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智慧的“渔者”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aiyou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听了本校老师一节语文课。听完后,不论是听课的老师,学生,还是上课的老师都给人以同一种感觉,那就是——累!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风筝》的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进行了朗读和字词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堂课,老师备教材备得很充分,可是一上课,老师就发现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预设去进行思考,他们的回答很多都让老师“没有想到”,所以措手不及的老师只好对学生强拉硬拽,迫使他们走进自己为他们设置的道路,最后完成了自己“教”的任务。
  我想,假如把一堂语文课比作一张网,那么,作为教师一定要能够将这张网充分地撒开,才能收获更多的“鱼”。如何让学生在你的语文课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锻炼,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智慧的“渔者”,认准撒网的时间、范围和收网的时间等,以期得到更好的效果。结合以上《风筝》这一教学案例,略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瞄准“鱼”多的方位,准确撒网
  这是开课的艺术,鲁迅先生的文章,学生普遍感到比较棘手,但是面对“风筝”这个话题,扩大到童年的生活,就可以很快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课堂迅速活泼起来。因此,要把一堂课的头开好,就得找准切入点,想要收获自己最想要的“大鱼”,就得在“撒网”前设置好用来导出话题的“导入语”,激起学生的热情,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又能为后面的文本研读轻松过渡。
  二、紧握渔网的“绳索”,收放自如
  像这样叙事性的文章,大多都有一条主线贯穿全文,《风筝》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我”的情感经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都是因内心这份沉甸甸的亲情,这是教师必须把握的。打开话匣子,这是“放”,但之后如果学生说得太散,就像写文章一样,没有一个主题了,就应该及时“收”。
  导入时,从童年生活的回忆开始谈起,学生很有话说,这是“放”。但是,童年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收网”。比如,通过“在你的童年生活里,有谁还记得风筝的?”“你喜欢放风筝吗,为什么?”“你的风筝是自己制作的吗?”等问题的设置,很快就能引到文本研读的正题上来,这是“收”。
  见了天空中多种多样的风筝,作者是却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老师也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应该放手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再慢慢把重心引导到“悲哀”这个词上来,进一步追述到对往事的回忆,最后再用“亲情”这条主线来“收”。
  又比如,读了全文后,老师要让学生理解到文章所反映的“亲情”这一主题,先设置了“你觉得文中的‘我’是怎样一个人?”按照老师的预设,要学生回答的是“知错就改”之类的答案,可是学生回答的是“残忍、无情”等等,教师这时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说,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引导学生认识“我”的凶狠的主观原因是像父母对儿女一样的“恨铁不成钢”,而客观原因是对社会深层的探究了。这样一放,既肯定了学生的思维,又加深了对当时社会的理解,挖掘了文本的深层。最后还是回到了“亲情”这一主题上来,“收”得巧妙、自然。
  当弟弟说他早也忘了此事时,“我”为什么会表现得如此悲伤、自责?不管学生回答的话题有多宽,最终还是可以用“亲情”这条主线来收回,可见,亲情在“我”心中的份量是多么的沉重!
  这样看来,只要把握了文本的主线,明确了文本的思想,并注意巧妙引导,不管学生的回答多么宽泛,只要是经过了思考,能找到文本的依据,我们就都能轻松“收”网的。
  这又让我想到了在小说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些老师一定要学生按照内容的先后,或者自己预先设置好的某種顺序去说,其实未必要这样做。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去整理,这样先“放”,再“收”,效果一定要好得多。
  三、注意“拉”网的时间,“收”网及时
  当然,收与放的时间,需要老师依据课堂的内容和时间很好地去把握,只要学生的发言没有偏离文本太远,我们不妨多放放手,充分锻炼他们“说”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读、冷静的思考、热烈的讨论,形成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深层的认识和理解,允许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质疑和独到的见解。如果走得太远了,就应该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他们回头,只有收放自如,以放为主,适时收网的语文课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真正提高语文能力。
其他文献
搞好初中数学的知识的有效复习,主要抓好三方面,处理好四个关系。  首先:抓课本习题,夯实基本知识。  课本上的习题虽难度不大,但对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作用很大,因为它往往给出了运用知识的一些典型实例及方法。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把一些有关联的习题综合起来分析、研究,将会受益匪浅。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已有知识去探索和认识未知事物,因此,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基本概念、是今后学习的基本前提和
《祝福》以其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思想和令人悸动的人物形象而成为鲁迅小说中的重要篇章。作品中的卫老婆子虽不属于主要人物的地位,但她;以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而在作品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主人公命运的变迁,作品文化内涵的丰富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叙事视野的延伸和扩展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她在作品中的艺术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    一、祥林嫂坎坷生命历程的见证者    祥林嫂不是鲁镇人,她在鲁镇的出现不能毫无理由。在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阐述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优化作用,能创设新鲜、活泼、高效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师生的反馈与互动,强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多媒体教学    应用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认识社会、投身市场竞争的“热身”训练。如何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效率,使学生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一篇精美散文,也是一篇传统课文。文章在散文的物境、意境、情境三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许多散文研究学者和广大语文教师都对这篇散文做过精妙的分析。但是在众多的赏析文章和教学设计中,文中“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段落作用的分析,或只字未提,或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人教社新课标《语文(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师用书”,2007年3月第2版)也只是这样介绍:  作者似乎要创造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首先是要转变教学观念  真正与时代精神相称的教育观有什么特点呢?我认为,如何看待学生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而一旦我们能够树立这种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的教育观,则现实教育中的许多矛盾就会减少乃至消失。在真正坚持学生为核心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就是教育真正的主人,这也回归到了“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教育定义的本来
【内容摘要】江苏“五严禁令”后,学生在校时间、作业减少了,负担减轻了。但“减负”并不意味着“减质”,老师迫切需要加强课前指导,课堂增效,课后巩固。只有转变传统观念,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教师积极配合指导,才能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历史 高效 课堂 减负    2009年6月22日,江苏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发出“五严禁令”①。一石激起千层浪,全新的规定,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效率和听力技能策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教师,不妨可以借鉴以下这些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听力教学前的准备  首先,对学生的听力现状做一次摸底调查,这一步骤必不可少。具体分析材料的内容和难度是否适合学生使用,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据此对某些材料删减或通过适当的调整来降低难度和要求,以防挫伤学生的信心。开始时可以选
今年3月28日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汛情、灾情严重,特别是进入6月,西南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哪里有险情就冲锋在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为了尽最大力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人民子弟兵以灾情为号令,闻讯而动,向险而行。他们从祖国各地迅速集结、昼夜兼程、马不停蹄驰援抗洪抢险一线;他们与时间赛跑,同洪水较量,坚持人民至上、生命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
【内容摘要】德育教育中的班级管理存在两个极端,一是教师管得太严,强调“师律”;二是过于注重自主管理;由此笔者提出循序渐进的“三律”——“师律”“生律”“自律”的班级管理招术,三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且循序渐进。  【关键词】班级管理 师律 生律 自律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更是德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的两个极端:一、班主任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