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珀西瓦尔·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I David,1892-1964)藏品落户大英博物馆,使博物馆的磁州窑和磁州窑系瓷器收藏扩火到约200件,另外我们还有一批磁州窑瓷器残片。过去100年来,“磁州窑”这个词经常用来笼统地指10世纪到今天中国几个不同地点民窑(与“官窑”相对)的瓷器。随着各个窑址的名气渐为人知,作品流传日广,人们开始根据瓷器的不同产地对它们进行分类。登封、密县、观台这些名字不仅多数早期的欧洲收藏者不甚了了,即使今天我们在分类的时候也会遇到不能肯定的情况。当前的收藏者和博物馆人员一般按照它们的形状、日期、设计、生产地点和手法以及用途进行分类。因此很明显,“磁州窑”瓷器并非同一性质的一个瓷种。
本文将首先介绍向大英博物馆捐赠磁州窑瓷器的收藏者,然后介绍本馆一些重要的有年款和题款的磁州窑藏品,最后将总结一下我们的整体收藏及其亮点。大英博物馆创始人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1753)身后贡献给博物馆的首批藏品巾并没有磁州窑瓷器。他藏品中的中国瓷器是南方的景德镇瓷器,他贡献的其他藏品还有书籍、套色水刻、皂石雕刻、铜雕、琉璃件以及其他“稀奇玩艺儿”。19吐纪中期的馆长奥古斯塔斯·沃拉斯顿·弗兰克斯爵士(Sir Augustus WollastonFranks,1826-1897)本人从来没有去过中国,但是积累了一批精美的中国瓷器,其中包括一些磁州窑作品。这此瓷器曾经在后来成为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贝斯诺格林(Bethnal Green)分馆展出。弗兰克斯1876年为他的瓷器收藏编制了目录,后来把这部巨作交给了大英博物馆。他的收藏使我们得以了解在19世纪下半期,伦敦已经有少数几种磁州窑瓷器可供当时研究。
大英博物馆后来的磁州窑收藏主要来自1921年在伦敦成立的“东方瓷器学会”成员。他们不仅贡献了完件,也使我们开始了残片的收藏。这些人中最杰出的恐怕当属乔治-尤莫佛里斯(George Eumorfopoulos,1863-1939),馆藏磁州瓷的大部分来自他。1921年,罗伯特洛克哈特·霍布森(Robert Lockhart Hobson,1873-1941)开始负责管理博物馆的远东瓷器收藏。五年后,他为尤莫佛里斯藏品出版了详细的目录。其中关于磁州瓷他写到:
“如果说磁州窑瓷器并不太能满足中国旧文人的细致品味的话,无法太挑拣的现代欧洲收藏者则以极大的热情在过去15年(即1911-1926)问流人欧洲市场的这类瓷器中寻找精品。”
这说明,首先欧洲收藏者知道磁州瓷在中国有文化收藏家心目中的低下地位;其次我们因此知道磁州瓷大量流人西方是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基本上是清朝灭亡之后。尤莫佛里斯在伦敦切尔西沿河大道宅邸的内室使我们看到了他这些磁州瓷的摆放,与那些同他起居室装饰风格相一致的珐华彩和青花瓷不同的是,比较粗的磁州瓷和他收藏的陪葬俑及玉件放在一起,以博物馆式的风格陈列在那里。
一些收藏者受中国式品味和思维的影响有意不收集磁州瓷,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珀西瓦尔-大维德爵士。珀西瓦尔爵士一生许多重要成就之一是主办了1935年到1936年的伯林顿宫中国艺术国际展。他收藏的磁州窑瓷器很少,他的兴趣更集中于官窑和文人品味的古典瓷器,如定、汝、钧、官、哥五大名瓷,或者明清早期,以及有题款的瓷器。他的近1700件瓷器中仅有7件磁州窑系的作品。也许正因为他不喜欢磁州瓷,所以他这方面藏品不仅稀少,而且赝品比例也相对较高。考虑到他的眼力和品味,这是很令人吃惊的。可能这也说明他的官窑藏品中很少有能帮他培养出品鉴磁州瓷眼力的作品。珀西瓦尔爵士向那次伯林顿宫中国艺术国际展出借了很多精美的展品,但展览上的磁州瓷很多是从收藏家那里借展的,这些展品对后来英国的收藏者和陶艺匠人产生了很大影响。陶艺家伯纳德·里奇(Bernard Leach,1887-1979)则受磁州瓷造型、设计和用釉的影响创作了一批精美作品,包括1931年著名的“鲑鱼跃水”瓶。里奇曾往来中国、日本和英国之间,1920年定居于英国圣艾福斯。收藏家、英国民族学家查尔斯-塞利格曼(Charles Seligman,1873-1940)和他的妻子布伦达的捐赠就是大英博物馆藏磁州瓷精品的组成部分。
