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提高高校办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按照软件工程的思路,科学划分系统模块,给出学院各类人员参与教学管理、实现网络评价教学和网络处理评价的信息平台设计方案,以促进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效率化。
[关键词]教学评价管理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S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013-01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信息对反映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教学评价作为教育评价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的理论体系、指导思想、评价模式和评价技术都还处于发展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迄今为止,教学评价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使得各国评价专家、学者对教学评价的定义尚未达成一个共识。
而教学评价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主要体现在,我们在评价发展的不同时期对评价的需求和本质认识不同有关,也与教学评价的对象和教学评价的方法不同有关,还与教学评价活动本身的内容丰富,情况复杂的特点有关。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了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借鉴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与方法,依托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我校的教学评价信息系统,以期对促进我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更加科学性和实效性有一些帮助。
一、系统的设计原则
秉承软件设计的理念,本系统在设计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先进性原则。本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成熟的主流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在技术上选择当前流行的高效率的开发工具、系统架构和服务方式,同时还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易用性原则。本系统的设计应该要方便用户操作和使用,具有较高的使用舒适度。如操作界面的美观和友好性、操作方式的快捷性、和应答机制的时效性以及系统帮助的完善性。
(三)易扩展原则。本系统的设计还应该从大局出发,长远考虑。能实现会根据学院不同时期发展需求的变化而增减相应的功能模块,在充分考虑兼容性的情况下,尽量设计简明,降低各功能模块之间的耦合度。
二、教学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教学评价行为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运用可行的技术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解释信息,对教学行为方案、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评判,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行为系统的过程。那么我们要设计的教学评价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则是要对学院教学全过程进行管理和保障——即通过记录各类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检查、各级听课、教员和学员评教、教学督导专家的检查、课余活动参与情况等各类数据,让学院各类人员对教学的整体情况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根据设计目标进行系统设计,主要功能模块主要可以划分为用户登录模块、查询和评价模块、教学质检员处理评价信息模块、系统信息管理模块。系统的各模块功能如图1所示。
(一)用户登录模块。用户登录模块,实现用户登录时的权限审查功能。本系统由学员、教员、督导专家、教学质检员、系统管理员5类用户构成。用户在登录时,系统需要验证用户权限密码,登陆后方可使用系统。
(二)查询和评价模块。查询和评价模块,实现查看和修改个人信息、密码修改、课程查询、我的课程及评价、我的历史评价、我的评价结果的功能。
1.用户登录后,选择“查看和修改个人信息”可以核对数据库中自己的已有信息。选择“修改密码”后,可以对更新自己的密码,密码的定义规则要求必须数字和字母混用,并且至少6位。
2.选择“课程查询”,学员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课表,可以对自己参与的课程进行评价,还可以根据课程、时间两种方式查看自己的历史评价。教员用户和督导专家可以查看自己的课程安排,还可以按照课程名称、教员姓名、课程代码三种方法查询课程的安排情况,同时教员和督导专家用户还可以对该课程进行评价,还可以根据课程、时间两种方式查看自己的历史评价。教员用户还可以查看自己参与的课程的评价结果。
(三)教学质检员处理评价信息模块。教员质检员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全校的所有教员、所有课程的历史评价记录表、对评价记录表进行统计分析、按评价指标分类进行数据挖掘。
评价指标按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员年龄层次、教员职称、课程性质、课程节次、学员层次、上课时间等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教学效果跟哪些指標的关联度较高,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系统信息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仅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使用。系统管理员登录后对可以对数据库的所有基本信息表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更新等操作。还可以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分配。
三、结语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根据评论结论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能从庞杂的信息中获取客观有用的评价信息显得至关重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能大大地减轻教学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管理与决策的整体水平,有利于促进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该系统的设计及在教学管理和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海波.高校科研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设计方向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3):140-142..
[2] 张大均,等.教学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20.
[3] 魏游,等.近十年来教学评价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09,(4):21—23.
[4] 陈香生.基于SQL技术的数据库开发实践的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11):103.
