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实践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kny6194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一门富含情感的艺术,由此决定了音乐的教学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音乐新课改的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情感体验注重与否直接关系着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关系着新课程教学实践的成败。本文从情感体验的独特性及其过程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注重情感体验。
  關键词:音乐 实践教学 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善于表现、富含情感的艺术。情感的表现在音乐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对音乐美的情感体验。可以说,音乐教学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音乐新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这种体验就会上升为审美情趣,并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对情感体验注重与否直接关系着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关系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败。那么,我们在音乐课堂中该如何注重情感体验呢?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一、重视情感体验的独特性
  
  由于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每首音乐作品带给学生的感受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音乐老师的职责就是充分重视学生对音乐情感体验的这种独特性,让每位学生敞开心扉,用心感受音乐的魅力,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在初一的一节《万马奔腾》音乐欣赏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给学生播放乐曲,要求学生在欣赏完后各抒己见,发挥想象力,回答一下这首乐曲描绘了怎样一幅场景。大部分同学都回答说,描绘了大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只有一名同学说,有些地方感觉像暴风骤雨时的情景。可能是《万马奔腾》紧密的节奏碰撞了这位同学的灵感,由此产生了暴风骤雨的联想。答案虽然不够准确,但充分说明了他敢于想象,敢于表露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性见解。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独特性。
  然而,现实中有不少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忽视学生个体的存在;忽视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忽视每个学生情感的独特性,教学往往是统一标准、统一答案、统一体验,由此造成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的局面。比如,现在不少音乐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挖空心思,设计安排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自以为这样便可以将课上得完美,殊不知往往会适得其反。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节所谓的市级优质课:内容为初中一年级第一单元欣赏《春天奏鸣曲》,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选择合适的词语来描述小提琴演奏的旋律带有怎样的情感,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欢畅、清新的情感,描绘了明媚的春光。正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非常满意的时候,坐在后排的一名同学站起来回答说:我感觉音乐听起来就像汩汩清泉沁人心肺,清泉的上方还有几只小鸟在歌唱……还没等该同学回答完毕,教师就示意学生坐下,并复述了“问题的答案”,转入下一教学环节。我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表现深感不解:那位同学的回答多么的完美,想象力丰富,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为什么就这样草草收场呢?这个课例深刻说明了现在一些音乐教师教学上的不足,他把教学过程设计得过于具体,过于封闭。一旦出现了他没料想到的答案便不知如何收场。由此可见,对音乐的情感体验的独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用统一答案来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看法和理解。
  
  二、重视情感体验的过程
  
  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体验必须在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没有过程就谈不上体验,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音乐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精心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都能体验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在初二第二单元学唱歌曲《唱脸谱》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学唱歌曲之前先发给学生每人一个自制脸谱,学生顿时来了兴致,在演唱过程中用多媒体呈现出不同的脸谱,学生的演唱兴趣更浓,最后再带领同学们边唱边表演动作,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此时、此地、此曲以此种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情感,不需语言,不需行动,不需任何要求,只有音乐和教师为音乐创设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不仅较快地学会了歌曲,还能准确地理解、把握音乐的风格。这个课例充分说明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合适的情景,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强化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直接与音乐作品释放出来的情感碰撞,引导他们用心感受其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想做到这一点,老师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课中不要用太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音乐的非语义性告诉我们,音乐的内涵不是靠文字来描述的。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语言从音乐层面都是与现实生活中某一样东西或某一现象对应的,即“约定性”。“凡音之起,由心生也”。可见音乐与人的情绪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不是人为约定的。所以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必须是让音乐自身来说话,尊重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
  (二)对于音乐作品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没有标准答案。同样一首乐曲,你觉得像是春天小草在破土而出,而我觉得像是小河旁恋人在轻声呢喃,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实践教学不应该苛求整齐划一的答案,而应尊重学生,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音乐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三)欣赏作品时不要用“支解的碎片”代替完整的音乐。有些作品比较长,某些老师认为欣赏整个作品会浪费时间而往往选择作品中的几个主题片段给学生欣赏。这样无疑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使作品的内涵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更不能完全释放音乐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变得不再完整。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让学生多倾听、多感受、多思考、多积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重视体验的过程性。
  总之,音乐被誉为“人类感情的速记”。情感体验是音乐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注重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达到审美体验的功效,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中通过教学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目标。让我们共同为音乐教育事业出谋划策,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奉献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才智。
  
  参考文献:
  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G],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其他文献
在班级管理实践活动中,班主任和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班主任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学生则是班主任的工作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受班主任的指导、控制、检查和评定。师生之间由此存在一种教师必须教、学生必须学的“公务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班主任处于“权威”的地位,学生则处于受支配和服从的地位。因此,师生之间常常会产生心理上的“距离”。  但是,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班主任直接面对的人是有情感
期刊
《語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语文应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注重挖掘情感效应,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那么,教师该如何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个人人格魅力,以自身的人文素养熏陶、感染学生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热爱教学本职工作,敬岗敬业,关心和爱护每位学生,尊重学
期刊
区域地理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学科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区域和联系点,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更是高考中重点的考查对象,甚至还是文科综合题的切入点,可见搞好区域地理复习的重要性。    一、 抓好区域定位和区域识图    区域定位就是要明确区域的位置,区域的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相邻位置)。区域定位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区域的位置,即区域在哪儿,掌握区域位置较好的
期刊
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数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经过教学实践,我的体会如下:    一、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难点,每堂课提问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比如:在讲直线方程
期刊
中国是诗的国度,阅读鉴赏诗歌不仅能让我们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高中课本第三册节选了从《诗经》到唐宋时期的一些优秀诗篇作为范文让学生阅读和欣赏。那么,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阅读鉴赏诗歌?    一、反复朗读,在读中体味诗的情感,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对于诗歌,尤应如此,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
期刊
摘要: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单一、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构建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教学实践为依据,对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教材)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小组合作 学习 有效性   
期刊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如何在音乐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是我们当今研究的主题。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学生 提供 参与活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课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课堂教学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教师要为每一个孩子
期刊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作家情感,不是纯粹个人化的情感,它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甚至表现一个民族的某种民族精神,表现全人类的某种普遍文化心理。引导学生超越性、深层次地解读经典文学作品
期刊
我校是江苏省农村示范初级中学,地处武进区东北角,多年来,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学校的学科竞赛、教学质量评估成绩近年来一直名列全区前茅。为了贯彻中央政治局2007年4月23日加强青少年体质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于2007年4月29日上午10时——11时启动“阳光体育活动”,号召全国亿万学生集中锻炼一小时;2008年教育部下
期刊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教育的重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是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树立德育新理念,创新机制,改革德育内容和方法,构建适应新时期的德育体系。  关键词:高校 德育 实效性    高校的德育是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高校的智育、体育等构成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总教育目标。德育的实效性就是德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的一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