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让儿童的学习真正发生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习真正发生”是对学习走向深度的积极探索.数学学习中深度学习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情感态度三个维度来看,是基于主动学习,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互学、个人反思等学习过程,达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长久保持、灵活运用,最终使学习者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为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可以“深入教材、整体建构”为基础,以引导小学生“深度加工知识”为核心,以“深度教学”成全“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深度加工知识;整体建构;思维;联结
  审视当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蜻蜓点水式浮于表面的现象比较严重.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检索小学生数学学习潜藏的现实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求教于大家.
  一、直面现象:剖析小学生学习现状
  (一)知识灌装化,学生无法理解地学习
  急功近利下,教师从现实利益出发,将知识“嚼透嚼烂”包装成“高级成品”,用所谓最便捷的方式、自以为最合适的手段输入输出,以达到所谓的高效.实质是教师深情表演,学生机械学习,单向接收,而非理解.主体偏移,钝化了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敏锐性,冷漠了学生创造知识的热情.
  (二)探究形式化,学生无法建构地学习
  课标呼吁下,教师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而后择优汇报成果,以“代言人”的形式给课堂披上“全员参与、个性发展”的漂亮外衣.实质上相当一部分讨论只是“蜻蜓点水”,学生为配合、取悦教师而假装投入、假装合作,“假装学习”异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碎片化,学生无法整合地学习
  因思维固化,教师按部就班,按书本编排将知识以并列方式“搬运”给学生,无视知识间的纵横关联,导致学生缺乏富有张力的知识结构和具有整合力的认知逻辑,看似稳扎稳打,实质浮皮潦草,是停留在知识表面的浅层学习,难以深入学生心智深处.浅层学习萎缩了学生同化与顺应知识的张力.
  二、检视本质:深度學习的意义解析
  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最早提出了深层学习(Deep Learning)和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这两个相对应的学习概念.从学习内容而言,浅层学习的学生收到的是零散的、孤立的、肤浅而无意义的知识材料,深层学习的学生学到的是结构化的、有意义的知识和内容.
  深?妊白魑恢钟幸庖宓难胺绞剑侵秆苌羁汤斫夂桶盐昭澳谌莸暮诵暮土担ü灾鹘ü购颓ㄒ朴τ媒У降闹度谌朐腥现峁梗⒃谛虑榫持凶龀鼍霾吆徒饩觥糎J1.7mm〗问题.数学学习中深度学习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情感态度三个维度来看,是基于主动学习,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互学、个人反思等学习过程,达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长久保持、灵活运用,使学生体验更多的胜任感和自我促动,最终学会学习,由衷地热爱学习.具体特征如下图:
  三、策略建构:深度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
  (一)深入教材、整体建构是深度学习的根基
  脑科学研究表明,脑学习的本质是神经元之间建立更多的连接,形成了更多的神经网络和回路.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大脑形成神经连接,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1.激活先期知识,形成新旧联结
  为确保学习牢固,必须确保学习内容植根在每名学生背景知识的坚固基础上,将背景知识和新学习的信息形成连接,使学生感到新知不新、似曾相识,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促使学生更快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以让学生计算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调度先前获得的相关已知后通过追问“为什么这样算?”来组织和强化“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这一结构观念,促使学生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调整而顺应于“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认知结构中,运用已有的通分知识来完成“计数单位不同”到“计数单位相同”的调整与转化.当然,除了新旧知识垂直方向的纵向联结,还有水平方向的横向联结,比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先要调度学生先前获得的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已知,再以类比形式将新知同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这样,新知的帆船就会被牢牢固定在已有的锚桩上.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基础上产生的,激活先期知识让大脑预曝光于即将到来的新内容,这使大脑的神经元处于高度活跃兴奋状态,让学生自然潜入深度学习状态中.
  2.明确逻辑关系,建立结构体系
  大脑信息加工追求秩序、关联、系统、简约.教师应针对知识的内聚学习顺序,将相关的内容重组整合,从数学核心概念或核心思想出发,运用逻辑的方法建构知识系统.
