设施落后,近年来,由于居民垃圾落河、生活污水直排等原因,这条河严重受污染。河道治理工程任务艰巨,对该河进行清理已迫在眉睫。
一、工程特征分析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对龙岐河支7河段实况作出详细准确分析。
1、工程地质
本工程未进行地质勘测,地质资料参考附近勘测资料,根据勘察资料,桥址区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分为16个工程地质亚层,分别为:1粘土、 2-1淤泥、2-2淤泥、2-3淤泥质粘土、3-1粘土、3-2粘土、4-1粘土、4-2粘土、5-1粘土、5-2粘土、5-3粘土、6粉质粘土、7圆砾、8粘土、9圆砾、10粘土。
2、工程任务及规模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乐清市柳市区域防洪规划》,工程等别为Ⅴ等,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级别为Ⅴ级。
龙岐河支7呈东西走向,东向为岙底村,西向为前州村。自西向东沿河有支流龙岐河支7-1、龙岐河支7-2,支河方向为盲河。主河道长度1.78km,支河长度为0.57km,清淤河底高程0.00m,河道纵坡为平坡。
沿线分布着大量的建筑物和农田。目前河道淤积严重,对该河进行清理已迫在眉睫。本工程通过河道清淤、垃圾清理,加强河网蓄水能力,改善河水水质。
根据设计图纸,现状该段河道设计清淤量约3.05万m³,河底高程未达到《乐清市柳市区域防洪规划》中要求的0.00m标准。
3、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本工程河道长度1.78km,支河长度为0.57km,清淤河底高程0.00m,清淤边坡为1:3.5,清理表面黑浮泥30cm,清淤范围内沿线已建有河道护岸,清淤可能会对现状河道护岸稳定产生影响,本设计对有护岸河段,初步预留3.0m平台保护河道护岸,平台段暂定最小清淤高程为1.70m,施工时根据实际护岸底板高程和护岸稳定情况,做适当调整。
二、工程实战型方案
1、实施方案分析
1.1泥浆分类
泥浆的分类有河道清淤泥浆、建筑工程基础处理垃圾、桥梁工程及其它市政工程基础处理基坑开挖泥浆等。
1.2开挖方式
调查当前工程上常用的开挖方式,主要分为水力冲挖法、抓斗式挖泥法、绞吸式挖泥法。使用到的主要施工设备分别为水力冲挖机组、抓斗式挖泥船、绞吸式挖泥船。水力冲挖土法需要断水作业的施工条件,而抓斗式挖泥法、绞吸式挖泥法可带水作业。各方式的主要利弊比较见下表:
开挖方式相对比较表
1.3泥浆运输方式
陆路可采用专门的泥浆运输车,水路可采用泥浆运输船和管道泵送。各方案的利弊见下表:
1.4泥漿处置
乐清市当前未有指定的泥浆消纳场,泥浆主要通过船舶运往大门围垦区消纳。
1.5分析结果
结合龙岐河支7的各项条件与特点,经比较后选定以下施工方案:
施工地→水利冲挖土→内河船运→泥浆中转站→泥浆装船→运输至大门围垦区→卸船消纳。
2、结合选定的方案列出了该项工程的工程特性表
工程特性表
3、主要施工技术分析
3.1施工围堰
围堰采用松木桩编织袋填土结构,具体结构型式为:两排L=4m、Φ=120m松木桩,排距为1.0m,间距为2.0m;松木桩两排放置竹篱板,两竹篱板间由编织袋填土填筑,止水彩布防渗,堰顶高程为3.3m,堰宽1.0m。施工围堰放水前可对工程局部危险段进行松木桩支护。
3.2集浆池设置
本工程设置2座集浆池。分别设置在本工程主河道桩号AK0+750.52与AK1+776.49处,上、下游由围堰填筑,分别形成面积约为800㎡,容积约为1200m³的集浆池用于泥浆沉淀。
3.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搞好政策处理工作,使施工如期进行。
(2)定线放样:在施工前根据有关图纸进行线放样。
(3)施工临时设施布置,施工队伍具体落实施工道路、供电、供水布置等有关事项。
3.4 主体工程施工—水力冲挖及船运
本工程的水力冲挖采用水力冲挖机组进行,冲挖初期直接用高压清水泵从内河中抽取水,接送高压水枪进行冲挖。高压水枪冲挖下来的泥浆被固定在浮桶上的泥浆泵抽出,抽出的泥水混合物排放至集浆池内,进行初步沉淀以提高泥浆浓度,再泵送至泥驳运输至七里港中转站。其后由船统一运至大门围垦区弃土。水路运输船应在装卸前后拍照,实行全程运单验收,在施工工地派发,在中转站进行核对,在消纳场进行验收,对运输单位按收量进行结算,对施工单位按派单量进行结算。
