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隨着“以人为本”教育观不断深化,作为近年来的“教育热点”之一的惩罚教育备受老师、家长、甚至小学生的关注。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而惩罚是管理小学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是老师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在教学实践中,因为老师不能很好的把握惩罚教育的尺度,使惩罚教育陷入了不敢惩罚和过度惩罚两难的境地,没有发挥惩罚教育的最大作用。惩罚教育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前提,以合理合法为限度,以促进身心学生发展为目标,这样才能使惩罚教育发挥真正的价值。
关键字:惩罚教育;不敢惩罚;过度惩罚
一、引言
根据相关报道,校园里多次发生欺凌案件,这让惩罚教育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角。正常的教育教学中行使惩戒权都极易被误以为是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因为很多情况下没有明确的界限。在这种背景下,许多老师害怕因惩罚学生而丢了自己的“铁饭碗”,所以不分老师因害怕惩罚过度而放弃了自己的惩戒权,甚至有的小学生因为自己犯错,受到惩罚时,直接跟老师对话,告诉老师的行为属于体罚,想要起诉这位老师的时候,这使老师的权威性受到了直接的挑战,老师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位学生受到了回馈可能使来自老师的“冷暴力”。可是问题的背后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应该怎样让老师真正拿起惩戒权这个武器,去应对这种情况,从而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二、惩罚在教育中的意义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理念多元发展,更加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赏识教育受到了很多的关注。 该教育理念是通过赞赏和赞扬来支持学生的教育。 对此过多的支持声音,使惩罚教育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惩罚教育并不是欣赏教育的对立面,二者并不冲突。在小学生违反规定的情况使一味的赏识,没有适当的惩罚,会让小学生分不清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因而失去了对规则的认识,在这个小学的关键时期,如果小学生没有发展规则感、形成规则意识, 以后将很难适应之后的发展。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敬畏之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必要的惩罚,会让学生终止自己错误的做法或想法,让小学生沿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赞赏一个小学生虽然可能让他树立自信,但是超过的那个度,会使其失去明辨是非,承担后果的能力,这是得不偿失的。一个罪犯的犯罪心理可以以追溯到他10岁以前的经历,小学阶段正处于这个关键期。一次必要的惩罚拯救的可能是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学生犯错时,必要的惩罚对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家庭教育的要求
惩罚教育并不只有社会和学生本身的诉求,很多家长也认为适度的惩罚是很必要的。 当今社会有很多的独生子女,或者存在几个家长围着一个或者两个孩子转的现象,对孩子提的要求有求必应, 以至于对孩子的爱太多,有些父母甚至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能受一丁点儿而“委屈”。 但是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轻微的摩擦是正常的。 所以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必须要区分惩罚和体罚的区别,合理的惩罚不管是法律法规、学校、家长都是支持的,但是体罚学生是法律不允许的。适当的惩罚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步入正轨。
三、惩罚权使用的困境
(一)过度惩罚
过度惩罚是指教师用违法手段来惩罚学生,往往采用极端的方式或者冷暴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我国的相关法律政策明确规定体罚和变相体罚是违法行为,但仍有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视, 如拍打,踢,罚款等形式。惩罚很容易被误以为是体罚的变形,教师为了惩罚学生而惩罚,过度的透支惩罚教育,这种没有目的的惩罚完全背离了教育惩罚的初衷。教师教学中过度惩罚的原因很多种,
(二)不敢惩罚
不敢惩罚是指那些不敢行事的教师的行为,他们在学生犯错时不敢采取行动。在当前的教育领域,教师担心会因为自己的惩罚不当,而搭进去自己的“铁饭碗,教师的态度是避免和忽视教育惩罚,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教育惩罚的权力。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而惩罚是管理小学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近日关于体罚的报道,公众和家长对教育处罚采取消极和消极的态度,这使得“赏识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由于父母,学校和舆论的压力,许多教师不得不放弃惩罚的权利。 此外,虽然中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否定教师的处罚权,但没有做出具体解释,并提出了教育处罚的操作规程。
四、合理教育惩罚的实施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首先,教育者需要从传统的思维中跳脱出来,合理的使用惩罚权,以维护教师权威。其次,惩罚是为了让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全年的发展,老师必须明确教育惩罚与体罚的界限。最后,合理的教育惩罚必须收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支持,要理性的看待教育惩罚。
(二)加强对教师的监督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这需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证书审核制度,为教师入学留下良好的障碍。在选拔和聘用教师时,除教学能力外,学校必须严格要求教师的道德。要确保教师合理的使用教育惩罚的权力,需要建立有效且受到监督的机制,学校可以共同为家长和学生建立监督和审查委员会,监督教师的教育处罚权利和教师的言行,并认真对待滥用处罚权的教师。
(三)完善关于教育惩罚、体罚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教育和立法部门明确了惩罚教师教育的权利,使教师能够依法遵守法律并行使权力,以保护教师和学生的权益。其次,明确界定体罚,明确合理处罚与体罚之间的界限,防止教师因模糊概念而害怕受到惩罚,从而避免教师因害怕丢了自己的“铁饭碗”而对学生实行冷暴力。第三,明确行使惩治教育权的条件、方法、范围和程度,提高教师受教育程度的可操作性,提高教师对惩罚教育的认识。
五、结束语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奖励和惩罚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片面的支持其中一方,二者结合起来才使教育的助推剂。教育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前提,以合理合法为限度,以促进身心学生发展为目标,这样才能使惩罚教育发挥真正的价值,进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 论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实现[J]. 中国教育学刊,2004(02):23-26.