  比如,单位“1”是分数系统中的核心概念,它既具有“量”的属性,又具有“率”的属性.通过单位“1”的转化能把a÷b归结为分数,即如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的结果既可以用14或者34块表示,后一种表示方法即可表明3÷4=34.利用单位“1”的概念可将两个整数量的比归结为相应的分数,利用单位“1”衍生的“分数单位”的累加则能得到相应的假分数,利用“30块饼平均分给40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300块饼平均分给400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这样的问题,通过比较“每人分得的饼一样多吗?”,引导学生用商不变的规律验证从而引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可以使数学知识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的结构系统.知识的系统化、简约化和广泛关联让学生的学习渐深渐远.
  (二)深度加工知识是深度学习的核心
  深度加工知识是指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新知进行精细有效的加工过程,如分析、综合、应用、同化,并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评价,通过及时而准确的学习反馈来修正和调整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元认知.
  1.全面感知,有向多元表征信息
  数学表征是指用语言、符号、模型、图式等方式表示数学问题、原理、规律等.布鲁纳的多元表征理论认为,数学信息有多种表征方式,多种方式要建立联系,才能深化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将学生引向深度思考.如在教学“简单的周期”时,出示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从左往右有序观察盆花的排列规律.在学生经历视觉、听觉、触觉全面感知后,让学生猜测接着要摆出什么颜色?为验证猜测结果,有的学生用纸片摆一摆,有的学生圈一圈、画一画,有的学生采用“蓝黄红、蓝黄红……”表示,有学生用“ABC ABC”表示,有学生用“△□○△□○……”表示.多种表征方法的转换和融合,促进学生形成“三盆一个周期”“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本质认识,为解决问题提供充分的理解性建构.   基于儿童不同思维的差异和不同风格的学习需求,通过多元表征对信息进行充分交换和深加工,使儿童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思考,达成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这种“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真学”使儿童的思维主动走向深入.
  2.迁移应用,建构知识意义.
  为进行更为精细、有效的学习,学习者需要将所学的内容在生活中寻找支撑和应用,或延伸至更为宽广的知识体系中,在不同情境中建构起更加完整的数学知识脉络,使知识和文化联通,促成更有意义的学习.比如,学习“圆的认识”,理解圆“一中同长”的本质特征后,引导学生迁移思考:“不用圆规,可以怎样画圆?体育教师在操场上怎么画圆,美术教师怎么利用正方形画圆?道理是什么?”亦可引导学生反思质?晌裁闯德侄际窃驳模咳绻侨切魏驼叫位嵩跹炕箍梢⒀缏鄄妥烙迷残魏没故蔷匦魏茫磕阆肷杓剖裁葱巫吹牟妥溃坎⒓し⒀泄车摹霸病蔽幕剿?.
  应用数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不仅引发儿童深入研究,深度思维,享受思维之趣,还让儿童赋予知识个人心理意义,深刻理解知识,体验知识价值.
  3.反思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反思是学生对认知过程和思维结果保持一种内在的觉察、反省和评估.人的认知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深刻的反思活动.反思促进内化,改造经验,形成新关联,完善新结构.比如,教学“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在问题解决后让学生回顾反思解题过程,理出思考路径、总结解决经验、评估学习得失;也让学生比较反思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两类问题的异同,把握关键,将策略内化,将知识联结,调整认知结构.又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引导学生梳理反思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方法,通过纵向联结将图形之间的关系及推导方式的共性进行沟通,以数学思想方法“转化”为纽带将新知同化与原有认知图式中,扩大认知结构.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比如,引导学生总结反思作业中的错误,归纳学习上的薄弱问题和努力方向等,促使儿童在自我调控、自我监督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反思,不仅要在问题解决方式、优化思路和策略等方面开展多元审视,建构更有序、开放、灵活的认知结构;还要注重引导儿童将“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进行自觉对话,从而让儿童学会认知、学会学习,促使儿童的生命在深度反省的自我超越中绽放.
