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警当局恭迎铁牌求雨偶然事侥幸被他砸着人民又深一层迷信矣等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a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4年5月29日《大公报》 京函云:北方自新正以来,迄未见点雨,北方乡民之耕种,俱因无雨而误播种之期。人民恐又见前数年之北五省大旱灾,故初则有乡民之祈雨,继则有北京军警当局之禁屠祈雨。然行之匝旬,仍无点雨,最后乃不得已而派军警督察长驰赴邯郸县请铁牌。此铁牌者,相传明代邯郸大旱,知县某百方为民祈雨而终无效,愤极而投身于井。不料知县投井后,立即甘霖下降,民赖以生。明室乃封某知县为雨神,并赐以铁牌,县民为立庙于井处。自是北方每至大旱祈雨无效,则请铁牌而祈之多有效验,故明时常行之,至清代亦常请铁牌,惟民国以来未尝为之。此次军警当局于十九日下午六时请到,王怀庆、薛之珩等均礼服以迎,是晚天竟作欲雨势,然只降数点而止。翌日彼等又礼服恭祷,至下午六时顷又作欲雨势,卒亦只降数点而止。彼等大窘,乃加意祈祷,及至昨二十一日夜间十二时顷,忽闻雷声殷然,十二时一刻,大雨如注,雷声间作。吾人至此,始见春天雷雨矣。如是者直至四时始已。雨量虽不甚多,然市民已欢喜不尽。次日下午又复小雨。说者谓此即迎铁牌之结果云。
  水田耕作离不开水。每当干旱季节,人们就拼命求雨。科学观念不普及时,上至高官,下至百姓,莫不对“雨神”顶礼膜,迎“铁牌”求雨,亦非鲜见。
  
  赣省实行强迫教育 办法业经规定
  
  1928年5月25日《晨报》【本报南昌特约通讯】赣省教育厅既积极进行义务教育,则强迫教育就学,自属当然之事。闻其规定:
  
  (一)学龄儿童之父母或保护人,有送其子女或被保护者就学至初级小学毕业为止之义务。
  (二)每学年开始时,教育局应督同各学区学务委员查照学龄调查簿,发就学通知书于该学区应就学儿童之父母或保护人,指定学校,限令就学。
  (三)已届学龄之儿童,经学务委员或劝学董事之督促二次以上,尚不就学者,应依下列各项,酌量处罚其父母或保护人,仍责令就学。(1)警告,(2)名誉之惩戒,(3)一元至五元之罚金(本条所规定之处罚,由教育局执行之。其所收入之罚金作为办理义务教育之用)。
  (四)学龄儿童有下列原因之一,经教育局或学务委员之认可者,得暂时免学:(甲)儿童因心理上或生理上之妨碍,不适宜于就学,经医生书面证明者。(乙)儿童在六岁十岁之间,所居离学校逾二里者,或年十一岁十三岁之间,所居离学校四里,交通不便者。(丙)儿童在家庭受适宜之教师教授,其所学科目复与公立初级小学相同者。(丁)儿童在十岁以上,如家境贫困,父母或保护人病发,确须工作自给或养家者。(戊)家庭突遭变故者。
  (五)凡雇用未入初级小学之学龄儿童,其雇主不得滥引前条,妨碍儿童之就学。
  (六)学龄儿童就学之后,非有特殊情形,经该学区学务委员之核准者,不得中途退学。
  (七)凡就学儿童,除因疾病及其他重要事故,经学校给假外,每学年出席日数,不得少于二百日。
  1915年,袁世凯曾以大总统令颁布过《特定教育纲要》,规定要“施行义务教育”;1928年,国民政府大学院召集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决议厉行国民义务教育;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学龄儿童强迫入学暂行办法》》;等等。
  
