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国家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过好传统节日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实践和促进。但是,随着西方节日在我国逐渐盛行,在年青人相对集中的高校,我国传统节日的氛围却倍显冷清。本文据此分析西方节日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盛行的原因以及如何让大学生过好我国传统节日。
【关键词】:传统节日;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国家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经过时间的累积,在这个民族或国家的人们心里形成固定形态,积淀成特定的文化传统。反过来说,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思想意识形态的表现。我国主要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些节日所体现的“贵和尚美”“慎终追远”“刚健有为”“弘扬正义”“和睦友善”等精神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可以说它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毫无疑问,传承过节的传统,过好传统节日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实践和促进。
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西方节日随之带入中国,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等,其轻松、娱乐的过节形式越来越受到我国年青人的追捧,并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却氛围冷清,甚至让人感觉可有可无。尽管我们国家已立法规定传统节日假期,在年青人心目中却形成了过节等于放假的惯性思维,没有真正体会我们传统节日的实质内涵。在年青人相对集中的高校,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一、西方节日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盛行的原因
1.不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含义
据有人统计,当代大学生“对全部节日都了解的占12.8%,对有些节日比较了解的占53.3%,完全不了解的占3.2%”,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传统了解程度是非常浅薄的。
2.我国传统节日的过节形式限制了大学生过节氛围的形成
和我國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蕴有关,中国人过节形式是非常讲究的,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场合和内容,如清明节上坟祭奠,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须是合家团圆,重阳节多会登高望远等,只有做到了这些形式,节日的氛围才会浓烈;并且这些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也只有在各自特有的形式中才能够更好地潜移默化年青的后辈。然而,当下除春节外,我国过传统节日的时间大都处于大学生的在校学习期间,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这些传统的过节形式对他们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尽管我国法律规定在这些主要节日里放假,但一天的假期还不够他们往返归途的时间。因此,这些大学生主要是在大学校园里度过我们的传统节日,清冷的氛围让他们感受不到过节所带来的心灵熏陶。
3.从小被灌输“洋节”概念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成长期正是西方“洋节”在我国悄然兴起的时期。他们在小时候就学会了戴上圣诞帽去肯德基过圣诞节,有的家庭还会赶时髦在家里摆设圣诞树,形式和西方人过节几乎没有区别。所以,他们对西方节日从小就有所认知了。
4.西方节日的娱乐方式容易让大学生接受
西方节日多与宗教有关,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原本都是严肃的纪念日,但中国人普遍是不信西方宗教的,这就使得西方节日传入中国后被脱去了神圣的外衣,撇去了严肃的宗教性内涵,只保留了它娱乐化的过节形式。这恰好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寻求轻松娱乐的方式以缓解学习压力,放缓紧张节奏的心理。
二、如何让大学生过好我们的传统节日
1.在大学课堂里增加传统节日教育内容。上文已提到有人进行过统计,“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全部都了解的占12.8%”,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由此,高校课程中有必要增加传统节日的教育内容,进而增加当代大学生们的传统文化教育。这种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设置在必修课程中,也可以在选修课程中,以有效地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学习。据了解,目前我国有一些高校是没有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的,学生学业越来越“专”,这就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慢慢淡出大学生的视野,以致让外来文化有机可剩,造成当今大学生不过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的现象。
2.采取有利措施,方便大学生回家过节。在上文西方节日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盛行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知道,如果让大学生回家过节,确实能够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传统节日里蕴藏的精神内涵。但因我国法定节假日一般是一天时间,如果鼓励学生回家过节,肯定会存在学生请假旷课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方面要做好的相关工作,如建立家校联系单,征求家长意见后允许学生适当请假,或者考虑调换上课时间等方法解决学生旷课的问题。
3.鼓励各社团开展传统节日活动。高校社团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传统节日里结合相应习俗开展相关活动,既是传统节日教育课程的实践,也可以作为在校学生的过节方式,如元宵节举办灯谜会,端午节开展爱国诗歌朗诵比赛,重阳节开展登高比赛、举办赏菊联词会等,都能让大学生们真切地体验到传统节日带来的民族自豪感。
4.与基础教育学校结对交流,宣扬传统节日文化。高校大学生可以和当地基础教育学校建立结对交流关系,在节日里让大学生和小学生、中学生一起开展活动,宣扬传统节日文化,这样既可以丰富大学生活,也可以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节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们通过与小朋友的互动,自豪感和责任感也得以提升。另一方面,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让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对传统节日加深印象,生发热爱之情。
当然,要产生大学生热爱我国传统节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效机制,还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普及力度,从小在他们的心里种下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而不是到了大学阶段再给他们补课,花费大力气促使他们找回文化信仰和民族自信。
参考资料:
[1]张海英.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
