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社交情况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导致他们社交能力发展缓慢,加之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导致留守儿童在人与人的沟通中存在着明显的胆怯心理,对文明礼仪的认知不够深刻。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交际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接着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培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对策
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范围狭窄,存在着社交意识薄弱,不会主动交往的情况,当留守儿童进入园内,表现出胆怯、内向等现象,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部分幼儿则是在社会交际中展现蛮横、霸道的情况,与周围同伴发生矛盾时出现攻击行为。对此,应该从家长、教师和幼儿园三个方面展开讨论,采取有效措施,着重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为其日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交际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1.社会交际礼仪的缺失
社交礼仪是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一部分,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认知意识薄弱,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加之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隔代教育中长辈对孩子存在更多的溺爱成分,这也促使部分留守儿童形成霸道、自私的性格。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时间一长,逐渐影响幼儿的性格以及他们未来的社交礼仪的养成。
2.社会交际意识薄弱
态度是行为发展的关键要素,留守儿童在社交行为上往往不够积极,出现胆怯、害怕等心理,不敢在陌生人面前主动介绍自己,或者是进入不熟悉的环境内,存在抵触的心理情绪。主要原因是缺少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导致留守儿童的社交意识薄弱,无法准确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3.语言表达能力薄弱
留守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薄弱的,主要体现在自我介绍、介绍家庭信息等方面,很少在陌生人面前为自己辩解,而且礼貌用语,以及社交体态的表达不太自然。时间一长,留守儿童拒绝与外界沟通,学会沉默,主要是缺少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让同伴关系更为紧张。
二、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对策
1.环境构建,构建良好的社会交际礼仪氛围
留守儿童社交礼仪的形成,需要依靠幼儿园和教师的帮助,将其纳入德育工作的重要范畴,积极做好相关工作。教师要创新两种工作路径,及时优化交往礼仪。一方面,将情感体验作为出发点,将以往的说教式教学转变为感知体验,以往的社交礼仪教育的实效性不强,没有为幼儿构建良好的情感体验环境。对此,教师在每月设置分享活动,鼓励留守儿童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小物品,或者是食物,主动与周围同伴、教师一起分享,懂得“谢谢”“不客气”等礼貌交际语言的用法,并在真实的情境内及时内化这些交际行为,认识到分享所传递的快乐,促进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采用角色游戏,让社交礼仪认知转变为社交行为。游戏对儿童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而且游戏中也蕴含着一定的教育资源,最大程度满足儿童的内在需求,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例如大班幼儿则是提前为其确定固定角色,带着属于自己的角色投入到游戏中,减少各种纠纷,让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交际能力有一定发展。
2.家园共育,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交意识
教师应该经常与留守儿童的养护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认识幼儿在家的社交行为,或者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内的活动情况,一起改善留守儿童的交际行为,培养他们的社交意识。针对大部分留守儿童是隔代教育,教师组织家长会,宣传现代化教育理念,认识到幼儿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例如在幼儿园区角游戲中,琪琪和飞飞出现了矛盾,琪琪的性格好,表达能力强,于是第一时间告诉时间,飞飞抢夺自己的玩具,当教师询问飞飞的时候,他小声的辩解:我没有……教师并未第一时间给这件事情定性,而是耐心询问,最后飞飞表示,我只是想和她一起玩,可是她没有理我,所以我才……经过此次事件,教师开始反思,认识到飞飞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不懂得应该如何表达。对此,教师应该联系飞飞的养护人,采用家园共育的形式,致力于为飞飞营造健康、和谐的交际环境。幼儿有着极强的模仿意识,经常会将身边亲近人的行为习惯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所以家庭成员尽量避免争吵,切忌让留守儿童感到慌张,而是应该为其提供积极、健康的交往方式。教师面对留守儿童不正确的社交行为,尽快寻找原因,开始针对性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交观念。
3.借助媒介的教育作用,提高留守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
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社交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人与人的相互交流中,会受到周围客观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该关注与留守儿童紧密相关的媒介资源。面对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孩子,留守儿童渴望在电视、游戏等媒介环境中寻找慰藉,但是对媒介素养低的幼儿,这些电子产品的应用是弊大于利。所以,教师和父母要做好沟通工作,做好对媒介信息的筛选,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确保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
首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交宣传活动,帮助家长和养护人了解幼儿社交能力的意义和价值。其次,利用短视频的教育意义,让留守儿童的父母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帮助孩子学习社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最后,利用媒介,呼唤整个社会,对留守儿童实行“爱心救援”,感受来自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解决留守生活中面对的各种问题,逐渐树立健康、乐观的心态。所以,为提高留守儿童的交际能力,还需要从社会的角度分析,促进幼儿社交意识的发展,为其日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从上述的分析而言,留守儿童社交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态度、行为和礼仪等方面,为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养护人和社会等多方支持,认识到培养留守儿童社交意识的重要性,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继霞.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农村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J].文教资料,2019,000(007):173-174.
[2]瞿玉芳.如何有效引导农村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J].科学咨询,2019,000(024):134.
