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l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有效性,让教改的春风也吹拂古诗词教学这条“漫漫长路”,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之春呢?在我看来,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教学立足点上,应该把握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进行;在教学途径上,应该扣住古诗词的语言内容来展开;在教学策略上,应少教多诵读,少讲多积累。下面试着展开论述。
  一、在教学立足点上,应围绕领悟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进行
  领悟古诗词的文化意蕴,即体悟诗人的情怀、感受诗歌文化。由于古诗词的语言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多数古诗词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词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因而诵读水平不高,而古诗词中贮存着贯通古今的人生意蕴,往往隐藏在一个个意象之中。如何让学生们真正地领悟古诗词的文化意蕴,并从中受益呢?
  1.领悟古诗词的文化意蕴,需要“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指为了理解某个诗人的作品,而去了解作者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古诗词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尽可能详细地、重点突出地向学生介绍诗人生活的时代特点、创作背景、诗人生平等情况,让学生在“知人论世”上去把握、领悟诗词的意韵。例如,在教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了这个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在北宋灭亡前生活舒适安定,与丈夫金石考古家赵明诚醉心于文艺。等到我介绍了词人生平、背景、词的主要情感之后,学生大悟“此乃词人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自己的寂寞与相思情怀,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也”。所以,我们教学生赏诗品词时,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作一个较为细致的介绍,为学生赏读诗作及他同时期的其他作品打开方便之门。
  2.领悟古诗词的文化意蕴,需要“观景悟情”
  “观”指对诗词的直观感受,也就是让学生具体再现诗中之景,具体感受诗词实的、可感的一面。“悟”指读者对作品的品味感悟,通过学生的联想、想象确定丰富的艺术意境,再现实景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观景悟情”指让学生把头脑中再现的实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音乐、图画、影像等),进一步品味出实景之后的意蕴和情思。如,在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我让学生们先直观感受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瘦马等具体形象,并要求在头脑中再现这些物象构成的整个画面,因为画面背后深处的作者的“情”,是以这些具体的物象为依托的。接下来,让学生品悟由物象构成的丰富意境,使学生同诗人之“情”产生共鸣,为作品意境所感染,达到“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之境界。在诗词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明白“知人论世”,披文入情,运用联想、想象去品味领悟诗词意境,做到“以意求古人”。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诗人的“知音”,走进诗词意境的美好境界。
  二、在教学途径上,应该扣住古诗词的语言特点来展开
  汉民族的语言博大精深、奥妙无穷,而古诗词的语言更是凝练有加,真可谓一字千金。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炼字的典范。古诗词语言描摹物态能抓住特征,描摹心理能妙传心绪,描绘情景能使人身临其境。因此,须细细推敲,方能解其中之味。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咀嚼。
  1.咀嚼标题,揣摩诗中的内容
  标题往往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材类型等方面传递出该诗的各种信息,遵循着这些信息揣摩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内容。如读《江南逢李龟年》,一看题目,我们会抓住“逢”这一题眼,让学生揣摩诗中内容,可猜想:“诗人在什么情况下遇见李龟年?相逢时是怎样的心情?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带着这些问题去揣摩诗句,就会自觉地咀嚼诗中的每一个字,也就读懂了这首诗的大意。
  2.咀嚼意象,琢磨诗人的情感
  任何诗词都是借助一定的物象来表达情感的,对诗词中所用的物象,都不能只当作一般的物象,而要结合诗词的标题仔细思考这些物象所寄寓的情感和深藏的内涵。如李白的《送友人》,当我们借助标题传递的信息了解到诗人正与友人送别,通过写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怀时,就要揣摩诗中的“孤蓬”“浮云”“落日”等物象也许是非同一般,它们很有可能是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意象。通过咀嚼诗中的字句,发现诗人用“孤蓬”说明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活的深切关怀。
  
  3.咀嚼诗眼,品味全诗的精妙
  诗眼就是指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一首诗,往往因这一词而境界全出。一个精妙的诗眼,可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营造出一种意境。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中的“孤”字,不仅给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而且我们从诗的意象和细节——“僵卧孤村”“风吹雨”“入梦来”中所传递出来的孤苦、愤懑,找到了“孤”的注脚。所以,古诗词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在培养咀嚼文字习惯的同时,训练思维,感悟思想,推敲感情,丰富语言库存。
  三、在教学策略上,应该少教多诵读,少讲多积累
  中国的古诗词浩如烟海,灿若星汉,要想更多地吸收民族的精华,我们提倡少教多诵读,少讲多积累。
  1.少教多诵读
  诵读是彰显学生个性和诗文音乐之美的反复朗读,让学生熟读背诵,感受其中的诗意,受到熏陶感染。学生学习古诗词必须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自我感受,在读得烂熟于心的过程中陶冶性情。
  2.少讲多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学生只有积累大量的诗词,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诗词的精华,得到文化的浸润,从而积累词语,形成语感,学会表达。
  当然诵读与积累是合而为一的,两者相互作用,注重过程与结果并举,能够直达诗文本身的情韵,实属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必然选择。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学生诵读积累古诗词的教学工作,从而尽快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质量,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教育思想。
