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9月11日,时任教育部长的周济公布了一个数据:“初中毕业生人数已经从最高峰的每年2500多万,降到2009年的1800多万,并且在今后十几年都将保持在1700万到1900万之间。”到了3年后的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只有915万,其中往届生超过50万,应届生只有800多万。另外900多万应届生到哪里去了?《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在2009年激烈的中学升学考试(下简称中考)中,只有半数学生升入高中,而2012年的高考全国平均录取率达到75%。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升高中难度超过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升大学,激烈的中考宛如一场“决赛”,用淘汰和分流的方式把大量学生挡在了高考“预选赛”场外。结果就是,只有一半初中毕业生进入了高中,另一半则另有去向。
半数学生去了哪里?
900多万初中生毕业后没有进入高中,他们去了哪里?9年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初中和小学,在9年义务教育之后,学校的种类就复杂了起来。
在中考过后,各地教育部门及学校开始准备学生志愿填报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工作安排通常是这样的:整个阅卷工作结束后,公布中考成绩。然后考生填报分流卡,并可申请查分,市教育局当天反馈查分结果。之后,学生上交分流卡到学校,学校上交分流卡到市教育局基教科,并领取学生档案分数条,召开高中阶段招生咨询会。之后,学生填报志愿并上报学校;在学校将志愿分类报送市教育局基教科和市招办后,普通高中录取开始。
这段信息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词:分流卡。这个东西在有些地方叫分流卡,比如湖北宜昌;在有些地方叫做分流证,比如说山东龙口。其功能是一样的,就是区分报考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前者被简称为三校生,三校生通常是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
从历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参加中考人数的一般可以看出,总体上有50%的初中生在中考环节被分流成为了三校生。但是在分流过程中,各地还是有一些差异的。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学校也会说服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提前与中职校签约。但是多数情况下学生家长并不同意。北京、上海等地的教委也曾发文件规定,中考生在参加中考前不能离校。浙江杭州教委明确禁止提前分流学生,安徽合肥教委也下文规定,各初中学校均不得为追求升学率而动员考生提前分流、不参加中考,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考生参加招生考试或强迫考生报考。
然而,也有一些地方的初中生被强制分流。在山东菏泽时楼中学,学校每年会对全体初三应届毕业生进行摸底考试,然后把所有学生按照考试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人可以留在学校继续复习参加中考,另一部分被“分流”的学生则不能参加中考,只能选择学校指定的几所技校或放弃升学。合肥市教委文件之所以规定初中学校不得强迫学生分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一些学校力保本校的升学率而对对那些没有把握考上高中的学生禁止参加中考。
归纳起来看,中考考前考后分流,这种现象在大城市出现较少,在农村地区出现较多。由于中考既不是全国统考,也不是本省统考,很多地方是进行县一级的考试,所以能找到的有代表性的统计数据多来自大城市(见右表)。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城市地区的初中升高中升学率还是很高的,东莞这样的“打工城市”也能达到50%。
“对口招生”与三校生分流
职高、中专、技校的学生毕业时,理论上也有机会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但由于没有进行高考备考训练,实际上基本无法与高中毕业生竞争。
那么三校生怎么上大学呢?答案是可以参加对口招生高考。这个高考是单独命题并且单独录取的,和全国统一高考是两回事。这个对口高考只考三门,语文、数学、英语,外加招生院校要求的专业课考试。由于单独录取,就算分数再高也只能上专科,没有本科。这被称之为对口招生,分数线比统一高考要低很多。对口招生的高考比普高生简单得多,而且高考冲刺阶段,各地教育部门还会给学生发考题大纲,高考的题基本上不出大纲,有时高考的题目直接就和大纲上的例题一样。但是对口生的专业较少,很多大学不进行对口招生,而且对口招生的学校也多来自本省,想上外省对口高校基本没有机会。
其实,对口招生高考只是在理论上给三校毕业生提供一个考大学的通道。现实中,多数三校毕业生直接加入了打工行列,即使有三校毕业生要在对口高考中拼一下,也会面对来自高考“专业队员”——高中生的竞争:在高中最后一年,一些摸底成绩较差,又很想上大学的学生被学校建议以职高毕业生的名义报考职高高考,相对于以专业课为主的职高生,这些高中生简直就是对口高考专业选手。也就是说,三校生即使参加对口高考,也要排在高中生之后。
