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患胆结石的惨痛经历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ishixin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76岁的军队休干人员,前些日子做了胆囊切除手术,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现在已经重返健康。回忆我的整个得病治病过程,实在是一份很好的教材。胆结石在中老年人中是常见病,我愿意把自己的经验教训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我36岁时在体检的时候发现有肾结石,但因为年轻没怎么在意。54岁在一次偶然的彩超检查时,发现已经发展到胆结石了,5×12毫米还是没往心里去。但是从那以后,每年都会有一两次“胃疼”,而且是说疼就疼,来得很急,有时甚至疼得在床上打滚,但往往口服一两片颠茄(止疼药)就好了,疼过就忘。
  这以后每年体检胆结石都有所增长,家人张罗着给我治疗。我曾经服过某种“消石液”,要配合吃白煮的猪蹄,结果吃了一百多个猪蹄也没见效,干脆算了。至于以往的老毛病“胃疼”还在时有发生,我仍然没有把它和胆结石联系起来。
  70岁的时候,体检医生说我的胆结石还在增长,胆汁已经很少了。这里要提醒得大家:一般体检医生只负责做体检,告诉你结果,但是并不对你的病情治疗办法发表更进一步的意见,只是建议你去医院复查。千万不要以为体检医生没有建议(手术),就可以掉以轻心。
  这一次,家人把我拉到北京301医院,一门心思准备做手术了。结果医生说:老爷子,你又没发作,挨这一刀干什么?于是我兴高采烈地回家来,心想可不用受罪了!没想到如果当时做了手术,就不会有我后来的大灾大难。
  2007年国庆,家人、战友团聚,加上自己过生日,连续几次宴会,我高兴,喝了点白酒,吃了点烤羊肉,回来以后又犯了“胃疼”,这次是怎么吃止疼药也不管用了,还发生了呕吐。家人把我送到医院,大夫发现我已经出现了“黄疸”现象,手和眼睛都黄了。医生说,胆管和胆囊都长满了结石,如果再晚一点,结石把胆管撑破,胆汁流到腹腔,引起腹腔炎症就麻烦了,特别是胆囊挨着胰腺,如果引起胰腺发炎,问题就更复杂。也就是说再晚来几天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医生的诊断是: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囊炎并发,建议立即手术。
  在解放军304医院,手术进行了3个多小时,医生切除了胆囊,把胆管里的石头一点点清除……我几乎十几天没有进食,全身插满了管子,体重掉了16斤,住了近一个月医院才回家。凭着底子好,总算捡回了健康。我的邻床病友40岁,也是拿掉了胆结石,就打了两三个洞,贴了几个创可贴,两天禁食,痛苦少多了。据专家说胆结石应该在50岁以前解决。
  我的这番经历有三个惨痛教训:第一,轻信宣传。得了病之后,我看了很多参考书和文章,有文章说85岁老太太得了胆结石,照吃照喝没事儿。我就信以为真。我爱吃鸡蛋,胆结石病人不宜吃蛋黄,我根本就不管。年轻时一天吃十几个鸡蛋,到了晚年也能一天吃几个茶叶蛋,结果害了自己。第二,没有及时治疗,如果54岁的时候拿掉结石,也许不至于70多岁拿掉胆囊。有文章说胆结石拿掉还会长,我就因噎废食,拒绝做手术。第三,多年来把胆结石引起的疼痛误认为胃疼,连医生也多次诊断我是“胃疼”、“胃黏膜脱落”等,严重耽误了治疗。
  希望所有患胆结石的读者能从我这里吸收教训,及早预防、治疗胆结石,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其他文献
1977年秋,我从外交部美大司调往澳大利亚使馆任政务参赞,那时大使是周秋野同志。使馆内部虽有上下级之分,但充满着同志间的和谐关系。举例来说吧,那时每逢星期天,使馆有个规定,除大使外每个人均轮流值班帮助厨师干活。轮到我值班,我的任务是帮助厨师打扫食堂的卫生,先把食堂内的椅子搬到桌上,用墩布把地擦干净,然后把桌椅擦干净。再到菜园里摘些新鲜蔬菜给厨房,并在菜园拔草、浇水。  使馆内部有一活动室,内有乒乓
期刊
下乡北大荒时,我在一个农业连队的铁牛车组当驾驶员。那时年轻气盛,没少惹祸,还干过一件轰动全连的荒唐事哩。  那是1973年6月的一天,我与同车组的吴学炳一起出车去团部办事,搭车外出的还有连队材料员张胜泽、油料员董士森和机务的董广仁,这三位在连里各有所长。  这三大位加上老铁兵吴学炳都是连里的“人物”,平日里,领导对他们都比较尊重,连里出了什么问题,连长批张三骂李四,但很少说他们。  话说在团部办完
期刊
