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育改革的乡土情怀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zx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仅仅从学校内部来考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更大的视野。农村学校教育改革就应该注入乡土情怀。
  一、社会大教育的民生特征和家长教育心理引导
  教育宣传:当前有一点需要明确,家长的教育期望值与所担当的责任是不对等的,学校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都不能成为家长责难、推脱孩子教育管理的理由,只以经济的付出为重心,对孩子的家庭教养辅导不胜其烦,规避、转换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必须认识到对孩子的宽容不是迁就姑息、放纵,是严格要求下的理解尊重。比如在孩子的兴趣发展,力所能及的劳动,个性品质的示范性(言传身教)方面,家长要么引导不足,要么溺爱有加;在劳动就业上,不少家长不自觉地寄希望于提供让孩子轻而易举地获得财富机遇,而不是靠辛勤劳动、艰苦经营,怎么会有好的就业机会,怎么会有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创新发展。我们看到中小企业的用工荒与毕业生的就业难的困局,不是简单的企业待遇与专业对口的问题,是劳动意识教育的重大失误,劳动价值取向的分歧正在左右着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创新能力。企业需要大量的生产技术人员而不是睁眼说瞎话的高端“管理”。显然农村家长出于的身份焦虑 不断传染给子女,无须否认在普适劳动(从事基础劳动的综合实践能力)、诚实劳动的社会基本价值判断已经出现重大的偏差。在传统的观念中,从事合法的任何生产劳动都是正常的、体面的,都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社会价值,哪怕是一个淘粪工人(我们曾予以极高的荣誉)。没有基本的社会劳动尤其是体力手工技术劳动价值的体面认知,而去追求浮华的所谓体面劳动,我们就失去了对社会劳动的尊重和人格尊严的敬仰。这是我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时期人才培养的重大偏差。我们的宣传教育引导明显滞后,认识、关注不足,力度不大,传统的宣传优势没有体现出来,关于负面的报道、小道、绯闻总是情有独钟。对媒体报道方式的自由和社会监督功能无须指手画脚,但必须提倡引导积极的社会责任,不能抛弃几千年拥有的家国情怀意识,纠正农村家长教育行为意识上的偏颇。
  二、学校文化的品质建设
  学校教育自主发展特征。目前家长质疑学校教育的一个深层认识是学校的自主、公益、公正特质,教育公平是公民权利和家庭、个性发展的上升通道的起点,因为它涵盖了一系列的民生诉求。从学校的设置、建成、管理到人们的选择、认同、发展,具有强烈的自然地域和人文特征,其鲜明的平等、客观、自主、文化符号,是文明、品牌的基石。所有形象都容易改变,但情感的文化形象不变。文化照亮生命前程,升华人性的光辉。中国农村老百姓所寄予教育的价值特别大。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担当者——学校必须具有独立的文化人格,客观地面对历史、政治、党派、思潮,坚持教育的规律原则,它的生命力取决于文化内核和(家国)乡土情怀,有政治文化思想但不是政治运动的傀儡。即使受到重大干扰,也是个别的、短暂的。学校既有规律共性,也有自身的独立文化思想个性和差异,正是那样百家争鸣才能产生文化的繁荣。其次,当今的学校教育需要政府的有力保障和有效监督,是老百姓对教育公正公平的必然要求,不是投入时想给就给,学校内部管理越俎代庖。政府的职能是保障及时,监督到位,严格执法。如果把学校作为一个权力利益手段、政绩工具来进行管理宣传,客观上造成了教育的庸俗化和腐败,尤其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必然功利化。学校教育的政绩行为已经人所共知,也知道来源于官本位意识,在学校的管理与行政“官”挂钩,“家长”意识浓厚的氛围中,显然与教育学术、民主自由思想背道而驰,但愿这不是产生教育假、大、空、伪学术、伪权威的必然温床。我们看到“活跃”的校园经济时,家长、教师都难掩困惑,学校发展的难处和灰色成分挥之不去。作为教育工作者深知,学校教育去功利化别无选择。第三,现代的学校教育内部管理应该是内生和外引相互结合,更强调内生,它拥有的前提是自由、民主、责任。包括教育管理、教育与教学、课堂内外。它的基础是学生,是老百姓(家长),是教职员工。其本质是由下而上的,是学校文化的根源。自上而下的僵化的学校管理方式很大程度是否定教师学生的自觉、自信、自律和文化制度的他律,夸大行政人员的人治管理的道德良知。高企的教育行政管理成本与消耗跟教育的内生形成了对立,这吞掉了相当多的有限教育资源,在“关系”中消耗了大量的学校财、智,也不咎是教育人才的浪费。我们花很多的精力培养的名师为何要“官”要“调”呢(一种泛滥的价值待遇取向),他们的真正作用被雾化了,或许已经不是照亮心灵的阳光了。学校文化建设不外乎稳定、交流、发展,从校长到教师强调稳定内生,当然不排斥合理交流。自上而下的校长、教师交流方式容易产生许多短期行为,并不利于学校文化发展。学校文化建设本是老百姓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不少的学校文化建设形式多于内容,仅仅是穿衣戴帽、光鲜亮丽不足以形成内驱式长效发展机制,也不会是鲜明的文化标志,既不属于学术思考,也不属于人民大众。
  三、乡土教育的人文情怀
  或许你曾体味过,当学子回乡探望,或是残垣断壁,或是鸡鸭共生,或为他用,失去最初教育记忆,失去母校的遗憾,点点滴滴,难免带有文化根基的失落。没人怀疑社会的发展进步,怀疑教育整合的必要性。但每一个调整都应经过理智、慎重的思考,宣传规划、服务能力、保障措施跟进不失位,慧誉民心,充满人文关怀,更不应把城市化理念看作唯一的愿景。俯拾皆是乡土人文素材才是真正的宝贵财富。教育不能奢求十全十美,但教育不允许没有人文情怀的瞎子摸象,代价的沉重难以估量。学校定位、教育方式、考试、招生不需要太大的道理,普惠、朴实、公平就是老百姓的愿望。爱家、爱校、爱乡、爱国的情感线条不需鼓噪,只需温情的呵护,自然的感召。农村学校大量的教育债务、相对落后的教育条件与盲目的出国留学、千篇一律的城镇化、高价的名校名园抑或是教育的无奈,抑或是教育的背离。家长应冷静面对就学、升学、就业竞争,知儿女莫若父母。我们呼唤学校教育的的原生态,打破为分数而分数的应试教育管理思维,创建素质教育的现实情境,把兴趣、创造、快乐还给孩子,让乡土文化和人文关怀逸豫成荫,创造家长教育宣传的理性氛围,回归草根文化与教育理想的有机结合,回归家长、学校教育的和谐。城市文明固然有许多的优点,但我们能忍心乡村文化文明自信的丢失,去完全适应浮华奢靡的城市情境?要尽量避免乡村文化道德建设渐趋“泛空心化”,不能失去乡村文化朴素品质!
