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望闻问切”在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诊断病症的思想对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也有很大启迪。针对高职数控加工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提出了实施“望闻问切”教学的具体措施,从而保证数控教学课堂的安全与有序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望闻问切;课堂教学;数控加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号:A
数控技术是反映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标志,是我国实现中国制造2015的关键技术之一。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担负着为祖国现代化培养高技能数控人才的重任。数控技术因为涵盖的技术面较广,包括机械识图、金属材料、切削刀具、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机床操作等内容,所以要培养一名高技能型数控人才并不容易。如何更进一步提高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这是每一个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古书上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1 ]。这就是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也就是通过望其形色、闻其气味、问其感觉、切其脉搏,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2 ] 它的实质是借助多种感官系统在其所能范围内,直接获得患者身体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对症下药。[ 3 ]中医诊断如此,高职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也如此。如果我们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自我诊断过程,那么“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病症的思想便能在高职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得以应用,并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望诊——眼观六路
望,就是看、观察,中医通过对病人的神、色、形、态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 4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人们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8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教师通过眼观六路,“望”得教学中各种宝贵的信息。教师可以细心观察学生表情、学生的操作规范等,来了解学生学习是否专注,以及所学知识是否已掌握。
(一)“望”表情
教学过程中需要有频繁的师生互动,而互动其中一方面就体现在双方表情的交流上。通过观察学生表情的状态,可以知道学生思维是处于“积极”、“兴奋”状态,还是“消极”、“走神”状态,也可以判断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是完全理解还是一知半解,这样教师便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做出适当的调整。
(二)“望”操作
操作规范是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必须关注,也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有重要影响的内容。在数控加工课程实训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在程序启动时防护门是否已关闭,机床快速进刀时快速倍率是否已调低,刀具靠近工件时机床位置是否正常,程序运行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是否做好了急停的准备等。规范的操作既是教学安全与有序的保证,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
(三)“望”质量
零件的表面质量是直接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法直接判断是否合格,例如表面粗糙度是否达到要求,表面是否有划伤、是否有未加工到位区域等。对于零件的尺寸精度及形位公差需要通过量具或专用检具进行检验,但仍然需要通过“望”量具或检具上的读数来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四)“望”状态
在加工过程中,学生要实时观察机床运转状态,察看刀具的走刀轨迹是否正确、断屑是否正常、冷却液是否通畅等。如果上述方面存在异常,就需要及时调整,遇紧急情况需按“急停”按钮以中止加工。
二、闻诊——耳听八方
闻,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中医主要是通过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嗅口、鼻中是否有异味等来判辨病情。[ 4 ]数控专业课程教学中,“闻”就是通过耳听八方,从设备运转的各种嘈杂声中快速识别、提取关键信息,并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对于数控加工来说,“闻”最为重要的是要实时获取加工状态信息,并判断加工工艺及切削用量等的合理性。一般来说,如果切削声音会比较沉闷意味着切削顺利通畅,这种加工状态应该保证其持续;如果切削声音比较响或尖锐,意味着切削阻力大或振动较大,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改善切削性能;如果是一些剧烈的异常声响,学生须当机立断地停机检查,教师则应迅速赶往协助检查和处理。总之,师生都需要对加工过程中的声音保持有足够的警觉性与敏感性,以保证切削的顺利进行。
三、问诊——寻根问祖
问诊,指询问症状,中医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了解病情,了解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及患者的病痛所在等。[ 4 ]问与闻都是师生开展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合理设问与耐心聆听更有助力于提高教学效果。问的内容可以有一定广泛性,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或者加工工艺、加工过程等都可以。针对零件的加工过程,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六问:一问加工程序是否经过检查,二问对刀前是否经过回零及对刀后刀补是否经过检查,三问实施加工的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四问加工中遇紧急情况如何中止,五问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六问零件加工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及如何改进。教师在设问或提问时,要更多关注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撞刀、尺寸超差、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要求等。這时,教师提问绝对不能轻描淡写,一定要寻根问祖,帮助学生找到本质原因,并协助解决问题。当然还有很重要一点,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我提问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切诊——由表及内