  四、结语
  当新知建立在小学生已有儲备知识基础之上,联结到小学生现有的神经网状结构上,深度学习已被激活;当小学生能个性化地表征信息,形成新观点,分享新发现,使神经网状结构得到增加或改变,深度学习正在发生;当小学生赋予知识个人心理意义,并能在不同情境中快速提取和应用知识,神经元被串联,深度学习真正发生了.深度学习是为了小学生的学习更深入、更牢固、更关联,使小学生经历“真学”而“会学”“乐学”.
  【参考文献】
  [1]Eric Jensen,LeAnn Nickelsen.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温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约翰·D·布兰斯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李士锜,吴颖康.数学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张兴华.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1(10):46.
  [5]吴晓玲.理解“深度学习”:作为生态化理念[J].江苏教育,2016(15):10-12 15.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数学是难度较大的课程,尤其是数学课程中的计算问题及证明问题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阻碍,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的数学分支,实践证明如果在数学应用中合理地引入概率论不仅能够提高数学解题效率,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本文结合教学经验,阐述概率论引入到高等数学中的具体应用体现,以此进一步完善概率论发展.  【关键词】概率论;高等数学;应用;效率  高等数学学习经常会遇到比较难的计
长久以来,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公式、定理、法则、数不清的练习题目.课堂枯燥乏味,教师传授知识困难,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是难上加难.然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训练学生的数学技能而忽略数学本身所蕴含的生活、人文气息.在小学六年级有关“圆的认识”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新的视角,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将数学带入生活,将数学“亲近化”.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
在抛物线的教学中,由于抛物线自身所具备的性质:其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相等,使得抛物线的焦点弦成为重点研究的对象,也因此得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结论.
【摘要】从数学课的课型来看,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它在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形成体系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期末总复习是对学生一学期来已学过的某单元的知识、技能、方法的梳理、总结与提高.复习教学可以查漏补缺、夯实双基;可以促使知识系统化,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可以温故知新,对旧知拓展延伸;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引领学生在自我举例中梳理;在自我纠错中内省;在自我练习中提
【摘要】数学学科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为目标的基础性学科.数学练习课是以数学练习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主体巩固掌握数学知识,训练解题技能以及解题技巧的教学形式.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对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做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活动;习题设计;习题讲解;习题评讲  数学学科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为目标的基础性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手段,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数学学习之中,让学生更乐于去接受德育教育,在教师的培养下,提升数学水平,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策略.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策略  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德育教育逐渐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开始被放在与学生的学
【摘要】TSP问题是一个经典组合优化问题,而最短路径算法多样,却因其复杂性不具有最优算法.本文在目标改进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地级市为例,利用MATLAB和LINGO软件模拟出最优路径图,改进算法确定回路,运用搜狗地图获取数据建立并求解数学模型以展开研究.  【关键词】TSP问题;动态规划;LINGO;优化算法  一、背景介绍  货郎担问题也叫旅行商问题,即TSP(Traveling Salesman
学习习惯是学生的一种学习品质,一个好的学习品质是实现高效课堂学习的坚实前提,是达到理想学习效果的有效推力,高效学习,从习惯开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尤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養,为实现理想课堂学习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巧妙审题,培养学生良好审题习惯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错,而审题不清是学生出错的一大原因.很多学
【摘要】有了情境,学生可以触景生情,在现实的情境中感受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有效的情境还有利于难点大的突破,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利用中国结这一熟悉而操作性强的情境,为学生的探究搭起了脚手架,让学生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去寻找算理,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巧设情境;算理;探究  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与运算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
【摘要】0能不能做除数,在数学教科书里总是把它说成“0做除数无意义”而被处以“死刑”.科技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这个古老而又基本的数学问题,是应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我认为应把0从“0做除数无意义”中解放出来,这对于人类从理论上,从客观上认识宇宙,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经过我多年的探索和论证,将“0做除数有意义”的结论和想法写出来,诚心与各界人士切磋,以求为祖国的数学事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