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课是我国教育实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学教学的常态科研活动,但由于高校师范教育只重视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忽视听课之于教师专业技能成长的作用,导致许多师范实习生缺乏对“如何听课、听课该怎么听、听课的意义在哪”等的正确的专业的认识。本文就当前师范生实习中该如何听好课,正确认识听课意义作简要论述。
一、当前师范实习生听课的现状与问题
听课对教师而言,是一个专业成长的必然途径。实习生在教育见习阶段,通过听课来学习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管理方法,以使自己对整个教育系统与教学管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但事实上,一直接受理论教育而缺乏实践经验的师范实习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听课的意义。他们对于一节课该怎样听、听什么,没有统一明确的认识。很多师范生感慨:课听得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懒惰感,或认为“听课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听课十节不如亲自上课一节”。很多师范实习生认为听课只是一种个人的活动,他们并不清楚作为教学科研手段的听课活动更多时候需要依靠团队合作才能完成。部分师范实习生认为听课只是为了学习一堂课上得好的地方,但对于听课目标是什么及其该怎样细化听课目标却不清楚。
听课,就是进入课堂观察教学活动的教研行为,它是科学研究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的一个内容。所谓课堂观察就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自身感官(如眼、耳)以及有关辅助工具(如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分为三大基本步骤:第一,做好课堂观察前的准备,这一阶段主要是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好该如何观察;第二,进行课堂观察,此时观察者需要进入课堂并进行课堂信息记录;第三,开展课堂观察后的工作,即对获得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并呈现分析结果。对在职教师而言,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行为;而对于师范实习生而言,听课或课堂观察则是基于观摩学习的需要,教学行为的反思作用居于次要的位置。因此,找出一种规范的、便于师范生学习的、与其能力相适应的课堂观察实践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师范实习生该如何听评课
我们可以根据课堂观察三大基本步骤来制定适合师范实习生的听课模式。
1.听课前充分准备,明确听课目标,确定观察点
许多师范实习生因为缺乏对中学教学活动的了解,往往不知道听课前还需要“备教师、备学生、备教材”,只知道有课就去听,不管听谁的课,也不管上的是什么课,囫囵吞枣听一通,听完就完事,就算是有心记录,听课后也很难把所听得的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总有削足适履之感。师范实习生需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正式教师的位置上,在听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自己的听课目标,才能把听课的经验落实到提升自己的师范实践技能上,这也是听课的意义所在。
实习生在听课前明确自己听课的基本目的是“观摩学习”后,需要根据自身需求来细化目标。然后围绕预设好的听课目标去确定适合自己能力的观察点。确定合适的观察点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根据上课教师的特点来确定合适的听课观察点。即使是同一学科同一课的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师,实习生所预设的听课目标应该有所区别。在听经验尚浅的教师授课时,实习生可以从课堂完整性的角度来观察学习,也可以把学习其教学理念的新颖性作为观摩的目标,还可以观察其教学不足。在听富有经验和教学特色的教师的课时,实习生不应按传统的“好课堂”的细枝末节来审视其课堂,可以把该教师多年来的关于课堂教学上的研究成果作为重点观察对象,也可以把其纯熟的教学管理技能、有效的教学方法、系统的教学思想等作为学习的观察点。例如某历史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历史课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研究,师范实习生听课时可以观察其在讲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是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学用具、教学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又是以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出其接受这种情感熏陶,并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的。又如某历史教师一直关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师范实习生在听其课时,则可以把教育学或心理学等教学原理是如何在课堂上得到落实作为听课观察点。
二是按课程的性质来确定观察点。同一门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不同性质的课程,差异就在于教师对教材处理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同。以常规课中的练习课为例,师范实习生听课时可以把授课教师如何解决练习中的问题,如何指导学生完成好练习作为观察点;而在听新课讲授环节时,实习生应把“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把一个问题讲清楚”作为听课的观察点。
三是按照上课学生的不同行为来确定观察点。授课教师历来是师范实习生观摩的主要对象,但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体现了教学活动的输出结果,因此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也应作为教学观察的研究对象。
另外,在制定恰当的听课目标和选取观察点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听课目标的实现是基于一套可行性强的观察操作要求。首先,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是观察点的特点,如人物、频率、性质、持续时间、反应时间、强度、地点等。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甚至把课堂教学划分出“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进一步强化课堂听课的专业性。其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听课者所能观察的。在确定观察点时,听课者要考虑自己是否熟悉观察内容、观察工具和记录方法等。由于实习生缺乏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帮助制定一套有利于实现听课目的的操作要求。另外,高校实习带队教师还应该对实习生进行观察技巧的训练,如补充或增加实习生关于课堂观察法的相关理论知识,检查其选取观察方法、途径是否合适,观察仪器的使用技术是否熟练等。
