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作为物理老师,如何把复杂的物理问题创设成若干个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的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是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物理知识多直接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在教学中作为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显得形象、生动,学生易于接受。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还经常碰到解题的结论与实际不符,或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物理概念不符,有时甚至感到矛盾,此时应抓住“矛盾”的现象巧妙的设计物理情境,为学生解疑,使之茅塞顿开。因此要设计好每堂课的情境,要讲出新意,讲出字里行间学生看不出来的“奇珍异宝”。经实践证明,“创设情境”常常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下面就创设情境进行探讨:
1 物理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
中学物理知识、概念、公式等绝大多数来源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把物理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化,就是把物理问题情境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物理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
案例1:在讲授摩擦力时,可以生活中手握酒瓶为例。老师可先提问瓶子静止时的受力情况,这时会有同学答出瓶子受向下的重力和手向上的拉力,此時老师只要再提问,若手和瓶颈都沫了油,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会答瓶子掉落。老师继续问,是不是人握瓶子的力没有了?此时学生就会比较两种瓶子静止时的现象发现,瓶子静止时向上的力不是手直接的握力,而是手给瓶子一个向上的力,这力就是手与接触面间的静摩擦力,因此,瓶子静止时的受力应为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静摩擦力……,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让学生感受到静摩擦力的存在,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物理无处不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物理情境创设要形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直观是认识的途径,是照亮认识途径的光辉。”现在中学课本中的物理问题,多数来源于生活,我们可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来巧妙创设问题情境。由于它直观、形象,能触动学生的感知,所以对解决物理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2:在讲授“光的折射现象”时,取学生手边喜爱玩的红色激光笔做光源,在实验室取一玻璃砖,让学生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去观察、分析光路的变化,然后再结合课本知识,去验证光的折射定律的正确性……。这种以学生喜爱的玩具设置物理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看得见、感受得到并进行思考,并在意识中形成情感记忆,这种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3 物理情境创设要层层递进
物理问题情境创设要把复杂的物理问题、物理过程设计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物理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学生的思路引向较大的问题,直至最终解决。
案例3:如讲速度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比较生活中看到的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的运动快慢,然后再分析运动会上100米比赛,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由此把速度的概念逐步转化成学生都能突破的小问题,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突破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老师在教学中除了会巧设物理问题情境进行突破、讲解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连贯性和实用性,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4 物理情境创设可利用“矛盾”
创设矛盾,在师生共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矛盾的问题或矛盾的结论,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
案例4:如自行车在运动时前后轮所受的摩擦力方向相反,还有人走路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前等,此类问题情境往往是发散的,可通过设疑、揭露矛盾来创设物理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结构与物理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心理。由此引出问题,巧妙揭露学生已有的矛盾,进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5 物理情境创设可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网络技术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能生动的再现生活情境,并且能动态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内容。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图形,特别是动画,结合多媒体优势,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物理过程,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案例5:在讲电流时,由于电流在导体中看不见、摸不着,在已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感到抽象难以理解,而现在通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十分直观的展示出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画面,这样把抽象的具体化,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诸如电流的磁场、磁场的分布、光学中的光路图等,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现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清楚地再现生活中的情境。
总之,有效的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能诱发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老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 物理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
中学物理知识、概念、公式等绝大多数来源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把物理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化,就是把物理问题情境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物理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
案例1:在讲授摩擦力时,可以生活中手握酒瓶为例。老师可先提问瓶子静止时的受力情况,这时会有同学答出瓶子受向下的重力和手向上的拉力,此時老师只要再提问,若手和瓶颈都沫了油,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会答瓶子掉落。老师继续问,是不是人握瓶子的力没有了?此时学生就会比较两种瓶子静止时的现象发现,瓶子静止时向上的力不是手直接的握力,而是手给瓶子一个向上的力,这力就是手与接触面间的静摩擦力,因此,瓶子静止时的受力应为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静摩擦力……,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让学生感受到静摩擦力的存在,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物理无处不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物理情境创设要形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直观是认识的途径,是照亮认识途径的光辉。”现在中学课本中的物理问题,多数来源于生活,我们可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来巧妙创设问题情境。由于它直观、形象,能触动学生的感知,所以对解决物理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2:在讲授“光的折射现象”时,取学生手边喜爱玩的红色激光笔做光源,在实验室取一玻璃砖,让学生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去观察、分析光路的变化,然后再结合课本知识,去验证光的折射定律的正确性……。这种以学生喜爱的玩具设置物理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看得见、感受得到并进行思考,并在意识中形成情感记忆,这种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3 物理情境创设要层层递进
物理问题情境创设要把复杂的物理问题、物理过程设计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物理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学生的思路引向较大的问题,直至最终解决。
案例3:如讲速度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比较生活中看到的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的运动快慢,然后再分析运动会上100米比赛,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由此把速度的概念逐步转化成学生都能突破的小问题,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突破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老师在教学中除了会巧设物理问题情境进行突破、讲解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连贯性和实用性,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4 物理情境创设可利用“矛盾”
创设矛盾,在师生共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矛盾的问题或矛盾的结论,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
案例4:如自行车在运动时前后轮所受的摩擦力方向相反,还有人走路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前等,此类问题情境往往是发散的,可通过设疑、揭露矛盾来创设物理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结构与物理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心理。由此引出问题,巧妙揭露学生已有的矛盾,进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5 物理情境创设可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网络技术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能生动的再现生活情境,并且能动态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内容。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图形,特别是动画,结合多媒体优势,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物理过程,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案例5:在讲电流时,由于电流在导体中看不见、摸不着,在已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感到抽象难以理解,而现在通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十分直观的展示出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画面,这样把抽象的具体化,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诸如电流的磁场、磁场的分布、光学中的光路图等,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现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清楚地再现生活中的情境。
总之,有效的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能诱发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老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