[3]李筱珞.农村小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J].环球慈善,2019,000(006):P.1-1.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对策
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范围狭窄,存在着社交意识薄弱,不会主动交往的情况,当留守儿童进入园内,表现出胆怯、内向等现象,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部分幼儿则是在社会交际中展现蛮横、霸道的情况,与周围同伴发生矛盾时出现攻击行为。对此,应该从家长、教师和幼儿园三个方面展开讨论,采取有效措施,着重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为其日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交际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1.社会交际礼仪的缺失
社交礼仪是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一部分,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认知意识薄弱,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加之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隔代教育中长辈对孩子存在更多的溺爱成分,这也促使部分留守儿童形成霸道、自私的性格。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时间一长,逐渐影响幼儿的性格以及他们未来的社交礼仪的养成。
2.社会交际意识薄弱
态度是行为发展的关键要素,留守儿童在社交行为上往往不够积极,出现胆怯、害怕等心理,不敢在陌生人面前主动介绍自己,或者是进入不熟悉的环境内,存在抵触的心理情绪。主要原因是缺少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导致留守儿童的社交意识薄弱,无法准确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3.语言表达能力薄弱
留守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薄弱的,主要体现在自我介绍、介绍家庭信息等方面,很少在陌生人面前为自己辩解,而且礼貌用语,以及社交体态的表达不太自然。时间一长,留守儿童拒绝与外界沟通,学会沉默,主要是缺少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让同伴关系更为紧张。
二、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对策
1.环境构建,构建良好的社会交际礼仪氛围
留守儿童社交礼仪的形成,需要依靠幼儿园和教师的帮助,将其纳入德育工作的重要范畴,积极做好相关工作。教师要创新两种工作路径,及时优化交往礼仪。一方面,将情感体验作为出发点,将以往的说教式教学转变为感知体验,以往的社交礼仪教育的实效性不强,没有为幼儿构建良好的情感体验环境。对此,教师在每月设置分享活动,鼓励留守儿童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小物品,或者是食物,主动与周围同伴、教师一起分享,懂得“谢谢”“不客气”等礼貌交际语言的用法,并在真实的情境内及时内化这些交际行为,认识到分享所传递的快乐,促进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采用角色游戏,让社交礼仪认知转变为社交行为。游戏对儿童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而且游戏中也蕴含着一定的教育资源,最大程度满足儿童的内在需求,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例如大班幼儿则是提前为其确定固定角色,带着属于自己的角色投入到游戏中,减少各种纠纷,让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交际能力有一定发展。
2.家园共育,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交意识
教师应该经常与留守儿童的养护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认识幼儿在家的社交行为,或者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内的活动情况,一起改善留守儿童的交际行为,培养他们的社交意识。针对大部分留守儿童是隔代教育,教师组织家长会,宣传现代化教育理念,认识到幼儿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例如在幼儿园区角游戲中,琪琪和飞飞出现了矛盾,琪琪的性格好,表达能力强,于是第一时间告诉时间,飞飞抢夺自己的玩具,当教师询问飞飞的时候,他小声的辩解:我没有……教师并未第一时间给这件事情定性,而是耐心询问,最后飞飞表示,我只是想和她一起玩,可是她没有理我,所以我才……经过此次事件,教师开始反思,认识到飞飞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不懂得应该如何表达。对此,教师应该联系飞飞的养护人,采用家园共育的形式,致力于为飞飞营造健康、和谐的交际环境。幼儿有着极强的模仿意识,经常会将身边亲近人的行为习惯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所以家庭成员尽量避免争吵,切忌让留守儿童感到慌张,而是应该为其提供积极、健康的交往方式。教师面对留守儿童不正确的社交行为,尽快寻找原因,开始针对性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交观念。
3.借助媒介的教育作用,提高留守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
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社交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人与人的相互交流中,会受到周围客观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该关注与留守儿童紧密相关的媒介资源。面对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孩子,留守儿童渴望在电视、游戏等媒介环境中寻找慰藉,但是对媒介素养低的幼儿,这些电子产品的应用是弊大于利。所以,教师和父母要做好沟通工作,做好对媒介信息的筛选,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确保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
首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交宣传活动,帮助家长和养护人了解幼儿社交能力的意义和价值。其次,利用短视频的教育意义,让留守儿童的父母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帮助孩子学习社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最后,利用媒介,呼唤整个社会,对留守儿童实行“爱心救援”,感受来自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解决留守生活中面对的各种问题,逐渐树立健康、乐观的心态。所以,为提高留守儿童的交际能力,还需要从社会的角度分析,促进幼儿社交意识的发展,为其日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从上述的分析而言,留守儿童社交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态度、行为和礼仪等方面,为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养护人和社会等多方支持,认识到培养留守儿童社交意识的重要性,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继霞.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农村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J].文教资料,2019,000(007):173-174.
[2]瞿玉芳.如何有效引导农村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J].科学咨询,2019,000(024):134.
[3]李筱珞.农村小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J].环球慈善,2019,000(006):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