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地域特色资源讲述陈列展览故事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ahaoch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盬,是运城盐池的专称。运城盐池作为中国盐业史上的重要产盐区,从舜帝抚琴吟唱南风歌开始,运城盐湖生产的食盐行销山西、陕西、河南等诸多地域,盐池对先民的生息繁衍,对华夏文明的勃兴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文章以运城博物馆“盬盐春秋”专题展览为例,讲述文博工作者如何发掘运城盐池文物故事,讲清运城盐业发展往事。
  关键词:专题展览;乡土气息;陈列语言;文化供给
  系统了解区域文化的发展轨迹,提炼地域文化亮点和特色热点,是博物馆进行原创性展览的必修课。近年来,各地博物馆推出了诸多亮点突出、特色鲜明、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品牌展览。如何让馆藏文物准确、翔实、鲜活地展示给公众是文博工作者永恒的课题。
  在新时代,运城博物馆满载大河之东的厚重历史,汇聚文化璀璨的难忘乡愁,激荡出华夏之音的崭新旋律。“盬盐春秋”专题展作为运城博物馆的一个专题陈列,重点展现了运城盐池形成过程以及历代对盐池的开发、管理,主要展示了“运城因盐而兴”的文化标识。展览通过场景、图表、多媒体触摸屏等辅陈方法,意在加深观众对运城盐池“驴骡牛马之运,西出秦陇,南过樊邓,北极燕代,东逾周宋”的壮观运销景象及对“千古中条一池雪”“运城文明在一包盐中”的认识理解。
  1 挖掘地域资源,把握专题展览的乡土气息
  展览专题是一个展览的点睛之笔。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端,这里襟山带河、钟灵毓秀,条山踞其南,吕梁屏其北,内有汾水、涑水流淌,外有大河萦绕。滔滔黄河,万古奔流,及至河东,播撒千年的历史韵致,孕育出一道道别致的大美风景。截至2019年10月,这里分布着1600余处文物古迹,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数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自然环境优越,地理区位重要,深厚的文物资源,尤其是运城独特的盬盐资源具有鲜明的唯一性。
  盬盐是运城特有的文化现象。从仰韶文化开始,人类的目光就逐渐锁定这个(环盐湖)地区,在这里开始定居,并进行了长期的开发。如果说盐湖是这个地区的核心,湖中盛产的食盐就是这个地区文明发展的灵魂。运城是我国唯一一座因盐务而形成的专城。自元代末年建城起,经过多次增修扩建,城池建筑日渐完备,逐渐成为河东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也成为纵横天下、辉煌数百年的晋商的发展源头。正因如此,作为带“沾泥土”气息的“盬盐春秋”专题展以突出反映运城“以盐立城”为陈列主题。从来馆参观的观众量和意见反馈来看,该展览可以让运城人更加了解运城,外地人可以直观感知运城盐池。
  2 通过以“物”见“事”,找准专题展览的鲜活基因
  文物藏品是历史的重要见证物,其中隐藏着人类生活的精神密码,可以挖掘文物身后的文化基因,解码藏品背后的人文情怀。专题展览中展品的质量高低、组合搭配离不开对文物藏品故事的整理和发掘。这里保存和出土有很多与盐相关的重要文物、古迹以及盐商、盐运营销的活动烙印,如戎生编钟、大唐河东盐池灵庆公神祠颂碑、垣曲店下样、禁墙、禁门、蒲津渡浮桥、盐商家族刘敏宽之父刘仁庵墓志。
  “盬盐春秋”专题展首先注意对历史文献、学术专著的一手资料研读,从《吕氏春秋》中的“和之美者,大夏之盐”,到《周礼》中的“祭祀,共其苦盐散盐”;从《穆天子传》中的“戊子,至于盬”,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从唐代柳宗元的《晋问》到北宋唐慎微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从《宋史·马池传》《金史·食货志》到《晋盐文化述要》《河东盐法备览校释》,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研究使“盬盐春秋”专题展带有露珠般鲜活生气。
  “盬盐春秋”专题展同时注重对运城盬盐资源的亮点展示。立足于盐池周边的遗址调查,重点是盐池禁墙、禁门、盐池神庙、虞坂古盐道和蒲津渡遗址等与盐池生产、潞盐行销相关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资治通鉴·唐记六十五》记载,至宣宗大中七年(853)时,“每岁天下所纳钱九百二十五万缗余,内五百五十万余缗租税,八十二万余缗榷酤,二百七十八万余缗盐利”,运城盐池盐利几乎占盐税的半数。单就盐池禁墙而言,它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盐地区都是绝无仅有的宏伟工程,凸显盐池在国家财政中的重要位置。從运城盐池运销方面看,蒲津渡是潞盐外运的主要口岸之一,同时是古代连接秦晋交通的重要通道之一,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蒲津渡作为一条重要的经济命脉,河东的盐、山西的铁都要通过这条道路运往关中。《隋书·食货志》记载:“户口岁增,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达于京师,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
