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崭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备课、教学的要求。而能培养语文教师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最佳方式就是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擞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倡导“以生为本”。
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广大语文教师业已从集体备课中获益匪浅,有关专家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目前集体备课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师的积极性、参与度不高。一是弱化个体备课,集体备课时将网上教案拼盘与大家共享;二是个人包办,唱独角戏,主备人独自发言,其他教师默默听讲,不主动参与。三是模式复制,如出一辙,毫无个性。教师拿了主备人的教案,依法炮制,“唱同一首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要使语文集体备课真正做到有效、实效、高效,需要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不断地探索新的途径。下面谈谈我的初浅看法。
一、改革形式。优化内容
我们学校集体备课制度已经较完善。如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课评价、备课管理也紧跟而上;备课流程规范:熟悉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形成预案,分发教师——结合实际,二次备课——课堂实施,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但事实上某些环节的实际操作较难落实。为此,备课组在这些方面做了探讨和思考。笔者认为较有成效的做法是:
1.以“说课”落实和优化备课的内容。在集体备课时主备不是读教案设计,而是要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依据,即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尽可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分析自己将要付诸实施的课堂操作行为。更高的要求是,主备人在说课的一些关键环节要设计若干预案供同伴选用,还要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大家讨论时补充、修改,或罔画批注,形成教学案个性化处理的特色。
2.狠抓“二次备课”的落实,倡导个性设计与反思。集体备课后,规定每位教师拿到教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学生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地推敲、斟酌。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说,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上课后要及时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教学水平。“二次备课”可通过组织听课、评课、检查教案等活动来监控,如我们备课组要求同备课组的教案不能全部一样,必须做有必要的更改,还要求写上教学反思,以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
二、独立走进教材,集体走出教材
集体备课活动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主备人在说课,其他人因为没有吃透教材,更有甚者根本没有看过教材,听得云里雾里,听不出个究竟。为杜绝这种现象,我们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匀出一些时间让教师先看教材,再听主备人说课,但收效甚微。因为新课程下的备课要经历由“从无到有”到“从有到无”的复杂的智力过程,从而完成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全新建构,并不是看过文章这么简单。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中的备课合作,必须是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前个人要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备课的法宝。要想吃透教材必须经过两个步骤:一是独立走进教材。所谓“走进教材”就是老师专心研读教材本身,从学生的角度去反复研读课文;直至充分理解,准确把握,并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然后再查阅相关的教辅资料,补充和深化原有的理解。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其二是走出教材。就是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和多方面能力的渗透,主要包括知识点的关联,课内外知识与能力的衔接,思维方法和思想工作教育的渗透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多渠道收集和整合相关的信息,手头的教学参考资料、网络的教学资源、生活中的语文素材。“走进教材”是参与集体备课的资格,“走出教材”这个环节又是最需要集体备课的,只有交流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收集、整合各种信息,拓宽自己的备课视野。只有拓宽备课视野,我们对文本才会有更加全面、深入和个性化的理解,我们的课堂上最需要的正是这种异于参考书的个性解读。
三、取其一点。备细备精
语文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比如一篇散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朗读、作品主题等等都可以列为探讨的内容。如果我们在进行集体备课时不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因为备课没有重点,出现“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的现象,教师间就缺乏碰撞和交流,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效的做法是取其一点,备细备精。
就一篇课文来说,我们可以取课文中最突出的特点,抓学生最难理解、最薄弱或写作文时最可借鉴的地方等进行集体备课。比如《芦花荡》有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穿插了多处景物描写,将残酷的战争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尤其是和战争环境、人物相谐。集体备课时抓住景物描写来讨论,从而更深刻地领会“笑谈从容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中的“风雨变幻”的人生态度。而《蜡烛》一课,我们备课组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德国人炮火一直轰炸,但没有一颗炸到老妇人?是巧合还是故意这样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教师产生了分歧,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有说是突出老妇人处境危险。有说这是外国文学突出人性光辉的描写特点,最后上网查找权威的参考资料,才达成了共识。
四、个案引路,深层备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切实地进行课堂实践才会更有发言权,对其他教师的指导性才更大。所以,这学期我们备课组采取了理性教案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集体备课法。一是选择单元的重点课文分工开设精品课。由一名教师超前主备,依据设计上课,在集体备课上再说课。这样就说得更深入,更有针对性,更多的涉及学生学习的疑点与发展点,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也可以是组织集体听课后再组织集体备课,针对主备人课上出现的问题,提出操作层面上矫正和改进的意见,形成新的有效的教案。二是进行同课异构。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活动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提升的语文教学研究模式,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师教学个性。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集体备课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
五、加强反思,为科研导航
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这里的“思考”主要指“反思”,即对自己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我们只有通过反思、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才能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
