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2月15日,我国首个倡导“关爱女性健康,科学指导避孕”的中国避孕联盟在京成立。联盟的任务是帮助公众树立“主动避孕”的观念,推进女性生殖健康。近日,该联盟主席、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范光升教授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对广大女性朋友发出呼吁——
我国女性健康,尤其是生殖健康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第一,与女性有关的分娩、妊娠、人工流产、不孕、避孕等环节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女性健康。第二,社会上不安全的性行为以及不安全性行为所造成的意外妊娠,青少年初次性行为的提前,未婚先孕行为增加以及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使妇女、青少年以及男性生殖健康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威胁,尤以妇女所面临的危险更大。第三,避孕观念、避孕措施的普及率存在很大的差距。
妇女除了承担避孕措施使用的主要责任,也得承担避孕失败以后所造成的后果。有调查数据称,1995~2000年,全球1.3亿15~45岁的育龄妇女有12亿次以上的妊娠,其中1/4属于非意愿的妊娠。2004年,世卫组织报道,全世界每年有7500万次非意愿妊娠,有4600万次人工流产,2000万次不安全流产,40%是青少年。其中,有68000例死亡,大约占了13%。我国每年因为早孕做人工流产的有1300万次,其中,重复流产(即流产两次以上)甚至短时间内重复流产两次以上的接近50%。从许多调查可以发现,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出现的妇女健康问题,都与人工流产有关。
这是接受采访时,范光升教授首先谈到的问题。她希望通过大力的宣传,使我国女性能够树立科学的避孕观念、主动掌握科学的避孕方法。
以人为本,科学避孕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育龄妇女很少向医生专门咨询如何避孕的问题,她们所采取的避孕方法就不一定符合科学,当然更谈不上科学地对待在避孕过程中遇到的异常情况。
什么是科学的避孕方法呢?就是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把医生咨询纳入其中,用范教授的话说,“通过咨询医生,在妇女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选择一种适合她自己情况的避孕方法,一旦出现异常反应,又及时去看医生。这种避孕观念才是正确的,所采取的方法才会是科学的。”
范教授谈到,作为医生,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在对咨询者的情况包括年龄、对生育的要求、文化程度、经济情况等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给予合适的避孕建议。她说:“医生的解答必须兼顾妇女自身情况,保证她所选择的方法是安全的、有效的、容易得到的,也能负担起的。只有这样,育龄妇女才能正确持久地使用这种避孕方法。当然,避孕方法能否有效,关键还在于女性能否正确地认识它,能否正确地、坚持地使用。否则,再好的方法都不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避孕药,不止是避孕
避孕是通过特定的方式阻止女性卵子与男性精子相结合。随着科学的进步,避孕的方法越来越多,常用的包括宫内节育器、口服避孕药、避孕针剂、子宫帽,以及外用避孕药,如避孕药膜、避孕药片、避孕栓、避孕药膏等,而每种避孕方法都有自己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也都有各自的不良反应。
范教授说:“从我国目前的使用情况看出,宫内节育器使用比较多,约占49%;避孕药比较少,只有1.69%,不到2%,上海用得比较多,也就3%~5%,与全球高达30%~50%的口服避孕药使用比率相比,是相当低的。”避孕药使用率不高,这主要与公众对避孕药的误解有关,至今仍有不少人误认为,长期口服避孕药会使人“长胖”、“长瘤”、“长痘痘”。
对此,范教授解释道,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现代避孕药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1)雌激素剂量减少。以前,避孕药雌激素的含量是150微克,如今的避孕药属于低剂量口服避孕药,它所含的雌激素剂量只有30~35微克。(2)孕激素换代。避孕药中孕激素的活性较过去的强,其雄激素的作用较前减小。(3)形式多样,不光有口服,还有贴剂等。这些变化和特点,已经使避孕药不再像过去一样容易让人长胖、长痘痘了。
不仅如此,避孕药还有避孕以外的益处。范教授介绍说,医学专家发现,长期服用避孕药,孕激素使宫颈分泌黏液黏稠,可防止上行感染,减少盆腔炎的发生率,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症状。对于某些月经量多的女性,服用避孕药可起到减少月经量,纠正贫血的作用;服用避孕药还可以起到调节月经周期的作用。另外,有许多研究证实,避孕药能防止子宫内膜癌和卵巢上皮癌的发生,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保护作用越来越明显,即使停止服药,这种保护作用仍然存在。虽然也有避孕药可能引起乳腺癌、宫颈癌发生的报道,但都还在研究之中,暂时没有定论,有争议。
范教授还提醒说,选择避孕药前,女性朋友应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以了解自己是否适宜使用避孕药。
采访中,范教授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长期服用避孕药对肝肾功能有影响吗?
