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礼仪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通行证”,它是一个国家、民族开化与兴旺的标志。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礼仪教育已经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加强礼仪教育就更显得尤为重要。探讨了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礼仪 课堂教学 途径
一、礼仪课堂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讲授礼仪课程,也不能用同一种模式来教授不同的内容,教师要根据职校礼仪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不拘一格,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图示法在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仪态教学过程中,可将坐、立、行、走等各种标准姿态的图片放大张贴在教室四周,供学生反复模仿、学习,这对校正学生的不良姿态能起到很大作用。讲授男性和女性的仪容、仪表等内容时,可向学生展示各种仪容、仪表图片;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观看“服饰着装礼仪”,如男士西服的穿法、领带的打法,女士套裙的穿法等。
案例分析法针对礼仪教学的特点,应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选取的案例应贴近学生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案例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是各种礼仪教学资料,也可以是生活实践,还可以从学生喜爱的明星或影视剧中选取。如现在很多学生喜欢“韩剧”,“韩剧”自始至终贯穿了人类的普遍情感和人性的温暖关怀,体现了儒家文化传统,教师可顺势顺时引入家庭和工作中人际协作意识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同时教育学生继承和吸收传统文明礼仪之精华,讲文明礼貌、懂尊老爱幼、谦虚热情、诚实守信。
模拟训练法礼仪课程的可操作性,使模拟实践教学大有作为。通过模拟训练,在课堂上搭建社会舞台,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使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弥补学生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如开展模拟接待、模拟宴请、模拟谈判、模拟各种庆典等活动。通过模拟训练,让每位学生均有登场机会,使得人人都行动,个个皆演员,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使之熟悉相关礼仪礼节,锻炼学生设计策划、组织协调和临场应变能力。
二、重视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长期在学校工作的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的行为作风,对学生的才识品学、素质风格以及集体面貌影响极为深刻。教师进取心强,受其熏陶,学生也会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对人诚恳,作风民主、和蔼可亲,能听取学生意见,学生中也会充满团结向上的气氛;教师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学生也会重视自己兴趣、爱好的培养,特长的发展;教师的素质在某一方面不尽如人意,学生也会无法避免地出现某种相应的遗憾。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礼仪恰恰是教师把这种“首先”和“然后”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把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礼仪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主要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同时也靠社会舆论来监督。换句话说,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但“自律”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他律”逐步获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同时,应制定和完善必要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将礼仪要求纳入其中,如制定包括礼仪内容在内的职校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加强监督和反馈,将礼仪表现作为学校各类评优的一个内容等。这对于规范职校生自身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南开学校的创始人严修就非常重视礼仪教育,并使其制度化,他制定的《容止格言》要求学生“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必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躁、勿暴、勿殆;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基本的仪表举止做起,加强礼仪修养。周恩来总理在南开中学上学时,便是以此镜铭为言谈举止的规范,养成了举世公认的非凡气质和令人折服的优雅风度。
四、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干净、整洁而优美的环境中,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有很大转变。因此,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通过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礼貌现象。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礼仪修养,形成了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五、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从根本上说,礼仪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个人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道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礼仪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从小抓起。为此,家庭教育要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家长要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为孩子营造充满文明礼仪气息的家庭氛围。社会作为礼仪教育的大课堂,要大力宣传必要的礼仪知识,把礼仪作为有关文化活动的重要主题。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总之,只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相互配合,必定能取得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教育效应,我们的职校生也必定能成为技能专长、特色突出、礼仪形象良好的社会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一职专)
关键词:礼仪 课堂教学 途径
一、礼仪课堂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讲授礼仪课程,也不能用同一种模式来教授不同的内容,教师要根据职校礼仪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不拘一格,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图示法在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仪态教学过程中,可将坐、立、行、走等各种标准姿态的图片放大张贴在教室四周,供学生反复模仿、学习,这对校正学生的不良姿态能起到很大作用。讲授男性和女性的仪容、仪表等内容时,可向学生展示各种仪容、仪表图片;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观看“服饰着装礼仪”,如男士西服的穿法、领带的打法,女士套裙的穿法等。
案例分析法针对礼仪教学的特点,应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选取的案例应贴近学生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案例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是各种礼仪教学资料,也可以是生活实践,还可以从学生喜爱的明星或影视剧中选取。如现在很多学生喜欢“韩剧”,“韩剧”自始至终贯穿了人类的普遍情感和人性的温暖关怀,体现了儒家文化传统,教师可顺势顺时引入家庭和工作中人际协作意识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同时教育学生继承和吸收传统文明礼仪之精华,讲文明礼貌、懂尊老爱幼、谦虚热情、诚实守信。
模拟训练法礼仪课程的可操作性,使模拟实践教学大有作为。通过模拟训练,在课堂上搭建社会舞台,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使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弥补学生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如开展模拟接待、模拟宴请、模拟谈判、模拟各种庆典等活动。通过模拟训练,让每位学生均有登场机会,使得人人都行动,个个皆演员,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使之熟悉相关礼仪礼节,锻炼学生设计策划、组织协调和临场应变能力。
二、重视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长期在学校工作的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的行为作风,对学生的才识品学、素质风格以及集体面貌影响极为深刻。教师进取心强,受其熏陶,学生也会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对人诚恳,作风民主、和蔼可亲,能听取学生意见,学生中也会充满团结向上的气氛;教师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学生也会重视自己兴趣、爱好的培养,特长的发展;教师的素质在某一方面不尽如人意,学生也会无法避免地出现某种相应的遗憾。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礼仪恰恰是教师把这种“首先”和“然后”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把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礼仪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主要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同时也靠社会舆论来监督。换句话说,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但“自律”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他律”逐步获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同时,应制定和完善必要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将礼仪要求纳入其中,如制定包括礼仪内容在内的职校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加强监督和反馈,将礼仪表现作为学校各类评优的一个内容等。这对于规范职校生自身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南开学校的创始人严修就非常重视礼仪教育,并使其制度化,他制定的《容止格言》要求学生“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必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躁、勿暴、勿殆;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基本的仪表举止做起,加强礼仪修养。周恩来总理在南开中学上学时,便是以此镜铭为言谈举止的规范,养成了举世公认的非凡气质和令人折服的优雅风度。
四、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干净、整洁而优美的环境中,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有很大转变。因此,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通过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礼貌现象。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礼仪修养,形成了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五、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从根本上说,礼仪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个人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道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礼仪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从小抓起。为此,家庭教育要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家长要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为孩子营造充满文明礼仪气息的家庭氛围。社会作为礼仪教育的大课堂,要大力宣传必要的礼仪知识,把礼仪作为有关文化活动的重要主题。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总之,只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相互配合,必定能取得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教育效应,我们的职校生也必定能成为技能专长、特色突出、礼仪形象良好的社会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一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