在报名参加中考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陷阱:三校生比普通高中提前录取。一些学生在中考报名时犹豫不决,既报考普通高中又报考三校,结果不言而喻,一定被三校录取了。
除了初中学校力保本校升学率之外,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是一般初中生被分流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九年之后为非义务教育。按照国家教育政策,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应该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就业技能,而不是入读高中和高等院校。必须承认,这也是社会分工的现实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社会上每新增的5个工作岗位当中,就有一个岗位要求必须是三校毕业生。
高中学位有待增加
高中教育的发展远不能满足老百姓对优质高中学位的需求,是造成50%的初中生进入三校的客观原因。每百个报考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中,只有一半能够最终考上公办普通高中,这让家长忧心忡忡,各地教育部门也在积极应对。一方面是国家的教育政策要求三校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比例达到一比一,一方面是群众迫切需要更高的普通高中入学率。
近年来,“高中学位紧缺”成了一个公认的话题。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呼吁加快高中学校规划建设速度,提高师资、设施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满足市民对优质高中学位日益增长的需求。深圳市教育招生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大量的初中毕业生首先选择普通高中,尤其是公办普通高中,势必造成公办普通高中学位压力增大。“近年来,中考考生和家长在报志愿时普遍存在‘三多’‘三少’,即报普通高中多,报中职类学校少;报公办高中多,报民办高中少;报优质高中多,报一般高中少。”资料显示,深圳市初中学生进入高峰期,2001年到2005年深圳市初三毕业生人数从21010人增加到43244人,平均每年增加5558人。2008年达到50700人,较2007年增加4965人。2009年达55000人,2013年将突破8万人,12年中翻了4倍。深圳市原有的普通高中学位饱和已达极限。深圳在过去8年中规划新建8所全寄宿高中,建成交付使用的只有3所,另外5所一直停留在蓝图上。
高中入学率:先城市后农村
杭州市近年来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措施,极大解决了高中学位紧缺问题。其做法,一是打破学校对名师的“所有制”,让有能力的老师能够在几所学校之间流动,以缓解师资紧张的矛盾;二是打破行政区域对名校的“所有制”,让好的学校能够为全市而不是某个区的学生提供平等就学的机会;三是打破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界限,让公办学校教育硬件设施能够为民办学校所共享,以提高教育硬件设施的使用效率。
这些做法有效增加了高中的学位,满足了杭州初中生升学普通高中的愿望。在杭州高中改革的基础上,浙江省教育界正在讨论全省中考統考的问题。目前城市地区的高中学位远多于农村地区,由于中考既没有全国统考也没有省一级的统考,各地自行考试使得城乡地区分别录取,而好的高中大都建在城市地区,结果就是农村地区学生难以进入城市高中,使得城乡高中教育显著不均衡。
能否通过跨地区统考,甚至全省统考来提高农村学生的高中入学率?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科学教师许文亚表示,统考有客观阻碍,科学科目就是如此。同属浙江省的温州、嘉兴、衢州等地,科学科目总分是200分,杭州市是180分,分值不同。每个地区教学方法也不一样,比如有的地方注重对学生实验过程和方法的教学,有的注重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许文亚说,以前化学物理生物分开,知识各有体系,到高中衔接会顺畅一点。现在合并成科学一门课教学,对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体系不利。自然界有些现象不是纯物理也不是纯化学的,学科合并后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会有所提高。
另一种担心是:如果统一命题,各地成绩就会有的好看,有的不好看。但是,成绩不好看的,并不就说明教得差。各地教育水平并不一致,即使在同一个市,每个县都不一样,但总体上讲,农村地区还是比不过城市地区。如果由省里统一出一张试卷考试,农村学生反而机会更少。但教育部门更为担心的,倒是统考导致各地以成绩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减负目标背道而驰。最新消息显示,在连续几年讨论之后,2013年浙江省依然不实行中考统考。
半数学生去了哪里?
