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潼关县紧紧围绕扩大畜牧业、扩大设施农业、扩大特色农业的3个扩大思路,以一村一品为抓手,不断培育新点,打造亮点,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24元,比上年增长21.1%。
潼关县促农增收主要的工作是“五抓”:
一是抓“双十万”工程。县政府计划从2008年至2010年,用3年时间使全县养殖生猪达到10万头,种植花椒达到10万亩。为了确保“双十万”工程的落实,县政府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示范带动、领导包联等措施,新建及扩建千头猪场5个、百头猪场91个,新增养猪专业村2个,在建千头猪场2个;建成五虎张省级万头猪示范村,形成“合作社 公司 农户”的养猪模式和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入股的扬帆股份制模式典型。在发展花椒产业上,县政府对新栽植花椒的农民每亩给予扶持补助资金100元,并采取连续补助4年的政策,收到较好的效果。2009年,全县新增花椒种植面积2万亩,种植总面积达到10.2万亩,提前实现了10万亩的目标。
二是抓一村一品。突出抓好生猪、花椒等支柱产业,重点抓好12个示范村,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县政府还积极引导东马村发展核桃、黄花菜等综合种植800多亩,沟西村种植药材3000亩,桃林寨村建立标准化芦笋基地1000亩,留果村种植大葱1500亩,东里村发展花椒2000亩。
三是抓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县、乡(镇)采取领导包联示范基地的方法,成立农牧技能服务队,着力培育特色农业示范园,打造农业新亮点。近年来,先后整合交通、水务、农业、电力等涉农项目资金1000万元,拓展示范基地道路25千米,新打机井5眼,架设变压线路5千米,架桥1座。同时,依托大型沼气设施,建成了前进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并高标准建成了西姚千亩猕猴桃示范园、东柳猕猴桃创业示范园;建成金桥、扬帆生猪养殖公司,初步形成了生猪发展合作社模式和股份制模式。
四是抓助农增收保驾工作。为了使农民增收工作落到实处,县纪委在全县8个乡镇83个村深入开展了“廉政建设乡村行”活动,走访群众479户941人,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17类63件。同时,高质量、高标准在全县81个村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为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是抓“325”工程的落实。为了推动全县农业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上,审时度势提出了“325”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全县果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生猪出栏数达到50万头,实现人均2亩菜和5头猪的目标。其中稳定10万亩花椒,注重在品质更新上下功夫;稳定3万亩芦笋,注重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发展柿子、猕猴桃、核桃等杂果6万亩,注重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发展高效设施蔬菜1万亩,注重在现代农业上下功夫。为了切实抓好“325工程”,县政府出台了《潼关县鼓励畜牧业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优惠政策》,由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325工程”建设,其中50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500万元用于畜牧业和设施农业基础建设,500万元用于以奖代补,500万元用于动物防疫、科技培训、人才奖励和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潼关县农牧局 邮编:714300)
潼关县促农增收主要的工作是“五抓”:
一是抓“双十万”工程。县政府计划从2008年至2010年,用3年时间使全县养殖生猪达到10万头,种植花椒达到10万亩。为了确保“双十万”工程的落实,县政府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示范带动、领导包联等措施,新建及扩建千头猪场5个、百头猪场91个,新增养猪专业村2个,在建千头猪场2个;建成五虎张省级万头猪示范村,形成“合作社 公司 农户”的养猪模式和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入股的扬帆股份制模式典型。在发展花椒产业上,县政府对新栽植花椒的农民每亩给予扶持补助资金100元,并采取连续补助4年的政策,收到较好的效果。2009年,全县新增花椒种植面积2万亩,种植总面积达到10.2万亩,提前实现了10万亩的目标。
二是抓一村一品。突出抓好生猪、花椒等支柱产业,重点抓好12个示范村,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县政府还积极引导东马村发展核桃、黄花菜等综合种植800多亩,沟西村种植药材3000亩,桃林寨村建立标准化芦笋基地1000亩,留果村种植大葱1500亩,东里村发展花椒2000亩。
三是抓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县、乡(镇)采取领导包联示范基地的方法,成立农牧技能服务队,着力培育特色农业示范园,打造农业新亮点。近年来,先后整合交通、水务、农业、电力等涉农项目资金1000万元,拓展示范基地道路25千米,新打机井5眼,架设变压线路5千米,架桥1座。同时,依托大型沼气设施,建成了前进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并高标准建成了西姚千亩猕猴桃示范园、东柳猕猴桃创业示范园;建成金桥、扬帆生猪养殖公司,初步形成了生猪发展合作社模式和股份制模式。
四是抓助农增收保驾工作。为了使农民增收工作落到实处,县纪委在全县8个乡镇83个村深入开展了“廉政建设乡村行”活动,走访群众479户941人,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17类63件。同时,高质量、高标准在全县81个村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为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是抓“325”工程的落实。为了推动全县农业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上,审时度势提出了“325”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全县果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生猪出栏数达到50万头,实现人均2亩菜和5头猪的目标。其中稳定10万亩花椒,注重在品质更新上下功夫;稳定3万亩芦笋,注重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发展柿子、猕猴桃、核桃等杂果6万亩,注重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发展高效设施蔬菜1万亩,注重在现代农业上下功夫。为了切实抓好“325工程”,县政府出台了《潼关县鼓励畜牧业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优惠政策》,由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325工程”建设,其中50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500万元用于畜牧业和设施农业基础建设,500万元用于以奖代补,500万元用于动物防疫、科技培训、人才奖励和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潼关县农牧局 邮编:7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