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中强调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 抓住课文插图,仔细观察后练习说话。
各年级教材中都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可请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再进行说话练习。说话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突出重点,语言表达要明确、流畅。然后对照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了课文后,还可通過插图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具体地复述课文。也可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如《好伙伴》一文,课文写了小熊因病住院,小猴子、蜜蜂、百灵鸟都去探望,并送上最好的礼物。课文没有写小松鼠、小白兔是如何探望小熊的,可让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观看课文插图上的小松鼠和小白兔,想象他们会怎样去探望小熊,会带些什么礼物,会如何进门,会说些什么话等。在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的同时,引导其余学生进行评议,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最后可仿照课文的句式,将小松鼠、小白兔看望小熊的经过写下来。
2 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
2.1 对故事性强的文章,要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复述。
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复述的要求、内容和形式。可复述段落、复述片断、复述全文,可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要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回忆故事内容和情节,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促使学生形成复述的能力。
2.2 针对课文中隐藏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想象后说话。
2.2.1 抓住课文有关词句,启发学生扩想后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文字简练,文中常有一些概括性的词句,虽然比较抽象,但有丰富的内涵。可让学生通过想象,化“简”为“繁”,对抽象的、概括性的语句进行扩展加工,变成自己的话说出,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主要写了快看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当残疾青年得知“我”的马草卖不掉时,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青年获悉“我”的马草不好卖的消息,为了继续帮助“我”,打算通过说谎买“我”的马草。句子具体写出了青年做决定的经过。“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买。“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注意。青年为什么要“认真地看过马草后”,才让碧云手下马草?这段言行与神态描写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2.2.2 抓住课文“空白”点,启发学生补充后说。
记叙文在构思过程中,总是对有关的内容作选择与剪接。因此,课文对有些情节有时会有省略和跳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处,展开合理的丰富的想象,对课文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如《穷人》一课,桑娜把邻居西蒙死去的情形告诉刚从海上打鱼归来的丈夫,但桑娜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沉默”了。桑娜为什么欲言又止?她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了省略。这正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师于此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说话训练。有学生说:“西蒙死了,两个孤儿怎么活下去?桑娜想,这些都是明摆着的,自己不说,丈夫也能料想到,没有必要多说,所以就沉默了。”有的说:“桑娜想到自己的丈夫在正刮着风暴的海面上打鱼,深更半夜才回来,劳累了一天,又什么都没打到,他心里已经够难受的了,自己怎么忍心再说下去!”有的说:“桑娜很有心计,她想,自己家里已经有五个孩子,夫妻俩天天从早到晚地忙,够苦的了,现在又抱来西蒙的两个孩子,要是丈夫知道了,他会怎么对待呢?不说吧,两个孩子已经睡在自己家的床上,他一会儿准会发现。桑娜望着丈夫,简直不敢往下想,所以只好不说了。”
2.2.3 抓住课文结尾,启发学生续想后说。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尽,余味无穷,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如教学《草原》一课时,结尾写道:“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可让学生想象汉族客人和蒙古族主人在蒙古包前依依惜别的情景:客人中有哪些不同身份的人?分别来自哪些地方?他们各会讲些什么?蒙古族人民会讲些什么?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再如《詹天佑》一课,结尾处写外国游人望着在崇山峻岭之间穿行的京张铁路,站在詹天佑铜像前,赞叹不已。可让学生想象外国游人啧啧赞叹的情景:什么叫赞叹不已?他们会说些什么?在说的过程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
总之,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口语交际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 抓住课文插图,仔细观察后练习说话。
各年级教材中都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可请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再进行说话练习。说话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突出重点,语言表达要明确、流畅。然后对照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了课文后,还可通過插图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具体地复述课文。也可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如《好伙伴》一文,课文写了小熊因病住院,小猴子、蜜蜂、百灵鸟都去探望,并送上最好的礼物。课文没有写小松鼠、小白兔是如何探望小熊的,可让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观看课文插图上的小松鼠和小白兔,想象他们会怎样去探望小熊,会带些什么礼物,会如何进门,会说些什么话等。在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的同时,引导其余学生进行评议,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最后可仿照课文的句式,将小松鼠、小白兔看望小熊的经过写下来。
2 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
2.1 对故事性强的文章,要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复述。
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复述的要求、内容和形式。可复述段落、复述片断、复述全文,可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要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回忆故事内容和情节,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促使学生形成复述的能力。
2.2 针对课文中隐藏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想象后说话。
2.2.1 抓住课文有关词句,启发学生扩想后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文字简练,文中常有一些概括性的词句,虽然比较抽象,但有丰富的内涵。可让学生通过想象,化“简”为“繁”,对抽象的、概括性的语句进行扩展加工,变成自己的话说出,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主要写了快看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当残疾青年得知“我”的马草卖不掉时,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青年获悉“我”的马草不好卖的消息,为了继续帮助“我”,打算通过说谎买“我”的马草。句子具体写出了青年做决定的经过。“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买。“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注意。青年为什么要“认真地看过马草后”,才让碧云手下马草?这段言行与神态描写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2.2.2 抓住课文“空白”点,启发学生补充后说。
记叙文在构思过程中,总是对有关的内容作选择与剪接。因此,课文对有些情节有时会有省略和跳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处,展开合理的丰富的想象,对课文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如《穷人》一课,桑娜把邻居西蒙死去的情形告诉刚从海上打鱼归来的丈夫,但桑娜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沉默”了。桑娜为什么欲言又止?她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了省略。这正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师于此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说话训练。有学生说:“西蒙死了,两个孤儿怎么活下去?桑娜想,这些都是明摆着的,自己不说,丈夫也能料想到,没有必要多说,所以就沉默了。”有的说:“桑娜想到自己的丈夫在正刮着风暴的海面上打鱼,深更半夜才回来,劳累了一天,又什么都没打到,他心里已经够难受的了,自己怎么忍心再说下去!”有的说:“桑娜很有心计,她想,自己家里已经有五个孩子,夫妻俩天天从早到晚地忙,够苦的了,现在又抱来西蒙的两个孩子,要是丈夫知道了,他会怎么对待呢?不说吧,两个孩子已经睡在自己家的床上,他一会儿准会发现。桑娜望着丈夫,简直不敢往下想,所以只好不说了。”
2.2.3 抓住课文结尾,启发学生续想后说。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尽,余味无穷,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如教学《草原》一课时,结尾写道:“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可让学生想象汉族客人和蒙古族主人在蒙古包前依依惜别的情景:客人中有哪些不同身份的人?分别来自哪些地方?他们各会讲些什么?蒙古族人民会讲些什么?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再如《詹天佑》一课,结尾处写外国游人望着在崇山峻岭之间穿行的京张铁路,站在詹天佑铜像前,赞叹不已。可让学生想象外国游人啧啧赞叹的情景:什么叫赞叹不已?他们会说些什么?在说的过程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
总之,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口语交际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