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设计栏目中,明确提出了数感,让数感贯穿小学数学学习的整个阶段。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出现了大数的认识,在认识之后,教材及时安排了一节综合实践实验活动课,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这节实验教学课中建立了数感。
【关键词】 数感 实验 培养 感知 建立
数感作为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四年级学生经过三年循序渐进地学习已经建立了良好的数概念认知基础,对数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理解。大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在认识后,教材安排了 “1亿有多大”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这节课中我巧妙地通过层层深入的三步,帮助学生实现数感,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充分感受到数感的存在,从现实情境中体会数感,发展数学素养。
一、从情境入手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情境教学,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可感性。
我正是利用这一特质,在教学中首先设计播放了一段广告视频,学生很快就能从中找到了以亿作单位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数感,对大数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接着我又设计了以数的组成来让学生感知一亿的大小,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数字的大小形成初步的表象,由远及近,从具体到抽象,唤起学生对亿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到亿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从而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正如李吉林所说“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做到了从情境入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从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做到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这样的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从多角度去感悟,强化感知和思维,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活动经验,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猜想是实践的前提,感知数感
通过刚才的视频学生对1亿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如何把这感性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在教学上我展开了层次递进的教学实验活动,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熟悉的物品,来猜一猜一亿个会有多高呢?多重呢?多长呢?学生大胆猜测。有的学生猜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十层楼高,有的猜一亿粒米有五十千克重,有的猜一亿步能走到北京,学生在猜想中感知数感,体验数感,理解数感,对一亿这个数有了初步的感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学生的猜想,引出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接下来的动手实践提供了探究的基础。
(二)方法是实践的手段,分析数感
有了猜想,就要有方法来验证猜想,让猜想变成实际,从而达到学生对数的感知的分析,我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发现要想研究1亿个物品有多大,直接测量是不行的,可以先测量出一部分的大小,由部分推算到整体,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运用这种化繁为简的思想,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积累经验。
(三)动手操作是实践的具体措施,建立数感
分析数字感知一亿的大小,初步感受大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考虑到实验的可操作性,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设计具体的实验。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实验:
实验1. 研究一亿粒米有多重?
实验2. 研究走一亿步有多长。
我为学生准备了实验所需器材和相应的实验报告单。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亲历测量数据——实验推算——获得结论的实验过程,运用部分推算出整体的方法,感受1亿有多大,使学生理解了数感。
(四)拓展是实践的延伸,发展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由于学生的视野有限,所掌握的有关“量的知识”也有限,这时为了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学生补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我精心设计了“你知道吗”这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又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第一个层次通过学生身边的水、电,以及课前播放的香飘飘奶茶广告中使用的纸杯,让学生感受到一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适时地對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第二个层次是带领学生从宏观世界走进微感观世界,在我们的身体里感受亿的存在,渗透辩证的思想,丰富学生对一亿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三、从回顾与反思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学生通过学习的积累对周围事物数与量的感觉和感知力。学完课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梳理学生意见,先通过视频感受一亿有多大,联系生活想象一亿有多大,再由各个小组通过“确定研究对象——对一定数量的物品测量——推算出1亿个物品的结论——对照”的方法研究1亿有多大。这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从而促进学生不断主动实践,反思回顾,积累知识,从而建立学生良好的数感。
作为教师,要努力钻研和研究教材,创造性地运用和把握教材,把培养学生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知识目标,落到实处,让数学跟着实践走。只有学生真正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真正地理解数感,发展数感。
参考文献
[1] 黄昇坤.情境教学,让数学课堂如此享受[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8).
[2] 何文利.小学数学情境在教学的创设与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1).
【关键词】 数感 实验 培养 感知 建立
数感作为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四年级学生经过三年循序渐进地学习已经建立了良好的数概念认知基础,对数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理解。大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在认识后,教材安排了 “1亿有多大”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这节课中我巧妙地通过层层深入的三步,帮助学生实现数感,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充分感受到数感的存在,从现实情境中体会数感,发展数学素养。
一、从情境入手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情境教学,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可感性。
我正是利用这一特质,在教学中首先设计播放了一段广告视频,学生很快就能从中找到了以亿作单位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数感,对大数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接着我又设计了以数的组成来让学生感知一亿的大小,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数字的大小形成初步的表象,由远及近,从具体到抽象,唤起学生对亿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到亿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从而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正如李吉林所说“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做到了从情境入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从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做到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这样的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从多角度去感悟,强化感知和思维,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活动经验,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猜想是实践的前提,感知数感
通过刚才的视频学生对1亿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如何把这感性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在教学上我展开了层次递进的教学实验活动,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熟悉的物品,来猜一猜一亿个会有多高呢?多重呢?多长呢?学生大胆猜测。有的学生猜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十层楼高,有的猜一亿粒米有五十千克重,有的猜一亿步能走到北京,学生在猜想中感知数感,体验数感,理解数感,对一亿这个数有了初步的感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学生的猜想,引出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接下来的动手实践提供了探究的基础。
(二)方法是实践的手段,分析数感
有了猜想,就要有方法来验证猜想,让猜想变成实际,从而达到学生对数的感知的分析,我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发现要想研究1亿个物品有多大,直接测量是不行的,可以先测量出一部分的大小,由部分推算到整体,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运用这种化繁为简的思想,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积累经验。
(三)动手操作是实践的具体措施,建立数感
分析数字感知一亿的大小,初步感受大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考虑到实验的可操作性,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设计具体的实验。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实验:
实验1. 研究一亿粒米有多重?
实验2. 研究走一亿步有多长。
我为学生准备了实验所需器材和相应的实验报告单。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亲历测量数据——实验推算——获得结论的实验过程,运用部分推算出整体的方法,感受1亿有多大,使学生理解了数感。
(四)拓展是实践的延伸,发展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由于学生的视野有限,所掌握的有关“量的知识”也有限,这时为了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学生补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我精心设计了“你知道吗”这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又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第一个层次通过学生身边的水、电,以及课前播放的香飘飘奶茶广告中使用的纸杯,让学生感受到一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适时地對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第二个层次是带领学生从宏观世界走进微感观世界,在我们的身体里感受亿的存在,渗透辩证的思想,丰富学生对一亿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三、从回顾与反思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学生通过学习的积累对周围事物数与量的感觉和感知力。学完课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梳理学生意见,先通过视频感受一亿有多大,联系生活想象一亿有多大,再由各个小组通过“确定研究对象——对一定数量的物品测量——推算出1亿个物品的结论——对照”的方法研究1亿有多大。这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从而促进学生不断主动实践,反思回顾,积累知识,从而建立学生良好的数感。
作为教师,要努力钻研和研究教材,创造性地运用和把握教材,把培养学生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知识目标,落到实处,让数学跟着实践走。只有学生真正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真正地理解数感,发展数感。
参考文献
[1] 黄昇坤.情境教学,让数学课堂如此享受[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8).
[2] 何文利.小学数学情境在教学的创设与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