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必须重视学法的指导,物理教师要充分运用灵活的教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教法 学法 指导
一、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1.开设物理实验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练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实验的内容,指导学生操作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实验原理,学会实验步骤,完成练习;课堂小结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
2.注重实验课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物理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成绩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实验的形成过程、操作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重视“控制变量”学法的运用
物理实验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控制什么?改变什么”,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在“电流、电压、电阻”的教学实验中,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就需要在保持电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那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呢?办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如果让学生去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教师在实验中要换用不同大小的电阻,以使学生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情况。又如何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呢?办法就是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又如在研究影响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如果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改变,而要改变压力大小,就要观察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如何控制不变?办法就是要始终保持木块的底面与木板接触。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办法就是在木块上添加砝码改变压力。当然,在此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观察掌握测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上木板上作匀速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摩擦的大小。再如,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功、焦耳定律等,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总之,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经常用到。
2.重视“类比”学法运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会运用类比法,可以有效地把实验的对象和熟知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对比,能以旧带新,启发思想的火花,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如在“电压”一节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把电路模型类比水路模型,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然后将两幅图进行类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阀门对开关、水轮对灯泡、水泵对电源、水路对电路、水流对电流等,进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为有水压,那么,电流的形成是因为有电压。如此,学生就很容易通过这种类比的学习方法,理解了电压是电流形成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等等。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重视物理“比较”学法运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就要帮助他们掌握“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使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物理量和物理规律之间具有可比性。教师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概念、新的定律等方面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对可能存在的错误加以对比分析,有效地避免错误的发生。如通过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比较,压力与重力的比较,蒸发与沸腾的比较,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光的反射规律与折射规律的比较,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比较,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比较,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质量和重量的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比较,串联电路特点与关联电路特点的比较,交直流发电机与交直流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的比较,汽油机与柴油的比较,伏安法测电阻与伏安法测功率的比较……引导学生迅速、顺利地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简答,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运用其他方法,如运用等效替代法解决长度特殊测量“化曲为直法”的应用,用替代法使用电阻箱间接地测量电器的电阻,运用推理法推理真空不能传声,运用推导法解决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及欧姆定律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特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教法 学法 指导
一、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1.开设物理实验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练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实验的内容,指导学生操作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实验原理,学会实验步骤,完成练习;课堂小结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
2.注重实验课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物理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成绩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实验的形成过程、操作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重视“控制变量”学法的运用
物理实验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控制什么?改变什么”,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在“电流、电压、电阻”的教学实验中,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就需要在保持电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那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呢?办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如果让学生去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教师在实验中要换用不同大小的电阻,以使学生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情况。又如何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呢?办法就是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又如在研究影响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如果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改变,而要改变压力大小,就要观察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如何控制不变?办法就是要始终保持木块的底面与木板接触。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办法就是在木块上添加砝码改变压力。当然,在此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观察掌握测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上木板上作匀速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摩擦的大小。再如,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功、焦耳定律等,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总之,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经常用到。
2.重视“类比”学法运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会运用类比法,可以有效地把实验的对象和熟知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对比,能以旧带新,启发思想的火花,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如在“电压”一节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把电路模型类比水路模型,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然后将两幅图进行类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阀门对开关、水轮对灯泡、水泵对电源、水路对电路、水流对电流等,进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为有水压,那么,电流的形成是因为有电压。如此,学生就很容易通过这种类比的学习方法,理解了电压是电流形成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等等。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重视物理“比较”学法运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就要帮助他们掌握“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使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物理量和物理规律之间具有可比性。教师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概念、新的定律等方面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对可能存在的错误加以对比分析,有效地避免错误的发生。如通过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比较,压力与重力的比较,蒸发与沸腾的比较,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光的反射规律与折射规律的比较,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比较,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比较,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质量和重量的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比较,串联电路特点与关联电路特点的比较,交直流发电机与交直流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的比较,汽油机与柴油的比较,伏安法测电阻与伏安法测功率的比较……引导学生迅速、顺利地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简答,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运用其他方法,如运用等效替代法解决长度特殊测量“化曲为直法”的应用,用替代法使用电阻箱间接地测量电器的电阻,运用推理法推理真空不能传声,运用推导法解决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及欧姆定律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特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