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4年起,河北省结合本省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资源,开展了一系列“中国梦·赶考行”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在广阔的燕赵大地上掀起了一股“以梦促行、以行筑梦”的热潮。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高级技术人才,对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因此,将“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过程,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过程的途径。
关键词:中国梦;赶考行;思政教育
一、“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解读
1949年3月23日,伴随国内革命的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毛泽东亲自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在转移的路上,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6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下“赶考”的脚步,面对国际的新形势与国内的新任务,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体党员“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河北省委常委艾文礼同志也表示,“赶考行”的精神发源于河北燕赵大地,我们有责任也应当有意识将“赶考行”的精神与“中国梦”进行有机的融合与结合。由此,“中国梦·赶考行”的表述应运而生。
深入分析“中国梦·赶考行”的精神内核,“中国梦·赶考行”精神主要弘扬了四种精神:艰苦奋斗,实干奉献,开拓创新,报国为民。艰苦奋斗,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及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广大的人民群众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精神力量;实干奉献,是中国共产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的具体体现,是共产党员永恒不褪的本色;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敢为天下先、攻克难关的勇气,更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报国为民,是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的结合,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密切联系的崇高境界。
因此,“中国梦·赶考行”精神本质弘扬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扎实作风。对“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进行宣传,也展现出我党要继续领导和团结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二、“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推动“中国梦”的传承
国家的兴亡与每一个国民都密切相关。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的民族曾经历经风雨、饱受磨难,我们的国家曾经风雨飘摇、面临亡国的危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是历代中国人民的追求。将“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过程,让大学生深刻感知自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勇于担社会责任,用自己的青春与智慧,为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梦·赶考行”精神中所弘扬的四种精神,正是我国在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核心精神。将“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过程,让大学生真正领会此精神的深刻内涵,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通过长期而艰巨的努力,才能完成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进而鼓励他们在校园中认认真真地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在职场中期间踏踏实实地工作,历练精彩的人生。
三、“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过程的途径探究
(一)以课堂为阵地,传递“中国梦·赶考行”精神
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要灵活运用这一主要阵地,做好课上课后的衔接,向大学生传递“中国梦·赶考行”精神。首先,教师作为精神的传授者,要重视自身理论及经验的积累。要采取集体学习、集体备课等形式为每一位教师树立起牢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科学正确的观点传授给大学生。其次,大学生作为精神的接受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偏向,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增强内容的时效性与趣味性,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重视网络课堂的重要作用,通过QQ、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向他们传递正能量。第四,教师自身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中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身体力行去感染大学生。
(二)以校园为平台,感悟“中国梦·赶考行”精神
校園文化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利用好这一平台,让大学生对“中国梦·赶考行”精神有所感悟与反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将“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如开展时政讨论会、读书交流会、影片赏析会、优秀学生宣讲会等活动;举办征文、竞赛、演讲等比赛;通过宣传栏、橱窗、广播、院报等手段开展“中国梦·赶考行”精神的宣传。
(三)以社会为载体,践行“中国梦·赶考行”精神
“赶考行”贵在于“行”,“行”就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要将“中国梦·赶考行”精神渗透、融入、深化于实践活动中,鼓励大学生投身于实践活动中去。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老红军、老党员的寻访;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志愿者、献爱心活动的参加。使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奉献中重温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实践中传递爱心和文明。
总之,通过将“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主要目的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够理解“梦在心中,路在脚下”,有精神、有动力、有方向去收获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完成国家与民族赋予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谢波.“中国梦·赶考行”宣传教育活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实践路径探究[J].读天下,2016(19):278-279.
[2]胡洋,杨丽坤,梁锐.“中国梦·赶考行”在艺术高校的传承研究[J].现代交际,2016(11):145-145.
作者简介:
丁雪(1985—),女,汉族,讲师,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游博(1985—),女,汉族,助教,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专业,沧州师范学院。
注:2017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7049)
关键词:中国梦;赶考行;思政教育
一、“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解读
1949年3月23日,伴随国内革命的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毛泽东亲自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在转移的路上,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6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下“赶考”的脚步,面对国际的新形势与国内的新任务,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体党员“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河北省委常委艾文礼同志也表示,“赶考行”的精神发源于河北燕赵大地,我们有责任也应当有意识将“赶考行”的精神与“中国梦”进行有机的融合与结合。由此,“中国梦·赶考行”的表述应运而生。
深入分析“中国梦·赶考行”的精神内核,“中国梦·赶考行”精神主要弘扬了四种精神:艰苦奋斗,实干奉献,开拓创新,报国为民。艰苦奋斗,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及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广大的人民群众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精神力量;实干奉献,是中国共产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的具体体现,是共产党员永恒不褪的本色;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敢为天下先、攻克难关的勇气,更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报国为民,是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的结合,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密切联系的崇高境界。
因此,“中国梦·赶考行”精神本质弘扬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扎实作风。对“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进行宣传,也展现出我党要继续领导和团结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二、“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推动“中国梦”的传承
国家的兴亡与每一个国民都密切相关。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的民族曾经历经风雨、饱受磨难,我们的国家曾经风雨飘摇、面临亡国的危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是历代中国人民的追求。将“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过程,让大学生深刻感知自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勇于担社会责任,用自己的青春与智慧,为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梦·赶考行”精神中所弘扬的四种精神,正是我国在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核心精神。将“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过程,让大学生真正领会此精神的深刻内涵,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通过长期而艰巨的努力,才能完成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进而鼓励他们在校园中认认真真地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在职场中期间踏踏实实地工作,历练精彩的人生。
三、“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过程的途径探究
(一)以课堂为阵地,传递“中国梦·赶考行”精神
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要灵活运用这一主要阵地,做好课上课后的衔接,向大学生传递“中国梦·赶考行”精神。首先,教师作为精神的传授者,要重视自身理论及经验的积累。要采取集体学习、集体备课等形式为每一位教师树立起牢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科学正确的观点传授给大学生。其次,大学生作为精神的接受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偏向,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增强内容的时效性与趣味性,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重视网络课堂的重要作用,通过QQ、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向他们传递正能量。第四,教师自身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中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身体力行去感染大学生。
(二)以校园为平台,感悟“中国梦·赶考行”精神
校園文化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利用好这一平台,让大学生对“中国梦·赶考行”精神有所感悟与反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将“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如开展时政讨论会、读书交流会、影片赏析会、优秀学生宣讲会等活动;举办征文、竞赛、演讲等比赛;通过宣传栏、橱窗、广播、院报等手段开展“中国梦·赶考行”精神的宣传。
(三)以社会为载体,践行“中国梦·赶考行”精神
“赶考行”贵在于“行”,“行”就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要将“中国梦·赶考行”精神渗透、融入、深化于实践活动中,鼓励大学生投身于实践活动中去。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老红军、老党员的寻访;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志愿者、献爱心活动的参加。使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奉献中重温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实践中传递爱心和文明。
总之,通过将“中国梦·赶考行”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主要目的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够理解“梦在心中,路在脚下”,有精神、有动力、有方向去收获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完成国家与民族赋予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谢波.“中国梦·赶考行”宣传教育活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实践路径探究[J].读天下,2016(19):278-279.
[2]胡洋,杨丽坤,梁锐.“中国梦·赶考行”在艺术高校的传承研究[J].现代交际,2016(11):145-145.
作者简介:
丁雪(1985—),女,汉族,讲师,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游博(1985—),女,汉族,助教,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专业,沧州师范学院。
注:2017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