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用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部队中来,认真研究军用后勤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运用问题,对于促进后勤现代化建设、提升后勤保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军用技术;民用技术;结合运用;分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实力的不断增强,民用高新技术具有重大的军事应用潜力。同时,军用物资生产、筹措方式不断改进,后勤装备,逐步实现了由民用企业负责开发生产,负责装备使用技术人才培训,负责装备的保养维修。民用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部队中来。在这种形势下,认真研究军用后勤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运用问题,充分利用这种结合运用优势,对于促进后勤现代化建设、提升后勤保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军用后勤技术与民用技术的概念界定
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就军用技术中的军用后勤技术而言,是指直接运用于军队后勤领域的科学技术,其中包括只能用于军队后勤领域的专用技术和可在社会其它领域运用的非专用技术。其范围大体包括:各种后勤保障技术装备,研制、生产后勤装备所涉及的技术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发挥保障装备效能的运用技术以及军事工程和军事系统工程。民用技术是相对于军用技术而言的,是指除专用于军事领域之外的各行各业使用的技术及其技术装备。如钢铁技术、机械技术、化工技术、电力技术、信息技术及其由这些技术制造出来的相应产品。无论是从概念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之间没有非常明显的界限,这是因为,有些技术是先用于军事,而后推广到民用,而有些技术则是从民用技术引进到军事领域成为军用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军事技术的泛化,军队后勤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如:核技术既可以用于生产核武器,也可以用于建设核电站;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勘探国家资源,也可以用于对军事机场、阵地的军事目标的侦察;等等。在即将到来的网络社会,民用与军用计算机系统不可能完全隔断,军民兼容的网络一体化发展趋势,必将使军队后勤与社会联系得更加紧密。
二、军用后勤技术与民用技术结合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一)军用后勤技术与民用技术结合运用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选择
现代信息化战争是高技术之间的战争,在这种战争形态下,单纯依靠军用技术是不能完全满足战争对各种技术的需求,必需同时依靠大量的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来支持战争,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社会上正在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从后勤保障与建设领域看,现代信息化战争迫切要求建设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现代后勤,而建设现代后勤,会使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民用技术运用到军队后勤装备中,会使军队后勤在保障部队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拥有技术保障,使保障力快速提升,使国家的军事安全有更可靠的支撑平台。
(二)军用后勤技术与民用技术结合运用是发挥现代人民战争威力的制胜之道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由于精确打击能力提升、战争进程缩短等原因,直接投入战斗的人员比过去大幅度下降,很难再出现过去那种千百万群众直接投入战争的宏伟场面。虽然在第一线直接投入作战保障的人员减少了,但由于高技术、高投入和高消耗,幕后的各种保障人员有增无减,战争的经济需求也比任何时候都要大,人民群众在信息化战争中仍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军民兼容性,使具有高科技素质的人民群众能够以新的方式参与和支持战争。现代信息化战争中,人民群众支前主要是技术支前、科技支前。参战的人员主要是诸如汽车驾驶员、医务人员、装备技术修理人员等。而这些技术人员在平时对民用技术是十分娴熟的,只有将民用技术与军用后勤技术结合运用,战时,才能发挥现代人民战争的无比威力。特别是在我后勤技术人员相对薄弱情况下,理更需要充分借用民用技术力量,由培训自己的技术保障队伍向依靠民间厂家的“现成”技术保障队伍转变,实现民用与军用后勤技术的有机结合。
(三)军用后勤技术与民用技术结合运用可有效提高后勤保障效益
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具有经济属性的军队后勤保障活动,虽然可以进行一些技术开发与改造,可以进行后勤保障装备的研制与开发,但是,军用后勤技术落后,信息闭塞,条块分割,规模狭小,效益低下,不具备比较优势。可以将部分技术先进的保障装备交给地方企业完成,也可以直接利用先进民用技术为军队后勤服务。
在伊拉克战争中,军方成了民用部门所开发的许多技术的使用者,美国军方使用的无数现成的商业信息技术,从计算机智能终端、便携式电脑,到数据库软件和网络,无所不包。不少民用技术都赶在了军用技术的前面。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由美国军方于20世纪70年代初建立的,通过24颗导航卫星均匀分布在地球上空,为战争中的精确制导武器和地面部队提供位置信息。但是最初的GPS接收设备庞大而昂贵,即使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军方也没有给士兵配备足够的GPS接收设备。然而,近年来民用GPS接收设备普及,一部民用GPS接收机外加一个电子地图只有手机那么大,并且非常便宜,因而使它成为每一个士兵的“标准配置”成为可能。
