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0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GQOLI-74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肥胖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GQOLI-74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状况,具有推广使用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70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患者并明确诊断,排除合并其它严重脏器疾病及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患者知情同意。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年龄40-75(55.8±16.5)岁,男20例、女15例,病程1-15(8.5±2.5)年;观察组35例,年龄42-76(56.0±16.5)岁,男19例、女16例,病程1-16(9.0±2.5)年。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全部患者均依据具体情况(病因、病情、靶器官功能、受损程度等)予以个性化药物治疗。同时,予以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叮嘱患者遵医用药,定期复查,依据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症处理、康复护理等。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⑴加强基础护理。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剧烈活动、剧烈情绪起伏。叮嘱患者严格遵医用药,必要时与家属沟通,让家属提醒、监督患者服药,避免漏服、误服药物。⑵健康教育。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需要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原因和康复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同时讲解疾病相关预防措施,完善患者自救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疾病复发率、生活方式改善及血糖、血脂、肥胖情况。①临床控制: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尔血压轻度升高,不需要用药即可缓解;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或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增加量>35%。②显效:高血压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减低,仍需降压药物治疗,FEV1或PEF增加量为25%~35%。③好转:高血压症状有所减轻,仍需要降压药物治疗,FEV1或PEF增加量为15%~24%。④无效:临床症状、FEV1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肥胖发生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GQOLI-74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GQOLI-74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致病因素,因此控制血压十分必要。高血壓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脑血管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方法,治疗目的是有效控制高血压发作次数或减弱发作程度,保持理想的血压状态,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传统治疗方法在早期、轻度高血压患者中效果较好,但随着血管病变程度加重,患者血压持续增高,易造成脑卒中发生。在合理应用降压药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运动可促进脂肪代谢,有助于改善心肌功能,降低血压,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管弹性,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国内外多项医学研究指出,合理、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疾病的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神经内科基础护理对于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针对性不强,其主要措施为用药指导、对症处理等,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研究中采用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不但加强了基础护理措施,并加入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干预等措施。通过向患者讲解防治疾病的知识,增强了患者的自救、自我护理意识;同时,从情感、社会角度予以患者心理护理,从而疏解患者的压力;并为患者量身制定运动、饮食计划,将临床护理工作从生理延伸到心理,为良好地控制血糖、血脂、体重奠定了基础,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创造了条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观察组患者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肥胖发生比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GQOLI-74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益美.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33:138-140.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70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患者并明确诊断,排除合并其它严重脏器疾病及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患者知情同意。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年龄40-75(55.8±16.5)岁,男20例、女15例,病程1-15(8.5±2.5)年;观察组35例,年龄42-76(56.0±16.5)岁,男19例、女16例,病程1-16(9.0±2.5)年。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全部患者均依据具体情况(病因、病情、靶器官功能、受损程度等)予以个性化药物治疗。同时,予以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叮嘱患者遵医用药,定期复查,依据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症处理、康复护理等。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⑴加强基础护理。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剧烈活动、剧烈情绪起伏。叮嘱患者严格遵医用药,必要时与家属沟通,让家属提醒、监督患者服药,避免漏服、误服药物。⑵健康教育。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需要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原因和康复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同时讲解疾病相关预防措施,完善患者自救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疾病复发率、生活方式改善及血糖、血脂、肥胖情况。①临床控制: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尔血压轻度升高,不需要用药即可缓解;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或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增加量>35%。②显效:高血压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减低,仍需降压药物治疗,FEV1或PEF增加量为25%~35%。③好转:高血压症状有所减轻,仍需要降压药物治疗,FEV1或PEF增加量为15%~24%。④无效:临床症状、FEV1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肥胖发生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GQOLI-74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GQOLI-74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致病因素,因此控制血压十分必要。高血壓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脑血管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方法,治疗目的是有效控制高血压发作次数或减弱发作程度,保持理想的血压状态,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传统治疗方法在早期、轻度高血压患者中效果较好,但随着血管病变程度加重,患者血压持续增高,易造成脑卒中发生。在合理应用降压药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运动可促进脂肪代谢,有助于改善心肌功能,降低血压,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管弹性,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国内外多项医学研究指出,合理、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疾病的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神经内科基础护理对于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针对性不强,其主要措施为用药指导、对症处理等,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研究中采用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不但加强了基础护理措施,并加入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干预等措施。通过向患者讲解防治疾病的知识,增强了患者的自救、自我护理意识;同时,从情感、社会角度予以患者心理护理,从而疏解患者的压力;并为患者量身制定运动、饮食计划,将临床护理工作从生理延伸到心理,为良好地控制血糖、血脂、体重奠定了基础,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创造了条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观察组患者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肥胖发生比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GQOLI-74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益美.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33: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