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绝景”黄鹤楼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ANYU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楼从何来


  据说黄鹤楼始建于223年,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出于军事目的而在长江边黄鹄矶(hújī)上修建的一座军事瞭望楼。后来随着朝代更迭,黄鹤楼逐渐丧失了军事功能,演变为文人墨客登高望远、吟诗作赋的活动场所。在此处留下的千古名篇绝句和神奇浪漫的传说故事,使这座楼阁成了自然与人文相互倚重的历史文化名楼,它自古就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橘皮画鹤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位姓辛的老人在黄鹄矶上开了一家辛氏酒楼,他为人乐善好施,曾供一位老道白吃白喝长达一年之久。一天,老道为表谢意,便在地上拾起了一块橘皮,在雪白的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并对辛氏老人说:“只要你拍手相招,这只黄鹤便能出来翩翩起舞,为你的酒客助兴。”说完之后便不见了。辛氏老人半信半疑地拍手一试,黄鹤果然跃出,和着节奏翩翩起舞,舞毕之后又回到了墙上。这个消息一下子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饮酒,辛氏酒楼也因此变得生意兴隆。十年后,老道重返酒楼,骑着这只黄鹤飞走了。辛氏老人为了感谢老道带给他的富裕生活,用毕生的积蓄修建了一座高楼,取名为“昔鹤楼”。

美文竞芳辉


  从古至今,描写黄鹤楼的诗词非常多。唐代诗人崔颢(hào)就曾登上黄鹤楼,写下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千古名句。李白曾在此写下《望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文化传海外


