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白求恩医院工作的岁月里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t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谦科口述 高建忠 王亚泽 卫亚敏整理
  我出生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关村一户贫苦的农家,在我12岁那年(1935年),父母因光景困难,把我卖于南关尚毓琇为螟蛉子。
  1937年农历七月间,我听说二战区来我县招收新兵建立抗日武装(即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非常欣喜。当时我年仅14岁,为逃离苦海走出一条新生路,我瞒过尚家到招兵处报了名,并被顺利招收。我县同时招收的有20多人。
  我们这批新兵步行到垣曲县安驻,在这里统一集训整编了三个月,被命名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三纵队第十团(共计12个团)。我团有3000多人,团长雷震,湖南人,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干部。当时,同我一般年龄的小兵有百余人,大多被送到延安上学培养。因我从小经过磨难,显得老成精干,被卫生队领导钱信忠在人员缺乏情况下留用,分配到卫生队工作。
  1937年12月间,我们这支新建决死队三纵队开赴平遥、祁县一带,以游击战抗击日军。我随钱信忠率领的卫生队搞伤员救护工作。我军曾一度占领了平遥县城,袭击了祁县西城门外的日办纱厂,缴获了一批军需品及医用棉纱、白布等。1938年,我部奉命转战于上党地区,密切配合八路军总部及一二九师参加了反击日军疯狂围攻根据地的战役。我作为一名卫生员,参加了我军伤病员的救护工作。我们三人一组,即主医、助理、递进器材、药品,严谨快捷,井然有序。战事伤员多,我们树常夜以继日进行医疗抢救工作。
  1940年2月,我经钱信忠科长保送;到白求恩医院学医。
  当时,白求恩医院配合八路军抗日需要,在晋、冀一带抗日战场转移流动。这个医院的医生是受国际共产主义组织派遣,到中国援助抗日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这批援华医生有17人,著名人士有加拿大人白求恩、印度人柯棣华、德国人米南、日本人三田一郎等。
  时逢战争年代,我们这批学医人员听取业务课程不多,主要是在现场抢救伤员,边看边实习,经过实践提高业务技能。
  白求恩院长的工作相当繁忙,我们聆听他讲授及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但他深刻精辟的言传和率先垂范的身教,都给我们学员留下了刻心铭骨的记忆。
  我第一次见到白求恩院长是他给我们学员讲授时政和医学常识。他身材魁伟,衣着简朴,白色透红的长方型脸庞,黄发小背头,炯炯有神的蓝色眼睛闪烁着坚毅、睿智的光泽,给人以威严、慈爱、爽朗的感觉。他用英语讲授,由翻译用汉语转述。他在时政讲授中,谴责了挑起这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法西斯侵略者,衷心祝愿爱好正义和平的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奋斗,争取早日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他在医疗救护专业讲授中,除传教职业技能外,一再教诲医德准则:“把病人的痛苦要当作我们的眼睛一样对待,万万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含糊其事;”
  他还教导我们:“作为一个医务人员,要经得起超凡的苦累,要能喝一盘血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才能救死扶伤。这是我们每一个医务人员应具有的良知道德。”
  1940年百团大战开始后,我们这批学员同白求恩医院的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夜以继日地进行了伤病员的抢救工作。
  白求恩院长更是繁忙不已。他除了组织领导工作外,还要亲自做不少的重伤病员手术。
  我们的战地抢救工作虽然又苦又累,但在火热的政治生活鼓舞下,想到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想到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等人无私无畏在为抗日战争舍身忘死地拼命工作,就都能以苦为乐,以累为荣。当时,抢救工作的困难是如今人们难以想象的。医疗器械和药物及用品相当奇缺。如抢救所用的夹板、牵引架等都是自造自创,虽简陋却适用。做手术所用的消毒剂,莫说无酒精可用,就连盐水也没有。消毒员只能以当地的霜白土(盐碱土质)熬出的水使用,用粗麻煮煮当纱布用。有从前线缴获的日本重机枪子弹袋空袋子,我们就拆下纱布来留给重伤员包扎用。
  白求恩院长时常骑一匹黑色大骡子奔走于流动医院及抢救战地。骡背上搭一个桌形鞍子,上面略平,两侧有放医疗器械的抽屉,自起名为“卢沟桥”。他每到现场,下了骡子,放下“卢沟桥”支起,取出器械就可以进行抢救工作。白求恩院长的“卢沟桥”桌形鞍子,不知抢救了多少抗日的八路军将士……
  白求恩医院的医务人员及我们这批学员,在白求恩院长的言传身教及高尚品德感召下,每个人都以热忱、认真、精心、至诚的负责精神,对伤病员进行救死扶伤的医疗护理工作,使他们尽快康复,重返抗日战场。
  1941年2月,我们结束了为期一年的艰苦的学医经历,回到原卫生队继续工作。1942年7月,我们卫生队驻扎在山西武乡县的砖壁村。当得知白求恩院长因公殉职的噩耗后,大家都悲痛不已。在一二九师卫生部钱信忠部长主持下,我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深切悼念这位伟大而平凡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责编 周边)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当时最大的工商业资本家和全国首富,盛宣怀拥有的资产不计其数,如现在的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留园等,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曾获得一份特殊的资产,即得到慈禧太后赏赐的沿海三个岛屿——钓鱼台岛、黄尾屿、赤屿。  这是怎么回事呢?今日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使得慈禧赏赐盛宣怀钓鱼台三岛这段史实,成为我国专家和媒体追逐的焦点。  当年,首先向媒体透露此段历史的是盛宣怀的孙女,但她也讲不清楚祖父得慈
