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教材特别强化了活动设计,强调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明理、践行。活动教学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有效载体,构成了新时期课堂教学的主体因素。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活动设计和操作存在着诸多误区:注重单纯的形式新颖,而忽视了活动效果;活动的设计不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陷入了为活动而活动的尴尬境地;活动环节过多,频率太快,学生不能充分发表意见;教师缺乏适时的调控,点拨引导不到位等等。
  科学设计活动,打造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应坚持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一、明确目标,彰显活动的主旨价值
  学习活动是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知识,形成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理论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但学习活动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实现学习目标才是内容,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我们追求的是在形式与内容的辨证统一中构建灵动、和谐、高效的课堂。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为学习目标服务,目标的内容要能体现学习的重点、难点,能反映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教学的基本要求,目标的结果要指向学生的发展,凸显活动的主旨价值。
  主旨明确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先决条件,任何学习活动都必须基于学习目标而设计,围绕学习目标而展开。有些活动表面上很热闹,但收到的效果不明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活动的目标不明确。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明辨是非 为人正直》一课时,首先播放了梁老师在公交车上遭遇小偷的视频的开头部分,让学生续写故事的结局和在公交车上应对小偷的方法。学生们比较感兴趣,很快进入角色,展开创造性的想象,续写出了不少极富创意的故事结局,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方法,这一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尊重。但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确明辨是非的标准和为人正直的基本要求,而老师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续写故事结局和提出应对方法,尽管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感体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这种做法却游离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节约成本,注重活动的实用价值
  学习活动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演讲、辩论、角色扮演、动手实验、小组讨论、参观访问等等都是学生十分欢迎的活动形式,但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精心选择。尤其要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否则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之内,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减少学生不必要的精力投入,节约成本,注重活动的实用价值。
  首先,要充分考虑活动操作的客观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比如,在“夸一夸你的同桌”“老师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等活动中,由于刚开学不久,同学之间了解甚少,说的内容很可能是表面的、浅层次的;让父母、老师评价自己在课堂上也很难完成,即使学生说出了父母对他们的评价,也不一定是真实客观的。还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虽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学生过多地关注小组的分数,却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此外,一些社会调查、网上搜集材料等活动,也必须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要考虑到活动实现的可能性。
  其次,要尽量降低活动的成本。活动效益应该用学生的学习效益来衡量,其具体指标为学生的有效学习量与精力投入量之比。高效课堂的基本追求就在于促使学生用相对较少的精力投入去获取相对较多的学习收获,因此,节约精力投入量和增加学习收获量,是高效课堂的主要旨归。我们选择活动方式最重要的原则是“不可替代性”和“成本最低化”。“不可替代性”是指所选择的活动方式用其他任何活动方式代替都不足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成本最低化”是指师生在活动中投入的精力最少。例如,针对《情绪是可以调适的》一目内容,为了让学生能体会情绪是与个人态度紧密相连的,认识到情绪是可以调适的,我们可以采取很多种活动方式:教材中的漫画讨论、对相关链接中老奶奶故事的探讨、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播放视频设计问题进行探究、辩论等等,选择活动方式时就要结合活动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看哪种方式教学效果最好、活动成本最低。其实,教学活动也如同日常生活,简单有效朴实无华才是真。
  三、有效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行为可以分为有效参与和无效参与两类,有效参与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无效参与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参与方式机械被动,或有明显的表演色彩,尽管参与人次多、课堂活跃,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均无明显发展,思维能力没有提高。
  新课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学习不是从外向内不断地被动填入新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利用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对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时,要着眼于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活动享有绝对的参与权、选择权,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同时,要依据学习目标和不同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不仅要注意学生浅层次的感性参与,即通过简单的思维和简单的活动方式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如教师设疑学生答问,围绕设问展开小组讨论等。更要关注学生较高层次的理性参与,即学生在活动中独立质疑,归纳总结,运用已知解答或推论出新知,运用相关知识提出新设想,提出有理有据的质疑或不同见解,运用联想和想象能力,创造出新的意境,等等,这样的活动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能力的开发,活动指向的是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四、忙而有序,体现教师的主导价值
  高效课堂是一种基于学生求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的教学方案。立足学生学习,要求整个教学的运作体系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时时都能看到学生忙碌的身影(查阅资料、加工教材、操作、实验、展示作品),听到学生交流的声音(演说、质疑、讨论),感受到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求知的激情。在活动中,教师不再是“说教者”“支配者”,而是领导者、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商谈者,有效活动的开展必须体现教师的主导价值。
  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的有序组织。教师不仅是活动方案的制定者和开发者,还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不但要对学习活动的形式进行规划和预设,监控活动的有序开展,还要针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灵活机动的措施积极应对,确保学习活动健康、顺利、有序地开展。
