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剧院管理中对儿童剧演员培养的必要性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dianci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家长带孩子到剧场观看儿童剧,不是用来消遣,更不是简单的双休日娱乐活动,而是有着某种教育意义在里面。儿童剧是通过感官相结合的方式给孩子们带来音乐舞美的艺术体验,一部好的儿童剧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给家长和孩子带来快乐的同时,还能使孩子们在观看之时轻松并主动地接受到音乐、表演、道德等各方面潜移默化的教育,让他们分辨是非善恶,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而且,在剧场里看演出,演员与孩子互动所教给他们的知识,远比电视与网络给孩子带来的知识更直接,更容易接受,因此,演员的自身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儿童剧剧目不光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演员还要通过强有力的肢体动作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来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所以,儿童剧想要进行艺术创造,演员必须保持形体和语言等多方位的长期训练,学习儿童角色的塑造,才能保证演出效果,提高演员表演艺术素养和演出质量。
  【关键字】剧院管理;儿童剧;演员;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部好的儿童剧能够影响儿童的一生,现在的孩子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看儿童剧。儿童剧对于孩子心灵的影响,是任何事物都不能代替的。
  一、儿童剧演员现状
  近年来,中国的儿童消费市场一直在不断发展并壮大,尤其在一些发达城市,儿童剧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产品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除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外,近年来山西省内儿童剧的发展也发生着惊人的变化,同前些年儿童剧市场受冷落相比,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儿童剧对孩子思想、情感的教育作用,这就给儿童剧演出市场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山西观看儿童剧还尚未形成浓郁的氛围,虽然目前国内的儿童剧大多品质优良,但是山西本土的儿童剧却为数不多,演员培训更是少之又少,走入剧场观看演出也并非像其他大城市一样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山西省各大剧院应该多推出兒童剧,培养一批专职的儿童剧演员。
  二、儿童剧的发展阶段
  从儿童剧的发展来看,共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沉淀期、承前启后的融汇发展期、怠滞与革新,机遇与挑战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初,郭沫若先生创作的儿童歌剧《黎明》诞生,悄然拉开了中国本土儿童戏剧艺术的发展序幕;之后60年代,作家老舍的儿童剧剧作《宝船》的问世,更是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儿童剧的创作、编排、艺术主旨及结构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样板。从众多儿童剧研究的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全国的儿童剧工作者大都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剧目的创编、灯光、舞美、音效等方面,而对于演员的训练及培养工作则较少。如1987年,贾先锋发表的期刊《关心儿童剧演员的培养》一文,也只是简略说明儿童剧演员培养的重要性,而没有具体的培训要求,山西省儿童剧演员的培养更是少之又少,由此看来,山西本土儿童剧的发展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市场潜力巨大。各大剧院在创编儿童剧之时不仅要考虑在灯光、舞美、音效等方面,还要在儿童剧演员的培养上制定严格的要求。
  三、剧院培养儿童剧演员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艺术类教学当中,没有开设专门的儿童剧演员培养的课程,在校学习阶段针对儿童剧演员的专业训练也很薄弱,并且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儿童剧表演的演员也相对较少,所以,就目前山西各个专业团体或学校的儿童剧演员培养方面,儿童剧演员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空缺,山西省各大剧院作为儿童剧演出的主要场所,剧目策划与排演的主要负责部门为儿童剧培养一批专职演员是当务必要之事,于此同时,也给各大剧院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作为培养一名合格的儿童剧演员,不仅需要培养演员具备多方面的艺术素质才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演员担负好对于少年儿童进行文娱教育的这项重要任务。