三、环境影响及水土保持综合评定
1、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采取清理淤泥垃圾,对河道实施清理。本工程的实施过程,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工程实施后,提高了防洪能力,两岸得到保护,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对水环境的影响
随着本工程的实施,与清理前相比,提高了河道的蓄水能力及防洪能力。本工程实施后,水质将得到较大的改善,有利于水体的降解,溶解氧增加、COD减少。
工程区淤泥开挖量较大,时间较集中,容易在施工区形成水土流失,由于工程产生的弃土量较多,且在土方开挖、转运、临时堆置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挡墙、护坡、绿化等工程及植物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四、结论
本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实施后,改善了河道水质,美化了两岸景观,增加了河道行洪能力,并使柳市镇有了整洁规范的内河,故施工后有利的影响是主要的,施工期间不利的影响可通过优化设计及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减轻或消除,是次要的,且暂时的,不存在制约工程兴建的不利因素。所以,本工程从环境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关键词:河道处理 清淤工程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乐清市柳市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状城市生活污水、垃圾收集系统不完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建筑垃圾直接倒入河道现象非常普遍,另外由于土建项目水保措施不到位,扰动土在暴雨侵蚀下,随雨水带入河道,目前该河道淤积严重,柳市龙岐河支长1.4公里,河面平均宽度8至9米,流经柳市后后西垟村、垟心村、东风村。河两岸遍布着老房子,基础设施落后,近年来,由于居民垃圾落河、生活污水直排等原因,这条河严重受污染。河道治理工程任务艰巨,对该河进行清理已迫在眉睫。
一、工程特征分析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对龙岐河支7河段实况作出详细准确分析。
1、工程地质
本工程未进行地质勘测,地质资料参考附近勘测资料,根据勘察资料,桥址区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分为16个工程地质亚层,分别为:1粘土、 2-1淤泥、2-2淤泥、2-3淤泥质粘土、3-1粘土、3-2粘土、4-1粘土、4-2粘土、5-1粘土、5-2粘土、5-3粘土、6粉质粘土、7圆砾、8粘土、9圆砾、10粘土。
2、工程任务及规模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乐清市柳市区域防洪规划》,工程等别为Ⅴ等,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级别为Ⅴ级。
龙岐河支7呈东西走向,东向为岙底村,西向为前州村。自西向东沿河有支流龙岐河支7-1、龙岐河支7-2,支河方向为盲河。主河道长度1.78km,支河长度为0.57km,清淤河底高程0.00m,河道纵坡为平坡。
沿线分布着大量的建筑物和农田。目前河道淤积严重,对该河进行清理已迫在眉睫。本工程通过河道清淤、垃圾清理,加强河网蓄水能力,改善河水水质。
根据设计图纸,现状该段河道设计清淤量约3.05万m³,河底高程未达到《乐清市柳市区域防洪规划》中要求的0.00m标准。
