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模型在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将设计理念直观的体现出来。建筑模型制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将其应用在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中,可以将图形用更加立体、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可以对地形情况、建筑结构和比例、色彩搭配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是以往使用的图纸设计无法表达的。只有将其与建筑模型相结合,才能将设计理念充分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更加详细的了解到空间、物品的布局。
关键词:建筑模型制作;环境设计;实践教学;应用
一、建筑模型制作的特点
1、直观性
建筑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是按照实体建筑的一定比例来设计的,其可以将设计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建筑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整,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使整体设计变得更加合理。模型可以将三维立体图用实体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人们可以对每个设计的细节情况进行掌握,对细节的优化和整体设计方案的完善有着促进作用。建筑模型也可以将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表达出来,人们可以在观看模型的过程中对设计理念进行评价,整体的直观性比较强。
2、时空性
时空性也是建筑模型的一个主要特征,其主要体现在可以将设计方案中的设计图形真实的模拟出来,让观众可以直接欣赏。观众在进行建筑模型的欣赏时,可以对设计方案中所表达的空间形态、结构搭配、空间环境组成形式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让人们可以全方位的了解和分析设计方案,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3、表现性
建筑模型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真实、形象、完整等几个方面。相比于其他形式,模型的形象化特点更加明确,模型的真实性主要是它通过立体的形式表现,真实的存在于人们的视觉中,即便没有任何专业思维的观众也能够直接地进行欣赏和评价。完全不用担心由于不懂分析平面图、立面图而不敢对设计方案进行评论和建议;模型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它能完整的表现设计对象的实体空间,而区别于只能单纯表现设计一个面或几个面的二维平面表现形式。
二、模型制作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基础教学课程中结合模型制作
在《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中结合模型制作,通过不同体块的组合、穿插及交错,让学生对建筑空间的尺度、比例、空间构成等方面形成直观的印象,有效的启发和锻炼其空间思维能力,初步对模型制作的基本材料、类型和方法有所了解。
2、史论课程中结合模型制作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多采用 PPT 演示的方式,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教学手段的单一,也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会相应的打折扣。把模型制作和《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根据讲解的中外建筑风格内容,按照中外建筑风格,让学生动手制作相关模型。这样能促使学生自觉的去收集、整理相关素材和资料,并加以研究分析,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模型制作所需的常用材料。
3、工程类课程结合模型制作
《园林工程》等课程结合模型制作,可以让学生对整体的地形和地貌形成直观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园林空间的布局,并能有效的理解较为复杂的结构,大处着眼,细节入手,养成良好的空间思维习惯。
4、设计类课程结合模型制作
《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等课程一般都要求学生利用电脑完成相应设计图纸及效果图并展示最终设计成果。学生在构思阶段可以结合概念模型,反复推敲设计思路,草图阶段结合设计图纸深化模型制作,可以更好的调整各部分空间布局、形体比例、深化细节等。最终方案完成后,可以结合模型充分展示其设计成果。
5、毕业设计结合模型制作
毕业设计作品是学生在校四年期间所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通过设计方案施工图、效果图展板展示、三维动画漫游场景演示和模型制作相结合的手段,让作品展示手段更加丰富。
三、模型制作成品评价机制改革措施
目前,衡量模型制作最终成品效果的标准大多以模型制作是否逼真,制作工艺是否精良为准。因此,很多学生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不惜购买昂贵的材料及配景,却忽视了对前期设计方案的推敲和重视。针对上述这种普遍的情况,可以引入新的评价机制,评价形式由传统的单一教师打分,改为根据模型不同的制作阶段分别由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教研室审定的多重评价。具体评价内容由之前的单一根据模型成品评价,调整为结合前期设计方案及图纸、具体制作过程、答辩等阶段性成果。最终提交的成果除了模型成品,还要提交 PPT 演示文档,其中 PPT 内容要包含设计理念及设计分析、模型制作的具体过程。在进行 PPT 汇报时,其他学生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进行互动交流,以衡量模型制作者是否进行系统、完整的分析。整个过程可以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从而使成果评价更公平、客观、合理。
四、应用实践效果
通过对实践教学的应用效果和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到将建筑模型制作应用到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中,对专业人才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1、学生们在这种实践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熟练的应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2、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方案设计和模型制作的过程中,会自己进行模型材料的选择,模型的制作也是自己动手完成的,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和实践的乐趣,不再是被动的接收知识,而是主动进行设计的创新。师生关系在这种可让环境中也得到了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转换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3、学生们在这种教学环境中也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分工合作,提升了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结语:模型制作是环境设计专业中不可或缺的课程内容,将其与各类设计课程相结合能有效避免教學中单一的理论教学、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与实践脱节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设计人才将脱颖而出。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更应结合各类设计课程,科学合理的规划好设计与制作内容,让模型制作成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宋培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研究[J].大舞台,2013(2):212-213.