关键词:军用技术;民用技术;结合运用;分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实力的不断增强,民用高新技术具有重大的军事应用潜力。同时,军用物资生产、筹措方式不断改进,后勤装备,逐步实现了由民用企业负责开发生产,负责装备使用技术人才培训,负责装备的保养维修。民用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部队中来。在这种形势下,认真研究军用后勤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运用问题,充分利用这种结合运用优势,对于促进后勤现代化建设、提升后勤保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军用后勤技术与民用技术的概念界定
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就军用技术中的军用后勤技术而言,是指直接运用于军队后勤领域的科学技术,其中包括只能用于军队后勤领域的专用技术和可在社会其它领域运用的非专用技术。其范围大体包括:各种后勤保障技术装备,研制、生产后勤装备所涉及的技术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发挥保障装备效能的运用技术以及军事工程和军事系统工程。民用技术是相对于军用技术而言的,是指除专用于军事领域之外的各行各业使用的技术及其技术装备。如钢铁技术、机械技术、化工技术、电力技术、信息技术及其由这些技术制造出来的相应产品。无论是从概念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之间没有非常明显的界限,这是因为,有些技术是先用于军事,而后推广到民用,而有些技术则是从民用技术引进到军事领域成为军用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军事技术的泛化,军队后勤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如:核技术既可以用于生产核武器,也可以用于建设核电站;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勘探国家资源,也可以用于对军事机场、阵地的军事目标的侦察;等等。在即将到来的网络社会,民用与军用计算机系统不可能完全隔断,军民兼容的网络一体化发展趋势,必将使军队后勤与社会联系得更加紧密。
二、军用后勤技术与民用技术结合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一)军用后勤技术与民用技术结合运用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选择
现代信息化战争是高技术之间的战争,在这种战争形态下,单纯依靠军用技术是不能完全满足战争对各种技术的需求,必需同时依靠大量的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来支持战争,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社会上正在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从后勤保障与建设领域看,现代信息化战争迫切要求建设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现代后勤,而建设现代后勤,会使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民用技术运用到军队后勤装备中,会使军队后勤在保障部队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拥有技术保障,使保障力快速提升,使国家的军事安全有更可靠的支撑平台。
(二)军用后勤技术与民用技术结合运用是发挥现代人民战争威力的制胜之道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由于精确打击能力提升、战争进程缩短等原因,直接投入战斗的人员比过去大幅度下降,很难再出现过去那种千百万群众直接投入战争的宏伟场面。虽然在第一线直接投入作战保障的人员减少了,但由于高技术、高投入和高消耗,幕后的各种保障人员有增无减,战争的经济需求也比任何时候都要大,人民群众在信息化战争中仍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军民兼容性,使具有高科技素质的人民群众能够以新的方式参与和支持战争。现代信息化战争中,人民群众支前主要是技术支前、科技支前。参战的人员主要是诸如汽车驾驶员、医务人员、装备技术修理人员等。而这些技术人员在平时对民用技术是十分娴熟的,只有将民用技术与军用后勤技术结合运用,战时,才能发挥现代人民战争的无比威力。特别是在我后勤技术人员相对薄弱情况下,理更需要充分借用民用技术力量,由培训自己的技术保障队伍向依靠民间厂家的“现成”技术保障队伍转变,实现民用与军用后勤技术的有机结合。
(三)军用后勤技术与民用技术结合运用可有效提高后勤保障效益
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具有经济属性的军队后勤保障活动,虽然可以进行一些技术开发与改造,可以进行后勤保障装备的研制与开发,但是,军用后勤技术落后,信息闭塞,条块分割,规模狭小,效益低下,不具备比较优势。可以将部分技术先进的保障装备交给地方企业完成,也可以直接利用先进民用技术为军队后勤服务。
在伊拉克战争中,军方成了民用部门所开发的许多技术的使用者,美国军方使用的无数现成的商业信息技术,从计算机智能终端、便携式电脑,到数据库软件和网络,无所不包。不少民用技术都赶在了军用技术的前面。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由美国军方于20世纪70年代初建立的,通过24颗导航卫星均匀分布在地球上空,为战争中的精确制导武器和地面部队提供位置信息。但是最初的GPS接收设备庞大而昂贵,即使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军方也没有给士兵配备足够的GPS接收设备。然而,近年来民用GPS接收设备普及,一部民用GPS接收机外加一个电子地图只有手机那么大,并且非常便宜,因而使它成为每一个士兵的“标准配置”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