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策,二十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水平,成为今年我国外经贸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非凡的历程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邓小平亲自倡导和积极推动下设立的。
1984年~1991年创建与探索这一时期,国务院先后批准在沿海12个城市建立了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努力开拓、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针。1991年底,实现工业产值146亿元,税收8亿元,出口11亿美元。累计吸引外资14亿美元。小平同志1984年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是对这一阶段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坚定了搞好开发区的信心。
1992年~1998年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在南方谈话的鼓舞下,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时期,国务院又先后批准1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3个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工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首批14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迅猛发展,1998年实现工业产值1869亿元,年均增幅约30%;税收131亿元,实际吸引外资32.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5%。不仅吸引外资数量大幅增加,项目档次也明显提升,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和所在城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江泽民同志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十周年时题词:“努力把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得更好”,对开发区寄予厚望。
1999年以来稳定发展期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为战略目标,经国家批准,中西部地区再次设立了1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到49个,加上5个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工业园区,目前已有54个。2004年前3季,实现工业增加值3566亿元,高于全国增幅26个百分点,实际吸收外资99亿美元,高于全国增幅20个百分点。
巨大成就
带动经济发展 经济实力迅速增长。1995~200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GDP增长89%。2003年,达到4985亿元,增长34.6%,比全国高25.5个百分点。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发展项目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越来越显示出带动当地经济迅速发展和提升的作用。2003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天津全市的19%,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大连的18%,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广州的12%,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外向型程度日益提高。200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489亿美元,占全国的11.2%;进口520亿美元,占全国的12.6%;实际吸引外资103亿美元,占全国的18.5%。外商投资企业1.4万家,世界经济500强公司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办的项目570个,投资总额361亿美元。
优化了产业结构 高新技术产业居于领先地位。2003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达1332亿元,占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37%,机电产品出口317亿美元,占全国的1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75亿美元,占全国的25%。财政投入科技创新扶持资金58亿元,完成科技成果8630项,其中产业化6130项。截止到2003年底,共引进高新技术项目超过4000个,设立研发中心630个。
高科技产业积聚效应日益明显。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生物医药、化学原料及制品和食品饮料等行业是高科技产业聚集行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兴制造产业同样具有重要地位。2003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内生产的轿车达92万辆,占全国的46%,移动电话产量6953万部,占41%,汽车玻璃占60%,程控交换机占21%,复印机占30%,录像机占30%,彩色显示器占14%。
以高科技为技术核心支持的产业集群发展各具特色。北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成立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化工产业集群;长春、武汉、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沈阳的装备产业集群、福州的显示器产业集群也各具特色。
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以高科技产业带动发展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现代工业化带动城市发展进程,改变了荒郊野村的旧面貌,一批新兴城市和新城区迅速崛起。
以高新科技产业进入经济开发区的企业,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对外开放的大学校、实验室和人才加工厂,各类培训中心、技术交流中心、留学生创业园不断涌现,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同时也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有的开发区内聚集了所在城市1/3~1/2的海外留学人员,10%以上人员具有中高级专业职称。
加快了体制创新驾驭在高科技水平之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科学的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作为发展的基本要素。各开发区在推进体制改革创新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许多做法已扩展到区外,有的在全国推广应用,甚至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一个窗口”、“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都是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上发展出来的。
新形势新发展
当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处在全面提升水平的关键时期。2004年12月11日,温家宝总理对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水平做出了重要批示,12月14日,吴仪副总理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上要求,努力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水平。
目前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要立足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要继续提高发展水平,参与经济全球化,要迅速解决约束自身发展水平提升的瓶颈。国家提出,到2010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要力争在2003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2万亿元,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水平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加大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及研发中心的力度。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营造吸引外资和鼓励创新的良好投资创业环境。从单纯发展制造业为主向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并举转变,从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偏重引进向注重创新转变,从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体制优势转变。
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和宏观调控沿海城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继续充分发挥在对外开放中的区位优势,率先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的外向型现代化工业基地和服务承包基地,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中西部地区要发挥当地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优势,大力推进优化结构。
坚持体制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期以来坚持“管委会”模式,保持集中精简、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通过制订规划、完善政策、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来优化综合投资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并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努力为区内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提供良好服务,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世界各国创办的同类产业区中保持竞争优势和对投资的吸引力。