  通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探究,我们将从“以为学生鲜能自览,必为之讲解始能明晓”(叶圣陶语)的陈旧的观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彻底走出来,利用古诗词留给我们的特有的理解空间,独有的历史情感、美学价值,鼓励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古诗词探究阅读中去,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来厚实自身的语言文化素养,还古诗词教学一个生动活泼、百花齐放的春天。
  
  参考文献
  [1]关文信.初中语文创新性教学指导[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2]袁清华.诗歌的情绪传达与阅读理解[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02)
  [3]冯爱军.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02)
  (责任编辑 韦雄)
其他文献
作文片段是指用一段小的篇幅,描写一处景物,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  片断训练的宗旨是从局部、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逐步提高,然后过渡到构思整篇作文,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到得心应手。  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片段训练。  一、在阅读中
《林黛玉进贾府》各色人物的出场,虚实结合,动静相间,似贬实褒,细细味之,让人不得不赞一句:妙笔天成!  一、主次分明,实虚结合——贾母与贾赦、贾政的出场  贾母与贾赦、贾政都是贾府中的关键主子,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也应该是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所必须要拜见的人物。  先看贾母的出场:“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
[摘 要]文章以作者一次参赛的教学设计为例,从“紧扣课标、关注学情、强化主体、彰显特色”四个方面谈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和感悟,提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更多地去研究好课的共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 紧扣课标 关注学情 强化主体 彰显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86  教学设计是教师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是低效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向。本文以牛津版教材为例,对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进行了探索,通过“学生和教师角色互换”、“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归纳,从而达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并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英语课程标准》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法律模块是贯穿学生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和守法的意识和能力,比如七年级下册《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培养学生用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分布在八年级下册的一、二、三单元;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公民意识,主要集中在九年级《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中。  如何创设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法律模块的学材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学材应当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找到“
文言文虽然是我们老祖宗流行的“普通话”,不过,学生看待它可以说是敬畏有加,他们从内心深处不会主动喜欢文言文,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如何改变现状已经成为无法回避、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摸索,笔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颇有成效。  一、以趣激趣,拉近距离  1.内容讲究循序渐进。学生不知道其实他们一早就接触过文言文的内容,比如“守株待兔”“鹬蚌相争”,只不过当时是用白话文的形式呈现的。通过讲述耳熟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导致信息全球化的隨之蔓延和加深,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促使人类世界大步跨进“零距离”的虚拟环境。在信息技术的巨大威势下,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基,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虚拟世界”的影响。近几年,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地理教学内容及形式的丰富性,使以往不可能的地理教学环境
[摘 要] 对隐性分层教学的研究背景与分组策略作了简要介绍,并以《日本》一节为例,从教师设计活动、分层提问、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展示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分了四个层次,即读图说出、读图比较、读图理解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探讨了隐性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隐性分层 初中地理 读图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
在幼儿同一课多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在中班组织实施了“小猴卖‘○”’语言教学活动,以下是其第一轮执教所采用的整体方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小鸭、小猫、小狗、小老虎、小兔所要的“○”各表示什么。  2了解一些圆形生活用品的名称及用途,对猜测物体和变化形状感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一套,圆形纸片若干。  活动环节  1,设置情境,导入活动。  师:小猴是
江苏宿迁一位年轻父亲为了“庆祝”自己11岁的儿子考了7分,用小轿车拉了一车烟花爆竹在镇上燃放。这位父亲说孩子成绩一直不好,这次考了7分,自己并没生气,为了激励孩子,便带孩子买了1000多元的烟花。  关于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焦虑感,时常成为舆论热点。比如,朋友圈里掀起了一股“提前嫁女娶媳妇儿”风潮,为了子女的学业,有太多家长“操碎了心”,甚至某地还爆出新闻,一位年轻妈妈因为孩子做作业太慢而突发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