900多万初中生毕业后没有进入高中,他们去了哪里?9年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初中和小学,在9年义务教育之后,学校的种类就复杂了起来。
在中考过后,各地教育部门及学校开始准备学生志愿填报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工作安排通常是这样的:整个阅卷工作结束后,公布中考成绩。然后考生填报分流卡,并可申请查分,市教育局当天反馈查分结果。之后,学生上交分流卡到学校,学校上交分流卡到市教育局基教科,并领取学生档案分数条,召开高中阶段招生咨询会。之后,学生填报志愿并上报学校;在学校将志愿分类报送市教育局基教科和市招办后,普通高中录取开始。
这段信息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词:分流卡。这个东西在有些地方叫分流卡,比如湖北宜昌;在有些地方叫做分流证,比如说山东龙口。其功能是一样的,就是区分报考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前者被简称为三校生,三校生通常是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
从历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参加中考人数的一般可以看出,总体上有50%的初中生在中考环节被分流成为了三校生。但是在分流过程中,各地还是有一些差异的。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学校也会说服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提前与中职校签约。但是多数情况下学生家长并不同意。北京、上海等地的教委也曾发文件规定,中考生在参加中考前不能离校。浙江杭州教委明确禁止提前分流学生,安徽合肥教委也下文规定,各初中学校均不得为追求升学率而动员考生提前分流、不参加中考,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考生参加招生考试或强迫考生报考。
然而,也有一些地方的初中生被强制分流。在山东菏泽时楼中学,学校每年会对全体初三应届毕业生进行摸底考试,然后把所有学生按照考试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人可以留在学校继续复习参加中考,另一部分被“分流”的学生则不能参加中考,只能选择学校指定的几所技校或放弃升学。合肥市教委文件之所以规定初中学校不得强迫学生分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一些学校力保本校的升学率而对对那些没有把握考上高中的学生禁止参加中考。
归纳起来看,中考考前考后分流,这种现象在大城市出现较少,在农村地区出现较多。由于中考既不是全国统考,也不是本省统考,很多地方是进行县一级的考试,所以能找到的有代表性的统计数据多来自大城市(见右表)。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城市地区的初中升高中升学率还是很高的,东莞这样的“打工城市”也能达到50%。
“对口招生”与三校生分流
职高、中专、技校的学生毕业时,理论上也有机会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但由于没有进行高考备考训练,实际上基本无法与高中毕业生竞争。
那么三校生怎么上大学呢?答案是可以参加对口招生高考。这个高考是单独命题并且单独录取的,和全国统一高考是两回事。这个对口高考只考三门,语文、数学、英语,外加招生院校要求的专业课考试。由于单独录取,就算分数再高也只能上专科,没有本科。这被称之为对口招生,分数线比统一高考要低很多。对口招生的高考比普高生简单得多,而且高考冲刺阶段,各地教育部门还会给学生发考题大纲,高考的题基本上不出大纲,有时高考的题目直接就和大纲上的例题一样。但是对口生的专业较少,很多大学不进行对口招生,而且对口招生的学校也多来自本省,想上外省对口高校基本没有机会。
其实,对口招生高考只是在理论上给三校毕业生提供一个考大学的通道。现实中,多数三校毕业生直接加入了打工行列,即使有三校毕业生要在对口高考中拼一下,也会面对来自高考“专业队员”——高中生的竞争:在高中最后一年,一些摸底成绩较差,又很想上大学的学生被学校建议以职高毕业生的名义报考职高高考,相对于以专业课为主的职高生,这些高中生简直就是对口高考专业选手。也就是说,三校生即使参加对口高考,也要排在高中生之后。
在报名参加中考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陷阱:三校生比普通高中提前录取。一些学生在中考报名时犹豫不决,既报考普通高中又报考三校,结果不言而喻,一定被三校录取了。