大英博物馆和珀西瓦尔爵士收藏的磁州瓷中引人注目的是一批有年款的北宋到明朝的作品。其中多件藏品已经为外界了解并被研究者提及,但有些发表时并没有完整题款,因此在这罩值得一提。磁州瓷题款一般刻写或以铁棕色描于施有泥釉(化妆土)的胎上,上罩清釉。有的在烧制前题款,也有在烧制后、上釉前题款。带有年款的藏品有两件出于北宋年间。其巾一件有刻写题款的瓷枕是最早的有年款磁州瓷,由大英博物馆1914年购于法国巴黎Worch&Co。匠人跚下的题款右为“元本冶底赵家枕永”,左为“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书”。熙宁是宋朝第六个皇帝神宗(1068-1085)的年号之一,熙宁(1068-1077)之后是元丰(10781085)。(熙宁四年为公元1071年)。瓷枕纹饰还有“家国永安”四字,近百年前来到大英博物馆后曾被广为提及。鲁山段店已发现类似标本,现已明确知道此类珍珠地出自鲁山窑,品种有枕、梅瓶等,均有此类“元本赵家”刻枕。另一件北宋藏品则非常不同,它是珀西瓦尔爵士收藏的少数磁州瓷之一,他可能更感兴趣的是它的题款而不是设计。这是一款磁州粗陶坛,绘有铁棕色花卉,题款为“大观元年造”。大观是北宋徽宗皇帝(公元1101到1125年在位)的年号之一,时间是公元1107到1110年。因此,该瓶的年份是公元1107年。
宋之后,大英博物馆还有5件元代有年款的磁州瓷藏品。其中3件的题款是烧制前写上的。这几件有年款的作品质量不一,其中最粗糙的一个粗陶坛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题款,上寫:“至元十六年九月卅日扬家小刚玉花押”。至元(1264-1294)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因此这件公元1279年的作品诞生在忽必烈成功击败宋朝最后的几个皇帝,正式建立元朝的年代。年款的下边还有一行字写到:“金上皇帝首下”。这件器皿是一位善男信女认捐给道观的,摆在神像前以显诚意。另一件粗瓷作品是一件化妆上釉瓶,颈部有环形双耳。题款一面为“大德”,另一面为“陆年”,即公元1302年。还有一件比较精细的作品是一只背面题款为“大德八年七月日”的刻花童子戏莲瓶。
另外两件器皿是烧制后题款的。其中一件是一个短颈双耳大瓶,胎上有化妆土,画有铁锈花枝叶,最后上 清釉。瓶底外沿字迹为“大德七年三月初十是直到油瓶壹个记”。成宗以大德年号统治了10年,即1297到1307年。另一件更为精致,设计上非常接近于后来景德镇1320到1360年的元代青花瓷。该瓶颈部后被切割,安装了一个金属沿。乳白化妆士经镂刻后,瓶胎底色形成“凤凰穿花”图案(菊花和牡丹)。整个装饰和后来的景德镇元代青花瓷一样自上而下分为三段。瓶底无釉,底沿内有题款“田僧和延析元年月日”。(公元1314年)。延裕是元仁宗(1314-1320)的年号。题款的这种年月日并存却没有具体月日的写法常见于墓碑。田僧和是一个佛教僧侣的名字,因此该瓶应当是题款捐给寺庙的。
大英博物馆最早的明代磁州瓷1936年购自乔治·尤莫佛里斯的收藏。其中一件厚胎广口卵形瓶,足部出沿。釉下是绘于乳白化妆土上的铁锈花图案。肩部题款为:“正统拾壹年伍月初壹日”,题款下有一圈棕地白色连环锁镶边,装饰主体是风格活泼的荷花枝叶,底部有重叠的莲瓣。该瓶烧制工艺欠佳,釉色斑驳。由于目前没有出现正统题款的官瓷,这件产生于明英宗被蒙古人俘获三年前的作品因此有着特殊的价值。第二件明朝年款的瓷器是一件白胎棕色护釉装饰的酒坛。题款为:“大明万历岁次丙戌年夏立月吉日匠人做造大样坛”及“池玉夜紫府琼浆瑶”。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藏有几件与之类似的藏品。