1951年4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期间,我志愿军某运输团汽车司机张华民奉命运送炒面。天刚黑他就出发了,没走多远,十多颗红色信号弹拖着长长的尾翼冲上漆黑的夜空,这是暗藏的特务向敌机报警,附近的敌机立即飞了过来,在他的头顶上投下一串串照明弹,白森森的亮光把公路照得亮如白昼。  这时,张华民驾驶的汽车正在一片开阔的公路上行驶,无处躲藏。他只好开车狂奔,在一个岔路口,由于来不及辨别方向,竞走错了路!  见前
期刊
那是1968年初夏的事儿。我从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省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喊得最响。6月初的一天,台领导给我交待了一项采访任务,迅速到黄泛区农场,采访录制农场开始收割丰收小麦的现场录音综合报道。我接受任务后,带上一名录音记者,就星夜赶到位于河南西华县的黄泛区农场总部。  黄泛区农场是一家国营农场,有近万亩的土地。我们赶到一看,眼前景象十分喜人。一望
期刊
儿子从武大学毕业了,将电脑带回了家。儿子每天都要用电脑学习英语、收发邮件、查阅资料,累了就用QQ与别人聊天。有时在网上能碰到好多同学,聊得热火朝天。看到儿子高兴的样子,我也深受感染。儿子看我感兴趣,也帮我申请了一个雅虎免费电子邮箱,说以后也可用来发送电子邮件。  后来,儿子读研究生去了,又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旧电脑就留给了我。一次在和儿子通电话后,仍觉得言犹未尽,于是,打开电脑,想给儿子发封电子邮
期刊
解放初期的1951年,武汉市一所医院里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被诬告偷窃了人民币1200万元(旧币,即现在1200元,下同)。这么一个并不算大的案子,竟然惊动了中央最高领导——毛泽东主席,他亲自下令给这个案子的受害者平反,并处分了武汉市的不少领导干部,《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社论。后来,这个案件两次翻案,37年后才终于最后定案。这就是当时轰动全国的“纪凯夫案件”。    医院发生盗窃案    1951年4
期刊
1970年腊月,我和司令部老张参谋在新疆尼勒克县的红星放牧大队执行任务。忽接北京来电,令我俩速回。牧区不通车,必须先骑马到伊宁市,再乘车到北京。可是我俩都不会骑马,只有先骑马上路,边走边学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队书记带来一位牵着3匹马的哈萨克青年对我们说:“他叫巴吾东,是民兵排长,他护送你们到伊宁。这是两匹专门为你们选的马,可以放心骑。”   两匹枣红马老张一匹我一匹。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试探性地摸
期刊
1962年暑假前夕,他研究生毕业后,忽然对还在读书的我说:“我们结婚吧!”“好啊,我们结婚吧!”我附和着。  当时,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我们一同去学生科开了介绍信,工作人员还拿我们逗乐:因为我俩名字的第三字谐音。到街道办事处领结婚证的时候,工作人员发给我们20尺布票、4斤糖票。我用几尺布票做了身衣裤,做新娘的嫁衣,余下的布票全部交给他。他用糖票买了4斤水果味的硬糖,除了抓了一些给我的外甥,余下的全
期刊
教授是个牙科专家;  教授的生活是“后现代”式的不甘寂寞;   教授是我爷爷。  我小时候是在北京爷爷家长大的。爷爷不同于其他的老人——晒晒太阳,下下棋,穿休闲的圆领衫……彼时我尚是黄口小儿,在爷爷家朝朝暮暮,白天爷爷出去,奶奶告诉我他在上班,那时还以为爷爷是圣诞老人,每次出去都可以给我带回“好东西”。印象中他从来都神采奕奕,直到现时,仍在工作,而工作好像恰恰也是他延缓衰老的灵丹妙药——我爷爷七十
期刊
电视剧《双面胶》的热播,让《还珠格格》中那个阴险的“容嬷嬷”,《水浒传》中那个贪婪邪恶的“王婆”,《家有九凤》中赚取观众无数眼泪的“初妈妈”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让观众又生气又同情的东北婆婆。  李明启,1936年出生,中国铁路文工团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在话剧、电影、电视剧领域都有出色表现。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的李明启,小学只上了一年半。父亲1947年因病去世,年仅11岁的李明启就挑起了7口之家的重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