期刊
平遥纱阁戏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传统美术的形式于2011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既是对它本身存在的肯定,也让此项传统民间美术的形式再次高调进入人们的视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保护,也要有传承。它不同于一般文物,单纯地让它以实物的形式保存下去是不够的。所以当它再次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除了关注它、认识它、重视它,更应当挖掘它的独特之处,强大它的内核,让它拥有流传下去的鲜活
期刊
《四世同堂》,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在《四世同堂》中,老舍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灵魂的五四传统,把造成国人性格懦弱、敷衍、苟且偷安的思想根源指向传统的北平文化。  而整个北平文化又是以家族文化为基础的。  因此老舍在《四世同堂》中便集中地审视了中国的家族文化,对其消极性因素进行了理性的审视与批判。  如果说鲁迅从思想的角度,茅盾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切入社会现实乃至整个人生的话,那么老舍则是从文化层面上观
期刊
赞布呼清真寺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城25公里外查汗都斯乡的赞布呼村,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一座由红军修建的清真寺。在地广人稀、历史遗存单薄的青海高原上,这座在敌人严密监视下建起的赞布呼清真寺,以及红军与赞布呼清真寺所结成的一段历史,无疑使青海人民心中:充满了自豪感,也给今天的我们留下很多的回味……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及所属之
期刊
清朝灭亡后,各地军阀林立,战乱连年,民不聊生。尤其在四川,军阀竟然多如牛毛,报得上名号的就有“巴壁虎”刘湘、“羊子”杨森、“傻儿师长”范绍增、“水晶猴子”邓锡侯,“冬瓜”田颂尧、“多宝道人”刘文辉、“矮子”李家钰、“灵官”王陵基、“老乱”王缵绪、“瘟猪”唐式遵等人。  一、 “海陆空三军司令”刘湘,海军力量——“浪沉兵舰要赔钱”,空军力量——用石条代替 “炸弹”  刘湘(1890-1938),四川
期刊
今年,是气贯长虹、波澜壮阔的共产党诞辰100年。  今年,是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杨靖宇烈士殉难81周年。  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  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  这是大文豪郭沫若赞颂共产党人杨靖宇先烈,也是赞颂坚贞不屈反抗外来之敌的炎黄子孙的一首壮烈诗篇。一  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29年被我党派到东北,在中共北满洲省委工作。“九·一八”
期刊
近年来,不少媒体和报刊刊登过诸如“汪伪第一夫人在提篮桥”、“陈璧君终身被囚之谜”一类的文章。文中述及宋庆龄、何香凝得悉其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后,有心拉她一把,于1949年9月找到毛泽东、周恩来,毛泽东说“只要陈璧君发个简短的认罪声明,人民政府可以下令释放她”。当晚(9月25日晚上)宋庆龄、何香凝联名写信给陈璧君。陈璧君拒绝认罪,还给宋庆龄、何香凝写了复信,终至终身被囚。  笔者从1990年夏秋开始
期刊
回望20世纪中国文化史,胡适作为那个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领军人物,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学人,“我的朋友胡适之”——这个充满亲和力的称呼,成为一个时代的佳话。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的一个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就是倡导并推动使用白话文。白话文能发展到今天这样被广泛应用的程度,是与胡适先生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他不仅是白话文的倡导者,也是白话文推广使用的躬身实践者。他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文章的人,也
期刊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姊妹篇《续西行漫记》(韦尔斯著)中,记述了一桩中国文化史、话剧运动史上值得纪念的盛事:鲁迅先生的不朽名著《阿Q正传》于1937年春由抗日剧社首次搬上舞台,轰动了延安全城。书中“苏区之夏·流动剧社”一節这样写道:“那有趣的农村无产者阿Q是由剧社主任曹彬三(译音)扮演的。从此以后,他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高声喊着‘阿扣一伍’这个玩笑的称呼欢迎他了。”这个令人喜爱、受人欢迎的阿Q
期刊
2006年2月,当年的知青队长石小林邀请太原知青回插队乡村——原晋祠公社王郭大队去看望老连长王命有。我们闻讯后立即欣喜若狂地聚拢到一块儿,一行八人匆匆忙忙奔回30余年前插队的村庄。久别相逢,举杯畅饮,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尽的思乡情。当年老连长指挥着“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的50多名知青,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沙场秋点兵”,平田整地的情景至今依稀浮现在我们眼前,当年老连长的矫健步伐及英雄本色还深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