最后一件明朝有年款磁州系藏品是一件施底釉的大理石镶嵌文昌像。文昌公是传说中掌管中国文人和文学的天神,作品给他的造型是一个坐在石头上的官绅摸样——长袍、官帽,袖掩左手。官袍前后还装饰有代表品级的方型大理石“补子”。石头后面的题款是竖排两行篆字:“万历丁酉陈文成塑”。不过,匠人陈文成的身世已不可考。
除了有年款的藏品,大英博物馆还藏有大批带有和功能有关的简短题款纹饰的作品。这些纹饰或为诗同警句,或为用汉字(偶尔也有非汉字)题写的匠人姓名。因为很多磁州瓷都是酒具,因此藏品中有大量带有这类题款的瓶、坛、壶等。这批藏品中最早的一件产于北宋(公元960-1127),很可能出于密县。酒瓶的三面分别写有“清”、“净”、“忍”,这些字可能是指瓶中酒的品质。不过,“忍”字也出现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的一个叶形枕和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一个深洗盆。也有‘件酒壶以铁锈色、白泥釉和清釉装饰,绘有手持花枝的小童,并有“仁和馆”字样。考古学家曾在安徽淮北濉溪柳孜村发掘出类似的金代瓷壶。元代也有大量仿制,但品相通常比较低劣。元代藏品中还有一件如“仁和馆”一样题有“官用”字样的瓷器。1927年,乔治·尤莫佛里斯向大英博物馆捐赠了又一件元代磁州瓶,题款是1269年到1368年使用的蒙古八思巴文,意思是“好葡萄酒一瓶”。这批藏品中的其他洒器还有一个厚胎磁州瓷酒壶,使用白化妆土,铁锈绘并施清釉。壶肩上的长方形纹饰中写有酒名“羊羔酒”。酒壶另一侧环耳以上用同样纹饰标出了瓷器的厂家“白山贾家造”。酒壶的两面有同样的七字对联:“金镫马踏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灭”,以助酒兴。这个酒壶应当是个豪华酒器,其尺寸太大,不适合旅行者携带。估计可能是为酒铺生产的。最近,这个壶的绘画和题款进行了重新鉴定。最后还要提及一个14世纪的酒壶,题款相当于现在的祝酒词:“长将好事于人”。
诗歌词句经常出现在磁州瓷的装饰中,卧童瓷枕和白泥底釉铁锈花大圆瓶都有“风花雪月”字样。瓷枕造型是一个蜷腿侧卧、右手扶头的女孩,女孩的肩、腰和大腿构成枕面,上写这四个字。这句成语可以指这四种景致,但同时也用来借指浪漫的生活。这句话在元代的磁州瓷上常见,在一个私人收藏的磁州系酒壶上也出现过。另一句浪漫诗句出现在一件方瓷枕上,题款为:“云藏秋夜月,□□少年心”。
大英博物馆藏磁州瓷题款的第三类是陶瓷匠人的名号。我们藏有4件有作者题款的13世纪瓷枕,其中3件是“张家”作品,一件署名“王寿明氏”。第一件“张家”枕是1912年大英博物馆从银行家兼艺术收藏大家威廉·克莱维利·亚历山大(WilliamCleverly Alexander,1840-1916)手中得来,题款只是一个“张家造”戳记。第二件瓷枕的题款稍复杂,为“古相张家造”戳记,枕面绘有精美的骑马人物。第三件的题款为墨迹,内容更丰富:“相地张家造艾山枕用功”。这类藏品的最后一件是题款为“漳滨逸人制”的瓷枕(漳是渭河的一个主要支流),瓷枕底部钟形戳记为“王寿明氏”。近年,“张家”瓷枕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
另外,最与众不同的是一个乳白底釉、铁锈绘半身像。题款是:“大宋光宗皇帝”。光宗是南宋皇帝赵悖,公元1189年到1194年在位。不清楚这个塑像的意图何在,可能明朝(公元1368 1500)时期把宋光宗神化了,并供奉在庙、祠之中。这个半身像可能是一个更大塑像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塑像民间罕见,一般只出现在皇室自己的寺庙中。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批没有题款磁州瓷也值得一提,我把它们按照装饰手法分为六组。第一组是北宋鱼子纹地、乳白化妆土刻花瓷,包括豌豆形、四叶形和如意形瓷枕各一,图案分别为鹌鹑、山羊和四武士。