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诗歌;意象;组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1—0090—01
意象是构成诗的意境的元件,意境好比是一座艺术宫殿,意象就是建成这座宫殿的建筑材料。
诗歌意象的组合形式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剪影式。是将若干富于典型的意象放在同一平面,构成一幅瞬间画面,富于凝固感。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选取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山水、孤舟、笠翁等意象,构成一幅寒江独钓的剪影,营造了寥廓、冷峻、孤傲不羁的意境。
二、层递式。就是以空间的位移或以时间的流动为组合方式。
1.时间层递式。以时间的流动为线索。如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空间层递式,是以视点在空间位移为线索组合意象。如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诗视点由远及近逐层推向中心意象“羌笛”。外围景物是黄河、万仞山,大河、高山纵横交错构成大背景。近景是“一片孤城”核心是正在吹着哀怨曲调的“羌笛”,表达了戍边战士满腔怨愤之情。
3.时空层递式,是时空交织,时空并重的层递式结构。例,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一幅剪影,以时空层递式加以组合,营构意境。从空间角度看,前三幅剪影,有似于“推镜头”先摄出大背景(京城)再将镜头推至皇宫,后将镜头一推对准“蜡烛”这一中心意象。将视野阔大,中心意象向四周发散“轻烟散入五侯家”皇权旁落之意见于言外。从时间角度来看前两幅剪影是白天之景,后两幅剪影是日暮之景。从白昼至日暮依次来写。
三、反差式。以对比、反衬手法组合意象。即把两种或两组相互对立的矛盾的意象并列地摆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例: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上片两幅剪影“元宵灯潮”,“月下幽会”。下片写物是人非。上下两片于求同存异中形成鲜明对比,造成强烈的反差,把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失落之感,悲凉惆怅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并置式,是按照统一的情感基调把时空上无明显联系,或字面上难见逻辑联系的一系列意象拼合在同一画面上,组成一组“语不接而意接”的意象群。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将四幅似乎无关的独立的风景图并列组合在一起,以内心情感为线相联。
四、叠映式,就是打破一般时空限制,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时空的意象重叠映现。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全诗两幅剪影,每幅剪影都有或实或虚的意象,从第一幅剪影来看“异客”是实;“兄弟”是虚。第二幅剪影中“异客”为虚“兄弟”为实。两幅剪影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由叠映式组合。淋漓尽致地抒写了手足情深。
五、辐辏式,这种意象组合方式有一个中心意象处于轴心,其周围是一系列外围意象。整个结构有如车轮上的辐条,都向车毂集中一样。例:《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围绕着美丽的罗敷这个中心意象,描绘了一系列的外围意象。“耕者,锄者,少年”这几个意象有共同的神态“失态”,他们的失态都是由于罗敷之美外射的结果。这几个外围意象如同众星拱月一般烘托出中心意象之美。
六、辐射式,是由内向外发散,形成一个网络状的具有外向张力的意象结构。例:余光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亲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此诗有互为表里的两层意象结构,表层是时间层递式。以“小时候,长大后,现在,后来”为时序。乡愁是全诗的灵魂。深层为辐射式,以乡愁为轴心,向周围辐射、裂变物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一系列外围意象,这些外围意象都寄托着无限的乡愁。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1—0090—01
意象是构成诗的意境的元件,意境好比是一座艺术宫殿,意象就是建成这座宫殿的建筑材料。
诗歌意象的组合形式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剪影式。是将若干富于典型的意象放在同一平面,构成一幅瞬间画面,富于凝固感。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选取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山水、孤舟、笠翁等意象,构成一幅寒江独钓的剪影,营造了寥廓、冷峻、孤傲不羁的意境。
二、层递式。就是以空间的位移或以时间的流动为组合方式。
1.时间层递式。以时间的流动为线索。如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空间层递式,是以视点在空间位移为线索组合意象。如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诗视点由远及近逐层推向中心意象“羌笛”。外围景物是黄河、万仞山,大河、高山纵横交错构成大背景。近景是“一片孤城”核心是正在吹着哀怨曲调的“羌笛”,表达了戍边战士满腔怨愤之情。
3.时空层递式,是时空交织,时空并重的层递式结构。例,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一幅剪影,以时空层递式加以组合,营构意境。从空间角度看,前三幅剪影,有似于“推镜头”先摄出大背景(京城)再将镜头推至皇宫,后将镜头一推对准“蜡烛”这一中心意象。将视野阔大,中心意象向四周发散“轻烟散入五侯家”皇权旁落之意见于言外。从时间角度来看前两幅剪影是白天之景,后两幅剪影是日暮之景。从白昼至日暮依次来写。
三、反差式。以对比、反衬手法组合意象。即把两种或两组相互对立的矛盾的意象并列地摆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例: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上片两幅剪影“元宵灯潮”,“月下幽会”。下片写物是人非。上下两片于求同存异中形成鲜明对比,造成强烈的反差,把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失落之感,悲凉惆怅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并置式,是按照统一的情感基调把时空上无明显联系,或字面上难见逻辑联系的一系列意象拼合在同一画面上,组成一组“语不接而意接”的意象群。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将四幅似乎无关的独立的风景图并列组合在一起,以内心情感为线相联。
四、叠映式,就是打破一般时空限制,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时空的意象重叠映现。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全诗两幅剪影,每幅剪影都有或实或虚的意象,从第一幅剪影来看“异客”是实;“兄弟”是虚。第二幅剪影中“异客”为虚“兄弟”为实。两幅剪影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由叠映式组合。淋漓尽致地抒写了手足情深。
五、辐辏式,这种意象组合方式有一个中心意象处于轴心,其周围是一系列外围意象。整个结构有如车轮上的辐条,都向车毂集中一样。例:《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围绕着美丽的罗敷这个中心意象,描绘了一系列的外围意象。“耕者,锄者,少年”这几个意象有共同的神态“失态”,他们的失态都是由于罗敷之美外射的结果。这几个外围意象如同众星拱月一般烘托出中心意象之美。
六、辐射式,是由内向外发散,形成一个网络状的具有外向张力的意象结构。例:余光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亲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此诗有互为表里的两层意象结构,表层是时间层递式。以“小时候,长大后,现在,后来”为时序。乡愁是全诗的灵魂。深层为辐射式,以乡愁为轴心,向周围辐射、裂变物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一系列外围意象,这些外围意象都寄托着无限的乡愁。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