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铁西第一小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展语文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那么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正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语文课堂,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
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构建活动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依托教材,不断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引领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我在教学《上下大小多少》一课中就充分运用了语文观来完成教学内容,以开阔学生的语文眼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将这一课的教学环节安排成一个连续的过程: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块厚厚的蓝色木板,然后在木板上画了一个很大的足球,而在木板下画了一个很小的足球。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球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说“一个足球大,一个足球小”、“一个在木板的上边,而另一个足球在木板的下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伺机引导学生认识“上下”、“大小”。
在教学“上下”时,遵循课文内容,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和书上所呈现的图画有什么关系。再请学生自己亲自试试什么样的身体符号可以表示“上”,什么样的身体符号可以表示“下”。又请学生们在教室找一找什么在上,什么在下。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强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简单生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最后,我把“上”和“下”写在了一起,变成学生没有学过的生字“卡”,我一边写这个字一边说:“孩子们,你看我们的汉字多么神奇,如果一根小鱼刺在嗓子里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那多么难受啊!瞧,这个不上也不下的字就是“卡”,你能记住它吗?”这样的教学环节已经远远超出了生字教学本身,而是让学生知道每个汉字都是有秘密的,这个秘密就等着你们来发现呢。
在教学“大小”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中什么东西是大的,什么东西是小的。学生所有的语言知识储备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参与思考,并不断创新,这样也就有了令老师和同学都满意的答案。最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尖尖的宝塔,学生看图马上就明白了:上面小、下面大的物品就是“尖” 的。我们又一起摸了摸削好的铅笔,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尖”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我又在那座尖尖的宝塔旁边画了一座倾斜的宝塔,引导学生观察两座宝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一座宝塔是正的,而另一座宝塔是歪的。我顺势告诉孩子们“不正就是歪”,所以这个“歪”字就是“不”和“正”两个字组成的。我继续告诉他们:“怎么样?学习汉字有趣吧?像这样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呢,只要你認真的用心学习,将来一定在汉字的学习中寻找到快乐的。”学生都美滋滋地等着我讲下一个字呢。我想:这才应该是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氛围呀!
最后,我又画了好多个大小不一的足球,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学生通过前两组字的学习,已经能够很轻松地说出:大足球多,小足球少。
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就想:学生大多有学前基础,如果只是片面地把知识拘禁在所学习的6个字上,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枯燥无味,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呢?我觉得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以,我力图让教学内容和生活相连,和学生的情感需求相连,让语文学习因此而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孩子们探索的欲望被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来了,原本令孩子畏惧和厌烦的生字学习变得十分轻松和有趣,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成为课堂上一道寻常的风景。
教学虽然是一门遺憾的艺术,我希望自己能在艺术中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使我的语文课堂迸发出更多的智慧与乐趣!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展语文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那么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正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语文课堂,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
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构建活动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依托教材,不断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引领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我在教学《上下大小多少》一课中就充分运用了语文观来完成教学内容,以开阔学生的语文眼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将这一课的教学环节安排成一个连续的过程: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块厚厚的蓝色木板,然后在木板上画了一个很大的足球,而在木板下画了一个很小的足球。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球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说“一个足球大,一个足球小”、“一个在木板的上边,而另一个足球在木板的下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伺机引导学生认识“上下”、“大小”。
在教学“上下”时,遵循课文内容,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和书上所呈现的图画有什么关系。再请学生自己亲自试试什么样的身体符号可以表示“上”,什么样的身体符号可以表示“下”。又请学生们在教室找一找什么在上,什么在下。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强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简单生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最后,我把“上”和“下”写在了一起,变成学生没有学过的生字“卡”,我一边写这个字一边说:“孩子们,你看我们的汉字多么神奇,如果一根小鱼刺在嗓子里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那多么难受啊!瞧,这个不上也不下的字就是“卡”,你能记住它吗?”这样的教学环节已经远远超出了生字教学本身,而是让学生知道每个汉字都是有秘密的,这个秘密就等着你们来发现呢。
在教学“大小”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中什么东西是大的,什么东西是小的。学生所有的语言知识储备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参与思考,并不断创新,这样也就有了令老师和同学都满意的答案。最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尖尖的宝塔,学生看图马上就明白了:上面小、下面大的物品就是“尖” 的。我们又一起摸了摸削好的铅笔,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尖”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我又在那座尖尖的宝塔旁边画了一座倾斜的宝塔,引导学生观察两座宝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一座宝塔是正的,而另一座宝塔是歪的。我顺势告诉孩子们“不正就是歪”,所以这个“歪”字就是“不”和“正”两个字组成的。我继续告诉他们:“怎么样?学习汉字有趣吧?像这样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呢,只要你認真的用心学习,将来一定在汉字的学习中寻找到快乐的。”学生都美滋滋地等着我讲下一个字呢。我想:这才应该是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氛围呀!
最后,我又画了好多个大小不一的足球,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学生通过前两组字的学习,已经能够很轻松地说出:大足球多,小足球少。
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就想:学生大多有学前基础,如果只是片面地把知识拘禁在所学习的6个字上,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枯燥无味,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呢?我觉得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以,我力图让教学内容和生活相连,和学生的情感需求相连,让语文学习因此而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孩子们探索的欲望被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来了,原本令孩子畏惧和厌烦的生字学习变得十分轻松和有趣,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成为课堂上一道寻常的风景。
教学虽然是一门遺憾的艺术,我希望自己能在艺术中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使我的语文课堂迸发出更多的智慧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