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的诚信道德建设 打造应对金融危机软实力

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18597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动荡,国内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对此,广大企业既要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又要增强信心、鼓舞士气,要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切实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发展质量,立足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当中,尤其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诚信道德建设,着力打造企业软实力,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是在困难的时候,企业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团结广大职工齐心协力渡过难关,构建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环境。
  一、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和优化发展环境。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经济实力和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看,经济运行质量和生产力水平还不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高速低效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情况下,我国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外贸环境恶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下滑、部分企业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如何继续深化改革,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走出发展困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此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新要求,从新的视角回答了“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把握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对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健全市场经济体系,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性要求,一方面强调人的发展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另一方面强调的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对企业而言,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要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通过努力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关爱员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和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企业依靠人的进步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依靠人的能动性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依靠人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企业要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把尊重他人的生命、价值、权利,满足他人的需要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坚持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为社会提供优质商品和优良服务,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努力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公众、回报股东,与合作伙伴、同业者建立平等、友好、开放的关系,使企业发展成果惠及消费者、惠及社会,以此赢得市场的认同和社会的尊重与支持。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融入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市场经济原则参与市场竞争;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中按照新《公司法》的规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同时正确处理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解决好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协调好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关系。尤其需要通过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使命愿景、经营理念、质量承诺、服务宗旨、品牌追求等在内的价值管理系统,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传达给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个人和组织,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其成为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价值标准,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弘扬传统美德,推进企业诚信道德建设。市场经济是自由平等的竞争经济,同时也是建立在法制和道德基础上的信用经济。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诚信不仅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成为企业提升商誉、树立品牌形象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备条件。
  从当前情况看,我国的诚信体系建设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失信行为依然比较普遍,各种商业欺诈、假冒伪劣商品损害着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和破坏。“三鹿”奶粉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诚信危机给社会、人民生活以及企业自身和所在行业带来的严重影响,值得我们警醒和深刻反思。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市场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社会信用管理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企业诚信的缺失。因此,企业要以“三鹿”奶粉事件为鉴,切实加强诚信道德建设,规范自身行为,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中国是一个讲信义、重道德的国度,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把诚实守信作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诚信成为人们遵循的普适价值观。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无论是做人还是经商,都必须做到公平公正、以诚相待、信守承诺、童叟无欺。在我国古代,有一种16两秤杆上常常刻有3颗星,分别叫做“福、禄、寿”。意思是:缺人一两就会“缺福”,缺人二两就要“短禄”,缺人三两则要“折寿”。这种把诚信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的做法,反映了我国古人对诚信的重视程度。“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千百年来,正是这种以诚信为信条和强调道德约束的商业文化谱写了中国商业文明的辉煌历史,直至进入现代商业文明时代,依然历久弥新、影响深远,并得到发扬光大,像我们所熟悉的许多国内知名企业都秉承了这一优良传统,海尔以“真诚到永远”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信赖;联想把“诚实做人、注重信誉、坦诚相待、开诚布公”作为做人和做企业的准则,为企业做强、做大积累了深厚的道德底蕴。
  “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要“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企业诚信道德建设是每个企业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夏季天津达沃斯论坛上说:“我希望每个企业家、每个企业,在他们的身上都流着道德的血液。生产经营与道德的结合才能使一个企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企业。”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要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完成战略转型、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企业诚信道德建设。
  首先,要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将传统的诚信思想和优良品德与现代商业文明相结合。大力倡导和学习实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企业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中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通过打造诚信文化,不断强化企业诚信意识,形成“有信者荣、无信者忧、失信者耻”的商业文化氛围,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企业的立业之本、兴业之道。
  其次,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诚信管理体系,把诚信管理与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明确企业诚信建设目标,完善责任制度和诚信行为准则,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严格各项检查、保障制度与措施,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商品信誉,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与此同时,加强对商业合作伙伴的信用管理,建立信用档案,通过信用评估、评级和多种渠道掌握相关信息,实施全程信用监控。
  最后,要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制定职业道德行为准则。通过开展全面、持久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提升职业素质;通过规范商业行为,遵守商业道德,依法经营,信守合同、公平竞争、友好合作,切实做到文明经商、诚信经营、规范运作,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积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做损害、侵害他人利益的事情,坚决抵制弄虚作假、相互欺诈、行贿受贿等不道德的和非法的商业行为,努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做“阳光”型的企业。
