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高中生来说要想获得物理的更好的学习,就要在高一打好基础。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都认为高一的物理很难学,究其原因在于高中与初中物理内容差距比较大,学生如果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很难完成高中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做好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帮助学生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过度,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探究式;方法
在探究性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通过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提供必要的背景,演示生动的实验,多媒体展示有趣的课件等情境,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走进物理世界,在愉悦的环境下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取物理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有意义的和有效的学习。譬如:在学习“白光是复色光”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探究问题――白光通过棱镜后形成的光谱是棱镜本身产生的还是白光本身就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棱镜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会理解复色光的概念。同时探究过程与结果必定会使他们感到愉悦,因为他们的探究过程与三百多年前的牛顿进行的科学探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初高中物理的差异性
在教学中,初中物理比较重视知识表象,而高中物理却更重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学生不能只是依靠书本中的知识,更应该加强对物理的实践,通过实践来深入了解学习物理。这样学生的成绩才能得到提升。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学生通常更重视具体的现象,但是高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更加抽象,因此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很大的困难。除此之外,物理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只靠单纯的记忆公式就可以做对题目,但是在高中物理中,学生除了要牢记公式以外,应该深入理解公式的含义、适用条件、注意事项等等,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扎实的数学功底;对于那些理论性很强的知识,学生需要客观的认识事实,对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
由于初高中物理具备很多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这些差异,帮助学生进行高中物理的过度学习,让学生提高数学基础,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了解物理概念的同时完成学习。学习物理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享受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二、合理的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在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后,教师要寻找适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教师要了解初中的知识内容,在初中的课本中,找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的弱点,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构建完整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让学生体会初中高中物理的不同。另外,教师还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的动手操作中,体会到如何学好高中物理。并运用实践所学到的知识做对题目,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模式。
1.重视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手实验,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教学难度的提高,学生对于很多实验现象都不是十分理解,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重视实验。比如在讲“平抛运动程”一节时,笔者就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来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通过亲身实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学利用带小孔的卡片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运动时的若干不同的位置,然后描出了小球运动的轨迹;测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和y,即可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在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保持水平;(2)为了保证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要用重锤线进行检验;(3)将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作为原点……通过实验,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了平抛运动的过程,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2.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物理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因此,教师要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及时补充课本上所缺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与消化。比如在讲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时候,笔者在教学中及时补充了三角形法则。在讲三角形法则的时候,矢量这个概念我也及时的进行了补充。因为在高一的课本中,大纲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矢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都是矢量。因此,为了保证学生正确理解以及运算,教师需要让学生具备矢量的概念。与此同时,笔者还补充了计算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让学生对力的合成进行初步了解。虽然学生在初次接触的时候,对概念的掌握不深刻,但是如果教师加以补充,学生就可以深刻理解每一章中,有关力学的概念以及运算,归纳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想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问题。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气氛中,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动量定理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一个鸡蛋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至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肯定会回答说破碎。紧接着又提问:“假如另一个同样的鸡蛋从同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至一个很厚的海绵垫,是否会破碎?为什么?”通过连续提问的方式给学生描绘了一个物理情景。在提问的同时,也可以安排演示实验,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欲望。
四、总结
加强直观的实验教学会给学生在理解复杂的物理现象带来很多方便之处,为了使教学中的问题简单化,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象来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以及物理学习的能力。合理衔接初中高中的物理知识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不仅能减小学生的学习中的压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因此,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晓燕.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J].2012(32).
[2]何树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2016(9).
关键词: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探究式;方法
在探究性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通过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提供必要的背景,演示生动的实验,多媒体展示有趣的课件等情境,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走进物理世界,在愉悦的环境下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取物理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有意义的和有效的学习。譬如:在学习“白光是复色光”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探究问题――白光通过棱镜后形成的光谱是棱镜本身产生的还是白光本身就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棱镜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会理解复色光的概念。同时探究过程与结果必定会使他们感到愉悦,因为他们的探究过程与三百多年前的牛顿进行的科学探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初高中物理的差异性
在教学中,初中物理比较重视知识表象,而高中物理却更重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学生不能只是依靠书本中的知识,更应该加强对物理的实践,通过实践来深入了解学习物理。这样学生的成绩才能得到提升。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学生通常更重视具体的现象,但是高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更加抽象,因此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很大的困难。除此之外,物理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只靠单纯的记忆公式就可以做对题目,但是在高中物理中,学生除了要牢记公式以外,应该深入理解公式的含义、适用条件、注意事项等等,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扎实的数学功底;对于那些理论性很强的知识,学生需要客观的认识事实,对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
由于初高中物理具备很多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这些差异,帮助学生进行高中物理的过度学习,让学生提高数学基础,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了解物理概念的同时完成学习。学习物理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享受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二、合理的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在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后,教师要寻找适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教师要了解初中的知识内容,在初中的课本中,找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的弱点,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构建完整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让学生体会初中高中物理的不同。另外,教师还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的动手操作中,体会到如何学好高中物理。并运用实践所学到的知识做对题目,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模式。
1.重视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手实验,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教学难度的提高,学生对于很多实验现象都不是十分理解,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重视实验。比如在讲“平抛运动程”一节时,笔者就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来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通过亲身实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学利用带小孔的卡片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运动时的若干不同的位置,然后描出了小球运动的轨迹;测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和y,即可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在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保持水平;(2)为了保证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要用重锤线进行检验;(3)将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作为原点……通过实验,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了平抛运动的过程,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2.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物理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因此,教师要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及时补充课本上所缺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与消化。比如在讲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时候,笔者在教学中及时补充了三角形法则。在讲三角形法则的时候,矢量这个概念我也及时的进行了补充。因为在高一的课本中,大纲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矢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都是矢量。因此,为了保证学生正确理解以及运算,教师需要让学生具备矢量的概念。与此同时,笔者还补充了计算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让学生对力的合成进行初步了解。虽然学生在初次接触的时候,对概念的掌握不深刻,但是如果教师加以补充,学生就可以深刻理解每一章中,有关力学的概念以及运算,归纳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想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问题。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气氛中,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动量定理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一个鸡蛋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至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肯定会回答说破碎。紧接着又提问:“假如另一个同样的鸡蛋从同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至一个很厚的海绵垫,是否会破碎?为什么?”通过连续提问的方式给学生描绘了一个物理情景。在提问的同时,也可以安排演示实验,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欲望。
四、总结
加强直观的实验教学会给学生在理解复杂的物理现象带来很多方便之处,为了使教学中的问题简单化,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象来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以及物理学习的能力。合理衔接初中高中的物理知识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不仅能减小学生的学习中的压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因此,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晓燕.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J].2012(32).
[2]何树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