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理念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历史。事实上,由于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更加主动了。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教学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学校还是各级教学竞赛总是要创设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体验隐含在情境中的历史知识。“情境创设”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但是,很多教师辛辛苦苦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却起不到预期的作用,甚至出现了不少问题。
历史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的特点,造成学生学习历史的某些特殊的心理障碍。为此,历史教育工作者正努力探索、尝试各种教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学好历史并促进各方面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为了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指明思维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欲望,调动思维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撞击他们求知的心灵,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情知教学”理论,必须重视情境创设,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呢?
1.利用图片、实物展示历史情境。
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理解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且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历史知识;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生活的现象,教师的叙述无论怎样形象生动,如果学生没有视觉上的感受,印象就会不深。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再现历史现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实物和模型不仅能形象地反映出历史的真实情况,而且是许多重要历史知识的直接来源,在历史研究中和历史教学中有很高的价值。以《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为例,教师准备好一段有关“渡江战役”的录像,说:“同学们一定很想看看当年渡江战役时人民解放军的磅礴气势,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于是,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屏幕上。再现历史情境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况。
2.新颖、别致的导课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如,学习《三国鼎立》时,郝颖谦老师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MTV导入,然后说:“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吧!”这种导语起到了投石激浪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三国时代。
3.利用语言情境,有助于渲染气氛,陶冶情感。
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的讲课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引人入胜,才能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很大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当教师讲述仁人志士献身祖国的英勇事迹,并且充满敬意时,学生也会情动而相随;当教师讲述某些汉奸走狗与敌勾结、出卖民族利益,并且充满仇恨和蔑视时,学生也会对其产生憎恨。正所谓以情动情,师生感情达到共鸣的境地,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所说的情感的感染性。
例如,讲述中国近代史上女革命家秋瑾时,教师满怀激情地说道:29岁那年,秋瑾离开了温暖安逸的家庭,离开了两个年幼的孩子,抛弃了舒适宁静的生活,毅然出洋留学,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为的是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寻求一条出路……她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代女革命家为革命不懈奋斗的坚韧毅力和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此时学生的脸上都流露出凝重的神色,他们的内心深处迸发出对女革命家的钦佩的真实情感,教师用语言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目的就达到了。
因此,用语言描绘情境确有其感染性,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情感,调动了整个课堂气氛。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渐形成清晰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道德观,而这正是情感教育的目的所在。
4.历史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如何创设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因此,在历史“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4.1真实性。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历史,但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昨天。
4.2趣味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如果教师通过问题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就会使历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
4.3实效性。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又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了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历史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的特点,造成学生学习历史的某些特殊的心理障碍。为此,历史教育工作者正努力探索、尝试各种教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学好历史并促进各方面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为了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指明思维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欲望,调动思维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撞击他们求知的心灵,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情知教学”理论,必须重视情境创设,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呢?
1.利用图片、实物展示历史情境。
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理解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且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历史知识;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生活的现象,教师的叙述无论怎样形象生动,如果学生没有视觉上的感受,印象就会不深。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再现历史现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实物和模型不仅能形象地反映出历史的真实情况,而且是许多重要历史知识的直接来源,在历史研究中和历史教学中有很高的价值。以《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为例,教师准备好一段有关“渡江战役”的录像,说:“同学们一定很想看看当年渡江战役时人民解放军的磅礴气势,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于是,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屏幕上。再现历史情境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况。
2.新颖、别致的导课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如,学习《三国鼎立》时,郝颖谦老师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MTV导入,然后说:“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吧!”这种导语起到了投石激浪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三国时代。
3.利用语言情境,有助于渲染气氛,陶冶情感。
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的讲课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引人入胜,才能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很大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当教师讲述仁人志士献身祖国的英勇事迹,并且充满敬意时,学生也会情动而相随;当教师讲述某些汉奸走狗与敌勾结、出卖民族利益,并且充满仇恨和蔑视时,学生也会对其产生憎恨。正所谓以情动情,师生感情达到共鸣的境地,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所说的情感的感染性。
例如,讲述中国近代史上女革命家秋瑾时,教师满怀激情地说道:29岁那年,秋瑾离开了温暖安逸的家庭,离开了两个年幼的孩子,抛弃了舒适宁静的生活,毅然出洋留学,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为的是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寻求一条出路……她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代女革命家为革命不懈奋斗的坚韧毅力和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此时学生的脸上都流露出凝重的神色,他们的内心深处迸发出对女革命家的钦佩的真实情感,教师用语言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目的就达到了。
因此,用语言描绘情境确有其感染性,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情感,调动了整个课堂气氛。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渐形成清晰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道德观,而这正是情感教育的目的所在。
4.历史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如何创设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因此,在历史“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4.1真实性。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历史,但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昨天。
4.2趣味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如果教师通过问题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就会使历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
4.3实效性。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又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了历史新课改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