  首先,学生的结论和观点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和点拨。在辩论、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答案往往是多元化的,提出的方案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有时会偏离活动目标,看问题也可能是偏激的、片面的,教师必须进行引导、点拨。例如,在《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一课的活动中,有些同学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有些同学却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長处;有一名同学在自画像中说“我是一个阴险的人”;有些同学在面对比较敏感的问题时,不敢回答等等,这都需要教师适时地予以点拨、引导。
  其次,学习活动的结果和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恰当地予以评价。活动设计是否高效,要看学生能否提出更多的、有价值的为什么;是否对学习充满好奇、充满渴望;是否积极思考,有独到的理解,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系统、更有利于自己掌握;能否积极讨论发言,进行更广泛的参与和有意识的能力培养,发展合作精神;是否对所学的内容更感兴趣,对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和追求。这些目标是否能够有效达成,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利用检测、测验等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应该侧重于激发学习兴趣、指点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通过评价调控学生的学习。
  总之,以活动引领和串联学习内容的形式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切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面对新教材中给教师留下的广阔的再创造空间,如何设计、组织好活动,注重挖掘活动的内涵,发挥活动应有的功效,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只有不断研究和探索,提高自身的理念和驾驭活动的能力,才能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江苏徐州221002)
  责任编辑毛伟娜
其他文献
刘丙元:道德教育权威的重塑需要国家伦理意识的支撑    刘丙元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撰文指出,道德教育能否实质地影响受教育者的性格,使之形成德性,取决于受教育者对道德教育所教的道德是否真正信奉。丧失权威的道德教育无以使人信服,难以使道德和主体之间建立一种肯定性关系,更无法实现使“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名副其实地信奉并躬行其被教过的道德。只有经得起理性批判和生活考验的道德,才具权威性,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主要集中在爱国主义、革命传统、遵纪守法、珍爱生命、勤奋好学、团结协作、文明自律等方面,很少涉及清正廉洁这一领域,这与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严重脱节。事实上,学校本来就是以培养德才兼备、志向高远的“四化”大业接班人为己任的,从这一点来说,清廉教育理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让清廉教育生动起来,惠泽学子,是功在千秋的大事,也应该是摆在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的现
人物速描  何夏寿,浙江省上虞市金近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政府首届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他以鲜明而坚定的儿童本位观,开展了长达16年的“童话教育”办学实践,把一所小不点农村完小办成了影响全国的特色学校,浙江省示范学校。    走进以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金近先生命名的浙江省上虞市金近小学,眼望“清水塘”“鱼悦厅”“小鲤鱼剧场”这些童话化的楼舍,漫步“小鲤鱼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尊师园书坊”,2010年度有12本著作入选《中国教育报》“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系列。《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为“尊师园书坊”2011年度最新图书之一。作者杨茂秀,一个笔名很多的教授作家,创作及翻译著作近百本。    与一个朋友相约喝茶,携了刚收到的一本书——台湾杨茂秀教授的《好教师是自己找的》。兴之酣处,居然开始了诵读此书。  因为刚收到书,还来不及翻阅。于是按着顺序开始诵读,
单元测试的成绩出来了,学习成绩一向比较优异的冬冬才考了65分。令人费解的是,30分的作文《爸爸妈妈,我想对您们说》他只写了一个字——“恨”。这是怎样的一个“恨”字呀,长长的一竖被钢笔尖反复划过,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刺痛了我的双眼。他和父母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幼小的心灵为什么会滋生出如此深的仇恨?一连串的问号跳进我的脑海。   凝视着那个大大的“恨”字,我陷入了沉思之中,突然回想起发生在上周课外阅读
“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学生在学习化社会中必备的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不仅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习惯    “终身学习”是未来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只有具备正确的学习观,学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清朝《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次年,著名教育实业家、清末状元张謇先生,会同社会名流范当世、孙宝书等人,选取南通城北“紫琅书院”旧址,并辟天宁寺东北角一方钟灵毓秀之地,依庙立校,创办了通州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南通市实验小学前身)。次年,清政府明令废止科举制度,各地学堂才纷纷更名为学校。这所南通城里的第一所公办小学,继往开来,开地方学校教育先风,率先进行了班级授课制教学。  学
苏格拉底有一次指着脚下杂草丛生的土地问他的学生们,怎样除去杂草。有的学生说用铲子铲,有的学生说用火烧学生们想法不一。苏格拉底静静听着,只是笑,最后他说:“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法除去杂草吧,一年之后再来看。”一年后,学生们的草地依然青草萋萋,而苏格拉底的土地上却开满了美丽的鲜花。  细细思量,品德教育又何尝不是一个用“鲜花”去占满“荒原”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我们着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
小学阶段是习惯教育的最好时期,对于孩子的一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习惯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保驾护航。近年来,学校开展全员全程习惯养成教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首先,学校随机抽取500名学生,就预习习惯、课堂习惯、作业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生活习惯等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发现:在学习上,小学生在有计划学习、自己整理学习用品、善于做预习笔记和课堂笔记、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温
田保华:改善教育生态,建构道德课堂    田保华在《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3期撰文指出,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态,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享受到幸福和快乐,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道德课堂不仅仅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的育德问题及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问题,更要解决课堂教学的德性问题、人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的目的、行为和结果的一致性问题。在构建道德课堂