  农村家长教育心理健康与学校发展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了解、证明都是为了改革,政府教育职权的放下和职责的恪守,教师、家长乡村教育价值的回归,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互动,宣传净化教育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反省、去履行自身的行为示范承诺,养育孩子该拥有一颗童贞的心。旁观、无奈、漠视、责难,任水流舟,都无异于自欺欺人、饮鸩止渴。我们的现行教育管理并不缺政治之“智”,教育教学也不缺艺之“智”,家庭教育更不缺爱之“智”(溺爱,讲面子,爱之甚,过犹不及。),缺的是树人之“仁”(仁义,仁爱,仁道),顺乎自然,育者非“功”,润物无声,仁者自威而厚德载物。
  我们期待全社会积极推动农村教育文化传统的传承、扬弃,开辟一条学校教育的绿色通道。农村家长应清楚地认识到森林、草地、田野、溪流是孩子们愉快的绿色天堂,是祖辈的根,拥挤的“金字塔”原本就不全是生活的荣誉殿堂。学校教育不是为了实现家长、教师的梦想,而是为孩子创设酝酿梦想和实现的路径。
  (作者单位:湖南省醴陵市南门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结合多年的观课、磨课情况和数次参加市级命题的体会,我们认为,需要以发展性的眼光对学生的数学理解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考量。一、对理解的评价1.深刻:指导性评价数学所追求的是普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我们看到设计与创新教学在当下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创意使产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通过创意的培养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使其拥有善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运用得当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有的班主任批评学生,学生很乐意接受,效果很不错;有的班主任批评学生,尽管理由很充分,但学生甚是反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其中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人根据自己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一些肤浅的认识,敬请同仁不吝赐教。  一、什么学
目的观察去痴灵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以及脑内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SY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右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制备AD动物模型。
在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实践中熟练运用灌输理论,并结合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我国当前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社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湖南省双峰县洪山殿镇中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大力构建高效课堂。几年来,通过理论学习、教学比武、校本培训等方式稳步推进,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构建高效课堂,应着重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深刻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  对于高效课堂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教师认为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在课堂上一味地要求学生
摘 要:政治是一门偏理论性的科目,如果课堂教学单纯依靠空洞的理论讲解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会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分析理论知识。然而政治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是对生活的理论性与知识性的阐述,学习政治就是利用知识理解生活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丰富教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知识,师生在情境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感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针对初中政
“提封田”考问题的提出臧知非“提封田”之名,首见于《汉书·地理志》卷下,在《汉书》其余志,传及其他汉代文献中则云“提封”,其用法和含义与“提封田”相同,系“提封田”之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遇到了诸多问题,如生源、教材、课程安排等。如何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英语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教学实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