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更需要音乐。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音乐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副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今人生厌?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但是这并不表示非要音乐专家才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只要精心的制定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那么如何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呢?以下是我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所总结的一点经验,与大家共勉。
一、充满激情,培养欣赏感觉
过去的那种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线。我们上音乐欣赏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要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认真的去备课,创设情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以热情感染学生。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丰富的情感是艺术教学的先决条件,是音乐教师重要心理品质之一。音乐教师要善于用情感支配自己,把情感教育寓于音乐教育之中,用真实、诚挚的情感去启发、感染学生。人不能没有情感,传递情感艺术的人,更需要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多种手段,激发欣赏兴趣
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音乐欣赏课《在钟表店里》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各种钟表,看它们的样子,听它们所发出的声音,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钟表走动的动画感受钟表店里热闹欢快的气氛。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用课件重复播放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他们更多的艺术想像和生活联想。
三、肢体语言,表现欣赏情绪
《乐府诗集》中《诗序》曰:“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随着音乐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
在课上,我认为学生可以以身体为“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律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例如欣赏二胡独奏《赛马》时,我让学生用身体乐器来表现马蹄声,马鞭声、铃铛声等。学生想出了弹舌、拍手、拍腿、双脚重重跳等表现方法。运用肢体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四、发挥想象,提高欣赏欲望
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姿多彩的。
在学生欣赏《小背篓》这首歌曲时,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并同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例如:有个学生为乐曲取名为“妈妈的爱”,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了妈妈的温暖,我就想为它取名为‘妈妈的爱’。”这个名字虽然和歌曲的名字完全不一样,但我能感觉到,这位学生是用心去听去想了,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在我的音乐课上,每道题都有无数个答案,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五、学唱曲调,体会欣赏感觉
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旋律,配合音乐哼唱主题,从而引起兴趣。例如:欣赏《四小天鹅》时,让学生多次欣赏乐曲,找出相同的节奏型及旋律音调,感受每次出现的相同及变化,然后一起哼唱主旋律。在能够唱出主旋律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进行《四小天鹅》舞蹈的欣赏,学生都不自觉地跟着音乐唱了起来,充分体会到节奏及旋律变化所构成的不同音乐形象;感受到整齐划一的舞蹈韵律及不同的“小天鹅”的形象。
六、打击乐器,丰富欣赏色彩
凡是结构简单、节奏鲜明、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加入打击乐器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我让学生自制了打击乐器,如:可乐瓶装米做的沙球;啤酒瓶盖串起来做的摇铃等等。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乐器,为乐曲伴奏,内心充满了愉悦。例如:欣赏《啊,野菊花》时,我就利用学生自制的沙球和摇铃,为节奏鲜明的歌曲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我发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带给人们一种神奇的感觉。它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欣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且在理解乐曲的同时,丰富了想象力,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音乐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副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今人生厌?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但是这并不表示非要音乐专家才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只要精心的制定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那么如何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呢?以下是我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所总结的一点经验,与大家共勉。
一、充满激情,培养欣赏感觉
过去的那种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线。我们上音乐欣赏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要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认真的去备课,创设情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以热情感染学生。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丰富的情感是艺术教学的先决条件,是音乐教师重要心理品质之一。音乐教师要善于用情感支配自己,把情感教育寓于音乐教育之中,用真实、诚挚的情感去启发、感染学生。人不能没有情感,传递情感艺术的人,更需要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多种手段,激发欣赏兴趣
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音乐欣赏课《在钟表店里》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各种钟表,看它们的样子,听它们所发出的声音,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钟表走动的动画感受钟表店里热闹欢快的气氛。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用课件重复播放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他们更多的艺术想像和生活联想。
三、肢体语言,表现欣赏情绪
《乐府诗集》中《诗序》曰:“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随着音乐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
在课上,我认为学生可以以身体为“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律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例如欣赏二胡独奏《赛马》时,我让学生用身体乐器来表现马蹄声,马鞭声、铃铛声等。学生想出了弹舌、拍手、拍腿、双脚重重跳等表现方法。运用肢体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四、发挥想象,提高欣赏欲望
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姿多彩的。
在学生欣赏《小背篓》这首歌曲时,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并同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例如:有个学生为乐曲取名为“妈妈的爱”,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了妈妈的温暖,我就想为它取名为‘妈妈的爱’。”这个名字虽然和歌曲的名字完全不一样,但我能感觉到,这位学生是用心去听去想了,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在我的音乐课上,每道题都有无数个答案,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五、学唱曲调,体会欣赏感觉
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旋律,配合音乐哼唱主题,从而引起兴趣。例如:欣赏《四小天鹅》时,让学生多次欣赏乐曲,找出相同的节奏型及旋律音调,感受每次出现的相同及变化,然后一起哼唱主旋律。在能够唱出主旋律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进行《四小天鹅》舞蹈的欣赏,学生都不自觉地跟着音乐唱了起来,充分体会到节奏及旋律变化所构成的不同音乐形象;感受到整齐划一的舞蹈韵律及不同的“小天鹅”的形象。
六、打击乐器,丰富欣赏色彩
凡是结构简单、节奏鲜明、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加入打击乐器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我让学生自制了打击乐器,如:可乐瓶装米做的沙球;啤酒瓶盖串起来做的摇铃等等。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乐器,为乐曲伴奏,内心充满了愉悦。例如:欣赏《啊,野菊花》时,我就利用学生自制的沙球和摇铃,为节奏鲜明的歌曲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我发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带给人们一种神奇的感觉。它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欣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且在理解乐曲的同时,丰富了想象力,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