  “盬盐春秋”专题展兼顾展示在运城出土的盐文物。从东周初年晋昭侯六年(前740)的戎生编钟(现存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名碑唐代《河东盐池灵庆公神祠颂并序》(现存于盐湖区博物馆)、北宋元祐七年(1092)垣曲店下样(现存于垣曲县自然博物馆),到元代《敕封永泽资宝王之碑》、元代《敕封广济惠康王之碑》(现存于池神庙)以及清代彩绘扇面《河东盐池总图》,该专题展览都有展示。被誉为“国之重器”的戎生编钟,四号钟铭文为“嘉遣卤积,俾潛征繁汤,取厥吉金,用作宝协钟。厥音雍雍”。其中,“嘉遣卤积,俾潛征繁汤”是指晋国运送河东盐池(今运城盐池)出产的食盐前往“繁汤”(今河南省新蔡县韩集镇)交换铜料。这对运城盐业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用好陈列语言,传递专题展览的格调情趣
  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展览的内容才得以鲜活表现。展览语言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一个好的陈列展览能把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起来,内容明确,形式到位,陈列艺术语言运用得体。
  “盬盐春秋”专题展览入口矗立着盐堆的金字塔造型,暗合河东潞盐在运城的历史发展长河基础性地位。体验馆通过多媒体展示盐池制盐原理,向观众说明古人聪明才智和盐池独一无二的产盐工艺。通过场景布置,还原特定历史情境。姚行简修建盐运司、明代修筑禁墙的场景使用,盐商大院以及知名盐商家族遗存建筑构件、“刘仁庵墓志”的后续增补,构成了朴实淡雅的陈列风格,却反衬出整个展厅外在质朴和内涵深厚的特色。   4 兼顾雅俗共赏,实现专题展览的文化供给
  博物馆陈列展览从实质上来说,是特殊的文化供给,兼具专业性和通俗性。专业性是就文物遴选、陈列设计、布展施工方面而言,通俗性是就展览受众面向广大观众而言。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思考,举办“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陈列展览的陈列展览要疏通人、物、事三个“关节”。
  展览策展人要做好“设计”文章。编辑展览大纲,注重内容故事真实可信。好的展览文本内容(含展品选择、辅陈设施、互动体验)使展览故事情节立体化、空间化。陈列大纲要建立在展品以及深厚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使生动的历史故事环环相扣;引发观众聆听的好奇心,更容易与观众形成对话,实现“展览—观众—社会”的传播交流,实现观众对展览主旨的文化共鸣。
  展览展品选用做好“用活”文章。用“讲故事”的方法构建展览体系,注重文物故事营造,可以方便观众走近展览、融入展览。博物馆每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历史、一段娓娓动听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物到事”:将孤独和片断式的“物”用主题和故事线串联成“有意义的叙述”。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经历,编织着不同的故事,多样文物藏品造就了不同的专题展览。
  展览设计做好“走心”文章。铺排时空顺序,优化展线铺排,博物馆展览存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暗线。陈列空间更是有限资源,藏品在一定结构、相对固定的空间内展示。空间铺排应该合理使用辅陈元素,优化展示手法。微缩景观、模型、蜡像、生活群布置、街景展示、室内原貌复原等辅陈手法,结合情境展示的手法,丰富展线内容,满足观众视觉体验。运用明暗结合、色彩色调,實现展线曲折有趣布局。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高度集中的产物,是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是整个社会的黏合剂,可以缩短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的距离。其核心任务永远是收藏、研究、保护和展示,通过所藏“物”及其延伸的“时间”与“空间”,推动多样性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勤德.中国区域文化[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2.