目前我们的集体备课恰恰就是缺少这样的反思,也许更确切地说是根本就没有反思。我们的备课是对下个星期要教学的课进行讨论,而对刚刚完成的教学任务丝毫没有涉及。这样我们对存在的问题就一无所知,也就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就没有提高。所以,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前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另外,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对一些科研或教研问题的探讨,能真正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从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促使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广大语文教师业已从集体备课中获益匪浅,有关专家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目前集体备课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师的积极性、参与度不高。一是弱化个体备课,集体备课时将网上教案拼盘与大家共享;二是个人包办,唱独角戏,主备人独自发言,其他教师默默听讲,不主动参与。三是模式复制,如出一辙,毫无个性。教师拿了主备人的教案,依法炮制,“唱同一首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要使语文集体备课真正做到有效、实效、高效,需要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不断地探索新的途径。下面谈谈我的初浅看法。
一、改革形式。优化内容
我们学校集体备课制度已经较完善。如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课评价、备课管理也紧跟而上;备课流程规范:熟悉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形成预案,分发教师——结合实际,二次备课——课堂实施,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但事实上某些环节的实际操作较难落实。为此,备课组在这些方面做了探讨和思考。笔者认为较有成效的做法是:
1.以“说课”落实和优化备课的内容。在集体备课时主备不是读教案设计,而是要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依据,即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尽可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分析自己将要付诸实施的课堂操作行为。更高的要求是,主备人在说课的一些关键环节要设计若干预案供同伴选用,还要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大家讨论时补充、修改,或罔画批注,形成教学案个性化处理的特色。
2.狠抓“二次备课”的落实,倡导个性设计与反思。集体备课后,规定每位教师拿到教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学生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地推敲、斟酌。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说,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上课后要及时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教学水平。“二次备课”可通过组织听课、评课、检查教案等活动来监控,如我们备课组要求同备课组的教案不能全部一样,必须做有必要的更改,还要求写上教学反思,以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
二、独立走进教材,集体走出教材
集体备课活动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主备人在说课,其他人因为没有吃透教材,更有甚者根本没有看过教材,听得云里雾里,听不出个究竟。为杜绝这种现象,我们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匀出一些时间让教师先看教材,再听主备人说课,但收效甚微。因为新课程下的备课要经历由“从无到有”到“从有到无”的复杂的智力过程,从而完成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全新建构,并不是看过文章这么简单。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中的备课合作,必须是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前个人要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备课的法宝。要想吃透教材必须经过两个步骤:一是独立走进教材。所谓“走进教材”就是老师专心研读教材本身,从学生的角度去反复研读课文;直至充分理解,准确把握,并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然后再查阅相关的教辅资料,补充和深化原有的理解。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其二是走出教材。就是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和多方面能力的渗透,主要包括知识点的关联,课内外知识与能力的衔接,思维方法和思想工作教育的渗透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多渠道收集和整合相关的信息,手头的教学参考资料、网络的教学资源、生活中的语文素材。“走进教材”是参与集体备课的资格,“走出教材”这个环节又是最需要集体备课的,只有交流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收集、整合各种信息,拓宽自己的备课视野。只有拓宽备课视野,我们对文本才会有更加全面、深入和个性化的理解,我们的课堂上最需要的正是这种异于参考书的个性解读。
三、取其一点。备细备精
语文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比如一篇散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朗读、作品主题等等都可以列为探讨的内容。如果我们在进行集体备课时不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因为备课没有重点,出现“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的现象,教师间就缺乏碰撞和交流,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效的做法是取其一点,备细备精。
就一篇课文来说,我们可以取课文中最突出的特点,抓学生最难理解、最薄弱或写作文时最可借鉴的地方等进行集体备课。比如《芦花荡》有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穿插了多处景物描写,将残酷的战争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尤其是和战争环境、人物相谐。集体备课时抓住景物描写来讨论,从而更深刻地领会“笑谈从容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中的“风雨变幻”的人生态度。而《蜡烛》一课,我们备课组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德国人炮火一直轰炸,但没有一颗炸到老妇人?是巧合还是故意这样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教师产生了分歧,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有说是突出老妇人处境危险。有说这是外国文学突出人性光辉的描写特点,最后上网查找权威的参考资料,才达成了共识。
四、个案引路,深层备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切实地进行课堂实践才会更有发言权,对其他教师的指导性才更大。所以,这学期我们备课组采取了理性教案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集体备课法。一是选择单元的重点课文分工开设精品课。由一名教师超前主备,依据设计上课,在集体备课上再说课。这样就说得更深入,更有针对性,更多的涉及学生学习的疑点与发展点,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也可以是组织集体听课后再组织集体备课,针对主备人课上出现的问题,提出操作层面上矫正和改进的意见,形成新的有效的教案。二是进行同课异构。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活动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提升的语文教学研究模式,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师教学个性。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集体备课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
五、加强反思,为科研导航
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这里的“思考”主要指“反思”,即对自己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我们只有通过反思、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才能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
目前我们的集体备课恰恰就是缺少这样的反思,也许更确切地说是根本就没有反思。我们的备课是对下个星期要教学的课进行讨论,而对刚刚完成的教学任务丝毫没有涉及。这样我们对存在的问题就一无所知,也就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就没有提高。所以,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前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另外,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对一些科研或教研问题的探讨,能真正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从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促使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