  剧院作为儿童剧演出的主要场所,其演出效果不仅仅对剧院本身有一定的影响,对儿童剧的发展以及儿童对儿童剧的喜爱程度也有影响;所以,剧院在演出管理机制上以及儿童剧演员的培养上要儿童化,真正地让儿童剧演员从儿童的内心出发,这样儿童在观看儿童剧的演出时才不会觉得枯燥无味,进而深深地吸引儿童的眼球,使儿童剧的演出内容达到对儿童的教化功能。
  四、儿童剧《太行花》
  (一)剧情、儿童剧人物介绍
  儿童剧《太行花》是关于一部抗日题材的儿童剧,剧名叫做《太行花》,人们常把十三四的年纪称为花季,这部戏的主题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一个关于特殊时代背景、特殊历史使命的成长故事。
  剧中主要人物:
  石蛋儿,十四岁,吃百家饭长大,聪明机智但非常的调皮,为了能争当儿童团团长、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他铤而走险独自去抢汉奸的抢……
  山花,十四岁,一个能说会道的小丫头,山歌唱得非常好,是儿童团员里的小明星,在反扫荡的战斗中,山花唱着由开花调改编的抗日歌曲,把鬼子引进了地雷阵……
  田教员,二十五岁,八路军政工干部,儿童团的文化教员,出身于资本家家庭,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是儿童团元的偶像和精神上的领袖。
  铜锁,十五岁,儿童团团长,父亲是民兵连的连长,由于受父亲的熏陶,办事成熟稳重,被推选为儿童团的团长。
  喜娃,十三岁,石蛋儿最好的朋友,也是石蛋儿的铁杆死党,不惜一切地支持、拥护石蛋儿,为帮助石蛋甚至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金旺,十五岁,地主家的少爷,从小读私塾,家庭拥护抗日,自己对共产党、八路军怀着好奇的态度,通过一系列事件的展开,他逐渐认识到了共产党、八路军是真正为着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二)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
  从该儿童剧的人物安排来看,需要演员表达的是十三四岁孩子的内心活动,所以在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做了如下的安排;   表演方面:以话剧表演为主体,以生活化的表达、真情实感的流露、性格化的人物塑造为基础,准确理解、真挚热情、朴实鲜明。台词可以有山西味,但不要给人方言化的感觉。抓住角色每一种心理、情感、情绪的变化,把他们变成动作、语言、语调,努力寻求儿童剧表演演剧特点,又不可以夸张化地演小孩。同时把音乐剧表演元素穿插其中,让演员抒发情感,调节戏剧节奏,丰富舞台呈现。男女演员要唱歌,要进行一些声乐训练,歌声出来之后既要朴实又要有修养。
  音乐方面:运用山西民歌民乐元素为主基调,改编创作独唱、领唱与合唱及舞蹈音乐,用以抒发情感、推动剧情、展示人物,整体风格展现太行革命老区风土人情和战斗精神。
  舞蹈方面:以山西民间舞为载体,使舞蹈剧情化,成为故事发展和推动的一部分,人物的形体设计富有造型感和雕像感。
  舞美方面:影像将替代传统颜料布景。舞美设计的亮点就是影像舞美贯穿全剧,所有表演空间的场景均运用影像技术来呈现。电影大片式的场景并非只是单纯的舞台背景,影像的动态要融入演员的“动”的表演中去。巧妙的视觉融合仿佛再现抗日战争年代先驱们所经历的血腥风雨的艰苦岁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舞台装置结构是非常简约的立体的投影背板组合,形成超宽视觉画面的投影媒介,斜坡的地面将投影媒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影像画面空间,也是演员的表演空间。
  灯光方面:写实写意结合,突出写意性表现性,要有鲜明、浓郁的感情色彩,有机地帮助时空流动、景观迁换,对现实时空、心理时空、虚拟时空做截然不同的处理。
  服装造型方面:以山西农村特有的碎花布,土布为材质,为增加舞台质感做褶皱处理,运用色块拼接体现山西当地百姓着装,又不失当下的艺术审美要求。人物造型质朴大方,头饰、发型追求当年儿童的年龄和气质,为人物整体形象和人物个性服务。
  (三)儿童剧《太行花》中专业儿童剧演员培养的缺失
  儿童剧《太行花》在起初的排练阶段出现一些因年龄差异问题而无法表达出儿童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即使成熟的话剧演员或舞蹈演员去演儿童剧,还是会因为年龄差异和阅历差异等因素,导致与儿童剧演员的特质和感觉不符的情况,因此,更加需要专门培养出一批喜欢儿童剧、热爱儿童剧,符合儿童剧演员的特质和感觉的演员。
  五、结论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在专业儿童剧演员的培养上有一定的缺失,目前,山西省各大高校没有开设此类课程,所以剧院在作为儿童剧演出以及演员培养的主要场所,应该担任此重任。
  儿童剧是孩子们的艺术,孩子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虽然,目前儿童剧演艺市场在日益繁荣,但毕竟没有完全成熟。要想让儿童剧演出市场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不仅要依赖于好的剧目、优秀演员、職能部门、演艺部门,还得靠家长、学校、社会学者、政府等的大力支持,儿童剧才会有更大发展,走向真正繁荣;剧院作为儿童剧创作与排演、演出的主要场所,应该在儿童剧演员的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剧院管理人员为儿童剧演员的培养制定一系类相关额培养方案,进而推动儿童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晓影.浅述儿童剧演员所需的基本素养[J].中国木偶皮影戏,2011(4).