作者简介
魏琴(1985),女,湖北省天门市人,汉,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
[关键词]教学评价管理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S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013-01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信息对反映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教学评价作为教育评价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的理论体系、指导思想、评价模式和评价技术都还处于发展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迄今为止,教学评价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使得各国评价专家、学者对教学评价的定义尚未达成一个共识。
而教学评价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主要体现在,我们在评价发展的不同时期对评价的需求和本质认识不同有关,也与教学评价的对象和教学评价的方法不同有关,还与教学评价活动本身的内容丰富,情况复杂的特点有关。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了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借鉴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与方法,依托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我校的教学评价信息系统,以期对促进我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更加科学性和实效性有一些帮助。
一、系统的设计原则
秉承软件设计的理念,本系统在设计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先进性原则。本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成熟的主流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在技术上选择当前流行的高效率的开发工具、系统架构和服务方式,同时还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易用性原则。本系统的设计应该要方便用户操作和使用,具有较高的使用舒适度。如操作界面的美观和友好性、操作方式的快捷性、和应答机制的时效性以及系统帮助的完善性。
(三)易扩展原则。本系统的设计还应该从大局出发,长远考虑。能实现会根据学院不同时期发展需求的变化而增减相应的功能模块,在充分考虑兼容性的情况下,尽量设计简明,降低各功能模块之间的耦合度。
二、教学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教学评价行为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运用可行的技术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解释信息,对教学行为方案、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评判,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行为系统的过程。那么我们要设计的教学评价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则是要对学院教学全过程进行管理和保障——即通过记录各类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检查、各级听课、教员和学员评教、教学督导专家的检查、课余活动参与情况等各类数据,让学院各类人员对教学的整体情况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根据设计目标进行系统设计,主要功能模块主要可以划分为用户登录模块、查询和评价模块、教学质检员处理评价信息模块、系统信息管理模块。系统的各模块功能如图1所示。
(一)用户登录模块。用户登录模块,实现用户登录时的权限审查功能。本系统由学员、教员、督导专家、教学质检员、系统管理员5类用户构成。用户在登录时,系统需要验证用户权限密码,登陆后方可使用系统。
(二)查询和评价模块。查询和评价模块,实现查看和修改个人信息、密码修改、课程查询、我的课程及评价、我的历史评价、我的评价结果的功能。
1.用户登录后,选择“查看和修改个人信息”可以核对数据库中自己的已有信息。选择“修改密码”后,可以对更新自己的密码,密码的定义规则要求必须数字和字母混用,并且至少6位。
2.选择“课程查询”,学员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课表,可以对自己参与的课程进行评价,还可以根据课程、时间两种方式查看自己的历史评价。教员用户和督导专家可以查看自己的课程安排,还可以按照课程名称、教员姓名、课程代码三种方法查询课程的安排情况,同时教员和督导专家用户还可以对该课程进行评价,还可以根据课程、时间两种方式查看自己的历史评价。教员用户还可以查看自己参与的课程的评价结果。
(三)教学质检员处理评价信息模块。教员质检员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全校的所有教员、所有课程的历史评价记录表、对评价记录表进行统计分析、按评价指标分类进行数据挖掘。
评价指标按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员年龄层次、教员职称、课程性质、课程节次、学员层次、上课时间等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教学效果跟哪些指標的关联度较高,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系统信息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仅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使用。系统管理员登录后对可以对数据库的所有基本信息表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更新等操作。还可以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分配。
三、结语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根据评论结论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能从庞杂的信息中获取客观有用的评价信息显得至关重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能大大地减轻教学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管理与决策的整体水平,有利于促进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该系统的设计及在教学管理和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海波.高校科研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设计方向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3):140-142..
[2] 张大均,等.教学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20.
[3] 魏游,等.近十年来教学评价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09,(4):21—23.
[4] 陈香生.基于SQL技术的数据库开发实践的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11):103.
作者简介
魏琴(1985),女,湖北省天门市人,汉,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