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ym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理念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历史。事实上,由于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更加主动了。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教学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学校还是各级教学竞赛总是要创设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体验隐含在情境中的历史知识。“情境创设”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但是,很多教师辛辛苦苦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却起不到预期的作用,甚至出现了不少问题。
  历史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的特点,造成学生学习历史的某些特殊的心理障碍。为此,历史教育工作者正努力探索、尝试各种教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学好历史并促进各方面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为了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指明思维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欲望,调动思维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撞击他们求知的心灵,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情知教学”理论,必须重视情境创设,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呢?
  1.利用图片、实物展示历史情境。
  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理解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且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历史知识;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生活的现象,教师的叙述无论怎样形象生动,如果学生没有视觉上的感受,印象就会不深。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再现历史现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实物和模型不仅能形象地反映出历史的真实情况,而且是许多重要历史知识的直接来源,在历史研究中和历史教学中有很高的价值。以《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为例,教师准备好一段有关“渡江战役”的录像,说:“同学们一定很想看看当年渡江战役时人民解放军的磅礴气势,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于是,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屏幕上。再现历史情境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况。
  2.新颖、别致的导课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如,学习《三国鼎立》时,郝颖谦老师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MTV导入,然后说:“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吧!”这种导语起到了投石激浪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三国时代。
  3.利用语言情境,有助于渲染气氛,陶冶情感。
  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的讲课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引人入胜,才能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很大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当教师讲述仁人志士献身祖国的英勇事迹,并且充满敬意时,学生也会情动而相随;当教师讲述某些汉奸走狗与敌勾结、出卖民族利益,并且充满仇恨和蔑视时,学生也会对其产生憎恨。正所谓以情动情,师生感情达到共鸣的境地,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所说的情感的感染性。
  例如,讲述中国近代史上女革命家秋瑾时,教师满怀激情地说道:29岁那年,秋瑾离开了温暖安逸的家庭,离开了两个年幼的孩子,抛弃了舒适宁静的生活,毅然出洋留学,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为的是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寻求一条出路……她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代女革命家为革命不懈奋斗的坚韧毅力和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此时学生的脸上都流露出凝重的神色,他们的内心深处迸发出对女革命家的钦佩的真实情感,教师用语言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目的就达到了。
  因此,用语言描绘情境确有其感染性,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情感,调动了整个课堂气氛。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渐形成清晰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道德观,而这正是情感教育的目的所在。
  4.历史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如何创设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因此,在历史“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4.1真实性。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历史,但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昨天。
  4.2趣味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如果教师通过问题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就会使历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
  4.3实效性。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又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了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改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愈来愈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面向全体同学的共同发展,在激情引思中培养学生的史学情感;让学生主动投入历史学习,在师生互动中提高史学教学效益;让历史学习走进学生心中,全力提高学生史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创树理念
“图4—9铁胄模型”在《历史与社会(八上)》第四单元第一课《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变革与争霸”中与“图4—7战国青铜剑”、“图4—8兵车模型”合在一起是一幅组图,主要目的[1]是展现出当时最先进的战争武器,旨在让学生体悟战争的激烈、残酷,以及军事力量对诸侯国存亡的重要性。这个插图,存在两个错误。第一,“胄”的含义理解错误;第二,插图中的“甲胄”的材质并非“铁”。  1.“胄”义辨析  头盔之义古多
期刊
摘 要: 高效课堂是效率最大化的教学新型模式,在高效课堂中,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和教学效果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政治课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在传统教育体制影响下,课堂基本延续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技能的培养。而高校课堂则提倡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特征和五步三查的模式作探究。  关键词: 初中政治高效课堂 特征 五步三查模式 问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强,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反映新课改精神的历史课堂如今焕发出巨大的魅力。本文探讨了如何让历史教学华而且实,焕发课堂教学新的生机等问题。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师生互动 三维目标    一、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1.将多媒体演示与粉笔板书相结合。多媒体演示形、声、光、色综合运用,功能强大,但不够简洁;多媒体演示快速,鼠标轻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朱德同志
摘 要: 研究性学习只是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由过去被动接受变成自主探索,其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研究性学习更多偏重对现有的规律性的结论推导过程的探究,以及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的探索,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基本分析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 创新    一、研究性学习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重大促进作用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在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可以使初中学生满腔热情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并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有重要作用。歌德认为:“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杨振宁更明确地指出:“成功的真正秘密是兴趣。”当前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且初中地理又是中考的科目之一,因而地理教师要抓住契机,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
随着新课改的开始推行并深入进行.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探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学案导学式学习等不一而足.甚至出现表演学习,一时间,课堂形式和教学方法丰富多彩
高中物理在高中所有学科中被公认为难度最大。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现象的认识、物理过程的建立、物理情景的想象等构成了高中物理中的诸多难点。这些难点往往涉及高中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综合应用,若处理不好将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影响学生更深入地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特别在新课改前提下,三维目标要求学生形成一定物理学习能力。教师若能恰当地处理这些问题,更有助于提高物理教与学的水平。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体会到,要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