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行为导向的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oy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配合梧州工业园区企业需求做好人力资源培养工作,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对深圳、中山、东莞及梧州等地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未来3至5年梧州市本地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以及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根据调研结果与园区企业联合探索打造校企合作的示范点,最终确定电子电器专业“职业行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行为导向  电子专业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B-0055-02
  职业,通常又称为工作岗位,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一般比较单一明确,一个专业方向对应一个职业目标。“职业行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为目标,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将学生带进职业环境,将职业环境引进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激励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发展。本文以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探讨电子专业“职业行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研究背景
  2011年10月28日,位于梧州工业园区内的市电子信息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其总体目标是以“8821”(即8类手机配件生产企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企业、8类手机零部件生产企业、二线品牌手机整机生产企业和一线品牌手机整机生产企业)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及产业体系的形成,力争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千亿元支柱产业,把梧州建设成为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国家重要的移动互联网特色产业基地。2013年3月28日,项目总投资10.7亿元的梧州市鑫华通电子信息科技园项目在梧州工业园正式开工建设。然而,梧州市技能型、生产型工人短缺,研发、设计、销售等高端人才储备不足,让电子信息产业园在本地招工方面备受困扰。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对深圳、中山、东莞及梧州等地的多家企业进行调研,根据企业对中职校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研究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对深圳及周边地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未来3~5年梧州市本地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以及梧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中获得为梧州市人才培养提供决策、经验及指导作用的一线资料。经过多次到梧州电子信息科技园区进行调研,与园区企业达成共识,联合探索打造校企合作的示范点,最终确定了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电子专业“职业行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职业行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步骤
  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电子专业实施“职业行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的职业了解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从对职业的了解开始。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车间现场,针对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和工作岗位对技能的要求,结合学校在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安排学生到车间观摩、学习、实践,进行企业课程学习,了解所从事的行业对人员的要求,包括行业要求、企业要求及岗位要求等,将学生带进真实的职业环境,引导学生初步进入职业角色。
  第二阶段为第二学年的职业体验教育。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2012年“十二五”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立项建设中,把建设目标定位为引进具有实际生产能力的现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训设备,构建以电工技能和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为载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集教学、生产性实训、技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和集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及教师下厂锻炼等功能为一体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依托完善的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条件,结合教学进度及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在第二学年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生产性实训,把职业环境引进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做中学,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质。
  第三阶段为第三学年的对口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就业技巧及增强岗位体验的一项重要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和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从引导性的企业课程学习,到指导性的生产性实训体验,再到实际生产的顶岗实习,实现了阶梯式的职业成长发展的过程。
  三、“职业行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在电子电器专业实施“职业行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时期的重要任务。立足梧州,面向“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辐射桂东南地区,把握梧州市电工电子产品制造企业迅速发展和扩大的机遇,通过与大中型企业深层次合作,实践“职业行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和人才需求,调整专业方向,改革课程体系,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区域性电工电子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带动桂东南地区同类专业的发展建设。
  (一)调整专业方向。学校根据梧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增电子工艺制造技术专业方向,通过多次调研定位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一致。
  (二)改革课程体系。“职业行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根据实施的三个阶段分为三个层次的主导课程、文化教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主导课程分为职业了解课程、职业体验课程和顶岗实习课程。   1.职业了解课程。又称企业课程,与企业共同开发,主要针对职业环境、职业要求、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如职场管理、如何做到有效沟通、电子原件认识、SMT历史现状及发展等,为学生构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奠定基础。
  2.职业体验课程。主要是专业课程,如SMT工艺及制造、手机通信原理、手机主板的测试原理操作、工厂品质组织架构及管理规范等。这类课程是在真实或模拟的实践环境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系统化的任务训练中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质。
  3.顶岗实习课程。主要包括顶岗实习和综合实践课,如品质抽检原理及操作、组装工艺流程、QC七大手法、ESD防护及应用、MSD防护及应用等,从而使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职业工作过程及能力需求,体会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工作要求、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4.文化教育课程。经调查发现,不同行业对一线员工文化知识类別有不同的要求。目前,在中职学校,各专业都开设基本相同分量、相同内容的文化课,有许多“用不上”的内容,使中职学生难以形成学习动力。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把电子专业对应职业群对文化课知识点、能力点的特殊要求,作为中职文化课改革的重要参照点,同时改革评价方式,结合专业课程学习选用笔试、测试、答辩、报告、总结等考核形式。
  5.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是在主导课程的基础上为拓展知识、为以后的岗位变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开设的选修课程。