[2]张晓华.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与精神家园建设[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1)
[3]孙体楠.大学生继承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0(1)
【关键词】:传统节日;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国家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经过时间的累积,在这个民族或国家的人们心里形成固定形态,积淀成特定的文化传统。反过来说,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思想意识形态的表现。我国主要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些节日所体现的“贵和尚美”“慎终追远”“刚健有为”“弘扬正义”“和睦友善”等精神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可以说它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毫无疑问,传承过节的传统,过好传统节日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实践和促进。
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西方节日随之带入中国,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等,其轻松、娱乐的过节形式越来越受到我国年青人的追捧,并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却氛围冷清,甚至让人感觉可有可无。尽管我们国家已立法规定传统节日假期,在年青人心目中却形成了过节等于放假的惯性思维,没有真正体会我们传统节日的实质内涵。在年青人相对集中的高校,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一、西方节日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盛行的原因
1.不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含义
据有人统计,当代大学生“对全部节日都了解的占12.8%,对有些节日比较了解的占53.3%,完全不了解的占3.2%”,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传统了解程度是非常浅薄的。
2.我国传统节日的过节形式限制了大学生过节氛围的形成
和我國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蕴有关,中国人过节形式是非常讲究的,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场合和内容,如清明节上坟祭奠,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须是合家团圆,重阳节多会登高望远等,只有做到了这些形式,节日的氛围才会浓烈;并且这些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也只有在各自特有的形式中才能够更好地潜移默化年青的后辈。然而,当下除春节外,我国过传统节日的时间大都处于大学生的在校学习期间,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这些传统的过节形式对他们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尽管我国法律规定在这些主要节日里放假,但一天的假期还不够他们往返归途的时间。因此,这些大学生主要是在大学校园里度过我们的传统节日,清冷的氛围让他们感受不到过节所带来的心灵熏陶。
3.从小被灌输“洋节”概念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成长期正是西方“洋节”在我国悄然兴起的时期。他们在小时候就学会了戴上圣诞帽去肯德基过圣诞节,有的家庭还会赶时髦在家里摆设圣诞树,形式和西方人过节几乎没有区别。所以,他们对西方节日从小就有所认知了。
4.西方节日的娱乐方式容易让大学生接受
西方节日多与宗教有关,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原本都是严肃的纪念日,但中国人普遍是不信西方宗教的,这就使得西方节日传入中国后被脱去了神圣的外衣,撇去了严肃的宗教性内涵,只保留了它娱乐化的过节形式。这恰好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寻求轻松娱乐的方式以缓解学习压力,放缓紧张节奏的心理。
二、如何让大学生过好我们的传统节日
1.在大学课堂里增加传统节日教育内容。上文已提到有人进行过统计,“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全部都了解的占12.8%”,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由此,高校课程中有必要增加传统节日的教育内容,进而增加当代大学生们的传统文化教育。这种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设置在必修课程中,也可以在选修课程中,以有效地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学习。据了解,目前我国有一些高校是没有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的,学生学业越来越“专”,这就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慢慢淡出大学生的视野,以致让外来文化有机可剩,造成当今大学生不过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的现象。
2.采取有利措施,方便大学生回家过节。在上文西方节日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盛行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知道,如果让大学生回家过节,确实能够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传统节日里蕴藏的精神内涵。但因我国法定节假日一般是一天时间,如果鼓励学生回家过节,肯定会存在学生请假旷课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方面要做好的相关工作,如建立家校联系单,征求家长意见后允许学生适当请假,或者考虑调换上课时间等方法解决学生旷课的问题。
3.鼓励各社团开展传统节日活动。高校社团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传统节日里结合相应习俗开展相关活动,既是传统节日教育课程的实践,也可以作为在校学生的过节方式,如元宵节举办灯谜会,端午节开展爱国诗歌朗诵比赛,重阳节开展登高比赛、举办赏菊联词会等,都能让大学生们真切地体验到传统节日带来的民族自豪感。
4.与基础教育学校结对交流,宣扬传统节日文化。高校大学生可以和当地基础教育学校建立结对交流关系,在节日里让大学生和小学生、中学生一起开展活动,宣扬传统节日文化,这样既可以丰富大学生活,也可以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节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们通过与小朋友的互动,自豪感和责任感也得以提升。另一方面,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让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对传统节日加深印象,生发热爱之情。
当然,要产生大学生热爱我国传统节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效机制,还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普及力度,从小在他们的心里种下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而不是到了大学阶段再给他们补课,花费大力气促使他们找回文化信仰和民族自信。
参考资料:
[1]张海英.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
[2]张晓华.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与精神家园建设[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1)
[3]孙体楠.大学生继承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