二是专业的听课活动有赖于集体合作。对一节课的宏观把握有赖于不同课堂观察点的落实,即集体围绕一个共同目标去听课,并分配好成员负责不同的观察点,事后再集中众多智慧,对数据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这样有利于把听课行为落实为专业的教学科研行为。师范生实习时大多采用群体组队的形式进行,而教育实习群体的成员既包括师范生又有学校教师和大学中的专家等,因此开展集体听课、进行合作研究是可能的。实习生进行听课观察时,由于个人的知识经验有限,对待观察的对象、行为和事件有一定的主观态度和看法,这会影响到教育观察的客观性。观察是一种直接的科学研究方法,它所观察到的样本是有限的,当下的观察记录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而不能说明“为什么”的问题。观察结果很可能会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更多观察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需要高校专家和中学指导教师进行分析总结才可得出客观结论。这样的经历对于师范实习生以后进入教学领域开展教育科研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还应成为教育科学研究者,这也是研究型教师的理念对教师教育的要求。 2.听课中选取科学的记录方式
有的实习生听课时会像学生一样记笔记,认为把笔记记得越详细就越好,混淆了自己跟学生的区别。有的实习生在听课时养成了记笔记时想记什么就记什么,想什么时候记就什么时候记,想怎么记就怎么记的习惯。这些都反映了实习生缺乏规范记录课堂观察的意识。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和定量的记录两种。定量的记录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观察类目的行为进行记录。定性的记录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用文字、图、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做现场的记录等。事实上,科学的记录方式的选择应该由观察点来决定,但无论采用何种记录方式,都必须保证记录系统尽可能的简洁明了,能有效地记录信息并进行后续解释。
3.课后整理信息,多参与集体评课,吸收专业听评课经验
完整的听评课过程包括“课前调查了解—预设听课目标—课堂实地观察—课后反思总结—在实践中运用”等步骤,缺一不可。对于实习生而言,在实习期间应抓住每次公开课后的评课机会,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如何锁定听课观察点、如何整理听课记录和进行数据分析。听课过程是一个收集信息、收集“证据”的过程,而评课过程则是“基于证据的推论”。这样的听评课就是一种基于合作研究的专业实践。多参与这类活动,有助于实习生“从业余思维走向专业思维”。
三、结语
听评课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一个有机内容,在职前教育实践中教导师范生树立起专业的态度来看待听评课,这对其以后由职业教师转变为专业教师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阶段职前师范教育缺乏听评课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培训,研究生阶段的师范教育也只是关注“如何教”的知识与技能,甚至在职教师的职业培训里 “如何听评课”也是非常薄弱的环节。但作为新课改理念下培养的师范实习生,应该立足于自身的专业成长,响应教育改革呼吁,重视听评课的活动。就高校而言,也应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把它放在与上课同样重要的地位来研究,以建构更丰富的专门的知识基础,推动教师向专业化前进与发展,促进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 课堂观察——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D].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2008.
[2]周文叶.崔允漷.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J].中小学管理,2008(4).
[3]郭亚丹.关于中学听课评课的若干思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4).
[4]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3).
[5]崔允漷.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7(18).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当前师范实习生听课的现状与问题
听课对教师而言,是一个专业成长的必然途径。实习生在教育见习阶段,通过听课来学习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管理方法,以使自己对整个教育系统与教学管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但事实上,一直接受理论教育而缺乏实践经验的师范实习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听课的意义。他们对于一节课该怎样听、听什么,没有统一明确的认识。很多师范生感慨:课听得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懒惰感,或认为“听课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听课十节不如亲自上课一节”。很多师范实习生认为听课只是一种个人的活动,他们并不清楚作为教学科研手段的听课活动更多时候需要依靠团队合作才能完成。部分师范实习生认为听课只是为了学习一堂课上得好的地方,但对于听课目标是什么及其该怎样细化听课目标却不清楚。
听课,就是进入课堂观察教学活动的教研行为,它是科学研究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的一个内容。所谓课堂观察就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自身感官(如眼、耳)以及有关辅助工具(如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分为三大基本步骤:第一,做好课堂观察前的准备,这一阶段主要是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好该如何观察;第二,进行课堂观察,此时观察者需要进入课堂并进行课堂信息记录;第三,开展课堂观察后的工作,即对获得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并呈现分析结果。对在职教师而言,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行为;而对于师范实习生而言,听课或课堂观察则是基于观摩学习的需要,教学行为的反思作用居于次要的位置。因此,找出一种规范的、便于师范生学习的、与其能力相适应的课堂观察实践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师范实习生该如何听评课
我们可以根据课堂观察三大基本步骤来制定适合师范实习生的听课模式。
1.听课前充分准备,明确听课目标,确定观察点
许多师范实习生因为缺乏对中学教学活动的了解,往往不知道听课前还需要“备教师、备学生、备教材”,只知道有课就去听,不管听谁的课,也不管上的是什么课,囫囵吞枣听一通,听完就完事,就算是有心记录,听课后也很难把所听得的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总有削足适履之感。师范实习生需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正式教师的位置上,在听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自己的听课目标,才能把听课的经验落实到提升自己的师范实践技能上,这也是听课的意义所在。
