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从未来人发展需要的角度倡导自主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将成为一个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而决不是课堂学习之外的旁观者。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呢?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实际和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生是平等的,他们都是有着美好的心灵,带着渴求的双眼,满怀信心,充满希望地来到学校的,教师要精心保护好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火花,让它愈加明亮,继续燃烧下去。这亮光不仅照亮了学生自己,还照亮了教师,照亮了更多的学生!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
学生各自条件的不同,如自身的基础、知识的积累、理解力的深浅、对文本的感悟能力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也就存在差异。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达成目标的时间和程度也就不一样。如有的同学读一遍课文便能准确把握文本的结构和写作特点等,而有的学生甚至读几遍才能略知文章的大体含义。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作为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来组织教学,进行临场备课,合理调整教学思路,科学安排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三、发展学生的个性
1. 发展学生个性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个性
个性因为它的不同而富有魅力。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帮活生生的人,是有生命充满灵性的独特的个体。学生的这种特殊性就是教育教学赖以进行的根据。
不要害怕学生有个性,不要希望学生特别听话。只听话意味着灭亡,说一个民族听话无疑是在骂这个民族,那么,要求孩子听话又何尝不是骂他呢?
2. 我们的教育要引导、启发、“扩充善端”,尊重学生的本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早在20世纪初,陶行知就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即教育要解放儿童的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语文教学中,要允许学生的个性展示,给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如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对文本中的人物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对文本结构和语言进行个性化的赏析、对有关小说、记叙文的结尾进行个性化的改写续写等,当然这个过程中也离不开教师恰当而适时的指导。
这些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四、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1. 引情入境,以境激情
教育就像一颗种子,从播种、发芽到开花结果有一个过程,因此教育需要耐心,教育需要等待。教育中的情感为这颗种子孕育萌发提供了充足的源源不断的养料,以至于生长、开花、结果、繁衍。
语文教学中尤其如此。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必要时附以肢体语言,以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要深入理解文章,走進文本,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再现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去影响教育学生,达到情景交融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心灵得到震撼,感情得以迸发,促进了学习文本的情趣和动力。
2.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合作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进行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合作是一种主体行为、主动行为而非他动的行为。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文本,在体验中感悟、理解,走进生活,了解社会。
例如初三总复习熟悉教材阶段,我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研读教材后,找出每一单元的重点难点,指导他们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就连学困生也讲得很好,同学们不时会对他投去鼓励的目光,掌声常常响彻我们的教室。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同学们大方得体的语言表达,高昂的兴趣,真正体现了自主学习的优越性。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语文是一门交际性语言,学生读写习惯的养成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之一。如何养成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呢?
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更进一步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感受文本的语言特色,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名著和报纸杂志当中的好文章。让学生走近名著,了解名家;让学生留意身边事,注意身边人,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过程中有可能枯燥乏味,有可能困难重重,教师应及时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添色加彩。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自于两方面:一是自己获得知识、技能的价值感的满足,这是内在因素;二是别人的表扬、奖励所带来的荣誉感的满足,这是外在因素。教学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一本奖励的日记本都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呐喊助威;课堂中读准一个生字词,理解一个句子,分析一段文本,书写一篇连贯的作文,进行一次即兴的表演,学生会在教师为他们搭建的平台上时时感悟到成功带来的乐趣,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愉悦。自主学习过程中一个个成功点便会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一个个加油站。
另外,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帮助他们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计划。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制定计划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计划要有助于养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2. 计划要切实可行,切忌过大,以免影响自信心。3. 合理安排时间除了完成书面作业外,还要有课外阅读训练的时间。4. 备有错字、词语本,记录自己存在的问题,并经常进行复习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只有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大语文教育的海洋中自由畅游,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师生才能同乐于语文天地,书写光辉灿烂的明天,抒写美丽而又富有魅力的教育诗篇!