范教授:从理论上讲,避孕药对肝、肾功能没有影响。但40岁以上、长时间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必须坚持随诊。这里的长时间指的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年、二十年。如果某妇女服用短效复方避孕药,从20岁服用到40岁,或者服用过程中出现阴道出血、头痛等特殊情况,就要到医院就诊。
记者:避孕药停服3~6个月才能怀孕吗?
范教授:以前提倡避孕药停服3~6个月再怀孕,主要针对长效口服避孕药而言,因为长效口服避孕药所含激素的量比较大。但如今,长效口服避孕药已经不提倡用了,且现代的短效口服避孕药激素量更是明显减少。所以,不需要停服3~6个月后再怀孕,甚至于这个月停了药,下个月就可以准备怀孕。
记者:安全期避孕是否安全?
范教授:安全期避孕要求月经周期必须是正常的,即25~30天,而且本人必须掌握相关避孕知识。否则,安全期避孕不好掌握。因为情绪变化、压力增加等都会引起额外排卵。
记者:哺乳期需要采取避孕方法吗?
范教授:哺乳期时,必须满足3个条件产妇才会出现闭经(又称哺乳闭经):(1)产后4~6个月之内;(2)产后月经还没有恢复;(3)必须是单纯的母乳喂养。一旦添加辅食,就不能保证哺乳闭经起到避孕的效果了。所以,我们认为不管喂奶不喂奶、月经是否恢复,都应该避孕。只是这时不应该服用复合性避孕药,因为雌激素对乳汁分泌的质和量都是有影响的,应该选择单纯孕激素的避孕药。
记者:哺乳期何时采用避孕工具避孕?
范教授:一般产后可以采用工具避孕,但不宜采用安全期避孕。宫内节育器应该在产后42天放置,剖宫产者应该在6个月后放宫内节育器,而且释放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更为适合。
记者:避孕药能隔天服吗?漏服怎么办?
范教授:避孕药一个月要吃21天,不能漏服,一旦漏服12个小时内必须补服。而且漏服不能超过两片,否则本月的避孕效果就不能保证,必须采取其他的方式避孕。
采访结束时,范教授说,在欧洲,虽然人们的观念比较开放,但堕胎率却很低,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避孕教育比较普及,人们知道如何科学、主动地避孕。她希望,我国也应该做到这一点,育龄妇女对主动避孕问题应有足够的重视,“应科学主动地避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她表示,希望通过《家庭医药》杂志的宣传,让每一个妇女都健康,让每一个家庭都快乐幸福。
编辑/谭翔
范光升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中国避孕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和中华青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医疗工作40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理论雄厚。近20年来重点从事女性计划生育工作,解决该领域中的疑难病例和手术,并结合临床开展科研。
我国女性健康,尤其是生殖健康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第一,与女性有关的分娩、妊娠、人工流产、不孕、避孕等环节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女性健康。第二,社会上不安全的性行为以及不安全性行为所造成的意外妊娠,青少年初次性行为的提前,未婚先孕行为增加以及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使妇女、青少年以及男性生殖健康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威胁,尤以妇女所面临的危险更大。第三,避孕观念、避孕措施的普及率存在很大的差距。
妇女除了承担避孕措施使用的主要责任,也得承担避孕失败以后所造成的后果。有调查数据称,1995~2000年,全球1.3亿15~45岁的育龄妇女有12亿次以上的妊娠,其中1/4属于非意愿的妊娠。2004年,世卫组织报道,全世界每年有7500万次非意愿妊娠,有4600万次人工流产,2000万次不安全流产,40%是青少年。其中,有68000例死亡,大约占了13%。我国每年因为早孕做人工流产的有1300万次,其中,重复流产(即流产两次以上)甚至短时间内重复流产两次以上的接近50%。从许多调查可以发现,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出现的妇女健康问题,都与人工流产有关。
这是接受采访时,范光升教授首先谈到的问题。她希望通过大力的宣传,使我国女性能够树立科学的避孕观念、主动掌握科学的避孕方法。
以人为本,科学避孕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育龄妇女很少向医生专门咨询如何避孕的问题,她们所采取的避孕方法就不一定符合科学,当然更谈不上科学地对待在避孕过程中遇到的异常情况。
什么是科学的避孕方法呢?就是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把医生咨询纳入其中,用范教授的话说,“通过咨询医生,在妇女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选择一种适合她自己情况的避孕方法,一旦出现异常反应,又及时去看医生。这种避孕观念才是正确的,所采取的方法才会是科学的。”
范教授谈到,作为医生,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在对咨询者的情况包括年龄、对生育的要求、文化程度、经济情况等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给予合适的避孕建议。她说:“医生的解答必须兼顾妇女自身情况,保证她所选择的方法是安全的、有效的、容易得到的,也能负担起的。只有这样,育龄妇女才能正确持久地使用这种避孕方法。当然,避孕方法能否有效,关键还在于女性能否正确地认识它,能否正确地、坚持地使用。否则,再好的方法都不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避孕药,不止是避孕