非凡的历程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邓小平亲自倡导和积极推动下设立的。
1984年~1991年创建与探索这一时期,国务院先后批准在沿海12个城市建立了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努力开拓、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针。1991年底,实现工业产值146亿元,税收8亿元,出口11亿美元。累计吸引外资14亿美元。小平同志1984年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是对这一阶段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坚定了搞好开发区的信心。
1992年~1998年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在南方谈话的鼓舞下,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时期,国务院又先后批准1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3个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工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首批14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迅猛发展,1998年实现工业产值1869亿元,年均增幅约30%;税收131亿元,实际吸引外资32.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5%。不仅吸引外资数量大幅增加,项目档次也明显提升,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和所在城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江泽民同志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十周年时题词:“努力把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得更好”,对开发区寄予厚望。
1999年以来稳定发展期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为战略目标,经国家批准,中西部地区再次设立了1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到49个,加上5个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工业园区,目前已有54个。2004年前3季,实现工业增加值3566亿元,高于全国增幅26个百分点,实际吸收外资99亿美元,高于全国增幅20个百分点。
巨大成就
带动经济发展 经济实力迅速增长。1995~200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GDP增长89%。2003年,达到4985亿元,增长34.6%,比全国高25.5个百分点。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发展项目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越来越显示出带动当地经济迅速发展和提升的作用。2003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天津全市的19%,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大连的18%,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广州的12%,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外向型程度日益提高。200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489亿美元,占全国的11.2%;进口520亿美元,占全国的12.6%;实际吸引外资103亿美元,占全国的18.5%。外商投资企业1.4万家,世界经济500强公司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办的项目570个,投资总额361亿美元。
优化了产业结构 高新技术产业居于领先地位。2003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达1332亿元,占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37%,机电产品出口317亿美元,占全国的1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75亿美元,占全国的25%。财政投入科技创新扶持资金58亿元,完成科技成果8630项,其中产业化6130项。截止到2003年底,共引进高新技术项目超过4000个,设立研发中心630个。
高科技产业积聚效应日益明显。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生物医药、化学原料及制品和食品饮料等行业是高科技产业聚集行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兴制造产业同样具有重要地位。2003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内生产的轿车达92万辆,占全国的46%,移动电话产量6953万部,占41%,汽车玻璃占60%,程控交换机占21%,复印机占30%,录像机占30%,彩色显示器占14%。
以高科技为技术核心支持的产业集群发展各具特色。北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成立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化工产业集群;长春、武汉、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沈阳的装备产业集群、福州的显示器产业集群也各具特色。
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以高科技产业带动发展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现代工业化带动城市发展进程,改变了荒郊野村的旧面貌,一批新兴城市和新城区迅速崛起。
以高新科技产业进入经济开发区的企业,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对外开放的大学校、实验室和人才加工厂,各类培训中心、技术交流中心、留学生创业园不断涌现,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同时也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有的开发区内聚集了所在城市1/3~1/2的海外留学人员,10%以上人员具有中高级专业职称。
加快了体制创新驾驭在高科技水平之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科学的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作为发展的基本要素。各开发区在推进体制改革创新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许多做法已扩展到区外,有的在全国推广应用,甚至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一个窗口”、“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都是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上发展出来的。
新形势新发展
当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处在全面提升水平的关键时期。2004年12月11日,温家宝总理对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水平做出了重要批示,12月14日,吴仪副总理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上要求,努力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水平。
目前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要立足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要继续提高发展水平,参与经济全球化,要迅速解决约束自身发展水平提升的瓶颈。国家提出,到2010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要力争在2003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2万亿元,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水平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加大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及研发中心的力度。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营造吸引外资和鼓励创新的良好投资创业环境。从单纯发展制造业为主向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并举转变,从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偏重引进向注重创新转变,从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体制优势转变。
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和宏观调控沿海城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继续充分发挥在对外开放中的区位优势,率先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的外向型现代化工业基地和服务承包基地,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中西部地区要发挥当地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优势,大力推进优化结构。
坚持体制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期以来坚持“管委会”模式,保持集中精简、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通过制订规划、完善政策、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来优化综合投资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并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努力为区内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提供良好服务,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世界各国创办的同类产业区中保持竞争优势和对投资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