指摸脉象,主要是指把脉,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中医运用指端之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4 ]通过“切”,师生可以通过对加工过程或加工结果表象的分析,判断其处于的状态,找到相关联的内因,从而有助于师生解决数控加工以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一)“切”加工状态
在加工过程中,机床、刀具、夹具等整个工艺系统会发生振动。振动是难免的,只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完全能够保证良好的加工效率及品质。通过“切”,可以感触机床振动强度,并判断机床的加工状态。如果机床振动过大,应立即调整加工参数或中止以寻求更好解决办法。
(二)“切”工件表面质量
零件的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形位公差以及较高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必须通过专业的量具或检具进行检测。但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则可以通过“切”——用手触摸的方式与样板进行比较从而判别是否符合要求。此时,“切”的方式比专业量具检测要更省时高效。
(三)“切”配合精度
对于轴孔、锥度、螺纹等有配合精度要求的零件,我们需要借助用一个标准零件以配合的方式来检测加工好的零件。太紧或太松都是不合格的,检测员在“切”时完全通过其手感及主观经验来判断配合件间的配合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总之,“望”、“闻”、“问”、“切”是改进教学的一种思想,四者之间并非互相割裂,而是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即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四者在数控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都有其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任何一者缺失都可能导致教学的肤浅与片面。只有“望”得真真切切、“闻”得清清楚楚、“问”得明明白白,“切”得实实在在,这样我们才能做到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做到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切实提高高职数控加工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树权.图注八十一难经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2] 李泽林,吕晓娟.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望闻问切”[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8(02).
[3] 陈天昱.仪器设备维修中的“望、闻、问、切”[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8).
[4] 李志江.“望闻问切”在机电设备维修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作者简介:李银海(1975-),男,浙江永康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数控、CAD/CAM 的教学与研究;章跃洪(1983-),男,浙江金华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数控高级技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数控、CAD/CAM 的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望闻问切;课堂教学;数控加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号:A
数控技术是反映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标志,是我国实现中国制造2015的关键技术之一。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担负着为祖国现代化培养高技能数控人才的重任。数控技术因为涵盖的技术面较广,包括机械识图、金属材料、切削刀具、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机床操作等内容,所以要培养一名高技能型数控人才并不容易。如何更进一步提高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这是每一个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古书上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1 ]。这就是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也就是通过望其形色、闻其气味、问其感觉、切其脉搏,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2 ] 它的实质是借助多种感官系统在其所能范围内,直接获得患者身体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对症下药。[ 3 ]中医诊断如此,高职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也如此。如果我们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自我诊断过程,那么“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病症的思想便能在高职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得以应用,并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望诊——眼观六路
望,就是看、观察,中医通过对病人的神、色、形、态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 4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人们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8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教师通过眼观六路,“望”得教学中各种宝贵的信息。教师可以细心观察学生表情、学生的操作规范等,来了解学生学习是否专注,以及所学知识是否已掌握。
(一)“望”表情
教学过程中需要有频繁的师生互动,而互动其中一方面就体现在双方表情的交流上。通过观察学生表情的状态,可以知道学生思维是处于“积极”、“兴奋”状态,还是“消极”、“走神”状态,也可以判断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是完全理解还是一知半解,这样教师便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做出适当的调整。
(二)“望”操作