第二组为泥釉装饰、篦梳纹地,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件北宋约公元1100-1127年问的篦梳纹地、刻有牡丹图案的瓷枕,该瓷枕和河北邯郸磁县观台镇出土的一个瓷枕相似。第三组是以乳白和铁棕泥釉形成对比,上罩清釉。这类粗瓷和当代朝鲜瓷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北宋河北观台造黑白拉毛牡丹梅瓶和12世纪的铁黑菊花绿釉高丽梅瓶。大英博物馆还藏有一批精美的绘画装饰磁州瓷,包括一个用大盘残片镶框改制的小挂匾,上绘一对鸳鸯、竹和水草,手法和后来景德镇的青花瓷关系密切。另外还有一组是宋、元、明的刻花或者绘花磁州瓷,它们采用青绿或者绿色的单色釉。还有一个非常精美的黑色牡丹图案绿釉磁州梅瓶,可能出于金代河北磁州观台,可与1987年磁县观台出上的瓷瓶相比较。最后是一组用釉夸张的彩饰瓶和塑像,其中最精细的是金代的一个道教女神像,可能是西王母。
尽管珀西瓦尔爵士的残片保存在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大英博物馆自己也存有约3000件残片,其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磁州瓷残片。这些大多数没有出处,因此用途不大。但有几组是从确知的地点采集来的,对将来的学术研究可能有一定价值。其中一组由“卡尔贝克辛迪加”从一位斯瓦罗先生(Mr Swallow)处收集来的,据说来自开封府的“Chiao Tso”。另外一组有58块残片,由法国人L.Wannieck捐贈,包括金代塑像上的红、绿残片,据说1924年采集自北京。还有一组磁州瓷残片是在内蒙古百灵庙以北30公里的“景教城镇”敖伦素木发现的,奥托·布查德博士(Dr Otto Burchard)捐赠。
尽管磁州瓷最初并没有得到中国文人和20世纪初欧洲收藏者太高的评价,如今它们已经成为大英博物馆藏品中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它们作为“民瓷”的用途经常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普通大众的文化,特别是酒文化和诗文,这一点是著名的官瓷所无法做到的。
目前,大英博物馆的磁州瓷展览分别存在于三个部分:中国瓷器展(95号展厅)、东方文物展(33号展厅)和1号展厅——启蒙展。所有藏品在我们的网站也都能够看到。
本文将首先介绍向大英博物馆捐赠磁州窑瓷器的收藏者,然后介绍本馆一些重要的有年款和题款的磁州窑藏品,最后将总结一下我们的整体收藏及其亮点。大英博物馆创始人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1753)身后贡献给博物馆的首批藏品巾并没有磁州窑瓷器。他藏品中的中国瓷器是南方的景德镇瓷器,他贡献的其他藏品还有书籍、套色水刻、皂石雕刻、铜雕、琉璃件以及其他“稀奇玩艺儿”。19吐纪中期的馆长奥古斯塔斯·沃拉斯顿·弗兰克斯爵士(Sir Augustus WollastonFranks,1826-1897)本人从来没有去过中国,但是积累了一批精美的中国瓷器,其中包括一些磁州窑作品。这此瓷器曾经在后来成为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贝斯诺格林(Bethnal Green)分馆展出。弗兰克斯1876年为他的瓷器收藏编制了目录,后来把这部巨作交给了大英博物馆。他的收藏使我们得以了解在19世纪下半期,伦敦已经有少数几种磁州窑瓷器可供当时研究。
大英博物馆后来的磁州窑收藏主要来自1921年在伦敦成立的“东方瓷器学会”成员。他们不仅贡献了完件,也使我们开始了残片的收藏。这些人中最杰出的恐怕当属乔治-尤莫佛里斯(George Eumorfopoulos,1863-1939),馆藏磁州瓷的大部分来自他。1921年,罗伯特洛克哈特·霍布森(Robert Lockhart Hobson,1873-1941)开始负责管理博物馆的远东瓷器收藏。五年后,他为尤莫佛里斯藏品出版了详细的目录。其中关于磁州瓷他写到:
“如果说磁州窑瓷器并不太能满足中国旧文人的细致品味的话,无法太挑拣的现代欧洲收藏者则以极大的热情在过去15年(即1911-1926)问流人欧洲市场的这类瓷器中寻找精品。”
这说明,首先欧洲收藏者知道磁州瓷在中国有文化收藏家心目中的低下地位;其次我们因此知道磁州瓷大量流人西方是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基本上是清朝灭亡之后。尤莫佛里斯在伦敦切尔西沿河大道宅邸的内室使我们看到了他这些磁州瓷的摆放,与那些同他起居室装饰风格相一致的珐华彩和青花瓷不同的是,比较粗的磁州瓷和他收藏的陪葬俑及玉件放在一起,以博物馆式的风格陈列在那里。
一些收藏者受中国式品味和思维的影响有意不收集磁州瓷,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珀西瓦尔-大维德爵士。珀西瓦尔爵士一生许多重要成就之一是主办了1935年到1936年的伯林顿宫中国艺术国际展。他收藏的磁州窑瓷器很少,他的兴趣更集中于官窑和文人品味的古典瓷器,如定、汝、钧、官、哥五大名瓷,或者明清早期,以及有题款的瓷器。他的近1700件瓷器中仅有7件磁州窑系的作品。也许正因为他不喜欢磁州瓷,所以他这方面藏品不仅稀少,而且赝品比例也相对较高。考虑到他的眼力和品味,这是很令人吃惊的。可能这也说明他的官窑藏品中很少有能帮他培养出品鉴磁州瓷眼力的作品。珀西瓦尔爵士向那次伯林顿宫中国艺术国际展出借了很多精美的展品,但展览上的磁州瓷很多是从收藏家那里借展的,这些展品对后来英国的收藏者和陶艺匠人产生了很大影响。陶艺家伯纳德·里奇(Bernard Leach,1887-1979)则受磁州瓷造型、设计和用釉的影响创作了一批精美作品,包括1931年著名的“鲑鱼跃水”瓶。里奇曾往来中国、日本和英国之间,1920年定居于英国圣艾福斯。收藏家、英国民族学家查尔斯-塞利格曼(Charles Seligman,1873-1940)和他的妻子布伦达的捐赠就是大英博物馆藏磁州瓷精品的组成部分。
大英博物馆和珀西瓦尔爵士收藏的磁州瓷中引人注目的是一批有年款的北宋到明朝的作品。其中多件藏品已经为外界了解并被研究者提及,但有些发表时并没有完整题款,因此在这罩值得一提。磁州瓷题款一般刻写或以铁棕色描于施有泥釉(化妆土)的胎上,上罩清釉。有的在烧制前题款,也有在烧制后、上釉前题款。带有年款的藏品有两件出于北宋年间。其巾一件有刻写题款的瓷枕是最早的有年款磁州瓷,由大英博物馆1914年购于法国巴黎Worch&Co。匠人跚下的题款右为“元本冶底赵家枕永”,左为“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书”。熙宁是宋朝第六个皇帝神宗(1068-1085)的年号之一,熙宁(1068-1077)之后是元丰(10781085)。(熙宁四年为公元1071年)。瓷枕纹饰还有“家国永安”四字,近百年前来到大英博物馆后曾被广为提及。鲁山段店已发现类似标本,现已明确知道此类珍珠地出自鲁山窑,品种有枕、梅瓶等,均有此类“元本赵家”刻枕。另一件北宋藏品则非常不同,它是珀西瓦尔爵士收藏的少数磁州瓷之一,他可能更感兴趣的是它的题款而不是设计。这是一款磁州粗陶坛,绘有铁棕色花卉,题款为“大观元年造”。大观是北宋徽宗皇帝(公元1101到1125年在位)的年号之一,时间是公元1107到1110年。因此,该瓶的年份是公元1107年。
宋之后,大英博物馆还有5件元代有年款的磁州瓷藏品。其中3件的题款是烧制前写上的。这几件有年款的作品质量不一,其中最粗糙的一个粗陶坛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题款,上寫:“至元十六年九月卅日扬家小刚玉花押”。至元(1264-1294)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因此这件公元1279年的作品诞生在忽必烈成功击败宋朝最后的几个皇帝,正式建立元朝的年代。年款的下边还有一行字写到:“金上皇帝首下”。这件器皿是一位善男信女认捐给道观的,摆在神像前以显诚意。另一件粗瓷作品是一件化妆上釉瓶,颈部有环形双耳。题款一面为“大德”,另一面为“陆年”,即公元1302年。还有一件比较精细的作品是一只背面题款为“大德八年七月日”的刻花童子戏莲瓶。