  黄鹤楼依山傍水,景色秀美。历代不绝的名家诗文和多彩的神话传说为黄鹤楼平添了诗情与浪漫。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黄鹤楼的诗词吗?我还知道王维写过《送康太守》,毛泽东主席写过《菩萨蛮·黄鹤楼》……小读者们如果还知道其他诗词,赶紧来告诉我吧!
  日本是一个十分喜爱鹤的国家,早在19世纪,日本的诗词界就以黄鹤楼的黄鹤为主题创作了许多赞颂黄鹤楼的诗词。
  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电影艺术家将“橘皮画鹤”的故事改编成动画片放映,风靡一时。
  如今,黄鹤楼已经插上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翅膀,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走进了大洋彼岸的法國、德国、英国等地,更多的外国人通过故事知道了中国武汉有座美丽的黄鹤楼,这里蕴含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指导专家 齐吉祥 李建平)
  历史上的黄鹤楼屡次建造屡次被毁。1985年,黄鹤楼重建,30多年来已经发展成为融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于一体、拥有近80个景点的大型综合性园林,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已经接待了海内外游客6000多万人次,欢迎你也到这里看看哟!
其他文献
2009年,一起恶性盗墓案被侦破,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人员与当地人民政府赶紧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这座墓葬就是位于江苏省盱眙县大云山顶的大云山汉墓,这里埋葬的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五个儿子、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江都王刘非。墓中琳琅满目的随葬品,为我们展现了江都王刘非一生的经历。  爱好军事的王爷  刘非15岁那年,西汉爆发了一场七位诸侯王反对朝廷的叛乱,这就是著名的七国之乱。年轻的刘非主动请缨,
期刊
从初春到初夏,天气晴朗的时候,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我小时候就喜欢漫天遍野奔跑着放风筝。我会用旧报纸和竹篾(miè)亲手制作一个纸风筝,还会在风筝上贴两条长长的尾巴,这样当它飞起来的时候,尾巴拖在后面摇曳,是不是很厉害?风筝最初是木鸟?  我们现在所说的风筝,通常是以竹篾为骨架再糊上纸或绢做成的,系上长线,就能乘风高飞。不过最初的风筝,与我们现在所见的其实是不大一样的。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墨
期刊
说起马的故事,我们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无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龙马精神”“马到成功”等,还是历史故事“指鹿为马”“伯乐相马”等,在我们的文化中,马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生活中,马常常以精神、勇敢、吃苦耐旁等正面形象出现在我们身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自古以来马都是我们的好帮手呀,我们十分热爱这个伙伴。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中,有一组浮雕叫作“昭陵六骏”,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好朋友——他曾骑过的六匹马的塑像。唐
期刊
龙骨水车和龙奇奇有关吗  在古代,没有像现在一样的喷灌设施,那古人怎么灌溉他们的农田呢?他们很聪明,发明了一种叫作龙骨水车的装置,这种装置又叫手摇翻车。手摇翻车早在汉代就出现了,《后汉书·宦者列传》里面就记载:“又使掖廷令毕岚……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这是史书对手摇翻车的最早记载。到了唐宋时,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人口多了,需要的粮食多了,龙骨水车的作用就更大了。在农田灌溉、排水及
期刊
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  在科技馆中,有一个好玩儿的空间,当你的朋友走进这个空间时,他身体的大部分会被活生生地吞噬,很可能只剩下一个脑袋!当然啦,这并不是惊悚片的内容,而是科技馆中的一种“隐身”技术。它巧妙地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让你在视觉上形成错觉,事实上你看到的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是虚像。虚像与人所占的空间区域等大,距离相等,很巧妙地让人隐藏起来,结果你只看到一个
期刊
小时候,大家是不是都玩过跷跷板?一条长长的板子,中间被固定,两边坐人,忽而坐在这边的你高高跃起,忽而坐在那边的我飞离地面……  然而,科技馆的展厅里却有一个和你的认知完全不一样的跷跷板,这个跷跷板的一端即使坐着两三个大人,另一端只坐一个小孩儿,大人们也不能将小孩儿翘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与众不同的跷跷析  原来,奥秘就在跷跷板下面的两个油缸上。两个油缸一个粗、一个细,粗油缸的受力面积是细油缸的4倍
期刊
隆咚敲鼓的“出租车”  记里鼓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可以记录行驶里程的车,由“记道车”发展而来。记道车早已失传。但是晋人编写的《西京杂记》里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汉朝舆(yú)驾祠甘泉汾阴……记道车,驾四,中道。”可见,至少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可以记录行驶里程的车。记里鼓车模型  现代的出租车上有一个记录行驶里程的电子装置,有了它,司机叔叔就知道要收多少钱了。那记里鼓车是怎么记录行驶里程的呢?记
期刊
浩瀚的海洋占据着地球表面约三分之二的表面积,蕴藏着无数的生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从古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的传说到中国《西游记》中孙悟空几入龙宫借宝,自古以来,人们对神秘海底世界的想象和探索就从未停止过。但是想象归想象,从百年前“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到迄今尚未破解的百慕大之谜,海洋从未让人类轻易征服。  神秘的海洋令人向往,中国古代就有很多人勇敢地迈出了探索海洋的步伐,从传说中秦代的徐福东渡,到明代国力强
期刊
第一種碑立在宫殿的庭院中,是用石头制作的。古人通过观测石碑的影子来推测时间,它的工作原理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日晷有异曲同工之妙。  日晷最晚在汉代出现,主要由指标和晷面组成。晷面上标有一圈刻度线,类似于手表的表盘,太阳照射指标时,会在晷面上形成投影,人们就可以根据投影的位置判断时间啦!  第二种碑竖立在宗庙里,也是石头做的。宗庙是古人用来祭祀的场所。春秋战国时,人们在祭祀时会献上煮熟的肉食,因此要提
期刊
大家好!我叫毛茗靓,今年11岁,是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五年级的学生。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爱好广泛的女孩,喜欢弹钢琴、演话剧、打羽毛球……说起我最大的爱好,还是当文物讲解员,你别看我年龄不大。我可是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常驻志愿讲解员呢!我今天来给《奇妙博物馆》的小读者讲讲“囿”字的起源与含义,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解说。  同学,你去过动物园Ⅱ马?如果去过,那么你对“囿”字就应该不陌生。没错,在《现代汉语词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