[2]李乔.建筑空间模型制作课程在环境艺术专业中的教学研究[J].青年时代,2017(15).
项目主持人:李磊 项目编号:2016C16
关键词:建筑模型制作;环境设计;实践教学;应用
一、建筑模型制作的特点
1、直观性
建筑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是按照实体建筑的一定比例来设计的,其可以将设计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建筑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整,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使整体设计变得更加合理。模型可以将三维立体图用实体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人们可以对每个设计的细节情况进行掌握,对细节的优化和整体设计方案的完善有着促进作用。建筑模型也可以将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表达出来,人们可以在观看模型的过程中对设计理念进行评价,整体的直观性比较强。
2、时空性
时空性也是建筑模型的一个主要特征,其主要体现在可以将设计方案中的设计图形真实的模拟出来,让观众可以直接欣赏。观众在进行建筑模型的欣赏时,可以对设计方案中所表达的空间形态、结构搭配、空间环境组成形式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让人们可以全方位的了解和分析设计方案,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3、表现性
建筑模型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真实、形象、完整等几个方面。相比于其他形式,模型的形象化特点更加明确,模型的真实性主要是它通过立体的形式表现,真实的存在于人们的视觉中,即便没有任何专业思维的观众也能够直接地进行欣赏和评价。完全不用担心由于不懂分析平面图、立面图而不敢对设计方案进行评论和建议;模型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它能完整的表现设计对象的实体空间,而区别于只能单纯表现设计一个面或几个面的二维平面表现形式。
二、模型制作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基础教学课程中结合模型制作
在《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中结合模型制作,通过不同体块的组合、穿插及交错,让学生对建筑空间的尺度、比例、空间构成等方面形成直观的印象,有效的启发和锻炼其空间思维能力,初步对模型制作的基本材料、类型和方法有所了解。
2、史论课程中结合模型制作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多采用 PPT 演示的方式,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教学手段的单一,也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会相应的打折扣。把模型制作和《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根据讲解的中外建筑风格内容,按照中外建筑风格,让学生动手制作相关模型。这样能促使学生自觉的去收集、整理相关素材和资料,并加以研究分析,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模型制作所需的常用材料。
3、工程类课程结合模型制作
《园林工程》等课程结合模型制作,可以让学生对整体的地形和地貌形成直观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园林空间的布局,并能有效的理解较为复杂的结构,大处着眼,细节入手,养成良好的空间思维习惯。
4、设计类课程结合模型制作
《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等课程一般都要求学生利用电脑完成相应设计图纸及效果图并展示最终设计成果。学生在构思阶段可以结合概念模型,反复推敲设计思路,草图阶段结合设计图纸深化模型制作,可以更好的调整各部分空间布局、形体比例、深化细节等。最终方案完成后,可以结合模型充分展示其设计成果。
5、毕业设计结合模型制作
毕业设计作品是学生在校四年期间所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通过设计方案施工图、效果图展板展示、三维动画漫游场景演示和模型制作相结合的手段,让作品展示手段更加丰富。
三、模型制作成品评价机制改革措施
目前,衡量模型制作最终成品效果的标准大多以模型制作是否逼真,制作工艺是否精良为准。因此,很多学生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不惜购买昂贵的材料及配景,却忽视了对前期设计方案的推敲和重视。针对上述这种普遍的情况,可以引入新的评价机制,评价形式由传统的单一教师打分,改为根据模型不同的制作阶段分别由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教研室审定的多重评价。具体评价内容由之前的单一根据模型成品评价,调整为结合前期设计方案及图纸、具体制作过程、答辩等阶段性成果。最终提交的成果除了模型成品,还要提交 PPT 演示文档,其中 PPT 内容要包含设计理念及设计分析、模型制作的具体过程。在进行 PPT 汇报时,其他学生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进行互动交流,以衡量模型制作者是否进行系统、完整的分析。整个过程可以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从而使成果评价更公平、客观、合理。
四、应用实践效果
通过对实践教学的应用效果和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到将建筑模型制作应用到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中,对专业人才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1、学生们在这种实践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熟练的应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2、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方案设计和模型制作的过程中,会自己进行模型材料的选择,模型的制作也是自己动手完成的,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和实践的乐趣,不再是被动的接收知识,而是主动进行设计的创新。师生关系在这种可让环境中也得到了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转换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3、学生们在这种教学环境中也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分工合作,提升了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结语:模型制作是环境设计专业中不可或缺的课程内容,将其与各类设计课程相结合能有效避免教學中单一的理论教学、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与实践脱节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设计人才将脱颖而出。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更应结合各类设计课程,科学合理的规划好设计与制作内容,让模型制作成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宋培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研究[J].大舞台,2013(2):212-213.
[2]李乔.建筑空间模型制作课程在环境艺术专业中的教学研究[J].青年时代,2017(15).
项目主持人:李磊 项目编号:2016C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