另外两件器皿是烧制后题款的。其中一件是一个短颈双耳大瓶,胎上有化妆土,画有铁锈花枝叶,最后上 清釉。瓶底外沿字迹为“大德七年三月初十是直到油瓶壹个记”。成宗以大德年号统治了10年,即1297到1307年。另一件更为精致,设计上非常接近于后来景德镇1320到1360年的元代青花瓷。该瓶颈部后被切割,安装了一个金属沿。乳白化妆士经镂刻后,瓶胎底色形成“凤凰穿花”图案(菊花和牡丹)。整个装饰和后来的景德镇元代青花瓷一样自上而下分为三段。瓶底无釉,底沿内有题款“田僧和延析元年月日”。(公元1314年)。延裕是元仁宗(1314-1320)的年号。题款的这种年月日并存却没有具体月日的写法常见于墓碑。田僧和是一个佛教僧侣的名字,因此该瓶应当是题款捐给寺庙的。
大英博物馆最早的明代磁州瓷1936年购自乔治·尤莫佛里斯的收藏。其中一件厚胎广口卵形瓶,足部出沿。釉下是绘于乳白化妆土上的铁锈花图案。肩部题款为:“正统拾壹年伍月初壹日”,题款下有一圈棕地白色连环锁镶边,装饰主体是风格活泼的荷花枝叶,底部有重叠的莲瓣。该瓶烧制工艺欠佳,釉色斑驳。由于目前没有出现正统题款的官瓷,这件产生于明英宗被蒙古人俘获三年前的作品因此有着特殊的价值。第二件明朝年款的瓷器是一件白胎棕色护釉装饰的酒坛。题款为:“大明万历岁次丙戌年夏立月吉日匠人做造大样坛”及“池玉夜紫府琼浆瑶”。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藏有几件与之类似的藏品。
最后一件明朝有年款磁州系藏品是一件施底釉的大理石镶嵌文昌像。文昌公是传说中掌管中国文人和文学的天神,作品给他的造型是一个坐在石头上的官绅摸样——长袍、官帽,袖掩左手。官袍前后还装饰有代表品级的方型大理石“补子”。石头后面的题款是竖排两行篆字:“万历丁酉陈文成塑”。不过,匠人陈文成的身世已不可考。
除了有年款的藏品,大英博物馆还藏有大批带有和功能有关的简短题款纹饰的作品。这些纹饰或为诗同警句,或为用汉字(偶尔也有非汉字)题写的匠人姓名。因为很多磁州瓷都是酒具,因此藏品中有大量带有这类题款的瓶、坛、壶等。这批藏品中最早的一件产于北宋(公元960-1127),很可能出于密县。酒瓶的三面分别写有“清”、“净”、“忍”,这些字可能是指瓶中酒的品质。不过,“忍”字也出现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的一个叶形枕和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一个深洗盆。也有‘件酒壶以铁锈色、白泥釉和清釉装饰,绘有手持花枝的小童,并有“仁和馆”字样。考古学家曾在安徽淮北濉溪柳孜村发掘出类似的金代瓷壶。元代也有大量仿制,但品相通常比较低劣。元代藏品中还有一件如“仁和馆”一样题有“官用”字样的瓷器。1927年,乔治·尤莫佛里斯向大英博物馆捐赠了又一件元代磁州瓶,题款是1269年到1368年使用的蒙古八思巴文,意思是“好葡萄酒一瓶”。这批藏品中的其他洒器还有一个厚胎磁州瓷酒壶,使用白化妆土,铁锈绘并施清釉。壶肩上的长方形纹饰中写有酒名“羊羔酒”。酒壶另一侧环耳以上用同样纹饰标出了瓷器的厂家“白山贾家造”。酒壶的两面有同样的七字对联:“金镫马踏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灭”,以助酒兴。这个酒壶应当是个豪华酒器,其尺寸太大,不适合旅行者携带。估计可能是为酒铺生产的。最近,这个壶的绘画和题款进行了重新鉴定。最后还要提及一个14世纪的酒壶,题款相当于现在的祝酒词:“长将好事于人”。
诗歌词句经常出现在磁州瓷的装饰中,卧童瓷枕和白泥底釉铁锈花大圆瓶都有“风花雪月”字样。瓷枕造型是一个蜷腿侧卧、右手扶头的女孩,女孩的肩、腰和大腿构成枕面,上写这四个字。这句成语可以指这四种景致,但同时也用来借指浪漫的生活。这句话在元代的磁州瓷上常见,在一个私人收藏的磁州系酒壶上也出现过。另一句浪漫诗句出现在一件方瓷枕上,题款为:“云藏秋夜月,□□少年心”。