操作规范是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必须关注,也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有重要影响的内容。在数控加工课程实训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在程序启动时防护门是否已关闭,机床快速进刀时快速倍率是否已调低,刀具靠近工件时机床位置是否正常,程序运行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是否做好了急停的准备等。规范的操作既是教学安全与有序的保证,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
(三)“望”质量
零件的表面质量是直接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法直接判断是否合格,例如表面粗糙度是否达到要求,表面是否有划伤、是否有未加工到位区域等。对于零件的尺寸精度及形位公差需要通过量具或专用检具进行检验,但仍然需要通过“望”量具或检具上的读数来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四)“望”状态
在加工过程中,学生要实时观察机床运转状态,察看刀具的走刀轨迹是否正确、断屑是否正常、冷却液是否通畅等。如果上述方面存在异常,就需要及时调整,遇紧急情况需按“急停”按钮以中止加工。
二、闻诊——耳听八方
闻,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中医主要是通过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嗅口、鼻中是否有异味等来判辨病情。[ 4 ]数控专业课程教学中,“闻”就是通过耳听八方,从设备运转的各种嘈杂声中快速识别、提取关键信息,并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对于数控加工来说,“闻”最为重要的是要实时获取加工状态信息,并判断加工工艺及切削用量等的合理性。一般来说,如果切削声音会比较沉闷意味着切削顺利通畅,这种加工状态应该保证其持续;如果切削声音比较响或尖锐,意味着切削阻力大或振动较大,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改善切削性能;如果是一些剧烈的异常声响,学生须当机立断地停机检查,教师则应迅速赶往协助检查和处理。总之,师生都需要对加工过程中的声音保持有足够的警觉性与敏感性,以保证切削的顺利进行。
三、问诊——寻根问祖
问诊,指询问症状,中医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了解病情,了解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及患者的病痛所在等。[ 4 ]问与闻都是师生开展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合理设问与耐心聆听更有助力于提高教学效果。问的内容可以有一定广泛性,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或者加工工艺、加工过程等都可以。针对零件的加工过程,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六问:一问加工程序是否经过检查,二问对刀前是否经过回零及对刀后刀补是否经过检查,三问实施加工的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四问加工中遇紧急情况如何中止,五问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六问零件加工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及如何改进。教师在设问或提问时,要更多关注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撞刀、尺寸超差、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要求等。這时,教师提问绝对不能轻描淡写,一定要寻根问祖,帮助学生找到本质原因,并协助解决问题。当然还有很重要一点,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我提问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切诊——由表及内
指摸脉象,主要是指把脉,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中医运用指端之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4 ]通过“切”,师生可以通过对加工过程或加工结果表象的分析,判断其处于的状态,找到相关联的内因,从而有助于师生解决数控加工以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一)“切”加工状态
在加工过程中,机床、刀具、夹具等整个工艺系统会发生振动。振动是难免的,只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完全能够保证良好的加工效率及品质。通过“切”,可以感触机床振动强度,并判断机床的加工状态。如果机床振动过大,应立即调整加工参数或中止以寻求更好解决办法。
(二)“切”工件表面质量
零件的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形位公差以及较高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必须通过专业的量具或检具进行检测。但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则可以通过“切”——用手触摸的方式与样板进行比较从而判别是否符合要求。此时,“切”的方式比专业量具检测要更省时高效。
(三)“切”配合精度
对于轴孔、锥度、螺纹等有配合精度要求的零件,我们需要借助用一个标准零件以配合的方式来检测加工好的零件。太紧或太松都是不合格的,检测员在“切”时完全通过其手感及主观经验来判断配合件间的配合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总之,“望”、“闻”、“问”、“切”是改进教学的一种思想,四者之间并非互相割裂,而是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即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四者在数控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都有其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任何一者缺失都可能导致教学的肤浅与片面。只有“望”得真真切切、“闻”得清清楚楚、“问”得明明白白,“切”得实实在在,这样我们才能做到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做到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切实提高高职数控加工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树权.图注八十一难经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2] 李泽林,吕晓娟.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望闻问切”[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8(02).
[3] 陈天昱.仪器设备维修中的“望、闻、问、切”[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8).
[4] 李志江.“望闻问切”在机电设备维修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作者简介:李银海(1975-),男,浙江永康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数控、CAD/CAM 的教学与研究;章跃洪(1983-),男,浙江金华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数控高级技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数控、CAD/CAM 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