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英语水平的高低。背景知识在阅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过程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的确要理解文字的表层结构,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语义的深层结构化,要能对读物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联想和预测。另外,语境化是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的策略之一。学生理解的困难源于他们不了解由话语的语境所决定的话语含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相关社会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话语。
关键词:阅读理解 信息 语境化
Abstract:Th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reflects their English level。Background knowledge plays a vital part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Reading comprehens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nd general comprehension is a complicated psycholinguistic process. Comprehension is an interactive process between the reader’s backgroundknowledge and the text. The complex reading processes probably involve a number of interacting strategi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tentative strategy in facilitating students’ text understanding for ELT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contextulization. Their difficulty in comprehension supposedly lies in their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utterance-meaning determined by the context where the utterance occurs.
Key words:reading comprehension background knowledge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ntextualization
英语作为我国的第二语言,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英语的重要性不容质疑。而高中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也是兴趣培养阶段。那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保证。英语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英语阅读的能力上。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能力,他们不用老师的帮助就能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进步,就能进行自主学习,达到授人以渔的成效。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首先,我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如果将阅读只当作简单、被动的字符释义来教授学生,就会忽略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对阅读策略、原有语言知识、内容及文化背景知识的运用;忽略学生与文章作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忽略学生对文章较深层次的开发和理解:即语言意识 、语篇意识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这种只注重语言形式的阅读是绝对不可取的。
其次,要善于激活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不少教师由于注重单词和语法的教授,忽视了激活与学生有关的背景知识。这种做法非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会给英语阅读教学带来困难和阻力。近年来,高考命题改革也逐步朝这一方向发展,但在我们日常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一让学生做阅读,学生就充满了焦虑和恐慌。其原因除了学生本身英语基础薄弱外,我们老师也恐怕也难辞其咎。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往往形成单一的模式,只是进行逐句的翻译,忽略了相关的背景知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一切按照教师的模式进行,学生只是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阅读中,不能真正有效地阅读,一遇到困难,就停止了阅读。只是等待老师去给翻译或者解释。既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其三、注重知识提取和信息加工。阅读过程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的确要理解文字符号的表层结构,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语义的深层结构转化,要能对读物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联想和预测。因此我们可以说阅读理解过程是作者、语音信息和读者等几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理解中对有关信息的提取至关重要,而能否提取信息取决于读者头脑中是否储存着有关信息或是否能把已知信息提取出来。推断联想的能力实际上就是从大脑中提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其四、掌握语境化策略。语境化即把学生难以理解的语篇片段放到学生熟悉的语境中。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的疑难。因为,首先要明白学生为什么会理解每个词的意思而不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问题的答案在于他们不理解由句子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话语含义,这也恰好说明了为什么语法分析、释义及翻译不能奏效。当教师为答学生之疑而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英语释义或译成母语时,他以为学生所不理解的是句子的语法结构或表层意义,这种观念往往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学生的疑难不在于语法或句子表层意义,他们所不理解的是如何把句子与其“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学生阅读中的困难在于理解句子的话语含义,而其根源就在于他们不理解语篇片段的语境。语篇作为语境概念,不是有句子构成,而是有句子来实现的,它是一个传递文化和社会意义的语义系统,是文化和社会意义在一定语境中实现。因此,理解话语就是认识它与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关系。
1、话语的情景语境是指话语所出现的环境,但并不是这个环境中的所有的人、事物和过程都包括在内,而是指与话语理解相关的环境因素。在学生不理解句子的语境的情况下,教师不妨创造一个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都是适合的,学生熟悉的假设语境,来帮助他们理解话语含义。
2、话语的文化语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话语不可能脱离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在话语理解的过程中,读者需要具备该语言所包含的文化知识。中国学生几乎都是在外语学习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他们对说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社会价值观、历史与现状等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对相应话语的理解。
总之,没有阅读就没有语言学习。外语学习必须经过大量的阅读,在英语是第二语言及外国语的情况下,多数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都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
参考文献:
[1]Anderson,R.Cetal.2003,“Instantiation of General Terms”,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15:667-679.
[2] Brown,G. .and Yule,G .Discourse Analysis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83.
[3] De Beaugrande ,R .Text , Discourse and Process . London:Longman,1980.