参考文献:
[1]《教育的问题与挑战》
[2]《初中新语文课程教学法》
[3]《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呢?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实际和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生是平等的,他们都是有着美好的心灵,带着渴求的双眼,满怀信心,充满希望地来到学校的,教师要精心保护好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火花,让它愈加明亮,继续燃烧下去。这亮光不仅照亮了学生自己,还照亮了教师,照亮了更多的学生!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
学生各自条件的不同,如自身的基础、知识的积累、理解力的深浅、对文本的感悟能力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也就存在差异。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达成目标的时间和程度也就不一样。如有的同学读一遍课文便能准确把握文本的结构和写作特点等,而有的学生甚至读几遍才能略知文章的大体含义。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作为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来组织教学,进行临场备课,合理调整教学思路,科学安排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三、发展学生的个性
1. 发展学生个性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个性
个性因为它的不同而富有魅力。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帮活生生的人,是有生命充满灵性的独特的个体。学生的这种特殊性就是教育教学赖以进行的根据。
不要害怕学生有个性,不要希望学生特别听话。只听话意味着灭亡,说一个民族听话无疑是在骂这个民族,那么,要求孩子听话又何尝不是骂他呢?
2. 我们的教育要引导、启发、“扩充善端”,尊重学生的本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早在20世纪初,陶行知就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即教育要解放儿童的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语文教学中,要允许学生的个性展示,给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如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对文本中的人物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对文本结构和语言进行个性化的赏析、对有关小说、记叙文的结尾进行个性化的改写续写等,当然这个过程中也离不开教师恰当而适时的指导。
这些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四、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1. 引情入境,以境激情
教育就像一颗种子,从播种、发芽到开花结果有一个过程,因此教育需要耐心,教育需要等待。教育中的情感为这颗种子孕育萌发提供了充足的源源不断的养料,以至于生长、开花、结果、繁衍。
语文教学中尤其如此。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必要时附以肢体语言,以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要深入理解文章,走進文本,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再现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去影响教育学生,达到情景交融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心灵得到震撼,感情得以迸发,促进了学习文本的情趣和动力。
2.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合作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进行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合作是一种主体行为、主动行为而非他动的行为。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文本,在体验中感悟、理解,走进生活,了解社会。
例如初三总复习熟悉教材阶段,我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研读教材后,找出每一单元的重点难点,指导他们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就连学困生也讲得很好,同学们不时会对他投去鼓励的目光,掌声常常响彻我们的教室。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同学们大方得体的语言表达,高昂的兴趣,真正体现了自主学习的优越性。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语文是一门交际性语言,学生读写习惯的养成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之一。如何养成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呢?
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更进一步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感受文本的语言特色,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名著和报纸杂志当中的好文章。让学生走近名著,了解名家;让学生留意身边事,注意身边人,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过程中有可能枯燥乏味,有可能困难重重,教师应及时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添色加彩。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自于两方面:一是自己获得知识、技能的价值感的满足,这是内在因素;二是别人的表扬、奖励所带来的荣誉感的满足,这是外在因素。教学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一本奖励的日记本都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呐喊助威;课堂中读准一个生字词,理解一个句子,分析一段文本,书写一篇连贯的作文,进行一次即兴的表演,学生会在教师为他们搭建的平台上时时感悟到成功带来的乐趣,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愉悦。自主学习过程中一个个成功点便会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一个个加油站。
另外,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帮助他们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计划。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制定计划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计划要有助于养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2. 计划要切实可行,切忌过大,以免影响自信心。3. 合理安排时间除了完成书面作业外,还要有课外阅读训练的时间。4. 备有错字、词语本,记录自己存在的问题,并经常进行复习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只有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大语文教育的海洋中自由畅游,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师生才能同乐于语文天地,书写光辉灿烂的明天,抒写美丽而又富有魅力的教育诗篇!
参考文献:
[1]《教育的问题与挑战》
[2]《初中新语文课程教学法》
[3]《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