避孕是通过特定的方式阻止女性卵子与男性精子相结合。随着科学的进步,避孕的方法越来越多,常用的包括宫内节育器、口服避孕药、避孕针剂、子宫帽,以及外用避孕药,如避孕药膜、避孕药片、避孕栓、避孕药膏等,而每种避孕方法都有自己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也都有各自的不良反应。
范教授说:“从我国目前的使用情况看出,宫内节育器使用比较多,约占49%;避孕药比较少,只有1.69%,不到2%,上海用得比较多,也就3%~5%,与全球高达30%~50%的口服避孕药使用比率相比,是相当低的。”避孕药使用率不高,这主要与公众对避孕药的误解有关,至今仍有不少人误认为,长期口服避孕药会使人“长胖”、“长瘤”、“长痘痘”。
对此,范教授解释道,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现代避孕药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1)雌激素剂量减少。以前,避孕药雌激素的含量是150微克,如今的避孕药属于低剂量口服避孕药,它所含的雌激素剂量只有30~35微克。(2)孕激素换代。避孕药中孕激素的活性较过去的强,其雄激素的作用较前减小。(3)形式多样,不光有口服,还有贴剂等。这些变化和特点,已经使避孕药不再像过去一样容易让人长胖、长痘痘了。
不仅如此,避孕药还有避孕以外的益处。范教授介绍说,医学专家发现,长期服用避孕药,孕激素使宫颈分泌黏液黏稠,可防止上行感染,减少盆腔炎的发生率,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症状。对于某些月经量多的女性,服用避孕药可起到减少月经量,纠正贫血的作用;服用避孕药还可以起到调节月经周期的作用。另外,有许多研究证实,避孕药能防止子宫内膜癌和卵巢上皮癌的发生,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保护作用越来越明显,即使停止服药,这种保护作用仍然存在。虽然也有避孕药可能引起乳腺癌、宫颈癌发生的报道,但都还在研究之中,暂时没有定论,有争议。
范教授还提醒说,选择避孕药前,女性朋友应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以了解自己是否适宜使用避孕药。
采访中,范教授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长期服用避孕药对肝肾功能有影响吗?
范教授:从理论上讲,避孕药对肝、肾功能没有影响。但40岁以上、长时间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必须坚持随诊。这里的长时间指的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年、二十年。如果某妇女服用短效复方避孕药,从20岁服用到40岁,或者服用过程中出现阴道出血、头痛等特殊情况,就要到医院就诊。
记者:避孕药停服3~6个月才能怀孕吗?
范教授:以前提倡避孕药停服3~6个月再怀孕,主要针对长效口服避孕药而言,因为长效口服避孕药所含激素的量比较大。但如今,长效口服避孕药已经不提倡用了,且现代的短效口服避孕药激素量更是明显减少。所以,不需要停服3~6个月后再怀孕,甚至于这个月停了药,下个月就可以准备怀孕。
记者:安全期避孕是否安全?
范教授:安全期避孕要求月经周期必须是正常的,即25~30天,而且本人必须掌握相关避孕知识。否则,安全期避孕不好掌握。因为情绪变化、压力增加等都会引起额外排卵。
记者:哺乳期需要采取避孕方法吗?
范教授:哺乳期时,必须满足3个条件产妇才会出现闭经(又称哺乳闭经):(1)产后4~6个月之内;(2)产后月经还没有恢复;(3)必须是单纯的母乳喂养。一旦添加辅食,就不能保证哺乳闭经起到避孕的效果了。所以,我们认为不管喂奶不喂奶、月经是否恢复,都应该避孕。只是这时不应该服用复合性避孕药,因为雌激素对乳汁分泌的质和量都是有影响的,应该选择单纯孕激素的避孕药。
记者:哺乳期何时采用避孕工具避孕?
范教授:一般产后可以采用工具避孕,但不宜采用安全期避孕。宫内节育器应该在产后42天放置,剖宫产者应该在6个月后放宫内节育器,而且释放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更为适合。
记者:避孕药能隔天服吗?漏服怎么办?
范教授:避孕药一个月要吃21天,不能漏服,一旦漏服12个小时内必须补服。而且漏服不能超过两片,否则本月的避孕效果就不能保证,必须采取其他的方式避孕。
采访结束时,范教授说,在欧洲,虽然人们的观念比较开放,但堕胎率却很低,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避孕教育比较普及,人们知道如何科学、主动地避孕。她希望,我国也应该做到这一点,育龄妇女对主动避孕问题应有足够的重视,“应科学主动地避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她表示,希望通过《家庭医药》杂志的宣传,让每一个妇女都健康,让每一个家庭都快乐幸福。
编辑/谭翔
范光升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中国避孕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和中华青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医疗工作40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理论雄厚。近20年来重点从事女性计划生育工作,解决该领域中的疑难病例和手术,并结合临床开展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