大英博物馆藏磁州瓷题款的第三类是陶瓷匠人的名号。我们藏有4件有作者题款的13世纪瓷枕,其中3件是“张家”作品,一件署名“王寿明氏”。第一件“张家”枕是1912年大英博物馆从银行家兼艺术收藏大家威廉·克莱维利·亚历山大(WilliamCleverly Alexander,1840-1916)手中得来,题款只是一个“张家造”戳记。第二件瓷枕的题款稍复杂,为“古相张家造”戳记,枕面绘有精美的骑马人物。第三件的题款为墨迹,内容更丰富:“相地张家造艾山枕用功”。这类藏品的最后一件是题款为“漳滨逸人制”的瓷枕(漳是渭河的一个主要支流),瓷枕底部钟形戳记为“王寿明氏”。近年,“张家”瓷枕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
另外,最与众不同的是一个乳白底釉、铁锈绘半身像。题款是:“大宋光宗皇帝”。光宗是南宋皇帝赵悖,公元1189年到1194年在位。不清楚这个塑像的意图何在,可能明朝(公元1368 1500)时期把宋光宗神化了,并供奉在庙、祠之中。这个半身像可能是一个更大塑像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塑像民间罕见,一般只出现在皇室自己的寺庙中。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批没有题款磁州瓷也值得一提,我把它们按照装饰手法分为六组。第一组是北宋鱼子纹地、乳白化妆土刻花瓷,包括豌豆形、四叶形和如意形瓷枕各一,图案分别为鹌鹑、山羊和四武士。第二组为泥釉装饰、篦梳纹地,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件北宋约公元1100-1127年问的篦梳纹地、刻有牡丹图案的瓷枕,该瓷枕和河北邯郸磁县观台镇出土的一个瓷枕相似。第三组是以乳白和铁棕泥釉形成对比,上罩清釉。这类粗瓷和当代朝鲜瓷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北宋河北观台造黑白拉毛牡丹梅瓶和12世纪的铁黑菊花绿釉高丽梅瓶。大英博物馆还藏有一批精美的绘画装饰磁州瓷,包括一个用大盘残片镶框改制的小挂匾,上绘一对鸳鸯、竹和水草,手法和后来景德镇的青花瓷关系密切。另外还有一组是宋、元、明的刻花或者绘花磁州瓷,它们采用青绿或者绿色的单色釉。还有一个非常精美的黑色牡丹图案绿釉磁州梅瓶,可能出于金代河北磁州观台,可与1987年磁县观台出上的瓷瓶相比较。最后是一组用釉夸张的彩饰瓶和塑像,其中最精细的是金代的一个道教女神像,可能是西王母。
尽管珀西瓦尔爵士的残片保存在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大英博物馆自己也存有约3000件残片,其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磁州瓷残片。这些大多数没有出处,因此用途不大。但有几组是从确知的地点采集来的,对将来的学术研究可能有一定价值。其中一组由“卡尔贝克辛迪加”从一位斯瓦罗先生(Mr Swallow)处收集来的,据说来自开封府的“Chiao Tso”。另外一组有58块残片,由法国人L.Wannieck捐贈,包括金代塑像上的红、绿残片,据说1924年采集自北京。还有一组磁州瓷残片是在内蒙古百灵庙以北30公里的“景教城镇”敖伦素木发现的,奥托·布查德博士(Dr Otto Burchard)捐赠。
尽管磁州瓷最初并没有得到中国文人和20世纪初欧洲收藏者太高的评价,如今它们已经成为大英博物馆藏品中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它们作为“民瓷”的用途经常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普通大众的文化,特别是酒文化和诗文,这一点是著名的官瓷所无法做到的。
目前,大英博物馆的磁州瓷展览分别存在于三个部分:中国瓷器展(95号展厅)、东方文物展(33号展厅)和1号展厅——启蒙展。所有藏品在我们的网站也都能够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