除了初中学校力保本校升学率之外,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是一般初中生被分流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九年之后为非义务教育。按照国家教育政策,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应该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就业技能,而不是入读高中和高等院校。必须承认,这也是社会分工的现实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社会上每新增的5个工作岗位当中,就有一个岗位要求必须是三校毕业生。
高中学位有待增加
高中教育的发展远不能满足老百姓对优质高中学位的需求,是造成50%的初中生进入三校的客观原因。每百个报考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中,只有一半能够最终考上公办普通高中,这让家长忧心忡忡,各地教育部门也在积极应对。一方面是国家的教育政策要求三校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比例达到一比一,一方面是群众迫切需要更高的普通高中入学率。
近年来,“高中学位紧缺”成了一个公认的话题。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呼吁加快高中学校规划建设速度,提高师资、设施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满足市民对优质高中学位日益增长的需求。深圳市教育招生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大量的初中毕业生首先选择普通高中,尤其是公办普通高中,势必造成公办普通高中学位压力增大。“近年来,中考考生和家长在报志愿时普遍存在‘三多’‘三少’,即报普通高中多,报中职类学校少;报公办高中多,报民办高中少;报优质高中多,报一般高中少。”资料显示,深圳市初中学生进入高峰期,2001年到2005年深圳市初三毕业生人数从21010人增加到43244人,平均每年增加5558人。2008年达到50700人,较2007年增加4965人。2009年达55000人,2013年将突破8万人,12年中翻了4倍。深圳市原有的普通高中学位饱和已达极限。深圳在过去8年中规划新建8所全寄宿高中,建成交付使用的只有3所,另外5所一直停留在蓝图上。
高中入学率:先城市后农村
杭州市近年来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措施,极大解决了高中学位紧缺问题。其做法,一是打破学校对名师的“所有制”,让有能力的老师能够在几所学校之间流动,以缓解师资紧张的矛盾;二是打破行政区域对名校的“所有制”,让好的学校能够为全市而不是某个区的学生提供平等就学的机会;三是打破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界限,让公办学校教育硬件设施能够为民办学校所共享,以提高教育硬件设施的使用效率。
这些做法有效增加了高中的学位,满足了杭州初中生升学普通高中的愿望。在杭州高中改革的基础上,浙江省教育界正在讨论全省中考統考的问题。目前城市地区的高中学位远多于农村地区,由于中考既没有全国统考也没有省一级的统考,各地自行考试使得城乡地区分别录取,而好的高中大都建在城市地区,结果就是农村地区学生难以进入城市高中,使得城乡高中教育显著不均衡。
能否通过跨地区统考,甚至全省统考来提高农村学生的高中入学率?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科学教师许文亚表示,统考有客观阻碍,科学科目就是如此。同属浙江省的温州、嘉兴、衢州等地,科学科目总分是200分,杭州市是180分,分值不同。每个地区教学方法也不一样,比如有的地方注重对学生实验过程和方法的教学,有的注重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许文亚说,以前化学物理生物分开,知识各有体系,到高中衔接会顺畅一点。现在合并成科学一门课教学,对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体系不利。自然界有些现象不是纯物理也不是纯化学的,学科合并后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会有所提高。
另一种担心是:如果统一命题,各地成绩就会有的好看,有的不好看。但是,成绩不好看的,并不就说明教得差。各地教育水平并不一致,即使在同一个市,每个县都不一样,但总体上讲,农村地区还是比不过城市地区。如果由省里统一出一张试卷考试,农村学生反而机会更少。但教育部门更为担心的,倒是统考导致各地以成绩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减负目标背道而驰。最新消息显示,在连续几年讨论之后,2013年浙江省依然不实行中考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