  总之,无论市场竞争有多么激烈,经营环境有多么复杂,企业都应坚守道德底线,永远让消费者享受到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诚信道德建设始终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和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2000年7月,联合国在安南的倡议下正式启动了“全球契约”计划,号召各国工商界行动起来,担负起社会的责任,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环境保护和反贪污方面的十项基本原则,以“保证全球市场处于反映全球社会需求的共同价值。”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和负责任的大国,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失业、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和矛盾。为此,我国还在中国企联成立了经联合国认可的“全球契约办公室”,专门负责推进中国企业执行“全球契约”、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
  企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还肩负着促进社会进步的历史重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当代中国企业面临的新课题,是企业理性发展和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企业的使命与价值追求,而且是全球化时代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社会对企业的普遍期望。企业和企业家既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又要兼顾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既要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又要关注资源、环境、人文等社会效益指标;既要带头致富,又要寻求社会共同富裕。这不仅关系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健康成长。
  “责任”本身虽然带有强制性的一面,是必须履行的职责,但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更多的体现为自觉自愿和自主自律的行为。因此,在承担社会责任时,企业要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的要求和公众的期望作出积极主动的响应。在新形势下,企业一方面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投身于改革创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通过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承担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责任;另一方面,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依法诚信经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生态文明,促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负起应有的责任;同时要在改善职工待遇,提高就业水平,保护劳动者权益、建立新型劳动关系,支持帮助和带动周边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扶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尽到应尽的义务,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些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头,发挥了表率和带头作用。200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我国中央企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提出了“发展公司、服务社会,以人为本、共同成长”的社会责任观,到2007年底,已有60多家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向社会传达和展示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实际行动。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不久,很多企业响应国家号召,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救援行动,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据资料显示,在灾情发生的第八天,中国企业的人道主义援助已合计超过50亿元,充分体现了企业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闪耀出中国企业“厚生爱民、行善济世”的人性光辉,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实践证明,在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今天,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认真履行社会义务,不仅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改善环境,促进社会和谐;而且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信赖、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和打造企业的品牌优势与信誉优势。
  社会责任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反映了企业的社会价值观和战略选择。因此,企业要把承担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要在组织、制度和管理决策上建立保障体系,在人、财、物方面进行有效配置。尤其要注重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通过价值观的引导和企业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培育,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和自觉性,形成全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建立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打造企业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使其成为增强员工自信心和企业凝聚力、战斗力的内在驱动力。
其他文献
做大做强油脂加工业,是枝江市充分消化利用本地农产品资源,加速推进新兴工业强市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工农经济大循环、城乡一体化,实现经济科学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枝江市油脂加工业的发展小有气候,产业集群已初显雏形,成为枝江市工业快速发展中继食品饮料、医用卫材纺织集群之后又一新的增长极。    一、现状分析    1、整体加工总量大,单个企业规模小  2007年全市油脂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
期刊
电子商务(E-Commere)是从70年代的EDJ(Electronic Data Exchange 电子数据交换,有人也称它无纸贸易)发展为现代的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全球性(包括国内)的商贸活动,也是正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作模式。而究其实质而言,即为利用以Internet为核心的网络信息和数字技术而进行的商务活动和企业资源管理分配的交易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正
期刊
2007年4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创意产业协会顾问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一行冒雨来到位于双流县兴隆镇的“玫瑰天堂”调研创意农业项目。图为厉无畏副主席(左二)在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四川省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万本根教授(右一)陪同下,与民革四川省委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章继刚博士(右二)一道研究创意农业    
期刊
银鼠辞旧岁,金牛蹈春来。2009年1月15日下午,在全国上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齐心协力迎战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业经济协会(以下简称省企联)在湖北武汉龙安大酒店隆重举行“2009年度理事会暨新春联谊会”。偌大的会场里,各副会长和常务理事及有关部门的领导约200余人济济一堂,共商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使企业平稳“过冬”的大事。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坚卫、省人大常委
期刊
2008年,是不寻常的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和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等困难和挑战。湖北省工业战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工业经济难中有进,亮点纷呈。全省新增电子信息、食品两个过千亿产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千户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千亿元,全省用电过千亿度,出口过百亿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过万家,工业等产业发展推动GDP过万
期刊
我们假定转移是件好事情,但是这件事情是要论证的,为什么要转移,转移为什么是件好事情。为什么沿海地区的制造业要转移,光是高新科技还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制造业也要转移,为什么有些劳动密集型还要转移,我们还希望他们转移过来,甚至希望转移一些低端产业,不要转移到印度去,不要转移到孟加拉国,还是希望转移到中国的内陆地区来,为什么呢?   第一,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国的农村劳动力
期刊
一、产业转移与金融创新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双赢的事业。因为产业转移,是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导,综合要素的流动过程,这个流动需要投资的启动、需要并购、重组等金融平台,而金融创新是通过金融要素的重组,产生新的金融资源和新的金融生产函数,因此从理论上讲,他们是共赢、相互促进的事业。尤其是金融在产业转移和承接中,将起到核心作用,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点就是金融的先导推进功能,因为东部产业转移有整体
期刊
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纺织工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将纺织工业定义在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为纺织工业重新营造了优势氛围,有力提振了纺织工业发展的信心。调整振兴规划的内容可概况为“四个调整和一个支持”,一个支持就是财政税收支持,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从14%提高到15%,这也
期刊
第一个问题,产业转移从大的趋势上看,肯定是从劳动力成本比较高的转向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趋势,从国内和国际看,都是这样的趋势。但是从实际工作看来,不仅仅就是劳动力成本,就能够吸引产业转移的。  我们在振兴东北的时候,也和香港的企业家、韩国的、日本的,还有一些华侨企业家接触,都分析形势,希望到东北投资,他们对东北的环境做了很多的研究,包括世界银行投资的研究,韩国对外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是比较深的,不仅仅是分
期刊
中西部地区要吸引沿海的企业转移、承接,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经营环境搞好,这是最有吸引力的东西。当然,每一个企业要转移到我们这个地区来,都有自己特殊的原因,但是我想,一个地区最重要的吸引力,还是经营环境,也就是制度环境,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别的想不出来有什么特别的优势能够吸引人。我们可以回想一下,90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浪所谓企业北移,就是珠江三角洲的一些企业北移到长江三角洲,这个浪潮很大,我们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