实习生在听课前明确自己听课的基本目的是“观摩学习”后,需要根据自身需求来细化目标。然后围绕预设好的听课目标去确定适合自己能力的观察点。确定合适的观察点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根据上课教师的特点来确定合适的听课观察点。即使是同一学科同一课的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师,实习生所预设的听课目标应该有所区别。在听经验尚浅的教师授课时,实习生可以从课堂完整性的角度来观察学习,也可以把学习其教学理念的新颖性作为观摩的目标,还可以观察其教学不足。在听富有经验和教学特色的教师的课时,实习生不应按传统的“好课堂”的细枝末节来审视其课堂,可以把该教师多年来的关于课堂教学上的研究成果作为重点观察对象,也可以把其纯熟的教学管理技能、有效的教学方法、系统的教学思想等作为学习的观察点。例如某历史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历史课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研究,师范实习生听课时可以观察其在讲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是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学用具、教学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又是以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出其接受这种情感熏陶,并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的。又如某历史教师一直关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师范实习生在听其课时,则可以把教育学或心理学等教学原理是如何在课堂上得到落实作为听课观察点。
二是按课程的性质来确定观察点。同一门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不同性质的课程,差异就在于教师对教材处理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同。以常规课中的练习课为例,师范实习生听课时可以把授课教师如何解决练习中的问题,如何指导学生完成好练习作为观察点;而在听新课讲授环节时,实习生应把“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把一个问题讲清楚”作为听课的观察点。
三是按照上课学生的不同行为来确定观察点。授课教师历来是师范实习生观摩的主要对象,但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体现了教学活动的输出结果,因此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也应作为教学观察的研究对象。
另外,在制定恰当的听课目标和选取观察点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听课目标的实现是基于一套可行性强的观察操作要求。首先,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是观察点的特点,如人物、频率、性质、持续时间、反应时间、强度、地点等。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甚至把课堂教学划分出“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进一步强化课堂听课的专业性。其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听课者所能观察的。在确定观察点时,听课者要考虑自己是否熟悉观察内容、观察工具和记录方法等。由于实习生缺乏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帮助制定一套有利于实现听课目的的操作要求。另外,高校实习带队教师还应该对实习生进行观察技巧的训练,如补充或增加实习生关于课堂观察法的相关理论知识,检查其选取观察方法、途径是否合适,观察仪器的使用技术是否熟练等。
二是专业的听课活动有赖于集体合作。对一节课的宏观把握有赖于不同课堂观察点的落实,即集体围绕一个共同目标去听课,并分配好成员负责不同的观察点,事后再集中众多智慧,对数据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这样有利于把听课行为落实为专业的教学科研行为。师范生实习时大多采用群体组队的形式进行,而教育实习群体的成员既包括师范生又有学校教师和大学中的专家等,因此开展集体听课、进行合作研究是可能的。实习生进行听课观察时,由于个人的知识经验有限,对待观察的对象、行为和事件有一定的主观态度和看法,这会影响到教育观察的客观性。观察是一种直接的科学研究方法,它所观察到的样本是有限的,当下的观察记录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而不能说明“为什么”的问题。观察结果很可能会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更多观察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需要高校专家和中学指导教师进行分析总结才可得出客观结论。这样的经历对于师范实习生以后进入教学领域开展教育科研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还应成为教育科学研究者,这也是研究型教师的理念对教师教育的要求。 2.听课中选取科学的记录方式
有的实习生听课时会像学生一样记笔记,认为把笔记记得越详细就越好,混淆了自己跟学生的区别。有的实习生在听课时养成了记笔记时想记什么就记什么,想什么时候记就什么时候记,想怎么记就怎么记的习惯。这些都反映了实习生缺乏规范记录课堂观察的意识。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和定量的记录两种。定量的记录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观察类目的行为进行记录。定性的记录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用文字、图、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做现场的记录等。事实上,科学的记录方式的选择应该由观察点来决定,但无论采用何种记录方式,都必须保证记录系统尽可能的简洁明了,能有效地记录信息并进行后续解释。
3.课后整理信息,多参与集体评课,吸收专业听评课经验
完整的听评课过程包括“课前调查了解—预设听课目标—课堂实地观察—课后反思总结—在实践中运用”等步骤,缺一不可。对于实习生而言,在实习期间应抓住每次公开课后的评课机会,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如何锁定听课观察点、如何整理听课记录和进行数据分析。听课过程是一个收集信息、收集“证据”的过程,而评课过程则是“基于证据的推论”。这样的听评课就是一种基于合作研究的专业实践。多参与这类活动,有助于实习生“从业余思维走向专业思维”。
三、结语
听评课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一个有机内容,在职前教育实践中教导师范生树立起专业的态度来看待听评课,这对其以后由职业教师转变为专业教师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阶段职前师范教育缺乏听评课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培训,研究生阶段的师范教育也只是关注“如何教”的知识与技能,甚至在职教师的职业培训里 “如何听评课”也是非常薄弱的环节。但作为新课改理念下培养的师范实习生,应该立足于自身的专业成长,响应教育改革呼吁,重视听评课的活动。就高校而言,也应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把它放在与上课同样重要的地位来研究,以建构更丰富的专门的知识基础,推动教师向专业化前进与发展,促进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 课堂观察——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D].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2008.
[2]周文叶.崔允漷.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J].中小学管理,2008(4).
[3]郭亚丹.关于中学听课评课的若干思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4).
[4]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3).
[5]崔允漷.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7(18).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