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展学校科技活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u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教育活动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教授教给学生。教师组织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逐步培养学生的科技探究能力,极易使小学生产生兴趣并激发他们钻研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十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但应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呢,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就如何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提出几点想法。
  一、培养学生对科技活动的浓厚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对科技活动的强烈兴趣尤为重要。针对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贪玩好胜等特点,组织各种科技游戏活动,使他们在玩乐中耳濡目染,不断受到科技熏陶,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制作出一件件有趣的作品,不仅使他们对科技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参加制作的学生在同学面前觉得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同时又会影响其他同学,使之对科技活动也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到同样的制作活动中去。在平时的科技制作活动中,我注意点燃学生对科技的好奇之火,激发他们探求科学的欲望,及时发现学生思维、实践活动中的障碍,帮助他们突破困难,从而使他们乐于主动地探索科技活动的奥秘。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发明创造的重要条件之一。敏锐的观察力,能促进创造能力的提高;一切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科学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在观察中对比、思考,将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必须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科技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慧眼,引导学生去观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促进观察思维能力的提高。科技制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技术,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到手;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逐渐掌握这门技术;也只有在既要动手,又要动脑的科技制作活动中,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才能够真正得到锻炼,科学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三、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实践,是把构思变为现实必不可少的途径。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只会想,不会做,那就是空想。现在的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比以前更差。他们在家里可以什么事情都不做,确切地说是不会做,一切都由家长代劳。所以在创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在活动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按年级分阶段逐级递进。起初学生的动手能力确实很差,但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制作的作品既有科学性,又有一定的工艺水平。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构建科技实践活动的组织模式,创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我们在实验的基础上探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组织形式,学科知识学习结合科技实践活动的模式,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内和课外的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学会手脑并用,学做合一。总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知识,而且能学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很多学校开展科技活动并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仅仅是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参加科技活动的对象仅仅是极少数。而科技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也变成了一种应试教育的工具,增加了功利的色彩,减弱了科技活动本身所能带给孩子的体验和快乐。科技活动并不是游离于学校教育之外的可有可无的活动,而是学校科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体验和经历的学习方式,是打通学科界限,给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最好实践机会,是学生的知识存贮方式得以发生变化的最好方式。我国的教育是学科教学,而知识大部分是以仓储式的方式存储的,因此学生的知识缺乏学科之间的联系,也缺乏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科技活动的学习方式与内容大部分是综合性的,可以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四、开展科技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动力
  学校内开展科技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动力。科技竞赛活动也符合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和求知欲的心理特征。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在选定的科技活动项目上或在完成各项实验过程中能较深入地钻研有关知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提高,就会越深入学习,就越会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特别是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的“三小”科技竞赛活动,可以说是多学科全方位的科技竞赛活动,学校经常开展这样的“三小”竞赛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此,在科技竞赛活动的激发下,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便可蓬勃发展,这对我们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校科技辅导员要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肩負起启蒙教育的责任;通过教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技术知识、设计方法和制作技能,激发学生解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激情。学校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开展“用我们的双手,美化我们的教室”活动、每年一次的“科技节”展示活动、“学生现场制作大赛”、学生以科技活动为主题的演讲赛等;通过收集“金点子”、征集小论文、《科技报》、科幻画等,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科技辅导员对于学生上交的作品应以鼓励为主,呵护他们每一处的闪光点,用爱心、耐心、责任心、童心去引导、启发,与他们一起交流、互动,完成好每一件作品。只有这样,学生智慧的火花才能被点燃。
  总之,学校科技活动的开展,并不是纯粹为了参加各种大赛从中获奖,而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以科促教,以科促学,以科辅德,以科益美,是学校科技工作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教学是教师各显神通的行为,每个教师都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下是我一些经过实践检验而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学习课标,明确教学方向  《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每学段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应达到什么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从《课程标准》里都能找到明确的依据。正因为《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重大,它更成为教师招聘或职务晋升考核时
本文分析转型期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文献资源体系建设要体现高职特色,要坚持实用性原则,要注重文献资源建设多元化,要突出特色馆藏,走资源共享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渠道,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的有效知识。本文旨在探讨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小学科学这门课的有效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合理吸收。  一、引言  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使孩子们在接受正式教育之初就能够发展起对自然以及对自己周围的世界的理解,建立起自己的观点
【案例背景】  当前南京市有不少小学因校舍陈旧、线路老化、装备滞后等原因进行抗震加固,在过渡期间由于条件所限,并未配备机房,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们开启了《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之旅。  【案例描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绍《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这本书,作为“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项目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程序算法之前,先对计算机的运作及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行探究和领悟
社会发展,给人类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素质培养也成为学校教育关注的重点。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形成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要从小学开始。文章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特点,指出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希望能有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过去,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心理素质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如今,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