[2] 李秀娟. “教育惩戒”研究述评[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3):10-13.
作者简介:高惠暖,1993年3月14日出生,性别女,汉族,青岛,现就读于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关键字:惩罚教育;不敢惩罚;过度惩罚
一、引言
根据相关报道,校园里多次发生欺凌案件,这让惩罚教育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角。正常的教育教学中行使惩戒权都极易被误以为是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因为很多情况下没有明确的界限。在这种背景下,许多老师害怕因惩罚学生而丢了自己的“铁饭碗”,所以不分老师因害怕惩罚过度而放弃了自己的惩戒权,甚至有的小学生因为自己犯错,受到惩罚时,直接跟老师对话,告诉老师的行为属于体罚,想要起诉这位老师的时候,这使老师的权威性受到了直接的挑战,老师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位学生受到了回馈可能使来自老师的“冷暴力”。可是问题的背后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应该怎样让老师真正拿起惩戒权这个武器,去应对这种情况,从而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二、惩罚在教育中的意义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理念多元发展,更加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赏识教育受到了很多的关注。 该教育理念是通过赞赏和赞扬来支持学生的教育。 对此过多的支持声音,使惩罚教育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惩罚教育并不是欣赏教育的对立面,二者并不冲突。在小学生违反规定的情况使一味的赏识,没有适当的惩罚,会让小学生分不清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因而失去了对规则的认识,在这个小学的关键时期,如果小学生没有发展规则感、形成规则意识, 以后将很难适应之后的发展。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敬畏之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必要的惩罚,会让学生终止自己错误的做法或想法,让小学生沿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赞赏一个小学生虽然可能让他树立自信,但是超过的那个度,会使其失去明辨是非,承担后果的能力,这是得不偿失的。一个罪犯的犯罪心理可以以追溯到他10岁以前的经历,小学阶段正处于这个关键期。一次必要的惩罚拯救的可能是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学生犯错时,必要的惩罚对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家庭教育的要求
惩罚教育并不只有社会和学生本身的诉求,很多家长也认为适度的惩罚是很必要的。 当今社会有很多的独生子女,或者存在几个家长围着一个或者两个孩子转的现象,对孩子提的要求有求必应, 以至于对孩子的爱太多,有些父母甚至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能受一丁点儿而“委屈”。 但是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轻微的摩擦是正常的。 所以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必须要区分惩罚和体罚的区别,合理的惩罚不管是法律法规、学校、家长都是支持的,但是体罚学生是法律不允许的。适当的惩罚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步入正轨。
三、惩罚权使用的困境
(一)过度惩罚
过度惩罚是指教师用违法手段来惩罚学生,往往采用极端的方式或者冷暴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我国的相关法律政策明确规定体罚和变相体罚是违法行为,但仍有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视, 如拍打,踢,罚款等形式。惩罚很容易被误以为是体罚的变形,教师为了惩罚学生而惩罚,过度的透支惩罚教育,这种没有目的的惩罚完全背离了教育惩罚的初衷。教师教学中过度惩罚的原因很多种,
(二)不敢惩罚
不敢惩罚是指那些不敢行事的教师的行为,他们在学生犯错时不敢采取行动。在当前的教育领域,教师担心会因为自己的惩罚不当,而搭进去自己的“铁饭碗,教师的态度是避免和忽视教育惩罚,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教育惩罚的权力。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而惩罚是管理小学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近日关于体罚的报道,公众和家长对教育处罚采取消极和消极的态度,这使得“赏识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由于父母,学校和舆论的压力,许多教师不得不放弃惩罚的权利。 此外,虽然中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否定教师的处罚权,但没有做出具体解释,并提出了教育处罚的操作规程。
四、合理教育惩罚的实施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首先,教育者需要从传统的思维中跳脱出来,合理的使用惩罚权,以维护教师权威。其次,惩罚是为了让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全年的发展,老师必须明确教育惩罚与体罚的界限。最后,合理的教育惩罚必须收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支持,要理性的看待教育惩罚。
(二)加强对教师的监督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这需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证书审核制度,为教师入学留下良好的障碍。在选拔和聘用教师时,除教学能力外,学校必须严格要求教师的道德。要确保教师合理的使用教育惩罚的权力,需要建立有效且受到监督的机制,学校可以共同为家长和学生建立监督和审查委员会,监督教师的教育处罚权利和教师的言行,并认真对待滥用处罚权的教师。
(三)完善关于教育惩罚、体罚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教育和立法部门明确了惩罚教师教育的权利,使教师能够依法遵守法律并行使权力,以保护教师和学生的权益。其次,明确界定体罚,明确合理处罚与体罚之间的界限,防止教师因模糊概念而害怕受到惩罚,从而避免教师因害怕丢了自己的“铁饭碗”而对学生实行冷暴力。第三,明确行使惩治教育权的条件、方法、范围和程度,提高教师受教育程度的可操作性,提高教师对惩罚教育的认识。
五、结束语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奖励和惩罚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片面的支持其中一方,二者结合起来才使教育的助推剂。教育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前提,以合理合法为限度,以促进身心学生发展为目标,这样才能使惩罚教育发挥真正的价值,进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 论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实现[J]. 中国教育学刊,2004(02):23-26.
[2] 李秀娟. “教育惩戒”研究述评[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3):10-13.
作者简介:高惠暖,1993年3月14日出生,性别女,汉族,青岛,现就读于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