  [2]汪彭.儿童剧不仅是角色塑造更是优秀品质的传承[J].戏剧众论,2017.
  [3]蔡丹妮.艺术剧院创新艺术管理模式的分析与阐述[J].大众文艺,2016(23).
  [4]李思源.论儿童剧的教育功能[J].当代戏剧,2009(4).
  [5]周向阳.儿童剧呼唤优秀剧本[N].中国文化报,2000 (6):14.
  作者简介:童慧(1993—),男,汉族,山西大同人,中北大学艺术学院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教育从属于人文教育,包含了历史与社会,也包含了道德与修养,是对人的素养进行教与育的过程。人文素养是一切素质的基础,利用音乐教学推动学生的情感发育、智商提升,从而完善音乐中的人文教育,是音乐教师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音乐;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学校里的音乐教育中,人们比较重视音乐专业的技术成分,而相对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對我国古代学校艺术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其成就进行系统化的、全面的收集整理,力求阐述客观事实,为我国艺术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同时,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比较可靠的基础,是传统音乐教育类图书中的经典。  【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本质特征;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期刊
【摘要】民国时期,有大量流寓在宁夏的京剧艺人,他们的出现对宁夏秦腔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京剧的艺术魅力开始在民国渲染开来,陕西梆子、河北梆子等班社开始改学京剧,这股热潮席卷了陕北地区,甚至发生了京剧与梆子两种剧目同下锅的情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宁夏有了土生土长的京剧伶人,从各地流寓到宁夏的京剧名角汇合演出,直至中后期,出现了京剧、秦腔合作演出的格局,京剧规范的表演模式和精湛的技艺对秦腔剧目有所启发
期刊
【摘要】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基层的音乐教师,如何发挥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构建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引入乐器教学之前,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怎样让农村里的孩子在音乐方面不掉队、不逊色于城里的孩子?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课?经过考
期刊
【摘要】本文以国家级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参考框架,以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体系为主要切入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出发,将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探究并深入了解了高校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围绕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为完整的成果,希望能够推进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音乐板块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进程,为建设与发展中的其它院校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音乐板块建设提
期刊
【摘要】桂东南“八音”为流传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汉族吹打乐,属于民间的礼俗性音乐,是吹奏乐器与打击乐器相结合的一种演奏形式,其中又以玉林“八音”最具代表性。从众多玉林“八音”曲谱中不难发现,其旋律的衍生发展继承着我国民间器乐曲一贯的艺术特色,即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旋律看似相同却有着明显的对比,而它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曲调都是由主体旋律、固定节奏样式的锣鼓点以及固定旋律的相思调拼接构成。本
期刊
【摘要】当下已经有很多学校在运用翻转式课堂的理念教育教学,但仅仅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中。笔者觉得音乐学科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尝试着去运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让“优秀”的学生不再重复地学习,让“后进”的学生能迎头赶上学习的进度,让学生更乐于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为学生一生快乐学习而服务。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视频;乐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要】同宗民歌是指一首民歌的“母体”由于音乐传播的作用,由一地流传到另一地乃至全国各地,演变出若干“子体”民歌群。本文将对江苏三地的《茉莉花》进行音乐形态分析,并结合语言和环境等文化因素来探究其流变的原因。  【关键词】茉莉花;同宗民歌;音乐形态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9月,笔者有幸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胡行岗教授关于同宗民歌的讲座
期刊
【摘要】博一的第一学期,有幸聆听了张振涛老师关于《笙管音位的乐律学研究》的解读,并于寒假细读了这本著作,用震撼、惊讶、由衷地钦佩这些词语表达显得有些不真实,最真实的感觉是我从中的收获和对自己博士论文的启发,有感之余写下了这篇书评,先生的这本书用“匠心独运”这样的词语来评价恰到好处。  【关键词】笙;竽;音律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9月,怀着
期刊
【摘要】在阿根廷探戈发展的150年历史中,经历了多次的大起大落,但这依然阻挡不了影响世界音乐发展的脚步。本文对阿根廷探戈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历史概况与作曲家们进行了介绍,以对探戈音乐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越来越多的同仁们关注探戈音乐。  【关键词】阿根廷;起源;历史脉络;成就;皮亚佐拉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一、阿根廷探戈的起源  大多数人认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