  (三)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重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新教师的培养,制定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建立和完善骨干教师培养制度,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进修培训,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通过校企互动的培、聘、引等有效机制,实施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企业优秀人才聘用引进工程,打造以“教学名师+能工巧匠”引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四)实训基地建设。新建具有实际生产能力的电子产品装配实训室、现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训室,共设置66个工位,其中电子产品装配工位40个;波峰焊操作、调试与检测工位8个;SMT表面贴片组装、调试与检测工位18个,小型工业制板、组装、检测和调试系统,高度仿照工厂的生产流水线。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性实训,让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得到训练,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与本市相关企业合作,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电子产品生产实习车间,为PCB设计制作能力、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并且能够承担企业相关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任务。
  四、成效分析
  “职业行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国家示范校建设的过程中构建起来的,自2013年10月开始在电子电器专业实施以来,已经完成了第一、第二阶段的实施计划,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合作企业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职业行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了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在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培养目标,引导了以职业实践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以实践为载体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学校成为一个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企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快适应企业生产的管理式方,让学生尽快感受企业工作氛围,了解企业规章制度,工作、生活要求等,使学生到企业后能更快进入企业员工角色,安心工作,降低新员工流失率。第一阶段的实施计划完成后,梧州市西江都市报做了题为“人才不足成梧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困局,教室搬进企业或成破局利器”的专题报道,工业园区多家企业主动来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寻求合作,为下一阶段培养方案的实施奠定了更加良好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0
  [2]王贵君,王春荣.围绕产业建设专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
  [3]曹红葵.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沿海企业与经济,2009(8)
  [4]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11)
  【作者简介】甘  亮(1974- ),男,广西梧州人,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电子与自动化专业部部长,中职高级讲师,家电维修高级技师,工程技术工程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器专业教学。
  (责编 刘 影)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以丰富多彩的意象、深邃优美的意境、凝练生动的语言、强烈浓郁的抒情色彩,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美育资源,引导学生品读诗词中的意象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寓审美教育于古诗词教学之中,以美的形象去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树
期刊
【摘 要】分析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应该具备的条件,从两个方面阐述让班级成为一个充满情感世界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 班主任 荣誉感 专业热情 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B-0062-02  班主任日常工作平凡、艰辛、繁琐,要当好一个中职卫生学校的班主任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笔者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就如何成功担任班主任这个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纺织服装类专业为例,论述了在专业文化建设中渗透审美教育,助推中职生审美人格养成的必要性、研究意义及基本途径  【关键词】专业文化 审美教育 审美人格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B-0033-03  人格,以遗传素质为基础,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经过个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
期刊
【摘 要】阐述茶叶生产加工专业“按季分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按茶叶、茉莉花生长的季节划分教学时段是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是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建设实训基地是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基础。  【关键词】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梧州市卫生学校以自治区示范特色学校建设为契机,在办学水平、规范办学、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培养、集团化办学等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加速了梧州市卫生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程,大幅度提高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 示范特色学校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 要】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中职学校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中职学校可通过完善培训制度和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开展教学技能比赛、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自我反思、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师 专业发展 促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B
期刊
【摘 要】通过作者“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说课教学设计片断,阐述“问题导学”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说课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问题导学 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B-0080-02  说课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课活动作为教研形式其优点在于简便易行、节省时间、
期刊
【摘 要】化学在高中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面对当前的教学状态,如何让化学教学更高效呢?本文从课堂导入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导入 高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B-0119-02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对于后续的教学过程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环节不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
期刊
【摘 要】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为例,提出通过校本培训和企业实践,让教师在“做中学”中掌握培训知识要点和专业技能,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校本培训 企业实践 师资队伍 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B-0071-02  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师资
期刊
【摘 要】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需求情况,分析基于“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现状,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阐述“实训室+工作室+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实践,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机制等几方面进行改革实践探索与反思。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应用 工作室 实训室+工作室+顶岗实习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