[4] Barlett,F.C.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5] Brown , Gillian and Yule,George.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6] Levinson,S.C.Pragma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7] Carrell, Patrical L , Davine, Joanne and Eskey, Davial E , (ed)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关键词:阅读理解 信息 语境化
Abstract:Th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reflects their English level。Background knowledge plays a vital part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Reading comprehens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nd general comprehension is a complicated psycholinguistic process. Comprehension is an interactive process between the reader’s backgroundknowledge and the text. The complex reading processes probably involve a number of interacting strategi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tentative strategy in facilitating students’ text understanding for ELT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contextulization. Their difficulty in comprehension supposedly lies in their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utterance-meaning determined by the context where the utterance occurs.
Key words:reading comprehension background knowledge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ntextualization
英语作为我国的第二语言,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英语的重要性不容质疑。而高中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也是兴趣培养阶段。那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保证。英语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英语阅读的能力上。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能力,他们不用老师的帮助就能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进步,就能进行自主学习,达到授人以渔的成效。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首先,我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如果将阅读只当作简单、被动的字符释义来教授学生,就会忽略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对阅读策略、原有语言知识、内容及文化背景知识的运用;忽略学生与文章作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忽略学生对文章较深层次的开发和理解:即语言意识 、语篇意识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这种只注重语言形式的阅读是绝对不可取的。
其次,要善于激活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不少教师由于注重单词和语法的教授,忽视了激活与学生有关的背景知识。这种做法非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会给英语阅读教学带来困难和阻力。近年来,高考命题改革也逐步朝这一方向发展,但在我们日常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一让学生做阅读,学生就充满了焦虑和恐慌。其原因除了学生本身英语基础薄弱外,我们老师也恐怕也难辞其咎。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往往形成单一的模式,只是进行逐句的翻译,忽略了相关的背景知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一切按照教师的模式进行,学生只是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阅读中,不能真正有效地阅读,一遇到困难,就停止了阅读。只是等待老师去给翻译或者解释。既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其三、注重知识提取和信息加工。阅读过程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的确要理解文字符号的表层结构,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语义的深层结构转化,要能对读物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联想和预测。因此我们可以说阅读理解过程是作者、语音信息和读者等几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理解中对有关信息的提取至关重要,而能否提取信息取决于读者头脑中是否储存着有关信息或是否能把已知信息提取出来。推断联想的能力实际上就是从大脑中提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其四、掌握语境化策略。语境化即把学生难以理解的语篇片段放到学生熟悉的语境中。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的疑难。因为,首先要明白学生为什么会理解每个词的意思而不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问题的答案在于他们不理解由句子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话语含义,这也恰好说明了为什么语法分析、释义及翻译不能奏效。当教师为答学生之疑而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英语释义或译成母语时,他以为学生所不理解的是句子的语法结构或表层意义,这种观念往往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学生的疑难不在于语法或句子表层意义,他们所不理解的是如何把句子与其“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学生阅读中的困难在于理解句子的话语含义,而其根源就在于他们不理解语篇片段的语境。语篇作为语境概念,不是有句子构成,而是有句子来实现的,它是一个传递文化和社会意义的语义系统,是文化和社会意义在一定语境中实现。因此,理解话语就是认识它与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关系。
1、话语的情景语境是指话语所出现的环境,但并不是这个环境中的所有的人、事物和过程都包括在内,而是指与话语理解相关的环境因素。在学生不理解句子的语境的情况下,教师不妨创造一个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都是适合的,学生熟悉的假设语境,来帮助他们理解话语含义。
2、话语的文化语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话语不可能脱离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在话语理解的过程中,读者需要具备该语言所包含的文化知识。中国学生几乎都是在外语学习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他们对说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社会价值观、历史与现状等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对相应话语的理解。
总之,没有阅读就没有语言学习。外语学习必须经过大量的阅读,在英语是第二语言及外国语的情况下,多数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都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
参考文献:
[1]Anderson,R.Cetal.2003,“Instantiation of General Terms”,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15:667-679.
[2] Brown,G. .and Yule,G .Discourse Analysis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83.
[3] De Beaugrande ,R .Text , Discourse and Process . London:Longman,1980.
[4] Barlett,F.C.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5] Brown , Gillian and Yule,George.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6] Levinson,S.C.Pragma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7] Carrell, Patrical L , Davine, Joanne and Eskey, Davial E , (ed)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