  [2]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64.
  [3]蒋宝德,李鑫生.中国地域文化[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
  [4]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原碑系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创立,前濮州鄄城县尉林谔撰,太原府参军房嶙妻渤海高氏书,朝议郎太原府司录参军常山苏倇题额。碑文字体刚劲秀丽,为唐代女书法家、太原参军房嶙之妻渤海高氏所书,简称《高氏碑》。  关键词:《高氏碑》;《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并序》;技艺精湛;碑刻;三火;三刻;凤凰涅槃  在中国佛教史——净土宗史上独树一帜的玄中寺(图1),地处山西省吕梁山交城县的秀丽山川。玄中寺创建于北魏
期刊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是将教育智能化、数据化、个性化与服务化。人工智能将赋予高校通识教育“多元”“整合”和“智能”的特性,并以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在线学习系统)为架构基础,实现对目前高校通识教育的升级和创新,即多学科融合、教师角色转换、智能批改、分类分级阅读和智能陪练,与传统教育形成优势互补。在新时代,高校通识教育中的文物鉴定教育还将同时被赋予民族文
期刊
摘 要:2018年4月29日至2018年5月30日,天水市博物馆首次引进了国际大展“天才狂想曲——毕加索版画艺术精品展”,通过80件海外珍藏的毕加索艺术版画,全面展示毕加索不同时期的作品特点。为了让青少年及绘画艺术爱好者了解展览内容,体会、学习艺术家对生活的解读和再创造,天水市博物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组织开展了版画艺术展配套教育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被评为“甘肃省博物馆纪念馆社会教育示范项目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地方考察中多次来到博物馆考察文物保护工作。文物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文物能够体现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因此,保护文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博物馆是收藏与保护历史文物的重要场所,但是许多博物馆在收藏文物和保护文物的方式上都存在不足。文章主要以江西省博物馆为例,通过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经验做法、存在
期刊
摘 要:新时代要求博物馆完成从“文化机构”向“文化中枢”的转变,以高质量文化供给社会的同时,发挥超级连接作用,成为公众、社区、组织、机构的纽带,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平台,主导各领域,增强凝聚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立足传统,面向未来,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会更加多元化、人性化,呼应并满足服务社会和公众的需要。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中枢;传承;未来  博物馆及其馆藏是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自然环
期刊
摘 要:泉州提线木偶是历经千年以上的传承与发展而不间断的傀儡戏种,其名声享誉世界海内皆知。文章从一套馆藏提线木偶出发,梳理泉州提线木偶的渊与流,并结合提线木偶遗产化过程,提出当前的发展状况与问题,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泉州提线木偶;源与流;遗产化  提线木偶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木偶戏的一种,它以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传承下来。这种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随着大规模的
期刊
摘 要:上海金山拥有6000年的人类定居史和近300年的建县史。一大批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移动特征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时间和空间上制约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更新。基于近年来以文化为导向的城镇更新模式,金山通过筑底气、育生气、添灵气、接地气、聚正气,成功打造出枫泾古镇、中国农民画村、金山嘴渔村、朱泾落照湾、南社纪念馆等文化功能导入特色范例,并探索出因地制宜、健全制度、循序渐进、渗透肌理等文化传承和功能导入
期刊
摘 要:运河文化是汶上县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随着《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印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为汶上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指明了方向。汶上县坚持以保护为主、适度利用为原则,做到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迎来历史发展机遇期。文章在对运河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对做好大运河保护进行了深刻阐述,旨在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逐步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博物馆的本质属性和重要职能,因此服务社会、服务公众是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今新形势下,探讨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对丰富博物馆学科研究,指导博物馆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文章以“‘风·雅·颂’吴江勤廉文化精品展”为例,浅谈博物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扬正气、促和谐”的积
期刊
摘 要:文章从哲学和思想史角度,以“朱子学”为核心的“新安理学”重新阐发的儒家精神、国家伦理和社会伦理对徽州社会的根本性影响为出发点,探讨了新安画派的兴起和发展特有的精神源泉和先天蕴含的徽州文化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新安画派;精神特质;艺术风格;新安理学;徽州文化  从绘画技法的角度评判新安画派的著述,已然汗牛充栋。在中国山水画技法宝库中,“皴”法的出现,给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带来了革命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