3、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本工程河道长度1.78km,支河长度为0.57km,清淤河底高程0.00m,清淤边坡为1:3.5,清理表面黑浮泥30cm,清淤范围内沿线已建有河道护岸,清淤可能会对现状河道护岸稳定产生影响,本设计对有护岸河段,初步预留3.0m平台保护河道护岸,平台段暂定最小清淤高程为1.70m,施工时根据实际护岸底板高程和护岸稳定情况,做适当调整。
二、工程实战型方案
1、实施方案分析
1.1泥浆分类
泥浆的分类有河道清淤泥浆、建筑工程基础处理垃圾、桥梁工程及其它市政工程基础处理基坑开挖泥浆等。
1.2开挖方式
调查当前工程上常用的开挖方式,主要分为水力冲挖法、抓斗式挖泥法、绞吸式挖泥法。使用到的主要施工设备分别为水力冲挖机组、抓斗式挖泥船、绞吸式挖泥船。水力冲挖土法需要断水作业的施工条件,而抓斗式挖泥法、绞吸式挖泥法可带水作业。各方式的主要利弊比较见下表:
开挖方式相对比较表
1.3泥浆运输方式
陆路可采用专门的泥浆运输车,水路可采用泥浆运输船和管道泵送。各方案的利弊见下表:
1.4泥漿处置
乐清市当前未有指定的泥浆消纳场,泥浆主要通过船舶运往大门围垦区消纳。
1.5分析结果
结合龙岐河支7的各项条件与特点,经比较后选定以下施工方案:
施工地→水利冲挖土→内河船运→泥浆中转站→泥浆装船→运输至大门围垦区→卸船消纳。
2、结合选定的方案列出了该项工程的工程特性表
工程特性表
3、主要施工技术分析
3.1施工围堰
围堰采用松木桩编织袋填土结构,具体结构型式为:两排L=4m、Φ=120m松木桩,排距为1.0m,间距为2.0m;松木桩两排放置竹篱板,两竹篱板间由编织袋填土填筑,止水彩布防渗,堰顶高程为3.3m,堰宽1.0m。施工围堰放水前可对工程局部危险段进行松木桩支护。
3.2集浆池设置
本工程设置2座集浆池。分别设置在本工程主河道桩号AK0+750.52与AK1+776.49处,上、下游由围堰填筑,分别形成面积约为800㎡,容积约为1200m³的集浆池用于泥浆沉淀。
3.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搞好政策处理工作,使施工如期进行。
(2)定线放样:在施工前根据有关图纸进行线放样。
(3)施工临时设施布置,施工队伍具体落实施工道路、供电、供水布置等有关事项。
3.4 主体工程施工—水力冲挖及船运
本工程的水力冲挖采用水力冲挖机组进行,冲挖初期直接用高压清水泵从内河中抽取水,接送高压水枪进行冲挖。高压水枪冲挖下来的泥浆被固定在浮桶上的泥浆泵抽出,抽出的泥水混合物排放至集浆池内,进行初步沉淀以提高泥浆浓度,再泵送至泥驳运输至七里港中转站。其后由船统一运至大门围垦区弃土。水路运输船应在装卸前后拍照,实行全程运单验收,在施工工地派发,在中转站进行核对,在消纳场进行验收,对运输单位按收量进行结算,对施工单位按派单量进行结算。
三、环境影响及水土保持综合评定
1、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采取清理淤泥垃圾,对河道实施清理。本工程的实施过程,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工程实施后,提高了防洪能力,两岸得到保护,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对水环境的影响
随着本工程的实施,与清理前相比,提高了河道的蓄水能力及防洪能力。本工程实施后,水质将得到较大的改善,有利于水体的降解,溶解氧增加、COD减少。
工程区淤泥开挖量较大,时间较集中,容易在施工区形成水土流失,由于工程产生的弃土量较多,且在土方开挖、转运、临时堆置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挡墙、护坡、绿化等工程及植物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四、结论
本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实施后,改善了河道水质,美化了两岸景观,增加了河道行洪能力,并使柳市镇有了整洁规范的内河,故施工后有利的影响是主要的,施工期间不利的影响可通过优化设计及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减轻或消除,是次要的,且暂时的,不存在制约工程兴建的不利因素。所以,本工程从环境角度分析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