  滦县大庄河村全校学生被绑 一生图逃竟被击毙
  
  1928年5月28日《大公报》滦县通信:滦县地方素多匪患,抢劫之案,层见迭出。自前任仵知事莅滦,督促各村,设立保卫团,以谋人民自卫。在任三月,成立民团八十余处,严令警队民团,痛加剿捕,悬赏缉拿,盗匪以之敛迹,地方渐趋安谧。近以前方情势变化,时有逃兵游勇扰乱闾阎,土匪乘机,又复蜂起,人民惊惧,寝食不安。日昨石佛口警区小东庄,突来军官一人,携随从三名,言有公事找村长佐谈话。村长刘某出为接洽,该军官自称某师旅团某营营附,由前线来此,追寻逃兵,向该庄索要大车一辆、洋面三十袋、大洋二百元。经同庄劳某说项,愿给洋三十元。该军官不允,定要原数。该村长等以其既无公事、又未在本管警团挂号,疑为土匪,遂均躲避,闭门不出。该军官即以石块砸门,并喝令随从搬柴放火。刘某无奈,将门开放,遂被军官捆绑,大加殴辱。庄人见其行为凶恶,暗报民团,该团闻警趋至,立将该军官等四人送县究办。闻其随从中有本地人二名,均经庭讯收押,其余二人,则已当堂开释。又县属海滨大庄河庄,昨有海洋盗匪数人,乘坐大车,来至该庄初级小学,肆行绑票。中有一生,意欲脱逃,匪即开枪射击,立时毙命,其余二十三名,悉被绑去,现闻尚未赎回。他若各处贴帖要钱,及黑夜抢掳之案,日有所闻,人民处此现状之下,极望当局予以拯救云。(五月二十二日)
  1928年,正是军阀猖獗、土匪当道的年代,散兵游勇与土匪无异,百姓深受其害。
其他文献
1965年,以赛亚伯林心情焦虑,坐立不安地等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丝毫不怀疑接下来的梅隆系列讲座是场可怕的失败。这系列演说被命名为《浪漫派思想的来源》。一年后,该讲座在BBC广播电台播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他缺乏罗尔斯或哈特所具有的那种进行持久的抽象说明的能力,却能以敏锐的洞察以及凝练的概括能力,自如进入到他能够理解的思想家的头脑及作品中,也能全景式地掠过某个笼统的主题。  所以,当我们打开这本《
期刊
在辛亥革命的风云中初露头角,1924年与冯玉祥策划“首都革命”,推倒贿选总统曹锟,出任摄政内阁总理,黄郛在民国史上也曾叱咤一时。如果不是几次介入中日谈判,背上骂名,他不会成为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1928年之后,他隐居莫干山,在“白云山馆”过着平静的山居生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华北的觊觎日甚一日,局势危急,蒋介石想到了他这位“日本通”盟兄,任命他为“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北上应对错综复
期刊
1913年4月13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三位民国元老于在北京创办中国大学。比起孙中山后来创办的“黄埔军校”,以及孙中山后来下令合并的“中山大学”,都整整早了11年。  中国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但又不是一所普通的私立大学。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夺取了革命果实,孙中山深感贯彻革命的主张,谋真正共和的实现,非养成革命的人才,从根本上改造不可。于是他与黄兴、宋教仁规划计议,由宋教仁出面创办中国大学并担任第一任
期刊
编译:朱岩    苏联女英雄卓娅的故事曾激励了一代人,成为许多人的偶像。但多年来,关于卓娅事迹的诸多细节一直不为人知,比如,她实际是位特工。    在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中,涌现出很多卫国英雄,其中最为中国人熟知的恐怕是卓娅和舒拉姐弟,随着《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他们的故事在中国广为人知,是那个时代青年勇敢无畏精神的化身。在故事里,共青团员卓娅科斯莫杰扬斯卡娅参加了游击队,1941年11月底在莫
期刊
张海鹏/编译    2007年,考古学家们在英国古城索尔兹伯里距离巨石阵仅3.2公里的东北部的杜灵顿垣墙发现了一个史前村落遗址。研究人员推测,杜灵顿垣墙是村民生活的地方,而巨石阵可能是举行葬礼以及死者长眠的地方。    上帝似乎总是喜欢创造奇迹,并藉此捉弄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英国史前建筑物遗址巨石阵(Stonehenge)似乎就是这样一处奇迹。巨石阵位于英国西南部的威尔特郡,地处英格兰索尔兹伯里
期刊
1911年初,中国天空的色彩就是那样诡异:一方面,社会与国家日暮途穷;另一方面,新的希望、新的生机也被悄悄地孕育着。那一场发生在东北的大鼠疫,是那个夹缝时代的产物,中西交汇的结果,并以一个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为主角……    1910年12月30日,在中东铁路哈尔滨站附近的一所旅馆里,持有英国护照的马来西亚归侨、年仅32岁的东三省鼠疫防治总医官伍连德起草着一份电报。他字斟句酌、异常慎重,他在陈述着一
期刊
27年前,以色列空军千里奔袭巴格达、一击摧毁伊拉克“核弹之梦”。在这次“斩首”行动中真正起关键性作用的却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IRIAF)。在20世纪80年代,伊朗一边高喊着“一定要毁灭犹太复国主义”,一边却不动声色地联手以色列干掉了萨达姆的核反应堆。    近日来,伊朗大踏步地发展核研究项目,有关“以色列空袭伊朗箭在弦上”的传闻遍布欧美媒体。种种迹象不由得让人回忆起27年前以色列空军千里奔袭巴
期刊
“这个全新的、更强的仪器的最大贡献,不是充实我们已知的、对我们生活着的宇宙的想法,而是揭开全新的、未曾想象过的现象;更有可能从深层次上改变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基本认识。”——斯比泽    哈勃望远镜以爱德文·哈勃的名字命名。1990年发射之后,它已经成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哈勃超深空视场是天文学家曾获得的最深入的光学影像。  哈勃太空望远镜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科学仪器。人们通过它看到的其它天体最多
期刊
让人类穿起衣服,似乎费了成千上万年时间,而脱掉它们,则是不到100年的事。简或繁的轮回,不仅表征着剪裁艺术,更多地则与社会观念相呼应。是罪,还是美,这是个问题。    简或繁的轮回    在比基尼诞生以前,人类经过了漫长的“服装前史”:从大洪水以前夏娃身上的无花果叶,到埃及艳后们的紧身袈缧丝丽服和兀鹰帽,从迈锡尼入侵之前的克里特米诺人的拖地长裙,到古希腊整块布幅上的完美褶皱,从伊特鲁里亚的华丽披肩
期刊
三百多年前一位面包师因为忘了关炉子,酿成了伦敦历史上最大的火灾。这场给英国人带来惨痛损失的大火,改变了伦敦的面貌,也改变了历史。    “一个火星有时会毁灭一所房子。”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禁烟广告。然而三百多年前一位面包师因为忘了关炉子,酿成了伦敦历史上最大的火灾。1666年的那场伦敦大火蔓延了五天:这座欧洲最大城市的五分之四变成废墟;英国国王查理士二世泪流满面;百姓流离失所。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疏忽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